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笑看今朝

【十八大活动2】“喜迎十八大、晒身边变化”征文大赛

发表于 2012-10-27 21:01:3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8 22:51:37 | 查看全部
http://bbs.bztdxxl.com/read.php?tid=240802积极参与,已经投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1 08:45:3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 14:05:22 | 查看全部
<<路>>

路.doc

28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21:28:07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笑看今朝) 的帖子

野菜飘香的时候
李秀荣
题记――
野菜是苦涩的,苦涩的山野菜残留着许多苦涩的记忆。可谁能想到,那曾经苦涩的山野菜,今天却遍野飘香了呢。

野菜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才十来岁时,家里很穷。每到春天,我就渴盼春暖花开,山野变绿。我天天和姑姑等几个小伙伴挎个小笼子,漫山遍野攋野菜,攋了一笼又一笼。妈妈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把我弄来的野菜倒在簸箕里,认真地挑出草梗草刺什么的,随后一股脑把野菜倒进大锅里,煮沸煮熟,然后再用笊篱捞出来,放到清水里,一遍遍换水,一遍遍攥干,直到去除苦味,炕上的长方桌子上,便有了一盘下饭的菜。那时,我们的主食除了稀稀的苞米粥还是苞米粥,至于菜肴,从秋后一直到来年夏季,才能吃上新鲜蔬菜。   开春后,我天天上山采野菜,妈妈天天焯野菜,一锅又一锅。山上能吃的青物,我和姑姑们总是一股脑地攋到家。多多益善,一来吃个新鲜,二来贴补粮食。那年头,野菜当粮啊!其实,那野菜,刚开春,吃头几顿的时候,真的觉得味道清鲜爽口。可后来,直到五月节过后,我们还在吃,便觉得越来越难吃了。也许正是那年头吃腻了野菜,后来长大后,我有很多年都讨厌那东西。   俗话说,“饺子好吃不能天天吃”,一日三餐,上顿下顿,顿顿山野菜蘸酱,没有一点油腥味,你能说它是美食吗?
奶奶的故事

幼时的记忆,除了山野菜,许多事都记不起来了,可奶奶讲的故事,我却一直记着。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妈妈为了节省粮食,还经常做菜团子吃,我们给它叫“骨碌”。妈妈做骨碌,先把粗糙的苞米面用细筛子筛一边,筛出一些细腻的苞米面,再把野菜剁成馅,和一点盐面,三者掺在一起,攥得半圆不圆的,随意的往平屉上一骨碌,然后就放到大锅里蒸熟。或许是因其形状圆滚滚的,妈妈随手放到平屉上,有时真的会骨碌,才得此奇名吧。
这骨碌说是苞米面掺野菜,倒不如说是野菜掺苞米面。因为每个菜团都是以菜为主,苞米面只有三分之一的比例。而且除了有一点咸味,也没有油腥。那年头,妈妈做菜经常都是用水煮的,哪里有油放在菜团子里啊!
和吃野菜的感觉一样,开始几天我们感觉挺新鲜,那骨碌比粘乎乎的苞米粥好吃多了。那时,家家的粮食都不充裕。妈妈变着花样给我们粗粮细作,可我们并不懂妈妈的苦心。吃饭时,我和弟妹经常噘着小嘴,把菜团子在碗里扒碎,一点点,像吃药似的慢慢地往下咽。
当我们抱怨野菜难吃时,60多岁的奶奶就一遍遍地告诉我们,“孩子,别不知足,解放前,穷人连这样的骨碌还吃不上呢。”
“啊――”我们不由大吃一惊。
“唉!”奶奶慢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过去,闹粮荒,野菜也不够吃啊!榆树皮都剥光了,大家就捋杨树叶子吃啊!那杨树叶子是不能吃的,吃多了,浑身浮肿啊!南沟你舅老爷一家三口人就是吃杨树叶毒死的呀!”
“什么?!”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奶奶讲的千真万确。舅老爷就是奶奶的表弟呀!奶奶给我们讲了多少遍了。每次上山采野菜,奶奶都嘱咐我们,杨树叶不能吃。

肉比野菜香

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家的和其他农户一样,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妈妈过年喂的大肥猪一年比一年大。
1982年,我家的年猪210斤,全村人为之喝彩,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
1990年,妈妈把猪喂到了400斤!自然又是奇迹!
2000年,妈妈悄悄许愿,她的猪能长到500斤,就请一场电影!结果,过年时大肥猪510斤。许愿还原,亲戚和乡亲,既吃肉又观看了一场电影。
2006年,妈妈喂的大肥猪再创记录,竟然是600斤。妈妈高兴,父亲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寒冬腊月,饭桌上,不光好酒好肉,还有许多新鲜蔬菜。
亲朋好友边吃边忆苦思甜,一番过去如何如何贫困,如今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吃糠咽菜的时代结束了。说着唠着,大家一致赞同,马上买冰柜,把吃剩下的猪肉都冻起来,以后想什么时候吃肉就什么时候吃,再不吃野菜了。


妈妈不喜欢野菜

近几年,集市上大棚蔬菜越来越多,有时价格也很便宜。家乡五天一个集日,平时附近还有好几家菜店,说来买菜真的十分方便。说实话,菜店就在我家隔壁,相隔不过五米。天天买菜吃,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亦乐乎?
06年刚刚上网时,在网上看到 “过去野菜当粮,现在野菜是佳肴”的话儿,我不禁暗暗窃笑,那是对有钱人说的。
也许是这则帖子提醒了我,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第二年新春时节,我又想起了那久违了的野菜。于是,上山攋了一些野菜,回来加工一番,吃起来竟然格外清新。
前年春天,县城的几个同学恰好打电话来,居然让我给她们弄点山野菜尝尝鲜。回家后,我把县城同学想吃野菜的事说给家人,妈妈一个劲儿摇头,“那东西,一辈子不吃我都不馋!”
我很理解妈妈,过去吃野菜留给妈妈的是最苦涩的记忆呀!

           绿色山菜写华章

几十年过去了,奶奶已经作古,家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大米白面取代了红高粱和苞米面,集市上鲜嫩的各种蔬菜琳琅满目,好吃的东西真的越来越多了。时过境迁,人们不曾料到,传统的饮食观念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由过去的如何吃饱,又转变为如何吃好了;过去难以下咽的山野菜,忽然摇身一变又成了绿色食品,身价百倍了。
三年前,我还为家乡过年的500多斤和600多斤的大肥猪而骄傲和自豪,可现在却觉得肉山肉海太腻了。天天看电视,听广播,吃饱不等于吃好,我的思想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我觉得山野菜突然变得清香四溢了。
绿色食品,绿色蔬菜,拨动着我的心弦,书写着新时代最美的华章。
2009至2011年的每一个春天,我一次次爬山,一回回采野菜,写下了一篇篇博客日志。尽情描绘野菜之趣。
昨晚,老爹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他白天又弄了一大袋子山野菜,问我要不要。弟妹也告诉我,妈妈在冰柜里冻了好多山野菜,都留着包饺子吃的。我当然得说需要了。连70岁的父母这样的老人都喜欢吃山野菜,我何尝不喜欢呀?
接完电话,我深思了良久,今年爹和妈也和我一样,在冰柜里储存了许多山野菜,是当粮的吗?不,是美味佳肴!

后记:
过去野菜当粮,现在野菜成佳肴。野菜的身价为什么今昔非比呢?这不只是人们的饮食观念在改变,而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在提高,是家乡巨变浓墨重彩最靓丽的一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民以食为天”,从苦涩的味道到餐桌上的佳肴美味,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为家乡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而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在思索着,这一切的变化,不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才越来越富庶吗?
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喜看今天的盛世中国,心中的赞歌永远唱不完,我唱山歌给党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21:31:10 | 查看全部

回 54楼(山水之音1) 的帖子

我这篇没有链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09:50:18 | 查看全部
好啊!我一定好好想想,真是一个好题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3:58:11 | 查看全部
小河嘴煤矿: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煤矿了!

走进如今的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印象最深的也许是她风景宜人的优美环境。桂花树清香袭人,绿地柔软如毯,每个角落都是四季如画,美不胜收,印象中烟尘蔽日的煤矿却看不到一丝煤尘,俨然一座绿色矿山,生态家园。人们不由得感叹:“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煤矿了!”这也是我到小河嘴煤矿工作近10年了,感受最深的还是环境上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真实的折射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进程。
但是,时间如果倒流七、八年,这里和许多小煤窑并无多大差别,就是几条杂草遍地、乱石成堆的小山沟。1991年小河嘴煤矿建设初期就赶上了煤炭市场低迷期,矿井被停缓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地面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半拉子,井下系统不完善,生产环境恶劣,职工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收入低。一段时间,队伍不稳,人心思走。
前段时间,我矿劳资科副科长李全生对我回忆说:“以前,一说起招工,我的脑壳就痛,为啥?煤矿在人们心目中环境差,社会形象差。2002年我们矿招工183人,结果到年底流失就达215人。记得那年6月,有个36岁的技术骨干非要走,留都留不住啊,问他为什么要走,他说,自从到了小河嘴煤矿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压根没穿过干净衣服,遇到刮风,矿区干活的职工都成了‘花脸包’,很多小孩子追着他们身后喊:花脸叔叔来啰!花脸叔叔来啰!”
而在今天的小河嘴煤矿,招工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井上、下环境的改善,使职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时间,增加了劳动收入,让他们有了安全的保障。职工来了不愿走,没来的愿意来,不光附近小煤窑的工人想来,就连很多大学生也愿意到小河嘴煤矿工作。从2010年开始,我矿提高了招工门槛,仅2011年就从重庆大学等院校招收了16名大学生。
今年65岁的陈耀局是我矿的退休职工,尽管儿孙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儿子还动员几次动员他搬到城里住,他就是不愿离开。提及矿山发生的变化,他有着说不完的话:“我在矿上住了几十年了,以前这里条件差得很,只有几栋简陋的工棚,煤矸随意堆放,矿区交通依靠一条破烂不堪的土路,一年四季到处都是脏兮兮的。再看看现在,矿区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游玩踏青的,拍合影照的,休闲玩耍的,人气旺得很。”
山沟变花园,是我们小河嘴人美丽的梦。近10年来,这些变化源于小河嘴煤矿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把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全国同类型极薄煤层一流煤矿的重要载体,着力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职工家属的生活质量。按照“建设碧绿秀美矿山,造福矿区职工家属”的环境建设目标,该矿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井上、下环境建设,形成了矿在园中、居在景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的花园式矿区建设格局。
“关注民生,首先就是要让职工家属工作和生活有个好的环境,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光鲜日子。我们把它简单化了,那就是让职工吃的安逸,穿得体面,住的舒坦,行的安全。”我矿党政领导班子这样诠释我们矿实施环境建设的民生理念。
按照生产区、办公区、休闲区、生活区四个功能分区,我矿于2006年投入600万元建成了一幢200余套厨卫设施齐全的周转房;2007年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1.9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0.8万平方米的工业广场;2008年建成了宽敞明亮的生产区队办公楼;2010年新建的两个停车场、地面矿灯超市和安全文化长廊;2011年,再次建成了一幢182套的职工住房,同时具有现代化水准自动化信息化控制中心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在环境建设的路上,小河嘴人一向舍得投入,步伐坚强有力。
近10年来,我矿对储煤、运输等生产外生系统、职工生活区进行修建整新,修建了矿区到达州市主城区的专用道路;引入城区公交专线车3辆,使矿区融入达州城区10分钟交通圈;实施矿井水循环利用,利用井下水每天对草坪和绿化树木进行浇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降低了粉尘污染,降低生产噪音;遍植绿化带,采取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房扩绿的方法,对矿区南山、北山荒坡进行整体绿化,栽种了洋槐、紫穗槐等2万余株,平坦宽阔的矿区道路和色彩鲜明的植被群落成为矿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矿区绿化率达到了82.5%。
环境建设事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数,就连职工洗澡环境好不好这类不起眼的小事我矿也要把它做好。2010年,该矿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60万元改建了职工澡堂,更换了更加环保节能的锅炉,职工换衣间安装了中央空调,同时利用锅炉的余热进行供暖。“现在的洗澡堂和换衣间冬暖夏凉,洗个澡别提多爽了。”我矿采煤一队生产2班职工李广田说。
在改造地面环境的同时,我矿一直没有停下改善井下生产环境的步伐。近10年来,我矿不断加大井下运输、供电、通风等系统改造力度,积极改进支护方式、采煤工艺,建成大倾角极薄煤层综采面1个,极薄煤层高档机采面2个,2008年7月在达竹公司首个实现了采煤机械化100%。2011年11月,川东北地区首个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正式投入了运行。到10月31日,我矿已实现安全生产1990天。
硬环境好了,软环境同样不可忽视。我矿设立了职工健身场所,安装健身器材30余类,设立了乒乓球室、台球室和棋牌室,并在8个区队建立了职工图书角,配备了投影仪、手提电脑、班前会视频系统等学习、办公设施,周末职工家属还能看上久违的广场电影,每逢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特别是每年9月举办的矿山“魅力之夜”已经成为深受职工家属欢迎,全民参与的品牌文艺节目。
为推广废物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2008年,我矿还在矸石山附近建起了矸砖厂,不但有效解决了家属的就业问题,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010年以来,我矿连续获得了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文明煤矿、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三项煤炭行业国家级荣誉。
近10年来,我矿在矿区环境建设上投入近亿元,把昔日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小山沟变成了鸟语花香、绿草茵茵的矿山花园,被誉为达州市煤炭工业的窗口。环境的变化,对职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整个矿区绿化面积大,广场宽阔,但职工家属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的气氛日趋浓厚,职工家属的自豪感和归宿感得到了增强。
环境好了,极大改善了企业形象。前些年门可罗雀的我矿矿区,近5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各省市煤监安监和煤炭企业的参观考察活动260余次。每到周末,不少城里人就三三两两或步行或驾车,到矿区来休闲放松,运动健身,呼吸新鲜空气,干净整洁的矿区面貌和热情好客的职工家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的小河嘴煤矿,整个矿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为职工和家属创造了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一个环境优美,花园式、生态型的新型矿山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大家对小河嘴煤矿“建城市煤矿、铸达竹精品”的发展愿景和美好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8:07:24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笑看今朝)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23:42:13 | 查看全部
http://bbs.bztdxxl.com/read-htm-tid-242776.html【喜迎十八大、晒身边变化】  色谱仪器分析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