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3|回复: 22

【反方】“末位淘汰”并不可取

发表于 2013-6-17 16:37: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末位淘汰”并不可取
  
文/胡云峰
  

    “末位淘汰制”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模式被许多企业推行和采用。其目的是通过末位淘汰制这样一种强势管理,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单位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克服人浮于事的弊端。但同时也有人指出,末位淘汰制过于残酷,有损人格尊严,甚至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从表面来看,“末位淘汰制”对于通过强化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似乎有着一定的作用,毕竟,“末位”,就要被“淘汰”,逼着人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奋发,试想,一个企业的员工,都争着规避“末位”风险,这个企业能不进步吗?这让人想到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由此来看,“末位淘汰制”有其存在的局部合理性。

    但从深层次来看,“末位淘汰制”并不可取,因为他给人的思想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姑且不说他对于人格的不尊重,就是与当前提倡的人性化管理也并不相符,压力大,在煤矿这样的高危行业带来的危害尤其巨大,职工被其他事情所扰,不能专心致志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这一结果,岂不与企业所追求的适得其反、背道而驰!

    凡事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末位”,也没有绝对的“首席”,拿一个培养一个专业人才的学校来说,可能随便出去一个人到企业,在企业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用学校内部的人才机制进行考评,也是能分出个一二三等来,也就是说,在这里可能只是“凤尾”,换个地方就可能成为“鸡头”,如果一味地用“末位淘汰制”来鉴别和选取人才的话,难免就会失之偏颇。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用好了都是人才,在准备推行“末位淘汰制”时,企业应该多思考一下,是否把每个人都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拿过一套标准对照执行,对于一个有着“海阔凭鱼跃”环境的企业来说,生活在其中的员工是幸福的,相反,过度地迷信一些制度、法则,也会将在某方面具有“天才”的员工扼杀在摇篮之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末位淘汰”并不可取,企业还是应该把功夫放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让所有人都能找准位置、发挥才干,这样的企业,兴旺发达,几乎是一种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6:50:17 | 查看全部
欢迎胡老师参加本期事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6:51:30 | 查看全部
末位淘汰,似乎应该用在足球上,开个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6:51:59 | 查看全部
对于企业而言,之所以有末位,是因为用人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6:52:25 | 查看全部
应该用人所长,这样才能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6:54:14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新宇老师,我也认为,“末位淘汰”适合足球!

的确,用人得当,就无需淘汰,末位淘汰,说明用人不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7:42:53 | 查看全部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用好了都是人才。胡老师说的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0:35:33 | 查看全部

回 6楼(一碗清水) 的帖子

欢迎杨老师光临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8 12:33:38 | 查看全部
胡老师说的很实在,学习了,受益了
对末位淘汰制,确实应该慎重考虑其利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8 13:32:00 | 查看全部
     制度不可盲目跟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