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20|回复: 29

【中立】“下不为例”不能一“下”到底

发表于 2013-6-25 11:18: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立】“下不为例”不能一“下”到底


    在山西省太原市坞城中路,很多违章停车的司机会收到一张特殊的罚单,单据上不是写的处罚金额,而是很有爱的四个字下不为例。这名叫任建刚的交警,三年来已开具万余张这种温情罚单
    此事发生后,有观点认为,此举彰显人性化,值得叫好;也有观点认为,“温情罚单”是对严肃法规的随意执行,涉嫌执法违法。一时间众说纷纭、备受关注。
    “下不为例”式的“温情执法,”在企业单位虽非普遍但绝非罕见,区别只在于形式,都是通过较为宽容和温和的方法,对当事人进行行为纠偏,使其“下不为例。”这种做法从来都有争议,并具有“两面性。”用的好,可以为企业管理另辟新径。用不好,则会对现有制度产生冲击。
    值得肯定的是,“下不为例”作为一种“温情执法”手段,之所以能够赢得一部分人的叫好声,主要是在执法过程中融入了宽容、谅解等人性化元素。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历来重感情、讲人情,并坚持做人留一线、做事留余地,很少有一件事“看透人”、一棍子“打死人”的思想和做法。“下不为例”无疑能够给人悬崖勒马、浪子回头的机会,并 “以此为例”做到“下不为例。”这种做法亮点就在于,它能够“脸不红”“脖不粗”的去解决问题,并让“当事人”有心中一暖的感觉,从而心存感恩的去“戴罪立功。”
    毋庸置疑的是,在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上,“下不为例”的做法往往会成为“下次违例”的“催化剂。”因为安全管理从来都有一个100+1=101100-1=0的特殊运算法则。一次的“下不为例”就会导致二次、三次……,其连锁效应更是不容小觑,次数一多、时间一长,不仅会让管理者产生麻痹思想,还会让违纪者心存侥幸心理,更会让守纪者出现效仿行为,从而为自己“违章违纪”寻找借口,放任自己也这样“下”去,导致“下不为例”产生泛滥,给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在日常管理中,要给触犯“规矩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和“下不为例”的温情,但这种机会和温情必须要看情况、视情节、论大小而定,不能没有底线的一“下”到底。如果是仅仅“初犯,”所犯的错又只是苗头性、兆头性,还没有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的话,可通过警告、教育等方法促其“下不为例。”但如果是“惯犯,”所犯的错又是习惯性违章违纪,无论有没有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单单考虑其“反复性”,就必须要硬起手腕给予责任人严肃处理。
    笔者认为,在当前作风难改、责任难落、违章难治、事故多发的非常时期,企业不妨将“冷脸执法”和“温情执法”有机结合起来,找准两者的平衡点并加以利用。既维护了企业制度的“权威性,”又让职工体验到了企业的“宽容性。”这又何尝不是企业和班组的一种管理创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1:20:43 | 查看全部
请各位老师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11:44:06 | 查看全部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立观点有中立观点的理由。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13:26:42 | 查看全部
根据问题存在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有刚有柔,刚柔并济,不失为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14:11:33 | 查看全部
欢迎杨淑光老师参加本期事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14:27:35 | 查看全部
温情处罚确实应该分场合、分人还有分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14:28:13 | 查看全部
只有做好了、分好了,那就会有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5 14:32:59 | 查看全部
否则会让人不往心里去,就如闯红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6:04:46 | 查看全部

回 2楼(爱好作为) 的帖子

谢谢老师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6:05:25 | 查看全部

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欢迎胡老师常来走走、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