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限制“群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安全问题
北京日前出台租房新规,出租房屋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米。对此,管理者认为:限制“群租”可以减少群租住房可能引发的治安、消防等问题;租房者感叹:谁不想住得宽敞些?可面对不高的收入和很高的房租,不让群租、又不能露宿街头,我们的日子会变得更加艰难。
看的出来,此项租房“新规”的出台态度很明、目的很强,剑指“群租”群体,旨在减少社会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想法可以让人理解,也是为了优化租房者居住环境、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但做法却有失妥当,因为他只考虑到了“限制”,而没有考虑“限制”之后这类群体大多数人何去何从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新规”是在一个“可能”的背景下出台的,先不说这个“可能”的几率性有多大、影响度有多广?单看为了“可能”二字拿一个群体开刀的这种行为,就已经暴漏出相关部门在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决策上的武断性,不仅让人想起了三国时期曹操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负我。”
殊不知,不管是求学者还是求职者,如果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租房问题的话,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群租,”谁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但面对高额房价买不起、独立房间租不起的尴尬局面,为了不露宿街头上、“借宿”天桥下,又不得不选择“群租”生活,这种看似节约了金钱、降低了成本的“群租”生活方式,无不透露着这类群体的无奈之举。
其实,对于解决因“群租”可能引发的治安、消防等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限制”型的强势手段无疑是下下之策。比如:相关部门优化出租环境,规范房屋出租管理,遏制出租者私自提高租价,让“群租”者租得起单间。再比如:政府大力发展廉租房、经适房,让“群租”者住得起套房、买得起新房,等等,都不失为解决“群租”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好方法。
诚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安全人人有责,但那也是建立在社会共治的基础上,如果以牺牲一个群体的基本的生存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一个“可能”性的短期安全稳定的话,无疑是给这类群体已有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其做法不但得不到群众认可和大众满意,还必然会因其独断专横做法导致政策反弹、民众不满,进而诱发新的社会矛盾和治安事件。
总之,笔者认为,限制“群租”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相反的,相关部门在对待群租问题上,需要做的也不是政策上的限制,而是思想和行为上的理智,多想想为什么?行不行?合不合道理?有没有效果?并在实施前制定稳妥的安置过度方案、实施后提供长期的安全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群租”现象可能引发的治安、消防等社会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