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破解高额押金还需重接信任“纽带”
原本是一件让人拍手称快的好事儿,却因为方法不当,演变成了众口非议的坏事儿。这里固然有员工工作性质的问题,也有管理者的管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双方缺乏工作上的理解和行为上的信任。
近日,郑州市金水区一线环卫工新换了封闭式全自动垃圾车,但每名环卫工被告知要缴纳7500元的用车押金。这让收入低微的环卫工有点“吃不消”,但不缴又担心丢了工作。对此,相关部门回应称,收取押金主要是考虑到车子造价很大,因为环卫工人人员流动比较大,“万一人带车子走了,政府的投资不就没有保障了?”(10月24日大河网)
今年以来,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站,关于环卫工的话题可谓是屡见不鲜,从挂牌上岗到工资待遇,再到高额押金,无不揭露了环卫工——这一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城市美容师”,工作上处处受制、生活上不被扶持,正处在底层无奈挣扎着的现实。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脏的工作,给予他们理解、给予他们敬重,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默默达成的共识。
无奈的是,尽管社会公众都能给予这个群体该有的敬重,但最应该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家长”——环卫公司领导,却并没有这么做。至少从文中配了新设备却要交高额押金,而且不交还有可能走人的做法看,他们对待自己的“兄弟”,没有像他们和外界公众说的那样:“应多给环卫一些理解、支持和尊重。”
按理讲,企业为保护一些先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损失和损坏,采取一些如交押金、签字据等防范措施情有可原,毕竟很多企业一直都这么做。不否认,交押金这种做法,确实能对一些自觉性差的员工起到一定束缚作用。但如果押金的数目超出了承受的底线、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那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应该说,更新换代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这本是企业顺应发展的题中之义。既然要办好事儿,就要把好事儿办好。找一些理由、寻一些借口,有意难为员工,不仅达不到与其效果,反而会莫名反感。作为员工也不能面对问题只是发牢骚、生闷气,起码也应弄清楚为什么,若合乎情理,理应给予工作支持。若无中生有,起码也能针对性地去解决。
常言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该企业的这批设备并非企业自己花钱购买,而是政府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人民。至于担心“万一人带车子走了,政府的投资不就没有保障了?”的说法,也仅仅是该家企业领导的私自臆测,说白了,就是对自己员工的不信任罢了。
无疑问,增加双方互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领导要接地气。一个好的领导从来都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管理好不好,制度行不行,看员工有啥反应,让员工去评价。群众过得怎么样,有哪些需求,心中有杆秤。另一方面员工要常汇报。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困难等等,不要总是默默的承受,要勇于通过正确渠道积极向上反应,让上级领导明白你的所思、所想、所困和所难,进而消除双方在思维、行为等方面的误会。
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破解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都普遍存在的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危机,进而重接一条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信任“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