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敬业率低不能只怪罪员工
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 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全球员工平均敬业率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中国员工敬业率仅为6%(其中文秘和办公室员工敬业程度最低为3%),处于全球敬业率最差水平。(重庆晨报11月8日)
中华民族向以吃苦耐劳闻名,为何却成了别人眼中的“懒汉”呢?一看见这报道,我心里那个气呀,没法说,大家来看看吧。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度人物出炉,“中国工人”作为群体获评美国《时代》2009年度人物亚军。《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但话又说回来,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们还必须面对现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敬业率与管理方式高度相关,统计表明,面对整体目标,中国员工积极性不高,而一旦将任务分拆、责任到人,则中国员工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就拿上世纪80年代来说吧,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老家农村还没包产到户,大家都还在大集体生产,都为了混工分,当时田地里产量很低。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那一下让我老家的农民有了激情,让大家看到了奔头,一下就激发了大家种田的积极性,产量大幅度提高。所以我们现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管理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敬业率低的问题 。
其次,职业认同低是敬业率低的又一原因。很多公司阶层分得特清,企业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断裂,在许多领导者眼里,自己优势地位明显,对员工有着全方位的控制,根本没有人格上的尊重。一些领导为什么特别喜欢开会,就是因为开会时特别是批评下级时特有成就感,以及权力的快感。除了关系的疏离,还有薪水的差距,以及发展机会的前途渺茫,单位里等级森严,领导高高在上,不体谅下属,晋升基本靠关系靠红包靠马屁,第一天上班就预见到退休那天的样子。这一切导致和加剧了劳动者的职业认同度低,个人投入工作的热情不高。
再次,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渐渐地发现身边的人日子比自己过得好,地位比自己高,而自己却还在拿着那么微薄的工资,生存现状堪忧。辛苦工作几十年,仅凭自己的能力,那么高的房价,一辈子挣套房子都难。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房价高的离谱,辛苦上班一个月不吃不喝还买不了一个平方。社保、养老、医疗等问题更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说得不客气的话,小病还好,得了大病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基本只有“等死”(呵呵,也许我太悲观了)。所以很多员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身兼数职,到处“捞”外快追赶猛涨的CPI。身兼数职直接导致员工上班没有精神,严重影响本职工作,“混工龄”的现象严重。
因此,我们别怀疑敬业员工只有6%,即使真实数据并非如此,但职业认同低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只靠个体努力,还要靠制度、管理与文化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敬业率低的问题。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指引方向。我想,只要有了方向,只要渐渐消弥社会恐慌,让人们开心地生产、生活,敬业率低靡徘徊的现状必定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