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鸿雁

活动:邀您参加“讲述我的经历”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0:54:0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4楼yxbhmy于2013-11-26 19:27发表的  :
我也来说说我上班的事
    出生于70年代,一帆风顺的读了11年书(小学五年,中学四年,技校3年),其间没什么值得说的,倒是我们那时入学的迟,一直到了9岁才报名读小学(呵呵,我们那偏远没幼儿园什么的),我记得小学一年级学费才1.2元。
    中学读3年毕业就要满17岁了(没考上高中),当时我父亲在煤矿上班,那时还可以顶替上班的哦(也就是可以接班),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而且还有名额限制,一人退休只能顶替一个。当时初中三年毕业就来到矿上准备顶替父亲上班了,后来在办手续的过程中好像办理迟了,矿上人员要求我母亲马上把手续拿回老家开证明,下午就要,因为下午就要报上去(当时是上午10:00左右,而且我们这交通不便,单面一趟就算顺利的话也要5个小时也上),由于时间来不及,我上班顶替的事就不了了之。后来又回去复读了一年中学(这也是我中学读了四年的原因)。
    88年中学还没毕业,公司招技校生,由于成绩不怎么样,感觉考高中没希望,于是就来到矿上考技校了,后来的结果是考上了(当时那高兴劲不亚于考上高中,我记得当时报考技校的人很多,一共有3000多人,共就招了四个班220号人),就读91级。当时那脸上确实是有光啊(哪像现在,都不愿意去读了,郁闷)。
    就因为考上了技校,的确是风光了一阵,我们那顶替名额就留下了,90年我妹妹顶替了父亲去上班了,那时候女孩子上班不容易啊!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东西就是便宜,那个时候能招工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呢,感谢老师的肺腑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0:56:5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6楼为生歌唱于2013-11-26 20:32发表的  :
一网情深
   年龄越大,越喜欢回忆,当然也是因为遇到的多了,经历的多了,很多亲历都成为一种谈资。最近翻弄老照片,翻出了自己玩博时,大家编的小报,还有当时自己写的文章,回想起来还有一丝温馨的眷恋。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也打拼几年了,从最初的痴迷,到如今的冷静,或许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吧。
    开始自己建立博客时是带着一种憧憬的,还幼稚地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可以打拼成网络名人,那时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后来组建了自己的圈子,建成后更是爱不释手,学习、取经,甚至使用各种招数,想尽各种办法留住团队的精英,看着别人的圈子人数不断攀升就眼红,恨不得自己的圈子一夜间成为最耀眼的新星。但是后来才发现这些虚假的繁荣后面是无尽的攀比和大量时间的浪费。
    我一直觉得玩圈子玩的是心情,圈子的红火是什么?我的内心认为不是成百上千的圈友,也不是你的一篇文章下来,成百上千的回复,更不是那些虚拟的精华。而是你的文章能被几个人认真的品读过,留下几句真心的话语。其实悟出这个道理也是我在圈子几经沉浮后才得出的结论。其实每位博友发了帖子之后都是希望看到别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新作品的,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有时也会觉得暖呼呼的,如果圈子来的人少,就会出现发了帖子很久没人过问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不是经常来圈子的人就会认为是慢待了,有的转身就离开了,另投其它圈子了,作为圈主的我这是最大的失职。
     博客很火的时候,我在玩,圈子很火的时候,我在付出。如今进了平台,我依然没有离开这个虚拟的世界,依然在与文字互动,结交新的朋友。不过现在我冷静了很多,博客也好,圈子也罢都是玩的心态,没有思考,如今不一样了,责任重了很多,写文字总在不断斟酌,文字没有当初那么感性了,思想也有些固化了,我不知道这么多年来,网络给了我们多大的改变,但是一定是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每天上网浏览一圈,看看“家人”的问候,看看自己的文章又有几个人真诚地给出建议或者答案,其乐融融,不浪费大量的精力,也没失去同“家人”的联络,能够一直淡定地在网络上你牵我挂,或许也是一种成绩,一种收获,足矣!
.......
网络永远是新潮的东西,新宇老师时刻跟随这时代的步法,尽情地抒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一路走来的确不易哈,您收获的肯定非常多,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21:00:16 | 查看全部

回 49楼(鲁宝林) 的帖子

大家都是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20:58:29 | 查看全部

回 51楼(鸿雁) 的帖子

有网络,才会有我们的相聚,这也是一种缘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21:04:24 | 查看全部

回 49楼(鲁宝林) 的帖子

给您添麻烦了。起初的下岗,是处于减员增效,使一部分人下岗了;在这种情形下,您说的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但是,在后来的企业关停中,企业的所有人都下岗了。我觉得国人就这样给所有下岗职工带上偏见是不公平的。我之所以要阐这个观点,是因为我们的平台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即是员工的平台,就一定还给下岗职工一个公平。当然,我何尝看不出您是为下岗工人说话呢!我在这里真诚的感谢你。我只是希望全国人民都知道,几千万下岗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工人阶级所组成的,不都是外人想象的“刺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21:43:04 | 查看全部

回 54楼(浮山神) 的帖子

你我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为工人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8 12:25:11 | 查看全部
作为一个从改革之前走过来的人,当然都知道减员增效的事情的。当时我们也是去减别人的,后来我们全厂全部失业了,以至于我出来打工十多年的今天,回过头在考虑这个减员增效的提法。或许从根本上当初就是错误的,以至打到今天的社会矛盾很难调和的地步!发展为了什么?增效又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大家都生活的更好吗?比如一家五口,为了能吃饱,就踢出去两口不给饭吃?这是一种怎样的变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6:23:3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6楼浮山神于2013-11-28 12:25发表的  :
作为一个从改革之前走过来的人,当然都知道减员增效的事情的。当时我们也是去减别人的,后来我们全厂全部失业了,以至于我出来打工十多年的今天,回过头在考虑这个减员增效的提法。或许从根本上当初就是错误的,以至打到今天的社会矛盾很难调和的地步!发展为了什么?增效又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大家都生活的更好吗?比如一家五口,为了能吃饱,就踢出去两口不给饭吃?这是一种怎样的变革?
改革总会有人会做出牺牲,只是再也不要让那些本来就很不幸的人再次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