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8:24 | 查看全部
交人与交心时间:2012-07-10 作者:小小Z 点击:617次   交人交心。交全心的是知己,交一半心的是朋友,交一点心的是在某一件事上互助互利,一点心不交的人等于没有交往互不相识的陌生人。

  是与非

  只要开口说话,动手办事,就有人称是道非。
  只要言正理端,行止无愧,就不要怕别人说是论非。

  好与坏

  思想好的人,学好不学坏;思想差的人,学坏不学好。
  好人想将坏人教育好,与自己一起走正道,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因此招致祸害。坏人企图将好人拉下水,与自己同流合污,往往枉费心机。
  尽管社会上经常出现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的事例,这虽然与环境有关,但归根结底仍跳不出素质好坏这个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8:39 | 查看全部
商人的墓地,一个小小的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时间:2012-07-10 作者:小小Z 点击:510次   有一位商人,他最早是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的,可是他缺乏父亲对珠宝行业的明察秋毫,没过几年,就把父亲交给他的全城最大的珠宝商场赔光了。

  他以为自己不是缺乏经商的才干,而是珠宝行业投资太大,技术性太强,风险太大。他决定改行做服装商。他认为服装行业周期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专业学问,肯定能成功。于是,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家产,开了一家服装店。事情过了3年,他的服装店已经再也没有资金·进新款衣服,已有的衣服也因价格高于相邻商家而无人问津。他失败了。他意识到他不适于更新太快的服装市场。当他以为一种新款刚开始流行自己马上组织资金进货时,同行们的这种款式已开始淘汰了,他总是跟随流行的尾巴。

  他变卖了服装店,用剩余的不多的资金,开了一家饭店。他想,这种简单的生意,总不会再赔了。雇几个人做饭菜,客人吃饭拿钱,又不用多么大的流动资金。可是,他又错了。他眼睁睁地看着相邻的饭店里宾客盈门,而自己却门可罗雀。最后,连雇来的几个人也跑到别的饭店去了,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

  后来,他又尝试做了化妆品生意、钟表生意、印染生意,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52岁。从父亲交给他珠宝生意至今,25年的宝贵年华被失败占满。灰白的双鬓使他相信,他没有丝毫经商的才能。

  他盘算了自己的家底,所有的钱仅够买一块离城很远的墓地。

  他彻底绝望了。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创造财富了,就买块墓地给自己留着,等到哪一天一命归西,也算有个归宿。

  这是一块极其荒僻的土地,离城有5公里远。有钱的人,甚至一些穷人也不买这样的墓地。

  可是,奇迹发生了。就在他办完这块墓地产权手续后的第15天,这座城市公布了一项建设环城高速路的规划,他的这块墓地恰恰处在环城路内侧,紧靠一个十字路口。道路两旁的土地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他的这块墓地更是涨了一百多倍。他做梦也没想到他靠这块墓地发财了。www.rensheng5.com

  他蓦然顿悟,自己为何不做房地产生意呢?说做就做。他卖了这块墓地,又购买了一些他认为有升值潜力的土地。仅仅过了5年,他成了全城最大的房地产业主。

  这位商人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一个小小的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很多时候,机遇就在生命的前方等待着,关键的是要耐心地等待和发现。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人为一个目标苦苦守候了许多年,他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不再等候了。
  结果,他刚走,那个目标就出现了。
  有很多人努力了半辈子也没有成功,就自动放弃了。
  其实,这个时候,成功距他只有一步之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8:51 | 查看全部
成功并不困难时间:2012-07-09 作者:小小Z 点击:512次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9:02 | 查看全部
成功并不困难时间:2012-07-09 作者:小小Z 点击:512次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9:13 | 查看全部
坚定的后果时间:2012-07-04 作者:小小Z 点击:403次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热衷于发明创造。

  他一生中,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多达50多万美元。但那些项目没一个成功,他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后来,马克・吐温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

  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这位大文豪。来访者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生产这种装置。马克・吐温说自己有过无数次投资失败的教训,再不打算冒任何风险了。

  “我并不指望巨额投资,”年轻人说,“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想起自己刚发过的誓言,马克・吐温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好起身告辞。看着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头一动。“嘿!”马克・吐温在客人身后叫了一声,话一出口,他立刻为自己的不坚定感到羞愧。为了掩饰,他马上改口说:“……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贝尔,”年轻人回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再见,贝尔!祝你好运!”马克・吐温关上了房门,心想:“谢天谢地,我总算坚持住了,没向贝尔投资。”

  今天我们知道,年轻的贝尔胳膊下夹着的“新奇玩意儿”叫电话。所有给这个新产品投资的人,日后都成了百万富翁。有时候,“坚定”不总有好结果,“一时冲动”也不总是坏事。因为太坚定,马克・吐温与机会失之交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9:24 | 查看全部
信心的力量时间:2012-07-04 作者:小小Z 点击:437次   我坐在咖啡店的角落想事情。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人轻声打断我,问我他能否坐下来,他想请教我有关创业的事。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倒是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总共工作多久了?”他说快15年了。我再问他:“你能否举出这15年间,有多少次的表现是超出公司给的目标?”他思考良久,无法举出具体的例子,这时我建议他对于创业的事最好三思而行。“为什么?”他有些失望地问我。我回答说:“如果你没有成功的过去,有什么依据相信自己可以创造成功的未来?因为当你还是员工,所有风险都由老板帮你负担时,你便无法有特别成就;换成自己创业当老板,所有风险都要自己承担时,困难度提高,成功的机会更遥不可及!”

  看他有些纳闷,我问他,如果他现在被公司开除,他有能力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东山再起吗?他再一次摇头。我对他说,如果他是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乔布斯就可以了。

  乔布斯第一次的信心,产生于他20岁时创立苹果电脑公司。他拼命工作,让苹果电脑在10年内从一间车库里的小工厂,扩展成一家员工超过4000人,市价20亿美金的公司,因为他推出了一个很棒的产品――麦金塔电脑。没有人要他冒险去创立苹果电脑,但他做到了,因此他在心中累积了一次相信自己的信心。这个信心在他30岁与苹果电脑分道扬镳时就派上了用场。因为与董事会对公司未来的愿景不同,董事会在乔布斯30岁时炒了他鱿鱼。乔布斯说:“曾经是我整个生活重心的东西不见了,令我不知所措。”但渐渐地,乔布斯发现,他还是喜爱着他曾做过的事情,被苹果革职的事件丝毫没有改变他的兴趣。他虽被否定了,但他还是爱做那些事情,所以他决定从头做起。

  接下来5年,乔布斯开了一家叫作NeXT的公司,又开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Pixar接着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公司。然后,苹果电脑买下了NeXT,乔布斯回到了苹果,NeXT发展的技术也成了苹果电脑后来的技术核心。现在苹果电脑又创出音乐产业的革命性产品iPod。一次信心埋下另外三次成功的基础。[]
我向这位朋友提出我的观点,说明为何乔布斯可以不断成功。如果乔布斯不曾成功地创造苹果电脑,他不可能会有那么坚强的信心,在被革职的人生最低潮时刻,居然还可以连续创造出两个难度更高的Pixar动画公司及NeXT电脑公司。我告诉他:“因为乔布斯有过成功的经验,让他产生足够的信心东山再起;而你却没有成功的基础去产生所需要的信心,来度过成功前的漫长岁月。”

  这位朋友听到这里,反过来提出一个问题,他说:“那乔布斯第一次创苹果电脑就成功的信心从哪里来?”他的问题听起来好像不大同意我所说的“想要创业成功,必须在员工阶段先有成功的职场表现”观点。我告诉他,乔布斯正式登记苹果电脑公司前,已有另外两项成功的表现记录,一是卖出50部自行组装的AppleI电脑,另一次则是制造了一种防电话盗打装置,就是这些成功经验埋下乔布斯日后成立苹果电脑的信心。

  从乔布斯的例子来看,一个人能否成功创业,从他还在员工阶段,能否不断超越一个员工应有的水准,应该就可以看得出端倪。因为每一次杰出的表现,最终都会转化成对自己的信心,埋下日后成功的线索。

  正如乔布斯所说:“不要丧失信心。这是这些年来让我继续走下去的惟一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9:34 | 查看全部
计划不如实践时间:2012-07-04 作者:小小Z 点击:426次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将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家小店,同样是卖雪糕。谁知雪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他干脆不擦鞋了,专门卖雪糕,并将父母接到城里给他看摊,还请了两个帮工。从此法兰克开始经营雪糕生意。

  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稳居美国市场的领导地位,拥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00多家专卖店。

  巧的是,在落基山脉附近的比灵斯也有一位年轻人,他叫斯特福,他跟法兰克几乎是同时到达芝加哥。斯特福的父亲是位富有的农场主,农场主送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大商人。就在法兰克拿着刷子在大街上给别人擦鞋的时候,斯特福正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进行自己的市场调查。耗资数十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周密调查和精确分析,斯特福得出的结果是:卖雪糕。而法兰克此时已经拥有了数家雪糕专卖店。

  当斯特福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父亲时,农场主气得差点晕倒,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研究生儿子眼光居然浅薄到了卖雪糕的程度。斯特福经过再次对市场的精确调研后,还是觉得只有卖雪糕才是最好的生意。又过了一年,斯特福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打造雪糕连锁店。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美。最终,斯特福无功而返。世界上没有哪个成功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得来的,而是一步一步通过实践得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39:45 | 查看全部
成功也该弯腰的智慧时间:2012-07-03 作者:小小Z 点击:619次   或许有些人以为,但凡一个爬到顶峰的成功者,必定天天高枕无忧;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昧、看不腻的歌舞升平……

  那就错了!

  愈成功的人,接踵在身后的麻烦也就愈大。因为他已经不是单对自己负责就OK的;跟着他吃饭的还有数百张嘴(甚至更
多)。领一份微薄薪水的单身小职员,则是“一人吃饱全家饱”,即便有烦恼,也绝不会像大老板的麻烦那样排山倒海,让人措手不及。

  我见过一些所谓的“成功者”,由小生意的老板变为大公司的负责人。企业是转型了,但经营者却没转型。于是在心态和心理建设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卯上一件又一件的麻烦,后果可想而知。

  成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训练自己面对“成功之后的副作用”。要明白“就是因为成功,才会有这些麻烦”,学习自我成长,披荆斩棘。否则愈逃避,麻烦愈多,难免掉进滚雪球般的恶性循环里。

  我有很多学生,若干年前只是个小美容师,后来做出名气,也成了别人的老师。我鼓励她们深造,结果一个一个都往国外充电去了。

  在她们的观念里,留在台湾深造,向同业学习,似乎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那些成功的大老板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拉不下脸、弯不下腰,能力用尽了却不让别人知道,只好将缺点藏在暗处,人前打肿脸、不懂装懂……

  多痛苦啊!

  台湾现在有那么多的企管顾问公司、生产力中心,各式各样的企业成长课程任君选择。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遇到瓶颈很正常嘛!小学毕业也好、大学毕业也罢,甚或是美国长春藤名校出身的博士,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再加一颗“自觉心”。康庄大道走着走着成了羊肠小径,也不要紧,停下来看看自己缺什么,好好加油打气一番,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这是“自我栽培”。
  小时候,我们受父母栽培、受师长栽培,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却忘了继续栽培自己。尤其是站在山头的大老板们,因为被成功的幻象蒙蔽了双眼,怎么想都是自己最行,“要我去向别人学习?哼!门都没有!”

  最大的危险,往往就隐身在成功的背后!

  你看过在高空上走钢索的人吗?没错!他是众所瞩目的焦点,可是一旦失去平衡,便要摔得粉身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40:00 | 查看全部
应聘美国珠宝店拣到的“珠宝”时间:2012-07-03 作者:小小Z 点击:212次   在美国想找一个赖以生存的工作并不难:到餐馆打工、到别人家当保姆、替别人割草除尘,只要肯放得下架子、吃得了苦头,你总会找到能赚钱的差事。然而,如果要想找一份可以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可以把你苦读硕士、博士的知识学以致用的话,恐怕你要首先学会摆脱掉中国人那种“学位越高越可以优先录用”的思想,学会不失时机地包装自己和推销自己,否则,你会在一次次的求职碰壁中怀疑自己也许“狗屁不是”!

  我便有过求职的失败,我曾一百遍,一千遍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能干什么?”!

  那时让我最接受不了的事实是:我并未与人竞争什么高位。我曾有过11年电视编辑和记者的经验,我并没有试图用刚刚得到的行政管理学的硕士学位去篡夺某个经理位置,我只是想获得一个珠宝公司的普通店员的位置而已,而且是Part time——半工!

  这次求职从一开始我便是被动的。一天,我和先生到一家珠宝店去换戒指——戒指是先生为了我们的某个纪念日送给我的一个意外惊喜。结果我戴上后小了一圈。好在美国卖东西可以换到你满意为止,戒指换了,我满意地戴在了手上,这时女经理却突然问我做什么工作。家庭主妇!我随口说了一句。其实,那时我已经拿到了管理学硕士文凭,并且也开始从事一些中美之间的经贸活动。但是,几年的移民和学习生活使我已经忘却曾经有过的那种不可一世的敷衍和虚荣,学会了脚踏实地地过着一种平实的生活。

  女经理信以为真,并且说我这样的气质和穿戴应该到她们店工作才对。我以为她是讨好顾客而已,故说儿子还小,放学回来总希望家里有个人在。谁知,越说越多,她却说像我这种情况可以做半工,既照顾了家,又不浪费自己的能力。说着就把一张申请工作的表格塞到我手中,并说如果我感兴趣,三日后可把表格填好送回来。为了不扫她的兴,我把表格放到了皮包里。

  从珠宝店出来,我对身边的先生说:笑话,就凭我,跑到这里给他们站柜台?

  一直没表态的先生这时搭话了:也许你应该考虑。这家珠宝公司是美国最大一家珠宝公司,它在美国五十个州都有分店,如果你有机会在这家分店工作一段时间,这不仅对你学习经商有帮助,而且对自己在美国的经商背景也有好处。退一万步
说,在这里工作与美国人接触的机会多,就算练习英语的表达能力,也不妨一试。

  言之有理!三天后,我把申请表格填好,连同我的简历一起寄给了珠宝分店。

  由于我的简历是经验丰富的先生帮助整理的,所以言简意赅,称得上一目了然。在先生的劝说下,我把管理硕士的一栏抹掉,并且没敢注明自己在商界还有一官半职的头衔!

  第一关顺利地过去了。我获得了第一个面试机会。

  由于怀着有一搭、无一搭的心情,加之我是经理推荐的,所以,当女经理递给我一份七十七道问答题的试卷时,我并没有感到紧张,只是心里嘀咕着这家公司有些小题大作而已。

  第一道题:你认为你自己的能力属于普通人的50%?25%?5%?我在25%上划了一个勾——我的能力能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人,足矣。女经理扫了我的答案一眼,不以为然地说:难道你的能力仅在百分之二十五的那一类中间吗?你应该相信你自己的能力属于百分之五的那一类,这样会说明在一百个人中间,你超过其它九十五人。只有自信才能胜任工作!

  于是,我涂掉百分之二十五,在百分之五的一栏划上个勾——看来这位女经理真的是有意聘用我,她总是在我要显示出中国人谦虚秉诚的一霎那间给我以暗示,使我接下去的考题里总是把自己摆放到最佳位置上。

  很快,我得到了第二面试,这次老板亲自和我面谈。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美国求职的秘诀,所以我在主管聘职的老板面前“自我膨胀”起来,居然在兴致所至的时候把自己的硕士学位也端出来。结果,和蔼有加的老板马上严肃地问我为什么要屈就他的属下……我知道事情不妙,急忙声明自己需要照顾儿子,故而只能申请半工。如果我推销自己到这种程度也可勉强过关,只是当经理通知我到店里去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储存和结帐程序时,我竟得意忘形地把自己的那点老底都兜了出来,结果说好第二个星期我就可以上班的诺言却变成了我还要有第三个面试。

  不就是卖珠宝的店员嘛,有什么必要这么三番五次地面试!

  尽管自己开始心有不满,但是经过前两次面试学到了不少美国大公司在实际运作上的经验,所以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第三次的面试。

  该面试的那天接到了女经理的电话,说是老板患感冒不能参加面试,何时面试再等通知。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珠宝店再也没有与我联络,拖了近两个多月,我从无心到有心,从无所谓到祈盼最后结果,整天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我倒不是真的需要这份工作来养家糊口,但是,我需要主流社会对我个人能力加以认同!两个月间,那种一会儿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既无材又无能的心境几乎成了我和先生每天谈话的主题。最后,先生在我对自己的能力丧失殆尽的时候指出我的错误在于我不该屈就于低职位的同时又要炫耀自己与其不匹配的高学历和高层次的背景,因为这样会产生两种反效果:一、雇主会提出疑问——你为什么要屈就?不论你如何解释,都会给雇主一种失败者的形象;二、对上司形成威胁。他或者她会觉得与手下人的关系不好处理,自己的地位和指挥权会受到挑战!

  得,就凭这两条,我足以让这两位掌握是否雇我的雇主裹足不前了。

  我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先生最初的劝导。

  为了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我决定放弃对这份工作的祈盼,回到自己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说也奇怪,当我不再催问我何时能得到第三次面谈的时候,那位女经理竟来电话约我面谈。然而,那是一个多月后的事了,那时我已经从失败情绪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正参加另一个面试,所以我婉言谢绝了。

  虽然那种失败感和挫折感至今还是记忆犹新,但是有了上次的经验,我知道再求职时如何“包装”自己、“推销”自己。

  当我顺利完成到一家学院当中文教师的两次面试之后,我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求职人能否被雇主相中,并不完全取决于你想要的职务高低,而在于求职人的背景、资历和经验与其所要做的工作相匹配只有这样,求职人才能在介绍自己时左右逢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40:13 | 查看全部
“经营之神”的六大法宝时间:2012-07-01 作者:小小Z 点击:284次   在日本,“成功的故事”不胜枚举。可以说,松下幸之助是成功的范例。畅销书《成功的法宝》把松下幸之助获得成功的秘诀归纳为“六大法宝”。

法宝一:热情至诚

  松下认为,只有热情至诚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松下经常说:“做事情,搞经营,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做事情的人,是经营者的热情。是热情洋溢,踌躇满志。只要有热情,就能生智慧,出办法。”

  无论怎样才华横溢,也无论怎样知识颇丰,缺乏热情的人都无异于画饼充饥。只要热情肯干,该做什么便一清二楚。

  除了热情以外,我以为还可以加上“诚实”和“坦率”,就是这三条。看来,松下的所做所为似乎总是把热情置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又由坦率和诚实去支撑着热情。

法宝二:感人肺腑

  松下幸之助的口头禅是:“松下电器公司今天所以基本上获得成功,是因为一些优秀人才自然而然地团结在我周围。”

  他常说:“我今天功成名就正是托部下和客户的福。”

  这种深表谢忱的话语自然而然地传到员工耳中,拨动了他们的心弦。

法宝三:日积月累

  松下幸之助指出:“坦率地讲,我并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珍视每一个日日夜夜,做好每一项工作,这似乎是我有今日辉煌的秘诀。遥想当年,我仿佛并没有什么要兴建一座大工厂的远大规划。创业初期,一天的营业额仅一日元,后来又企盼一天的营业额增为两日元,达到两日元又渴求增至三日元,如此而已。我们只不过是热心地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让青年胸怀大志的确是桩好事,然而,为达此目的,需要日积月累,要珍视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由此而循序渐进地有所长进。长此下去,最终将成就伟大的事业。”

法宝四:虚心纳谏

  松下幸之助常常指出:“听部下的话必须用心。对部下谈话的内容进行评价时,不能褒贬参半,必须鼓励他们的诚意、努力和勇气。”

  松下总是以非常感动的神情称赞对方。受到夸奖的部下感到高兴和欣慰,日后得到信息都要讲给他听。只要作出自己愿意听取谈话的姿态,部下就会源源不断地把信息传输给你。

法宝五:恪尽职守

  松下在一次讲演中说:“迄今每遇难题的时候我都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以生命为赌注全力对待这项工作?当我感到非常烦恼苦闷时,看来往往是因为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由此便洗心革面,全力向困难挑战。

  “有了勇气,困难便不成其为困难,智慧的闪光和锐意创新的激情油然而生。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这种体验是很多的。”

法宝六:使命感强

  人是伟大的,是王者。从事经营时,任何人都能够成为王者。持有这种想法或人生观乃是做人的基础,并且至关重要。松下幸之助认为,这种人的存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具有伟大的力量。把工作交给这个人去办,他就能够脚踏实地而又一丝不苟地去做,你对他就能够一百个放心。

  对于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正是树立这种人生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