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5:38 | 查看全部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当他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市民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
  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
  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
  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个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个雕像的艺术氛围。”
  米开朗基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
  说完,米开朗基罗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基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还行吗?”
  市长看了看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百思不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米开朗基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5:49 | 查看全部
杰斐逊最热爱的运动是骑马。他是位相马行家,自己就有一匹上等好马。在任总统期间,一天他正在华盛顿附近一个地方骑马,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碰到一位知名的赛马骑师,这位骑师还是个做马匹买卖的生意人,人们叫他琼斯。
  那人并不认识总统,但他那职业性的眼光一下子被总统骑的骏马吸引住了。鲁莽、冒失的琼斯径直走上前来,和骑马人搭讪起来了,并紧接着用行话评论起好匹马来:品种的优劣、年龄的大小以及价值的高低,还表示愿意换马。
  杰斐逊简短地回答了他,礼貌的拒绝了他所提出的所有的交换建议。那家伙仍不死心,不停地游说,不断地抬高出价,因为他越仔细看这个陌生人骑的马,就越喜欢它了。
  所有的建议都被冷冷地拒绝后,他被激怒了。他开始变得粗鲁起来,但他的粗野行为与他的金钱一样,对杰斐逊毫无作用,因为杰斐逊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人能够激怒他。
  这位赛马骑师想让杰斐逊展示一下这匹马步伐,还竭力要他骑马慢跑,和他打个赌。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白费了。最后,琼斯发现这个陌生人不会成为他的客户,而且绝对是个难以对付的人,他便扬起马鞭在杰斐逊的马侧腹抽了一鞭,想使马突然狂奔起来,这会让那些骑术不高的骑手摔下地来。同时,他自己也准备策马急驰,希望比试一番。然而,杰斐仍然端坐在马鞍上,用缰绳控制着烦躁不安的马,并且同样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赛马师惊呆了,但只是粗鲁地付之一笑,又靠近这个新认识的人,开始谈论起政治来。作为一个联邦制的坚定拥护者,他开始大肆攻击杰斐逊以及他的政府的政策。杰斐逊加入了谈话,并鼓励他就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知不觉他们骑马进入了市区,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往前走。最后,他们来到总统官邸大门的对面。
  杰斐逊勒住缰绳,有礼貌地邀请那人进去。
  赛马骑师听后惊诧不已,问道:“怎么,你住在这里?"
  “是的。”杰斐逊简洁地答道。
  “嗨,陌生人,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我叫托马斯·杰斐逊。”
  听后,赛马骑师的脸变得煞白,他用马刺猛踢自己的马,喊道:“我叫里查德·琼斯,再见!”说着,便迅即冲上了大路,而此时杰斐逊总统则微笑地看着他,然后策马进了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6:18 | 查看全部
2001年7月,《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亨利·肯德里提议,让比尔·盖茨写发刊词。
   主意已定,接下来的就是操作。他先给盖茨写了一封信,说:“众所周知,您没等到大学毕业,就去创业了。今天您所拥有的财富证明,您是世界上最善于捕捉机会的人,也是普天之下对机会最有认识的人。经反复商榷,《机会》杂志社认为,题写该刊发刊词的最佳人选,非您莫属。敬请拨冗赐教,不胜荣幸之至。”
   信发出之后,石沉大海。亨利·肯德里想,《机会》杂志创刊在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派记者前往旧金山,登门讨教。经过跟踪和堵截,比尔·盖茨答应,在纽约开往内罗比的飞机上,可接受不超过三个问题的采访。
   为了确保比尔·盖茨说出“机会”这个词,记者草拟了三个内容相同的问题:第一,你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你认为,什么事最不能等待?第三,最不能等待的事,你认为是什么?他想,只要盖茨把答案反复地说三遍,《机会》杂志就有了世上最绝妙的发刊词。
  采访开始了,为缓和气氛,记者首先来了一段简短的开场白:“这次您刚忙完盖茨夫人(比尔·盖茨的母亲)的葬礼,就前往非洲参加艾滋病研究中心的捐赠仪式,着实令人敬佩!下面我冒昧问三个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答复。”说着,把采访本上的一张纸撕下来,递了过去。
   盖茨注视着那张纸,微笑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世人对这三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也许我的回答令你非常失望,但是,既然接受采访的是一位刚刚失去母亲的人,我相信这种回答是最诚实的。对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爱情。假如你爱上了一位姑娘,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否则她就会属于别人。至于第三个问题,恕我直言,是行善。假若你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一定是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    采访结束,记者自始至终都没听到“机会”二字,就在他失望地返回座位时,听到键盘的敲击声。原来在他附近还坐着一位美国《生活周刊》记者,只见他在笔记本上敲出这么一行文字: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总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机会;最不可能第二次前来敲门的是机会;最需要抓住的是机会。其实,这种来自于战场上的理念,并不适合于生活。生活中,只有两三件事不能等待。它们是什么?你若想知道答案,请先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亿万富翁。
   后来,这段话出现在美国《生活周刊》上。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富豪,因此,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6:28 | 查看全部
1984年春,里根访问中国。他的夫人南希在西安一个小姑娘的售货点买了几件小礼品,价值人民币5元。里根给了小姑娘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是小姑娘一时没有零钱找,窘迫地四处张望。里根就说:“留下这钱吧。”但他们刚往前走一会儿,小姑娘就追了上来,把该找的5元给了里根。美国总统在自传里写道:“到这时,我倒成了窘迫的人。我意识到,为了试图给小姑娘解围,我看来是在给她小费,我的反应不够快,失礼了。”
  看了这位美国国家元首的议论,笔者不禁掩卷沉思,对那位经营小本生意的姑娘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承认在一位中国姑娘面前“失礼”了,是姑娘的自尊打动了他。只有自尊才能受人尊敬。
  有人请教一位哲学大师:“人活着靠什么?”大师说:“呼吸。”“那么,”那人再问,“呼吸又为什么?"
  大师答:“呼者,为出一口气;吸者,为争一口气。”
  人的尊严、境界都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6:39 | 查看全部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儿童剧团和大家同台演出,当时,马塞林的节目中需要一个演员演一只猫,由于马塞林的名气太大,许多优秀的演员都不敢接受这个角色,还是那个小男孩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和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经想到,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世界的幽默艺术大师———卓别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6:49 | 查看全部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扰。”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7:07 | 查看全部
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了74人,上来69人;再再下一次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回答:“小儿科!告诉你,车上还有———”
  “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真正“滑铁卢”的失败者拿破仑也有一个故事。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地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的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由此可见,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天才也难免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7:18 | 查看全部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l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功成名就的美国著名诗人郎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英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惟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华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英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7:32 | 查看全部
美丽是很难得的气质,但恭维美丽而恭维得漂亮,就更难得了。以美丽著名的德文希尔女公爵有一次从马车上下来,附近刚好站着一个清道夫,他正在点烟斗。清道夫看见了女公爵,惊叹之余大声喊:“您的眼睛可以点燃烟斗!”此后再有人恭维她,女公爵都觉得索然无味了。
  法国作家伏尔森的好友丰特奈尔是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97岁时还谈笑自若。一日,他在社交场合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他对那位女子说了很多恭维话,片刻之后,他再次经过那位女子面前时却没看她一眼。于是那女子对丰特奈尔说:“我该怎么看待你的殷勤呢?你连一眼也没看我。”丰特奈尔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若看你一眼只怕就走不过去了。”
  丘吉尔的父亲曾投身于选举,他的母亲到处去为丈夫拉选票。有一天,丘吉尔夫人向一个工人拉选票,那工人却直截了当地拒绝说:“不,我当然不会投票给一个到了晚餐时间才起来的懒惰家伙。”夫人闻言非常着急,连忙向工人解释他听到的是错误的传说。那工人看了夫人一眼,很高兴地说:“哇!夫人,您若是我的妻子,我根本就不要起床了。”工人的幽默,对一位贵妇而言也许有点失礼,但英国人通常不认为这是“吃豆腐”,可以一笑置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08:58:33 | 查看全部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经营之神”。
  后腾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其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腾清一心中十分恐慌,以为这次不被革职也要被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句“好好干吧”。
  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对,后腾也会受到松下的严厉斥责。而这一次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实际上体现了松下管人的秘诀。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当事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没有必要再给予严厉的批评了,此时不如对下属进行感情教育。比如,在着火这件事上,由于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腾自然会心怀愧疚,对松下也会更加忠心,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