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6:41 | 查看全部
跨越太平洋的温暖诉说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123次   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子,家世很好,又难得不骄矜。每次文艺晚会上她弹琵琶,雪白的手指在琵琶上一抹一挑,长发披垂在面颊上,只露出一个尖尖的下颌。我纵然是同性,也觉得真有活色生香这回事。
  
  爱慕她的人自然是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个老实的男生。别人都会些小伎俩,他只勤勤恳恳替她抄笔记。她有时去学琵琶,他就远远地跟着。送她到了楼下,就靠在一棵树上,看本《围棋》杂志,从头看到尾,再从尾看到头,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
  
  那时她也不在意,青春太姣好了,有人肯跑遍整个城市只为她买一张CD,也有人肯为她抄完厚厚一本乐谱。我们都以为,这男生的心意,不过就是春天的第一片树叶,很快会有新的枝叶生长出来,代替它的位置。
  
  弹琵琶的女孩子留学去了美国,写信回来,总是说彼处如何苦寒,如何枯燥,如何艰难。她那只琵琶,恐怕也是闲置已久了。偶尔会想起那个等在楼下看一本《围棋》杂志的男生,不知道他后来是否找到了一棵新的树呢。
  
  去年冬天接到女孩的电话,说回国来完婚,新郎竟然是看《围棋》的那小子。
  
  隔着一整个太平洋的国度,连昼夜都是颠倒的。她每日里上课、打工,能闲下来接一个越洋电话,只有下午四五点那一段空暇。12个小时的时差,就成为一条分水岭,昔日那些热情的追逐者,纷纷流向了别处。距离太遥远,美色和吸引也都成了虚空。唯独他,每回都是凌晨四点,站在街边的电话亭里,一次一次拨她的电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6:54 | 查看全部
能留住诗人的华盛顿社区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明媚的阳光,清冷的风,叶子在慢慢发黄,华盛顿的秋天很像记忆中的北京。写《城记》的王军曾经说过,一座城市的街道应当能产生爱情。刚搬到华盛顿的上西北区,在社区里逛着,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让人有归属感。一个社区的形成成本高昂,不仅缘于地价和楼市,更因为居住其中的人对这个社区的感情。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2012年10月初专门做过一期节目,关于首都“哥伦比亚高地”社区的居民讨论大会。
  
  “哥伦比亚高地”是华盛顿居住人种最多样化的社区之一。遍地是如雨后春笋般开业的新奇餐厅,老戏院也被改建成多功能购物中心。商业的兴隆推动着居民人口类型的改变,年轻、富有的白色人种逐渐替代了曾经居住于此的低收入有色人种。
  
  居民讨论会上,有一位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的女士动情地说,她非常爱这个社区,爱它的丰富和包容。可眼看着房价上涨,她可能很难再付得起房租,要被迫搬走了。说到这里,她竟忍不住抽泣起来。这个世界上很多大城市在体验着这种撕裂型的成长,人们对居住地和所在社区的热爱因为商业规划在一点点泯灭,所以,当你发现你的社区里还有付得起房租的诗人时,你真应该庆幸,你的城市和人民还有老底儿。
  
  康乃迪克大街上有一家书店叫PoliticsandProse(政治与文章),刚走进去,觉得好像美国的公立图书馆,通顶的书架,专门给小孩儿准备的沙发和布置得五颜六色的角落。读书上网的人们和各式各样的椅子围在咖啡污渍浸染的大方桌前。楼上正在举办读者会,几十个人安静地听着作家的讲述。每逢周四楼下餐厅麦克风开放日,远近的文艺青年们都会抱着吉他,带着自己的歌曲,排队表演给路人。电子书横行的时代,书店的作用不再是销售图书,而是开始为大家提供更温馨的阅读体验。
  
  这个看似简单的场地成本却非比寻常,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消费得起。可能因为这家书店也有地下室的部分,一下子让我想起以前北大南门的风入松书店。无论是在那里还是在这里,狭窄的过道、特有的书香和沙龙里窃窃私语的人们都已不复存在……
  
  回美国之前,我曾经去过北京一个叫“蓬蒿”的小剧场,剧场创办人是北京一位著名的牙科医生。这个南锣鼓巷附近四合院搭就的小剧场入不敷出,牙医就经常用自己诊所的收入来贴补。在华盛顿,一个社区可以在自己的黄金地段养书店、养剧场、养卖艺的人,所需要的成本也同样高昂。到过PoliticsandProse的人几乎都知道,店里只有“摩登时代”咖啡馆的部分是盈利的,书店几乎一直是赔钱经营。
  
  PoliticsandProse的隔壁是一家卖比萨的餐馆,它的经营模式虽然营利性更高,但其所依托的消费群却与书店相同。餐馆里用乒乓球台当餐桌,就餐之余,你还可以在球台上一试身手;这里晚上定期有摇滚演出,请朋友来听个唱、去吧台买酒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身边正在吃比萨的美眉和打着乒乓球的帅哥。
  
  正是因为这座城市能养得起不赚钱的书店、不赚钱的戏院、不赚钱的诗人和弹吉他的青年,所以,它的在乒乓球案子上吃东西的比萨店才能赚钱,它的有书又兼卖手工艺品的咖啡厅才能在城市里开五六家连锁店。人们对自己所住城市的空间归属感的建立是非常昂贵的。那种在心灵碰撞中生长出来的对邻居和居住地的认同感和喜爱是在无数次书店小坐和戏院欢笑中逐渐养成的,是地产开发商无心顾及的死角。
  
  2012年10月初,我去参加一对有钱夫妇的家庭聚会,他们住在距离史密斯逊美术馆、也就是华盛顿市中心国家广场百步之遥的地方。周边设施一应俱全:格调高雅的餐厅、酒吧、剧院和画廊,连华盛顿的名胜古迹都尽收眼底,可这样的社区却让人感到冷冰冰的。当熙攘的游客退却、忙碌的服务人员下班离开,没有人因为这个社区对它居民心灵的呵护而舍不得离去。对它的住户来说,从这个社区搬到别的社区没有任何区别。也正是因为这样,现代城市之间的辨识度越来越低,因为他们的社区是可替代的,他们可以在任意一个城市的高尚社区里享受统一标准的门童恭敬的问候、美丽而幽静的风光、便利的交通和带书店的咖啡厅。
  
  这样的社区是有价格的。就好像想要买一首诗的人,永远都拥有不了诗意一样,因为有诗人居住的社区成本是无法计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7:05 | 查看全部
意大利面条里的政治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1953年6月5日的拿波里《新闻报》报道,市长候选人、君主党的阿奇勒·劳罗请他的竞选伙伴制作意大利面,在他竞选期间分发给自己所在选区的左邻右舍。有人吃了他们家的面,却说要把选票投给意大利共产党,于是双方在面档上起了冲突,最后演变成群殴。《新闻报》记者依据这个结合了美食和政治的八卦新闻,接连写出了《热腾腾的意大利面是劳罗的秘密武器》等文章,而劳罗的竞争对手、基督教民主党的鲁比纳奇则马上采取了有力的回击——立即送出了4000包免费的意大利干面。这引得劳罗出了狠招,在拿波里的每一个君主党的服务中心提供不要钱的新鲜出锅的番茄意大利面。这马上引来了各路拿波里民众,光是市中心花市里的一个君主党服务中心,就创下了一小时送出1000份番茄意大利面的纪录。最终,君主党完胜基督教民主党,劳罗顺利坐上了拿波里市长的位子,而君主党也被戏称为“番茄面党”。
  
  但是,劳罗后来跑去博洛尼亚为君主党拉选票,在马乔雷广场举办的“热腾腾番茄意大利面”活动,却碰了个大钉子。因为博洛尼亚是意大利共产党和手工宽面的天下,那里的人们不吃君主党这一套。劳罗最后自己也拿到了博洛尼亚人在面档上散发的传单,上面赫然写着:“拿波里干面怎么蘸得起面酱呢?我们博洛尼亚人,还是喜欢家里手工做的宽面。”
  
  总之,在意大利,其实很多事情也就是面与面之间的对决。上个世纪90年代,左派民主党的秘书达莱马对一些准备退党的人说:“跟着你们走的,会是在统一纪念日烤牛排的人。”“烤牛排的人”指的是举行活动时负责打杂的最低阶党员。这位很善于用饮食符号来做文章的政客,之后又说了句更得罪人的话:“光会煮意大利面饺,不足以治天下。”这句话一被抛出,立即得罪了一大群原本忠心的民主党支持者。要知道,来自艾米利亚-罗曼尼亚的意大利面饺,代表着党派运动,同时也是民主的象征,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是革命斗争的旗帜。达莱马来自罗马,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这位自信满满的政客不断以面饺为打击对象大放厥词,最终导致几个月后左派民主党彻底垮台。艾米利亚大区的博洛尼亚原本是左派民主党的大本营,但经过这番言论,许多选民觉得被冒犯了。甚至同为一党的博洛尼亚前市长也当面挖苦对达莱马:“如果我们没有煮面饺,你大概也没希望坐上那个位子。”攻击面饺,等同于攻击艾米利亚人心中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所以到了最后,非民主党的博洛尼亚新市长瓜扎洛卡一上台,就公开宣称自己是意大利面饺的忠实拥趸,以此来赢得选民们的支持。那期间报纸政治版的标题也很逗,例如《面饺风潮:瓜扎洛卡向博洛尼亚认同象征靠拢》,或是《面饺帮的策略》。当然,这样的“面饺打法”本身也很适合肉贩出身的瓜扎洛卡。他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也要比那个自以为是的达莱马稳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7:56 | 查看全部
凡尘中最动人的果实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61次   看一档电视节目。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临终前,他有个愿望:与初恋女友见一面。说起初恋女友,病痛仿佛不翼而飞,他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她身材好,容貌好,脸上总是带着笑……
  
  这个愿望却如一石激水。儿女们左右为难,妻子更是不能接受:这个与自己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男人,弥留之际,竟想着另一个女人。他的初恋女友她是知道的。在他们结婚一年多时,他拿着初恋女友的相片给她看,她当时三下两下就将相片给撕了。
  
  可这毕竟是他最后的愿望。儿女们也劝说着,她流着眼泪同意了,并决定亲自去寻找这位“初恋女友”。
  
  可丈夫与初恋女友五十多年没有联系了,并且,初恋女友远在另一座城市。在女儿的陪同下,七十多岁的她踏上另一座城市。凭着丈夫提供的线索,几经周折,“初恋女友”还是如同一个虚拟符号,杳无踪迹。至此,她们其实是可以无功返回的,毕竟努力过了。可她在电话里这样对丈夫讲:我们一定会跟你报告好消息的,你在家里要好好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初恋女友”找到,也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且卧病在床。“初恋女友”平静地接待了她们,看了他的相片,交换了自己的相片,并表示:不想见面。
  
  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她难过极了。让丈夫如此牵挂的女人,却不想见面!其实,“初恋女友”不是不想见面,只是对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有顾虑。当丈夫帮她打消顾虑后,她来了电话。她同意见面了!
  
  考虑到这对“有情人”的身体状况,大家决定,让他们在电脑视频中见面。
  
  得知要见面的消息,他兴奋极了,不停地说,不停地笑,仿佛变成了小孩子。见面那天,他不顾天气偏冷,执意换上那件喜爱的西装,并不忘嘱咐妻子:到时候你不要乱说话。妻子应着:我听你的。
  
  终于见面了。他盼望了五十多年的一瞬间到来。先是彼此问候,而后他提到了当年的分手:她上船,他送她……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处,这让他的心生生痛了一辈子。他说得不多,廖廖数语,表情也很平静,却能让人感觉出内心的波澜起伏。
  
  了却了平生最大愿望,见面三天后,他病情恶化,不久安详离去。
  
  作为“初恋女友”,她并不知道他的病逝。记者采访她,她还沉浸在憧憬中:等我好些了,就去看他……让人感动得簌然泪下。
  
  节目是在深情的歌声中结束的:月色那样模糊,大地笼上夜雾,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一位老人的初恋,在此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整档节目结束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不是他,也不是他的初恋女友,而是他的妻子。许多镜头记忆犹新。妻子得知他想与初恋女友见面时,委屈得泪流满面。在她看来,他是那么地爱自己,因为:他从不舍得在外独自吃一点儿东西,一定要带回来大家一起吃;她的眼睛不好,走路时他总为他指指点点;他出门在外,总带着她,为了让她见世面……他一点一滴的好,都刻在她心里。她决定去寻找他的“初恋女友”时,女儿帮她抹泪,却抹啊抹啊怎么抹也抹不干。他的初恋女友不同意见面时,这个七十多岁的女人紧紧抱了人家的胳膊,不肯松开,那份恳请的表情,让人心酸不已。他忙着要与初恋女友见面,嘱咐她:到时候别乱说话。她唯唯点头……
  
  整档节目中,她是重要的参入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伤者。除了自己的心,谁知道她受到多大的伤害!那些伤害,很像岁月的褶皱,一道一道的,里面填充的,却是不尽的爱。如果说初恋是一朵花的话,那么这朵花是盛于心间的,不经尘世的风雨。而她的爱,却在现实之中,摇摇曳曳,开花结果。这该是凡尘岁月中最骄傲动人的果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8:16 | 查看全部
心中的锦盒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116次   他很爱她。傍晚下班,他不忘给她带甜品,感冒生病时他就是她吃药片的准时闹铃……办公室里的大妈阿姨没有不羡慕她好运的,有这么一个宜家宜业的男人。闲暇的时候,她也会想,知足吧,成为经典的爱情大抵以悲剧收场,一碗热汤的关怀胜过那些烟花般的誓言。但还是架不住私下里的疑惑和猜忌,她以为自己是聪明的,有足够的智慧知晓他曾经的秘密。于是她去他大学时代的BBS,穷尽一切小女子的手段去加入他的校友录、QQ……她终于知道:他曾经爱过一个叫敏的女孩子。
  
  愤愤地,她觉得不甘心。谁晓得现在的感情是不是平安股呢?于是含沙射影,于是机关算尽。开始,他开玩笑地说,只是当时年轻。
  
  她穷追不舍地问:“如果再次相遇,若不是毕业的分手和工作的距离,你还会选择我吗?”
  
  他摸着她的头,说:“傻瓜,爱情是没有假设的,此刻我们是一根藤上的蚂蚱,为什么要去想没有这根藤还有没有我们的无谓问题呢?”她还是觉得,他心中的锦盒里也许未必刻着她的名字。
  
  于是她聪明地导演了一场戏,她买了一张手机卡给他的手机发了一个短信:我是敏,将要经过这个城市,好久不见,可以喝茶吗?她再给QQ上的敏留言:我是风,在你隔壁的城市,现在生病,可以见你一面吗?接着她安排了时间地点,导演了没有剧本的戏。结果令她很失望,在咖啡屋里,她看见了他,也终于看见了那个叫敏的女子,容颜普通,衣着素朴。她又有点小小的窃喜,原来,她比她差了许多。
  
  那次见面,她终于得偿所愿地打开了他心里的那个锦盒,只是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别人的爱情重播。他离开时,她始终不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其实,两个人的爱情就像玩俄罗斯方块,已然严丝合缝而无敌通关了,为什么要追问此外的可能呢?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锦盒吧,由他去玩味或者忘记,不需要你的反复提起。只因为,谁知道那个锦盒是不是“潘多拉”牌呢。爱情,其实就是不离不弃,再附加不考验对方也不难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8:33 | 查看全部
幸福墙爱情壁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205次   女孩住在他的隔壁,仅仅隔着一道墙。女孩长着一张娃娃脸,小小的个头儿,眼睛清亮透明,有点儿像那个叫张韶涵的歌手,是他喜欢的类型,可是他只见过她两次。
  
  还是他刚搬来那天,搬家公司的人不小心将她门上的玻璃撞破了。他过意不去,要帮她买一块重新装上。女孩说不用,她笑起来的时候,嘴角有两个浅浅的笑窝,眼神中却充满忧郁。
  
  女孩似乎很少出门,从那次之后他再没有碰到过。有时,他会刻意在门口等上一会儿,希望装成意外的偶遇,把她怀里的书撞掉再捡起来,或者帮她拎一些比较重的物品送到家门口。可是结果令他很失望,一星期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也曾经努力地把耳朵贴在那面墙上,想听听女孩在家里干些什么。女孩大多时候很安静,悄无声息的,像活在真空中。他很想知道她是做什么工作的,或者猜测她的名字、她的年龄、她有没有男朋友。
  
  他也觉得自己好笑,真像一个偷窥者。
  
  第二次见面,是一星期之后。情景也不像他想的那么浪漫,甚至说还有一些狼狈。夏天的雨说来就来。从公交车站到住的地方,有三百米的距离,他被从头到脚淋成了落汤鸡。偏偏这个时候,那扇他期待已久的门打开了。
  
  女孩真实地站在他的面前,不到50厘米的距离。他却一下子傻掉,不知所措地在口袋里乱找钥匙,连抬眼看她的勇气都没有。还好,她并没有留意到他的尴尬,只是将黑色的垃圾袋丢在门口,那扇门便快速地关上了。
  
  1
  
  这是她折的最后一只纸鹤了—热情奔放的大红色,正好第一千只。是谁说过的,折够一千只纸鹤,内心的愿望就能够实现。也只是愿望吧,其实,她知道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她爱的男孩,再也不会回来了。
  
  男孩曾经告诉她,等她折够一千只纸鹤的时候,他就会健康地回到她的身边,一起快乐地生活下去。她相信了他的话,每天不停地折,贴在那面叫做幸福的墙上。是的,她把那面墙叫做幸福墙。因为她相信,她虔诚的祈祷会让男孩的身体快快好起来。可是她折到第六百只的那天,门上的玻璃被一个粗心的家伙给撞碎了,像是生命中的某种预兆,她的心猛然疼了一下。
  
  新来的邻居说要赔给她,她没有要。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用赔偿来解决的,比如人的生命。男孩在当天晚上,再也没能从手术室出来。
  
  她在床上躺了三天,哭了三天。眼睛肿得再也睁不开,她才摸到床头上的那些纸张。然后,她继续折纸鹤。这是她和男孩的约定,一千只,哪怕剩下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梦。
  
  她靠在那面幸福墙上睡着了。男孩清晰无比地出现在她的梦里,他要她努力坚强地生活下去,他会一直看着她。她是哭醒的,望着满满一墙的纸鹤,尽管心还在痛苦中挣扎,却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她认真打扫了房间的卫生,至少要干净地迎接另一段新生活的开始。去扔垃圾的时候,才发现外面下雨了。好些天没有出过门,她在自己的世界中仿佛度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
  
  她把关于千纸鹤的故事,贴在了常去的论坛上。她最后一次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8:45 | 查看全部
 2
  
  他是在无意中闯入论坛的,看到了那篇关于千纸鹤的动人故事,充满了伤感的色调,看得他鼻子发酸。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就想到了隔壁的那个女孩,还有她那双忧郁的眼睛。有那么一个时刻,他冲动得真想过去敲开她的房门,向她讲一讲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女孩的房间很安静,也许她不在家,也许她已经休息了。冰凉的墙壁给他的只能是这些猜想。一个念头猛然从他的脑海中跳了出来。传说中,千纸鹤是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的,那么,如果在墙上画一千颗心是不是就能赢得爱情?这个突闪的想法,让他兴奋了好长时间。
  
  他真的开始在那面隔着女孩房间的墙壁上,认认真真地画上了第一颗心,小小的红色,像一枚含苞欲放的花蕾。他也给这面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爱情壁。继续画上了第二颗,第三颗,一口气画了十颗。十颗红心在淡蓝色的壁纸上,鲜艳夺目。
  
  自从房间里多了爱情壁,他就时常碰到那个女孩。但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她说话,她的表情总是冷淡如水,让他不敢靠得太近。
  
  尽管这样,爱情壁还是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他都会画上十颗心,他打算画满一千颗的时候,一定要把女孩带过来看看。到那时,他的爱情也该来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8:58 | 查看全部
3
  
  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日子有模有样地充实起来。
  
  上班,下班,结交新的朋友。生命原本就该朝着前方滑行,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
  
  经常会碰到隔壁的那个男孩。虽然他搬来很久了,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话。每次看到他,她都觉得挺温暖,也许是因为他的脸上时常洋溢着一种充满阳光的自信。她喜欢有自信的人,会让她感觉生活的美好。有几回,她想主动和他打个招呼的。毕竟她是个内向羞涩的女孩,即便只是一墙之隔,还是不习惯和陌生人攀谈。
  
  每天晚上,她喜欢去附近的公园跑步,在失去了男孩之后,她才懂得应该学会呵护自己的身体与心情。
  
  那次跑得很快,手机什么时候从口袋里掉出来的都不知道。他从后面追过来时,她还以为遇到了什么坏人,差一点儿用胳膊打到他的脸上。等搞清楚他的意图时,她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得要命,连忙不好意思地说了一连串的谢谢。她当时的样子,一定很滑稽,不然他也不会一直那么看着她笑。后来每次想起这件事,她都忍不住一个人乐上好久。
  
  再见到会礼貌地打招呼,晚上不约而同地到公园锻炼身体。他好像也喜欢到楼下的小饭店吃东西,偶尔在那里碰到过几次,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因为他的出现,她不再感到寂寞,至少在身边还有这么一个不算太陌生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9:09 | 查看全部
 4
  
  自从与她相遇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变得比猎犬还灵敏。只要那边的房门有一点儿响动,他都会跳起来趴在猫眼儿上往外看。
  
  他跟踪她到公园,在她的后面跑到第五天的时候,终于让他等到了接近她的机会。她的手机从口袋里滑落,她却没有察觉。他将那只绿色的小手机捡起抓在手心里时,兴奋得整个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了。他追上去叫住她,她吓了一跳,差点儿把他误会成欲行不轨的大坏蛋。她不知道,她一再向他表示感谢和歉意时的表情有多么可爱,让他想止都止不住地笑。
  
  她喜欢去楼下的小饭店吃麻辣烫。有几次他看她走进饭店,也快速地跑进去,制造出自然碰到的假象。其实他根本不愿吃那种东西,只是想和她坐在一起。即便谁都不说话,他的心情也是愉悦的,哪怕回来再偷偷地泡方便面来填饱肚子。
  
  他们渐渐熟悉,成了彼此的一个影子,知道对方的名字、工作,还有喜好。只是他没有告诉她,他还藏着一个秘密—他有一面特意为她而设置的爱情壁。
  
  他依然坚持在爱情壁上画上他的爱,已经占去了大半个墙面。现在他更加有信心,等到画满的时候,也足够有一千颗了,他一定要让她站在爱情壁前,勇敢地向她表达出自己的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0:49:22 | 查看全部
 5
  
  和他认识的第三个月,他神秘地告诉她,要送给她一份礼物。
  
  她是第一次迈进那间房子,左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布帘。她在猜想,那个布帘下面会是一份什么样的惊喜呢?
  
  他让她闭起眼睛,数到第三声的时候,布帘拉了下来。她整个人惊呆了。在她的眼前,一颗颗红色的心,拼成了一个硕大的“爱”字。
  
  他告诉她,这是爱情壁,并且还向她讲了那个关于千纸鹤的让他感动得流泪的故事。她听着听着,泪水顺着脸颊淌了下来,掉在他的手心里。他以为她是被他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她却摇头,用力地摇头。然后,她拉着他的手去了她的家。
  
  她也让他先闭起眼睛,再睁开时,面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就在爱情壁的另一面,贴着一墙的纸鹤,足足一千只。摸着幸福墙,他禁不住眼角潮湿。
  
  千纸鹤的故事,是属于她的;爱情壁的故事,是属于他的。这面墙却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一半贴满了幸福,另一半画上了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