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28:31 | 查看全部
[成长] 你的木桶能存多少水时间:2011-09-26 作者:沈奇岚 点击:152次   我经历了人生中作为招聘者的第一场招聘会,第一次坐在了发问的这一边。看着一张张殷切的脸庞,我的任务却是提出一堆让他们眼里的光芒收敛起来的问题。

  遇到一个女孩,说了一通自己的特长之后,我看着她的简历说:“你说你会Indesign软件,可你连软件的英文都拼错了。”那个女孩脸红了红,说:“哎呀,这是昨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所以可能拼写有错误。”

  那一刻她已经失去了面试的机会,因为她可能以后在工作的时候借口说来不及而犯错误。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张“毕业生推荐表”,上面的推荐语也几乎千篇一律。这张毫无性格的推荐表,并不能多么帮助一个人获得他的工作。

  如何告诉面试官“我就是你要找的人”呢?至少要让看简历的人知道:除了成绩优秀,你也明白什么是社会,你能力出众,你能够奉献,你清楚公司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你愿意服务大家。

  一个学生会主席递来一张简历,上面写着她的社会实践:“组织过某个大型的国际学生会议,与伦敦、纽约、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句话无疑是一根长长的木板,但是我要敲打一下它的可靠性。

  “你是怎么联络这些著名的大学的呢?”我问。

  “嗯,给他们发e-mail啊,国外的大学网站做得很好的,上面都能找到相关的信息,发信去邀请他们来参加会议,有回应的就继续谈。”她说。

  嗯,看来这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过群发邮件然后守株待兔。这根木板立马短了一寸。

  “那你具体做些什么事情?负责哪几个环节?”我继续问,我想知道她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

  “哦,我就让我们组里相关的负责人去做的,他们得到回应之后,我去申请经费。”

  “那,其实你没有亲自与伦敦、纽约、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咯?你做的事情就是打报告咯?”

  “话不是这样说的。你说世博会,大家肯定说是市长办的,不会说是底下哪个具体的人做的……”她辩解着。她本可以详细说一下她的组织能力,或者强调一下她如何协调整个活动。可是她却如此辩解,我无语地看着她,眼睁睁看着她的长木
板成为了一块短木板。

  给我留下印象最好的一个面试者,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她的简历老老实实,当问到会不会某个软件的时候,她很诚实地说:“不会,但是我可以学。”她要回了她的简历,说等她学会了那个软件之后,拿着作品再来面试。这一刻,她已经赢得了她的下一次机会。

  如果想去一个公司做事,那你要能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你有踏踏实实的业绩和实践,你的木桶里存储着足够多的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28:48 | 查看全部
[成长] 特权,不是给你用的时间:2011-09-26 作者:小宇 点击:287次   10年前,我是广告公司的普通职员,月薪1500元。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同事就是阿蓉,她不用打卡,不用坐班,更重要的是,她月入过万。从其他老同事的口中了解到,阿蓉是在这家公司刚创立的时候入职的。一家广告公司的横空出世,不仅需要老板有实力,有一定客户资源,更需要能处处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的员工,而阿蓉就是那样的员工。

  她不仅一人做出了整个业务部80%以上的业绩,在因公开销方面也总是能省则省。一年后公司进入正轨,阿蓉理所当然地成了业务部经理。阿蓉做了经理之后,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早早到公司提前准备拜访客户的资料。

  那时候的我,常常不明白阿蓉为什么这样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懂得利用特权边工作边享受……有次跟阿蓉去见客户,在路上,我表达了内心的困惑。

  阿蓉说:所谓特权,其实都是给遵守制度的员工的,特别是在私人企业。老板认可你,就会给你一定的特权,也有可能随时收回。如果我真的像你想的那样,天天睡到自然醒再来上班,工作自然就没有热情和激情。现在我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准时醒来,良好的生活规律让我有好的身体,也让我拥有不变的工作热情。而且,如果我总是不在公司,老板找不到我,恐怕他很快会收回特权了。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到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策划主管。这是一家集展会、网络、DM杂志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我加盟时,正是新一期展会马上开展之际,大量工作都堆在案头。在和相关的同事沟通了之后,我把近一周所要完成的工作一项一项列了出来,然后从物料准备到流程制定,我都逐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老板看到我写的工作安排说:“好好干,思路挺清晰。”

  所有的工作进展都很顺利,但就在开幕式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原来准备在广场上举行的开幕式并没有搭建遮雨篷,也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个意外情况。虽然这事儿不是我负责,但看着总统筹着急的样子,我主动找到展馆负责人,请他们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将开幕式背景板移到展馆中间的大厅。在大雨倾盆之际,开幕式在展馆大厅中顺利举行。

  我也因此受到老板嘉奖,入职不足一个月的我,提前转正。转正就意味着加薪,意味着有了五险一金的福利。

  两年后我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我也有了当初同阿蓉一样的特权——不打卡,不坐班,有事无须请假……所有的同事都羡慕不已,一如当初的我。

  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上班这几年来,除了一次大堵车之外,我没有迟到过。和当初的阿蓉一样,我一直像一个刚入职的员工那样要求自己,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那些特权。

  因为我知道,特权不是给你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29:02 | 查看全部
[成长] 中立病时间:2011-09-26 作者:王丽荣 点击:138次   面面俱到有错吗

  阿音是同学眼中的“完美女生”。她漂亮大方,待人亲切,很能体恤别人的感受。有一次,系里老师组织专题讨论,有10名同学参加。但到了第三次,竞有4名同学因有课等原因而退出。细心的阿音看到了老师虽然理解但眉头紧皱的表情,说:“这些同学退出,我很难过,可毕竟上课要紧,也能理解;但我觉得人少也有好处,可以讨论充分,意见也好集中。”大家纷纷点头,老师脸上也由阴转晴,破天荒地说:“你的话真让我宽慰,谢谢你!”看到老师眉头舒展了,阿音的心也舒展了,她为自己照顾好大家的心情而开心。

  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她很“中立”。有一次好友小朵想选课,拿不定主意选市场营销还是艺术设计,来问阿音。阿音说:“营销对以后工作有好处,艺术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谁知,话没说完小朵就火儿了:“我是问你的看法,不是让你帮我分析!”阿音伤心又困惑:“我只是不想对你有不好的影响,为什么你却生气不理我了?”小朵说:“你太理智,把自己藏得很深!”

  阿音觉得特别委屈:我那么在意你们,为什么到头来是这样的结局?我到底哪里错了?

  让人憋屈的大好人

  张翔的部门领导刘总,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好人”,他做事一贯的原则是客观中立,听取别人意见,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记得刚进公司不久,张翔和另一部门联合做一项工作。先前商量好了,但具体合作中,对方却很不配合。张翔觉得委屈,就把这些一并汇报给了刘总。刘总听后,对他的感受表示充分理解,并说对方领导对下属交代工作不力,他会在开会时反映一下。张翔听了,心里非常畅快:有这样一个通人情、达人意的领导,真是幸运啊!

  但过了两天,张翔无意中听到了刘总和对方陈总的谈话:“也是,都怪张翔不懂事,不想想这么做会给你们添麻烦,回去我会教育他的!”——他纳闷了:这是声称要给我做主的刘总吗?

  慢慢地,他对刘总有了很多新发现。比如部门开会商讨方案,大家七嘴八舌说观点,最后轮到刘总,他第一句话总是“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然后把大家的汇总作为自己的意见——当然了,很多地方都自相矛盾;在决策时,他“和稀泥”是家常便饭,最后总还要请示领导,才能决定。

  张翔坐在办公桌前,拿着费尽心血的策划书出神:想当年,他怀着梦想走进公司,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在刘总手下,却没一样实现,那是一种有劲儿不让使,有劲儿使不出的感觉。

  中立就是不敢表达自己

  “中立”的人由于面面俱到,在群体中尽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因此会很快赢得大家的好感。但时间一长,别人就发现不知道什么是“中立人”真正的需要和感受。

  阿音的中立是为了照顾别人,与此同时把自己隐藏了。人际交往中,双方都必须适度保持自我,互相满足、互相取悦,才能让关系动态发展;一方不显露真实的自我,就等于不允许别人回馈满足他自己,这样的关系迟早会消亡。

  而刘总习惯用“中立”做事,是害怕表达自己而引起别人的不快,损失自己的利益。如果从心理分析的视角看,下属就是他内在的生命力量,那里涌动着真实的愿望和需要,而一到释放的关口就被压制。压抑的结果是使内在和外在越来越没有生命力,如一潭死水。而有才华者如张翔,往往会寻求别的出口,通过离职或调动来解决此问题;留下来的人往往是那些同样压抑,只求保得最低利益,不敢冒险尝试的人。

  中立原则强调理智客观,而与真实自我联系紧密的却是情感。从心理发展看,情感与生俱来,是生命最直接原本的表达;理智则发展靠后,比较间接。理智的产生源于规避危险:规范情感冲动,使它合乎规范,不给自己招致麻烦。因此可以说,理智的背后是恐惧。中立原则就处处透着理智的味道——他们用理智把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而理智也成了他们懦弱的借口,使其即便没勇气表达,也会觉得心安理得。

  如果仔细探究,“中立人”的背后往往各有各的辛酸。这是他们为了更好地活下去而采纳的生活方式:“中立”是手段,以得到想要的东西。但这种不直接的方式,却让他们付出了代价:压抑自己,丧失了生命中很多宝贵的东西,如良好的关系、生命的活力等,同时也难以展现自己的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29:18 | 查看全部
[成长] “算命先生”速成大法时间:2011-09-26 作者:chenamine 点击:255次   各位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前,请花30秒思考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鄙人最近师从一位大师学习读心术,现在露两手给各位看看鄙人的修炼成果:

  你喜欢得到他人的赞扬和仰慕,有时对自己身上的一些小毛病比较在意。有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迎接各种挑战,不喜欢生活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你喜欢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观点。你有时表现得很外向,乐于与他人交往;有时你则会很内向,做事谨慎保守。有时你脑中会冒出一些很有意思,但不太靠谱的新奇想法。

  怎么样,说得像你吗?

  当然像了!但在下并非什么神棍,也不是刘谦,因为每个人都是上面说的那样。这就像个蹩脚的魔术,我拿一堆牌,请你抽出一张,不能让我看见。然后我告诉你,你抽到的牌是红桃A。你抽到的当然是红桃A了,因为每张牌都是红桃A。

  1948年,伯特伦·福勒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份性格测试问卷,并告诉大家,老师会对各位同学的问卷进行分析。第二天,福勒教授准备了一堆一模一样的性格分析报告,发给同学们人手一份,然后让同学们对这份山寨的性格分析报告与自己性格的相符程度打分。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程度竟然高达85%。

  福勒教授的研究发现,面对一个模糊的描述,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然后就觉得很准。这种倾向被叫做“福勒效应”。心理学家认为,“福勒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伪科学信以为真,比如占星术、塔罗牌、心理测试游戏等等。

  在心理学上,“福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观验证的意思是,当有一条观点专门来描述你本人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接受这一观点。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

  从基因角度上来看,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相似的基因造出了相似的大脑,大脑中相似的机制引发每个人的思维。尽管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每个人的思维产生影响,但大体来说,每个人的情感、个性总有很多共性。

  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那些星座运势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容易受主观验证影响的天性。星座专家们根本不用动脑筋看水晶球占卜,他们只要信口开河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你们的大脑便会自动通过主观验证将这些话与自己的生活细节联系起来,然后加以确认。

  心理学家雷·海曼也是一位多年研究主观验证的专家。海曼使用“冷读法”,不需过多言语,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对客户进行分析(比如看到穿白褂、身上一股葱油味儿的,这人八成就是个厨子),然后根据客户眼神、动作的反应,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有时分析中可能会有一些纰漏,但咨询者往往只记住那些说得对的地方,而忘记有纰漏的地方。

  这时,另一名心理学家给了他一个建议:你下次给人看手相的时候,可以试试照着与你原本想法完全相反的方向去说。结果让人意外:前来心理诊所的人依旧很满意海曼的“心理辅导”。

  实际上,我们自己欺骗自己的能力强过任何江湖骗子。人类依靠希望才能生活,为了给自己希望,我们会只关注符合我们期望的一面,而忽略那些自己不愿看到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29:29 | 查看全部
[情感] 那个感激的微笑时间:2011-09-26 作者:苏龙美惠 点击:228次   那是我在北漂的时候,去一家网络公司上班。我的主要工作是设计策划书,关于网络投资与项目的。按照我的设计内容,一个男孩子在计算机上制作图片。

  那男孩子来自河北,很纯净的脸,顶多20岁的样子。他的工资是每天50元,后来才知道这意味着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还无报酬地任意被加班加点。

  因为西安的会议,公司对策划书要求很急,从老板的思路到策划方案及制作,必须3天拿出来。已经熬了两个通宵了,我靠着咖啡提神,当然,对于我这次超负荷工作,工资是另算的,也就是单独的10000元。

  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男孩子显然很困,从一开始到现在,他对着电脑已经有40多个小时了,甚至中午、晚上吃着饭,都没有离开过电脑。伙食是老板提供的,也就是简单的炒土豆丝,尽管没有半丝肉腥,老板依然要每个月扣除他300元的伙食费。

  土豆丝早就在肠胃里消化了,空空的肚子也咕咕作响起来,我给了他一个蛋糕,他拿着,回过头,对着我一笑——那笑,是疲惫的,因为太困倦而显得很艰难,但是,却表达着感激。

  到这个公司工作已经半年多了,他每天平均下来都得上班十七、八个小时,除了睡觉,就是望着电脑……此刻,男孩子似乎来了精神,狼吞虎咽地吃着蛋糕,他那单纯的脸和繁重的活路,让我感叹那些年轻的生命在这个冷漠的大城市里生存的艰难与挣扎,然而,眼前的男孩子似乎并没有自怨自艾,吃了蛋糕后的满足使他工作得更轻快,看着我打盹,他就逗我笑,给我吹口哨提神,并时不时地和我聊天:

  “父母离婚后,都又结婚了,我只能和奶奶一起过,后来奶奶死了,没有去处,所以,高中毕业就来到了北京。”

  “想父母吗?”我一阵心酸,因为我想着和他相同命运的远在四川的儿子。

  “想啊,他们管不管我无所谓,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等我挣了钱,再回去看他们,给他们买礼物……”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网络公司,去了报社、杂志社……北京的生活依然交织着加不完的班和看不到希望的路,我俨然一台机器,紧张得成天绷着脸,鲜有对别人和生活细节的感激与微笑。

  回到四川老家后,北京的记忆很是模糊,倒是这个加着夜班、熬得通红的眼、拿着蛋糕,冲着我微笑的男孩子,很是清晰——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孤独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面对超强负荷的工作,却毫不抱怨,工作努力且善待父母——我相信,他一定会从一个青涩的男孩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29:43 | 查看全部
[情感] 万里未归人时间:2011-09-26 作者:查一路 点击:327次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儿时,父亲吟诵这句诗时,我并不知道它的意思。只知道父亲这么一吟,大年夜随之到了,大块的红烧肉随之在锅里油渍汩汩地唱歌了。

  这年的大年夜,我们家发生了一件挺意外的事。一家人各司其职,忙着为年夜饭作准备,突然,从一问教室里,传来我大姐的一声尖叫。

  一条宽阔的马路,马路边一座四合院式的小学,是我们全家的居住地。放寒假了,一问教室后面堆着柴火,我大姐去抱柴火时,看见柴火堆上坐着一个人。

  风雪、昏暗、一个陌生人,这是让我大姐惊恐的原因。这个人坐在柴堆里,显然是为了取暖。当我父亲手持菜刀和火钳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不停地道歉。这人戴着很厚的眼镜,看起来不像坏人。父亲一生为人一腔豪情,很快就与他成了朋友。

  来人说,他要回家,可是家还很远,大雪阻道,让他又冷又饿,于是来这里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天快黑了,雪大路滑,父亲说,算了,明天再回吧,今夜就留下来一起过年。母亲有点不乐意,可是,父亲说出去的话是驷马难追的。

  这样一个陌生人,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让人感觉过得怪怪的。这人除了说一些感激的话,其他话都不怎么说。父亲唯恐怠慢了客人,于是话说个不停,酒喝个不停。可客人低垂着眼帘,话到嘴边欲言又止。远处鞭炮声、欢叫声、吵闹声传来,可这人始终是静默的。

  突然,他将手伸进棉衣里,在贴胸的口袋里掏着什么。这一举动,让我们全家人都很紧张,父亲眼角的余光扫着一只沉重的火钵。终于,他掏出来了。原来是一张磨损得很厉害的五毛钱,一家人长嘘了一口气。他说这钱是给我压岁的。

  夜里,父母在一间教室给他临时搭了一个铺。这一夜让我们全家人疑虑重重,父母嘀咕了半夜,也找不到答案。这人看起来不像坏人,可是……

  第二天早晨,去教室一看,人已经离开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被单上留下了一张烟盒的锡纸,锡纸的背面写着两行字,父亲拿起来一读:“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父亲说,这是个在外漂泊的人,他心里多想回家过年哦。

  正月十五,父母带全家到集上看花灯。一方墙前拥着一堆人,父母挤近前一看,布告上的照片很熟悉,父母同时一惊,继而对视。谜团解开了,通缉的人正是大年夜去我家的人,一个政治犯。

  从人堆里挤出来,母亲小声嗫嚅,怎么看都不像是坏人呢。

  父亲还是那一句,万里未归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31:56 | 查看全部
[情感] 亲亲的额吉时间:2011-09-22 作者:小径稀红 点击:153次 1

  第一次见她,她正站在门口。我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妈妈!”她拉着我的手,眼睛眯成一条细细的缝,“叫额吉!”

  于是,我就叫她额吉。这一叫就是十年。

  十年前,我和一个叫毕力格的蒙古族小伙子相爱,却遭到了他父亲的坚决反对。他是一个地道的蒙古人,希望他的独子也能找个蒙古族姑娘。

  毕力格秉承了他父亲的固执,在北京租了一间房子,领了结婚证,我们就住在了一起。毕力格一直为此感到内疚,一再承诺,等父亲同意了,就送我一个风风光光的蒙古族婚礼。

  知道我们结婚,他父亲拒绝和毕力格说话。我们打电话回去,一直是额吉接电话。再后来,工作忙,电话很少打回去,额吉就给我们打,话没说出口,笑声先传到。

  额吉跟我无话不说。其实,她就是寂寞,是想有人听她说话。于是我听,偶尔说说毕力格的坏话,快要挂电话了,她会补一句:“呀!忘了跟儿子说了,下次吧。”

  是不是真的忘了,我不太确定,但她先儿媳、后儿子的做法,让我很受用。毕力格有时会酸溜溜地说:“额吉满脑子都是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32:16 | 查看全部
2

  婚后第一个新年,额吉动员我回草原过年,我一口答应下来。额吉高兴地问我:“你吃得惯羊肉吗?不喜欢,我准备牛肉,要不驴肉,要不……”

  想到那里天寒地冻,离最近的苏木(蒙古语,指一种介于县及村之间的行政区划单位)也有二十多里。我实在不忍心说其实我喜欢青菜,就说:“那就吃手扒肉吧!”

  说好腊月26动身。腊月20那天,毕力格被公司临时派往深圳出差。22日晚上,我接到他公司的电话,毕力格在高速路上超速行驶,车毁人亡。

  我急得不知所措。从火车站到机场,又从机场到火车站,始终无法赶到事故现场。稀里糊涂地挨了三天,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默默地摸摸我的头发,我俯在她怀里流泪,像个无助的孩子。

  处理完毕力格的丧事,额吉要陪我几天,有她在,我感到很踏实。有一天夜里起来,我听到另一间屋里有声音。我轻轻走过去,额吉用被子捂着嘴抽泣。

  我突然明白,老年丧子,她其实比我更伤心,而她却掩饰着自己的伤口来安慰我。

  第二天,我细细地打量着她,好像一夜之间她老了许多。我故意说:“额吉,你做的饭不好吃。”她很内疚的样子,坐立不安。我狠着心,视而不见。当天晚上,额吉说:“我想回去了。”我没说话。

  我把额吉送到车站,看着她步履蹒跚地走到站台上。在转身的瞬间,泪水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脸,这一次,是为额吉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32:27 | 查看全部
3

  额吉走了没几天,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我拿着化验单,在医院门口徘徊了一天,没舍得把孩子做掉。他,也许是毕力格和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点关联。

  春节一过,我就辞掉了工作,回到故乡找了一份闲职,安心等待孩子的出生。妇女节前,我突然接到额吉的电话,那边风很大,她好像在喊:“佳佳啊!换了地方也不告诉我一声!”我无语。她说:“不管毕力格在不在,我都是你的额吉。”说完就笑。我也跟着笑,一恍惚,就回到了从前……

  额吉的电话就再也没中断,给我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牵挂。

  儿子四岁那年,额吉突然来电话,问我:“能不能去汽车站接我?”我把她接回家,她掏出一大堆奶皮、奶酪、风干牛肉。

  最后,她从怀里拿出一张照片,喜滋滋地说:“你看。”

  我扫了一眼,是个陌生的青年男子。她说:“镇上老张家的儿子,在包头当公务员。你要是觉得行,我给你们撮合。”

  我笑了:“不合适。”她白了我一眼:“你早该找个人了。你总不能老一个人过吧?”我忍了又忍,说:“我早找了,儿子也有了!”

  她瞪大眼睛看着我,半信半疑。正在这时,儿子回来了。她推了我一把:“你不对啊!不告诉我,还不请我喝喜酒。”她笑着,就跑去抱儿子。额吉把他放在腿上,摸摸他的脸,又摸摸他的手,细细地端详。儿子居然不认生,冲她笑。我看着,心里酸酸的,却没勇气告诉她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5:32:40 | 查看全部
4

  额吉回去以后,我在她睡过的枕头底下发现500元钱。我把钱给她寄回去。没过几天,她又寄回来。从那以后,隔两个月寄一次钱,300或500不等。怕她再生气,我只好收下。

  每次打电话来,她总是用近乎讨好的口气让儿子叫她额么格(蒙古语,奶奶):“就一声,就叫一声行不行?”儿子不肯叫,她很失望地说:“那就这样吧。”

  后来,儿子和额吉渐渐熟悉了,俩人在电话里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儿子也终于开口叫她额么格,她高兴得直笑,笑声在三米以外都能听到。

  儿子七岁那年的国庆,我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就打电话告诉额吉:“我打算再婚了。”她高兴得一个劲儿说好。

  婚礼前夕,额吉准备了精美贵重的蒙古族服饰前来祝贺。为了表示尊重,我把它作为结婚礼服。整个过程,额吉都很兴奋,大口喝酒,借着酒劲儿给大家唱歌。

  回去时,额吉要带儿子住几天。送她到车站,我说:“额吉,这么大岁数了,你还要这么兴师动众。”

  她的脸上沟壑纵横,头发几乎全白了,背一驼,显得矮小单薄。她笑了:“谁让我是你的额吉呢。”

  我目睹着车子渐行渐远,想起了七年前,她捧着毕力格的骨灰离开北京的情形。七年后,她再次从我眼前一点一点消失,旁边是活蹦乱跳的儿子。而她却不知道,他的生命里流淌着她的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