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5 17:04:17
|
查看全部
[成长] 郎坤:志愿是吮不尽的甜心糖时间:2011-09-22 作者:赵涛 点击:224次 临近过年,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二的学生郎坤准备回家。今年回家,郎坤给妈妈带了一份不错的礼物——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的奖牌。
17趟奔波
嘈杂喧闹,鸡飞狗跳。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楼上,竟然隐藏着一所小学——凌智小学。
这是一所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在武汉很难找到低廉的场地,学校只好建在菜市场的楼上。一楼是菜市场,十个班的孩子在二楼上课,学校将楼顶改建成操场,孩子们在屋顶操场做操、游戏。
2005年3月,郎坤看着报纸上的图片,心被触动了,正在大一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她坐不住了。
联系学校、实地走访、反复交流,一个月的时间,郎坤往凌智小学跑了17趟,本来校长担心他们三分钟热度,图个新鲜或者混个实践经历就回去了,但郎坤却用行动打消了校长的顾虑。终于,双方商定,由郎坤发起组织在屋顶小学建立共青文明岗,进行义务支教。
郎坤面向武汉理工大学招募志愿者,“当时想建立一支20人的团队。”通过网站发帖、学校发传单,郎坤竟然收到了200多人的报名,最后只好面试取合。
志愿者团队负责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课程。
一个写满听课记录和心得的笔记本,是志愿起步的见证。为了讲好课,郎坤在寝室里对着镜子一遍遍大声演练,打开电脑反复琢磨优秀课程视频。
“我是老师,也是团队负责人,要演什么像什么。”郎坤和志愿者们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在志愿团队的努力下,多家媒体报道了屋顶小学的境况,学校的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
义务支教、爱心宣传、募捐筹资、走访结对……大学四年,郎坤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给了农民工子女,先后有170多名志愿者登上屋顶小学的讲台,每年会有新的老师接过支教接力棒,而郎坤坚持了四年。
四年间,郎坤和志愿团队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通过在校师生募集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学生。她牵线组织屋顶小学十几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和不同班级结对子,为这些学生解决每年的学费,并通过走访、家
教,为孩子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2008年,郎坤被授予“武汉青年五四奖章”,是当年唯一获此荣誉的在校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