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2:14 | 查看全部
在外企当业务员不如回家开杂货店时间:2014-10-21 作者:未详 点击:155次   我是一名世界五百强外企员工,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这家企业旗下的一个饼干品牌因为强大的广告和悠久的历史几乎尽人皆知。大学时候,我修的是哲学和教育学双学位,一心要出国做对外汉语老师,2010年毕业后,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快消品行业,成为一家以男士护肤品出名的德企实地销售培训生。
  
  对于我的工作,人们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些人听后,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漫不经心地说道:哦,原来是卖化妆品/饼干的;还有些人略微知道些,满脸羡慕地说,外企,那你们岂不是经常要出差住五星满中国飞?衣着光鲜出入高级CBD?满口英文高端洋气上档次地和老外同事交流工作?
  
  其实都不是。
  
  如果你走入一家小店或者在大型超市里购物闲逛,能注意到那些穿着土气,跨个小包包或者书包前背的不购物的人,那他/她八成是个业务员。嗯,尤其是书包前背这一特征。一准是跑小店的,书包里装着自家的产品和“二次陈列工具”,随时为商店补货并且寻找生意机会投放工具。比如我们公司年会的时候,某区域有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就是“多放些悟空架好卖糖”。男朋友很好奇地问过什么是“悟空架”,其实就是在收银台上,陈列口香糖和其他条糖的工具。因为可以根据收银台的位置和面积随时改变大小,像孙悟空一样72变。
  
  家乐福、沃尔玛、华润、大润发等大型卖场我们业务员称之为现代渠道,一般卖场的采购和课长都很强势,动不动就会被一顿臭骂,逢年过节还要“孝敬”他们,因为不这样连最起码的店面位置都难保障。还有逢年过节的各种促销活动中,用产品摆出来的各种造型,这都是我们用生命加班到凌晨摆出来的产品pose啊!
  
  传统渠道就是所有个人开的小超市小商店。和现代渠道最大的不同是跑小店遇到的都是店老板,有事情可以立即沟通,当场处理。大店和我们打交道的人也都是打工的,很多事情没有决定权,需要一级级汇报。业内有句话说:没有做过传统渠道,就不知道销售的苦。按照公司要求,任何一个小店都是要覆盖到的。各种城中村、郊区、校园,通通不能放过。业务员每天都要按照线路拜访,夏天晒得像个煤球,冬天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还经常滑倒。尤其是跑到城乡接合部的小店,到处是工地,一天下来,灰头土脸的。衣着光鲜亮丽?高跟鞋?满口飙英文?那是拍电影!同事一个个全是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与操着河南、江苏、四川各种方言的小老板们打交道。这行干久了,就会知道超市的运作和费用,看看超市小老板,尽管不起眼,其实一个个都是数百万富翁。
  
  跑业务的最大好处是不用坐班,很多人早上报完到以后溜达一圈就回家睡觉了。为了监督员工,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为每个员工配发了手机,里面有极为精准的全球定位系统,每到一家店,都要拍店面照片上传至系统。科技的力量真是让人无处遁形。
  
  尽管领导一开会动辄就是“好好干,不用多久大家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俘获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但大多数人消化不了这张大饼,离职自己去开超市当小老板了。
  
  现在他们都在过着幸福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2:26 | 查看全部
做个专业主义者时间:2014-10-21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出差结束,我从宾馆雇了辆车去机场。司机五十来岁,穿着深蓝色套装,戴着白色蓝檐儿帽子和白色手套,显得很职业。他接过我的行李放在后备厢,然后坐进驾驶位子,摘下帽子,随手扔在前面,发动了车子,动作里没有宾馆司机常见的礼貌谦和,透着不耐烦。
  
  车子驶稳,我们开始聊天。经过攀谈了解到,他的不耐烦源于对工作的不喜欢。他说,要不是没有办法,谁这么大岁数还来干这活儿。闲聊中得知,他的职场经历真丰富:当兵回来后做过射击教练,做过卡车试车员,去山区给东风卡车测试轮胎;还玩过水上飞机,设计的小飞机是当时水平最高的;也和朋友做过多次生意,几起几落。
  
  最后,他拍着方向盘感慨:“咳,年轻时不懂事,兴趣广泛,不定性,这个也爱好,那个也喜欢,最后哪个也没干成。当年一起当射击教练的,如今在做专业教练;一起玩水上飞机的,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一起做生意的,已经建了好几个厂。自己呢,一事无成,就在老家赚了个仓库,里面塞着两架小飞机,时间一长,锈成了废铜烂铁。这些年一直晃晃悠悠,现在老父亲快八十岁需要人养,自己也五十来岁,老无所依,只能出来开出租车。”
  
  作为职业规划师,我十分理解他的处境。
  
  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人的生涯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朝、建立期、维持期、退出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核心任务,上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角色没有扮演好,必然影响下一阶段的生活。
  
  这个司机,在职业生涯探索期太久,始终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根本没有进入建立期。同样的年龄,别人只要维持自己的工作就好,而他始终没确定该干什么,没有自己的专业。
  
  上一阶段欠的债,下一阶段总要还,剩男剩女的家里比较着急也是这个道理,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生涯任务就落空。
  
  第二个故事有关一个女孩,二十七八岁,做行政。她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工作一段时间,攒点儿钱便辞职,拎起背包去旅行。旅行腻了,再回来找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再辞职去旅行,自我而潇洒。一次闲聊,职业规划师问她一个问题:30岁之后你该怎样生活?她现在还年轻,很容易谋得一份做行政的工作。而行政是一份专业性很弱的工作,刚毕业的孩子都能做,待她过了30岁,恐怕很难跟粉嫩的小孩儿竞争。即使她竞争得过,行政职位的待遇,或许也满足不了她那时的生活需求。
  
  其实,背包客最佳的状态是通过旅行,建立自己的职业和谋生能力,比如给杂志写专栏,给画报拍照片,组团给其他旅行者做导游。否则,将荒废建立专业能力的时光,把岁月蹉跎在风景里。人的生涯是连续的,这段过于潇洒,下段就得更多付出。
  
  工作,实质是一种交换关系。我们付出专业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支付相应的薪水和待遇。要想过得比较好,我们就得让自己更专业。所以,在企业里做行政的,做助理的,转去HR会更好,因为比较行政和助理,HR是更专业的工作。而打工的,做保安和建筑小工就不如去做装修、做厨师,因为后者更专业,随着经验的累积,未来“钱”景更美好。
  
  最后一个故事,有关《水浒传》。梁山好汉的结局,最好的就是神医安道全、玉臂匠金大坚、紫髯伯皇甫端、圣手书生萧让、铁叫子乐和、轰天雷凌振。这几个人最后大都被政府征用,为啥呢?看病、刻字、养马、写字、唱歌、做火药,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手艺人,都有一技之长。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专业人士总能混口饭吃。这给我们职场人士的启示是,你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本事,做专做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2:37 | 查看全部
职场菜鸟谈薪记时间:2014-10-21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大学毕业后,我随男友来到H市求职。本以为会经历激烈的竞争,没想到我十分幸运,面试的第一家企业就拍板要人。庆幸之余,我在HR(人力资源)询问自己薪资要求的时候分外紧张,生怕因要价太高失去了这份工作,迟疑片刻,我才小心翼翼地报出了一个数目。没想到公司并无异议,三天后就按照我要求的工资同我签订了用人合同。
  
  刚进公司那阵子,我工作热情高涨,做起事来劲头十足。但跟同事渐渐熟悉之后,我才发现,同等资历的员工当中,自己的薪酬最低!
  
  H市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消费水平颇高,收入水平也普遍较高。我求职前不了解情况,也没有对相关企业的薪酬水平作过调查,以至于在谈薪时要低了工资。
  
  时间久了,我心里就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心想都是干一样的活,凭什么自己拿的钱比别人少!怎奈已经与公司签订了合同,合同上写明了自己亲口要求的薪酬,一想到这点,我就懊恼万分。
  
  某次去男友家做客时,我认识了男友的表姐舒娜——她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闲聊时,我忍不住向舒娜抱怨公司的薪资制度,说自己吃了亏。舒娜提醒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既然有加薪的心思,何不开始采取行动?”
  
  我深知在签订合同后再次谈薪不容易,便向舒娜请教。她告诉我,再次谈薪前要做三个准备:一是摆正工作态度,积累工作成绩。良好的业绩是谈判的重要资本,没有老板会同意给消极怠工者加薪。二是谨慎寻求谈判时机,入职后立刻要求加薪是不明智的,成功几率也相当小。通常而言,试用期过后、工作半年后、取得巨大成绩时都是再次谈薪的良机。三是再次谈薪前应作好调查研究,对本公司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福利待遇进行了解,确定好大致的薪酬范围,有备而来,方可掌握谈判主动权。
  
  在舒娜的提点下,我意识到再有一个月,为期半年的试用期就要结束了,到时会重新和公司签订合同。虽然签订试用期合同时已经规定好了转正时的工资,但只要把握时机沟通顺利,提高工资也不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对自己日常的一些工作成绩进行了整理,将它们记录在案,还准备了一些有关公司整体薪资水平和其他相同类别公司相关待遇的资料,以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此外,我也开始创造机会让老板看见自己工作上的努力,加班时也会想法子让上司知道,而非一个人默默做事。
  
  试用期满后,公司要与我重新签订合同,我抓住这次机会,开始同相关部门再次谈薪:
  
  谈薪时,我首先用数据和资料呈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然后表达了自己的工作诚意,我告诉上司,自己很喜爱公司的氛围,希望长期从事这份工作,在公司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故而十分关心自己的待遇。
  
  当然,我所提出的加薪幅度也不大,只有10%,因为舒娜告诉我新人谈薪要把握分寸,注意尺度,这样提出的要求被满足的几率更大一些。此外舒娜还提醒我,如果谈薪受阻,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向单位要求增加带薪休假的时间、争取更多发展和参加培训的机会、要求弹性工作制或者单位发放餐补,这都是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
  
  经过反复的沟通和协商,单位在权衡招聘和培训成本后答应了我的加薪要求,并同意了我提出的增加带薪假等福利条件。于是,转正后我同公司签订了新的合同,拿到了高一级的薪水。
  
  现在我常提醒那些首次谈薪失败的师弟师妹,要停止比较,接纳现实,并吸取经验,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因为只要注意技巧和方式,理性沟通,是可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2:53 | 查看全部
胖学生,不准毕业!时间:2014-10-21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针对肥胖大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林肯大学早在2009年就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3%的男生和4%的女生严重超过正常体质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18。5-24。9为正常,25-30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而这些胖学生的体质指数都在30以上)。
  
  校方经过集思广益后出台了新规定:新生入学时要接受BMI检测,体重超标者,必须接受一周三小时的有氧运动、重量训练、韵律活动等健身减肥课程,并聘请营养师及专人教导饮食控制、睡眠失调、体能调适等相关信息与知识,直至体质指数达标;凡体质超标的学生,毕业时将拿不到毕业证书。
  
  新规定刚公布,就引起一些胖学生的抗议,他们认为,进林肯大学是来读书的,不是来上减重课的,新规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连一些健康专家也认为,他们赞同校方的本意,但是对这项规定并不苟同,强调“勉强得不到幸福”。
  
  对此,校方发言人辛迪·普晓顿女士说:“学生进入大学,不仅仅限于求知,即便你满脑子都是知识,却拖着一个笨拙的身体进入社会,求职也会成为问题,更别说为社会做贡献了。为了孩子们的将来,林肯的新规一定要执行,不能动摇!”
  
  凯伦·欧文是2010年7月入学的新生,她在接受BMI检测时达到30以上,当班主任让她参加一周三小时的健身减肥课程时,她却振振有词:“我就喜欢吃肯德基喝可乐,这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着!”班主任劝说无果后,将情况反映给了学校体育、休闲和卫生部门主席詹姆士博士。在了解凯伦的家世后,詹姆士与她做了一次谈话,对她说:“虽然你的家庭很富裕,但据我所知,你父亲和你母亲都是因肥胖而患了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最终导致瘫痪。我想,你绝不愿意自己的将来也步他们的后尘吧?”凯伦听后顿时泪流满面,当即表示,一定按照学校规定,参加一周三小时的健身减肥课程,并主动改掉了爱吃肯德基和喝可口可乐的习惯,改吃低脂肪的食品,喝纯果汁饮料。经过半年努力,她的体质指数完全达到了标准,高兴地说:“过去上二层楼梯也感到气喘吁吁,现在就是上十层楼梯,我也面不改色心不跳。”
  
  凯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一些体重超标的学生纷纷积极参加每周三小时的健身课,有的参加步行课,有的参加力量训练课,有的参加有氧运动及其他多项体育课,全校上下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健身减肥运动。
  
  仍有学生对该规定始终持抵制态度,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应该于2013年7月毕业的大四学生约翰·艾里尔,入学时检测体重就已超标,但他不仅不参加体育运动,而且在饮食上从不节制,尽管毕业时各门学科都达到优秀,却因体重近100公斤,体质指数远远超过了30以上,按规定,他不仅拿不到学位,毕不了业,还要继续留校进行减肥,直至体质指数正常才能拿到毕业证。他后悔道:“看着同学们在毕业典礼上都穿着学士、硕士、博士服,我只能有羡慕的份儿。”
  
  学校体育、休闲和卫生部门主席詹姆士博士说:“我们出台这个新规定,并不是为难学生,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保证每个学生在离开林肯时,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都以健康的身体参与社会。这不仅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会让他们为母校深感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3:26 | 查看全部
你不能躲进借口里时间:2014-10-21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一场面试,我和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
  
  我们高中同班,高考时,乔因数分之差与大学绝缘。接下来的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10多分。
  
  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愿时,乔出了些差错。
  
  领到录取通知书,她大吃一惊,却已无力挽回——她被省内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虽然是她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本科分数上了大专,她心有不甘,“是一路哭着去上学的”。
  
  那天的面试,乔发挥得不好。
  
  自我介绍之后,招聘方提问,为何简历中没有英语专业四级证书的复印件?
  
  她吞吞吐吐,略带羞愧:“没过。”
  
  15分钟的试讲,乔紧张得口误了几次。说到一个知识点,她先陈述,过了几秒钟,又推翻之前的说法。
  
  不用等最后结果,看主考官的表情,乔就知道这次应聘没戏。但她说:“全都是本科生,我一个大专生,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
  
  没等到公布结果,她就走了。“都怪那年……如果不是……”我和周围好几个旁听她遭遇的人目送她,并由衷地为她曾经的错失感到惋惜。
  
  后来,我辗转从别人那里得知她的消息。
  
  “一路哭着去上学”之后,乔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平静,确切地说,从未平静。
  
  一开始,在师专,她因是第一名进校而备受关注,但失望、愤怒及“为什么是我”的想法,让她倾诉成瘾,向同学、师长,在饭馆、酒吧。
  
  也许是找到了发泄渠道,也许是发现了自己新的“闪光点”,渐渐地,人们更多见她在饭局,而不是课堂,“她是我见过的酒量最大的女生”,“别人”说,“乔一个人能喝6个‘小二’,打通关打得男生全趴下”。
  
  学习近乎放弃。“看到专业书就会想,我该待的地方不是这儿。”乔总这么说。有人劝她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被她发火顶回去:大专得工作两年才能考!
  
  “如果不是……我就能……”,总之,关于学业,自那年夏天被强行打了折后,乔就自动按了停止键。
  
  我想起乔,是因为老邻居来访,提及不成器的儿子,东。
  
  小时候,东是我们同情并艳羡的对象。幼时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左腿。于是,父母给了他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特权:零花钱最多,分数要求很低,无缘无故发脾气不被责罚,反倒会被一直哄到开心……
  
  而今,东已过而立,仍在家啃老。
  
  做父母的不是没为他想过出路,可让他学电器修理,他半途而废;为他开了个小书店,一周总有三四天不开张——他要玩游戏、睡懒觉。
  
  “从小可怜他不像别的孩子。”老邻居叹息,“宠着他、惯着他,倒把他弄成了老大难。”
  
  “都怪我这条腿。”一有不顺,东就发火,一发火便这样说。最近一次发火,是恋爱受挫,于是,他逼父母出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就不会有人嫌弃我的腿”。
  
  升学、就业、做生意、与人交往……记忆中,凡是没做好的事,他一直这么觉得。
  
  多年来,那条腿成了他的借口。他的人生被腿偷走,腿是他偷懒的理由。他躲在里面,所有的失败、不得志、不努力都变得情有可原,一如乔的学业,从此可以正当而悲情地裹足不前。
  
  只是那些遭遇,一样有它们的“遭遇”吧——人们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所有错误归结于它,不负责、不承担,哪怕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3:55 | 查看全部
读书三境界时间:2014-10-19 作者:未详 点击:706次   读到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

  他提出: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这“三境界”移到读书上,也非常合适。

  初读之时,充满好奇,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原本模样。

  再而深读细读,发现世事变化莫测,开始迷惑、彷徨、挣扎。

  最后,看尽书本千万册,一切又还原如初。此时的心境早已从容淡定。
  
  读书的境界,虽各有说法,但都一脉相承。

  首先好奇热爱,进而潜心修研,最后顿悟开化。

  读书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4:12 | 查看全部
有一种美在墙壁上延伸时间:2014-10-20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漫步林间,看见一株藤蔓附着枝杆,这是柔软与坚实的相互交缠,我感动于这静美的一幕。让幸福与归属就此驻足吧,我想。细细的枝蔓,羞涩地躲在树叶背后娇小的花朵探头探脑,柔软的手臂拨开遮挡羞涩笑脸的枝蔓,像个不谐世事的小女孩,几许矜持,几许天真,几许清新。不知未来会有怎样一番风雨摧折?也许藤将断、树会老、花会谢,也许天会荒,地会老,在这花谢花开、地老天荒之间,被风雨洗濯着怎样的容颜?传唱着怎样的歌谣?演绎着怎样的缠绵?
  
  那么,请时光停格在此刻吧。停格既是永恒。永恒里若有这静美的一刻,未来可能遭遇种种劫难,而此刻努力地盛开的花朵,此刻为阳光鼓掌的叶子,此刻在树上竖起耳朵聆听风起风散的木耳、苔藓证实着这份静美,固守着这份默契。谁不说这不是一种永恒呢?
  
  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见了,有一双聪慧的耳朵听见了,有一双懂得欣赏的脚步驻足了,有一张懂得感叹的嘴巴品味了,就足够了。生活的静美常常就在这些琐碎、细微、自然的事物上,平常我们的眼睛是向上的,我们看不见这些金子般珍贵又平常的美好事物啊,我们只看见遥不可及的美,只追求缥缈的幸福,我们怎能触摸到脚下的美好,采撷到被阳光晒得热润的丝瓜呢?想来真是悲哀。
  
  每一个人对生活怀抱一些诗意,这种诗意因为无法实现而显得弥足珍贵。实际上有的诗意是触手可及的。你希望拥有一片斜斜的屋顶,屋顶上爬满了青绿的藤蔓,藤蔓间结出长长的丝瓜。夏日的傍晚,天起凉风的时候,你爬上靠墙的木梯,到屋顶上采收一条条被阳光烘烤的丝瓜,然后你来到厨房,煮一锅鲜靓的汤,和你心爱的人围着锅台慢慢品尝,这一刻是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啊!
  
  可是住在水泥楼房里的无限向往的我们有这样的屋檐、青藤、木梯和丝瓜吗?没有!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过了,在我们对生活的诗意向往中,在头脑里。无论现实多么喧闹、拥挤,只要能够想像,怀抱诗意的青藤,我们就可以顺着枝蔓的走向发现藏在背后硕大的果实,维持这种内在的清凉和平静,这种自得其乐的滋味和快乐。
  
  闲暇之际我喜欢一个人到小城的老巷散步。每当看到那些从低矮破败的院墙里调皮地爬出来张望每一个从小巷经过的行人和车辆的丝瓜藤蔓时我很羡慕它的主人。在我眼里他何尝不是生活在我们心目中的诗意中?
  
  诗人树才说过“诗在生活中,就像火在木头里”,我喜爱极了这句话。真的,这种向往是一种酒,在庸常的生活中将为生计发愁、奔波的我们无意间醉倒,最好醉了就不要醒来!
  
  “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每一朵花都有灿烂的理由,每一片叶子都有静美的时刻,努力地盛开过,平静坦然地入土,生命的许多意义就在灿烂与静美的过程中。每天我们按部就班、永远行色匆匆,当鲜活的藤蔓爬出墙头,将触角伸入我们的梦境,覆盖我们的笑靥,我们的眼睛就不再为一棵藤蔓焕发的容颜老去,舌头就不再为庸常、古板的生活麻木,耳朵就不再为屋外的喧闹和随风潜入夜的细雨结起老茧。
  
  有一种美在墙壁上延伸。当我们练就“水声亦当琴声听”的心犀,当涓涓流水翻腾着浪花融进生活的汪洋大海时,不被水面上的垃圾障目,看见张扬着强劲生命力的浮萍时,日子就变得有意义起来。每一次翻腾都是一曲歌谣,每一圈涟漪就是诗意的扩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4:33 | 查看全部
有一种美在墙壁上延伸时间:2014-10-20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漫步林间,看见一株藤蔓附着枝杆,这是柔软与坚实的相互交缠,我感动于这静美的一幕。让幸福与归属就此驻足吧,我想。细细的枝蔓,羞涩地躲在树叶背后娇小的花朵探头探脑,柔软的手臂拨开遮挡羞涩笑脸的枝蔓,像个不谐世事的小女孩,几许矜持,几许天真,几许清新。不知未来会有怎样一番风雨摧折?也许藤将断、树会老、花会谢,也许天会荒,地会老,在这花谢花开、地老天荒之间,被风雨洗濯着怎样的容颜?传唱着怎样的歌谣?演绎着怎样的缠绵?
  
  那么,请时光停格在此刻吧。停格既是永恒。永恒里若有这静美的一刻,未来可能遭遇种种劫难,而此刻努力地盛开的花朵,此刻为阳光鼓掌的叶子,此刻在树上竖起耳朵聆听风起风散的木耳、苔藓证实着这份静美,固守着这份默契。谁不说这不是一种永恒呢?
  
  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见了,有一双聪慧的耳朵听见了,有一双懂得欣赏的脚步驻足了,有一张懂得感叹的嘴巴品味了,就足够了。生活的静美常常就在这些琐碎、细微、自然的事物上,平常我们的眼睛是向上的,我们看不见这些金子般珍贵又平常的美好事物啊,我们只看见遥不可及的美,只追求缥缈的幸福,我们怎能触摸到脚下的美好,采撷到被阳光晒得热润的丝瓜呢?想来真是悲哀。
  
  每一个人对生活怀抱一些诗意,这种诗意因为无法实现而显得弥足珍贵。实际上有的诗意是触手可及的。你希望拥有一片斜斜的屋顶,屋顶上爬满了青绿的藤蔓,藤蔓间结出长长的丝瓜。夏日的傍晚,天起凉风的时候,你爬上靠墙的木梯,到屋顶上采收一条条被阳光烘烤的丝瓜,然后你来到厨房,煮一锅鲜靓的汤,和你心爱的人围着锅台慢慢品尝,这一刻是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啊!
  
  可是住在水泥楼房里的无限向往的我们有这样的屋檐、青藤、木梯和丝瓜吗?没有!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过了,在我们对生活的诗意向往中,在头脑里。无论现实多么喧闹、拥挤,只要能够想像,怀抱诗意的青藤,我们就可以顺着枝蔓的走向发现藏在背后硕大的果实,维持这种内在的清凉和平静,这种自得其乐的滋味和快乐。
  
  闲暇之际我喜欢一个人到小城的老巷散步。每当看到那些从低矮破败的院墙里调皮地爬出来张望每一个从小巷经过的行人和车辆的丝瓜藤蔓时我很羡慕它的主人。在我眼里他何尝不是生活在我们心目中的诗意中?
  
  诗人树才说过“诗在生活中,就像火在木头里”,我喜爱极了这句话。真的,这种向往是一种酒,在庸常的生活中将为生计发愁、奔波的我们无意间醉倒,最好醉了就不要醒来!
  
  “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每一朵花都有灿烂的理由,每一片叶子都有静美的时刻,努力地盛开过,平静坦然地入土,生命的许多意义就在灿烂与静美的过程中。每天我们按部就班、永远行色匆匆,当鲜活的藤蔓爬出墙头,将触角伸入我们的梦境,覆盖我们的笑靥,我们的眼睛就不再为一棵藤蔓焕发的容颜老去,舌头就不再为庸常、古板的生活麻木,耳朵就不再为屋外的喧闹和随风潜入夜的细雨结起老茧。
  
  有一种美在墙壁上延伸。当我们练就“水声亦当琴声听”的心犀,当涓涓流水翻腾着浪花融进生活的汪洋大海时,不被水面上的垃圾障目,看见张扬着强劲生命力的浮萍时,日子就变得有意义起来。每一次翻腾都是一曲歌谣,每一圈涟漪就是诗意的扩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4:43 | 查看全部
什么是悬念时间:2014-10-20 作者:未详 点击:111次   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

  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

  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34:54 | 查看全部
培养一些“傻瓜”时间:2014-10-20 作者:未详 点击:142次   前几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委分别在两所学校做调查,询问学生的人生理想。大部分学生都说想当外资白领,这一结果令人非常震惊。理想是人类一切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没有远大理想就走不远。无论是对新思想领域的开拓,还是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人类靠的都是一股理想主义的精神。
  
  大学应培养出一些“傻瓜”,他们能不为外在物质利诱所动,行事时只考虑事情本身的意义。爱因斯坦拿了两次诺贝尔奖,第二次获奖时正值壮年。如果之后他选择一个能较快出成果的研究方向,也许能很快拿第三次诺贝尔奖,但他铁了心要把下半生交给统一场论的研究,只因为他认为这个理论很美。坚持理想不为功利所动,这才是大科学家的真正气度。
  
  中国缺乏类似的大家,不是输在“硬件”上,而是输在“软件”上:中国人智商不比国外低,但就是缺少那么点理想主义精神;中国不是没有人才,但还少一把理想主义的圣火,于是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