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4:29 | 查看全部
 二
  
  一碗热豆浆,5分钟喝完与15分钟喝完的区别是:滋味。
  
  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滋味。同样,你给心灵时间,生活才会给你乐趣。
  
  马不停蹄地得到,就意味着要马不停蹄地失去。
  
  我们太忙,有时候忙得都没空快乐。奋斗,拼搏,忙碌地追逐一辈子,无论得到了多少,却发现,即便最后取悦了整个世界,可是最终委屈的却是自己的心灵。
  
  好多外在的风光,都是心灵泣血的歌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4:40 | 查看全部
 三
  
  不要问人生有没有永远,你只需明白,遥遥的时光远比永远还要长。智慧的人只是去相信,而不抵达。
  
  相信,是不放弃希望;不抵达,是不愿让自己失望。
  
  不要把美好构建得那么远,如果你肯放下永远,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4:50 | 查看全部
 四
  
  生活,就像永和豆浆的那份牛肉套餐。
  
  小小的餐盒里,一点米饭、一枚卤蛋、一碗清汤、两三块牛肉,是永远不变的。唯一变化的是,另外的一荤一素两个小菜,每次去吃,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人生的好多时候都在重复着。活得快乐的,是那些能自足地守着这枯燥的平淡,并把生活里仅有的一点变化在心里无限放大,且懂得感恩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5:12 | 查看全部
删枝斫根为哪般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192次   在某市的“园区”里,看到十几棵用草绳裹得严严实实的删枝斫根的大树桩半埋在土中,顶着防晒的黑纱网,另有百十棵移栽的树,都挂着营养液袋,在“打吊针”。负责人说:“买来的大树,园林公司保证存活,死了不收钱。”这种买卖像是很讲诚信,可是那些树原本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摧残它们啊?!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种树苗而要买大树移栽呢?懂行者说:“现在有钱,时兴种大树,一是显得气派,二是有‘厚重的历史感’。”2004年在某省一所名校,校长指着一棵枯死的大树说:“很便宜,花11万元买来的,却活不成了,幸亏合同规定的是栽活了才付钱。”我看着那棵濒死的大树,心里止不住地悲凉:它可能已经活了100年,原本可以一直活下去,活到那些买卖它的人生命终结,然后再活1000年甚至更久,却因为暴发户要用它来装点“历史”,就这么被挪到异乡,苟延残喘,提前死亡。
  
  暴发户总是热衷做这类事,因为自卑,认为自己没有根基。嫌城市房屋低矮、破旧,把旧房扒光了造高楼,城市变得簇新、光鲜,但这才发现欧美国家不和咱比这个,于是就自惭那个“底蕴”了。于是重造老街,移栽老树,折腾啊,作孽啊!比之那些为了保护一棵老树而改道的公路设计者和政府,有些人应当感到羞耻。
  
  一棵树长到合抱粗,要伸出多少枝叶去接受阳光,要扎下多深的根才能吸取大地的营养!它带着几代人的生命记忆,它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传说……我能想象出它原先是多么伟岸,像是大地上的生命符号;100年来,它立在故乡的村口,像慈母一样守望着原野,像纪念碑一样矗立在山岭。游子少小离家或是壮年漂泊谋生,这棵老树就是记忆中故乡的象征。在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人心中,那就是永远吟唱的史诗。它习惯了山野和大地的气息,不愿蜷曲在衙门前,不想搬进豪宅大院,它完整的躯体是完整的生命,而不是可以买卖的“历史”。
  
  最近,一些学校兴起了移栽老树的热潮,我所在的学校也移来了七八棵老树。一些学生看着这些被删枝斫根的树,无法抑制悲悯之情。有关人士解释:“这些树没要学校出钱,政府要建设‘城市形象’,拨专款购置一批老树给沿街的学校。”可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白给也不能要,因为这是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地方,不能做这种违反自然伦理的事。再说,即便学校没花钱,但纳税人的钱就可以随便花吗?
  
  即使社会风气乱,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也不能乱。今天的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学校不能把错误的观念教给学生。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它的特征是“慢”,慢慢地生长,不急功近利。学生从教科书上学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学到的对自然的敬重,学到的“热爱脚下的土地”等等,都可能被删枝斫根移老树的做法消解。学校既是播种的地方,也是栽树的地方,现在竟然要靠移栽老树来装扮“历史悠久”。
  
  为什么要那么功利呢?树是慢慢长大的,让学生种下一棵树苗,让他们记住有那么一棵树,当他们成年后,当他们年老时,当他们离别时,那棵树仍然能遥望未来……让子孙后代记住前人是怎样种树的吧,让他们敬重每一棵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6:08 | 查看全部
删枝斫根为哪般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192次   在某市的“园区”里,看到十几棵用草绳裹得严严实实的删枝斫根的大树桩半埋在土中,顶着防晒的黑纱网,另有百十棵移栽的树,都挂着营养液袋,在“打吊针”。负责人说:“买来的大树,园林公司保证存活,死了不收钱。”这种买卖像是很讲诚信,可是那些树原本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摧残它们啊?!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种树苗而要买大树移栽呢?懂行者说:“现在有钱,时兴种大树,一是显得气派,二是有‘厚重的历史感’。”2004年在某省一所名校,校长指着一棵枯死的大树说:“很便宜,花11万元买来的,却活不成了,幸亏合同规定的是栽活了才付钱。”我看着那棵濒死的大树,心里止不住地悲凉:它可能已经活了100年,原本可以一直活下去,活到那些买卖它的人生命终结,然后再活1000年甚至更久,却因为暴发户要用它来装点“历史”,就这么被挪到异乡,苟延残喘,提前死亡。
  
  暴发户总是热衷做这类事,因为自卑,认为自己没有根基。嫌城市房屋低矮、破旧,把旧房扒光了造高楼,城市变得簇新、光鲜,但这才发现欧美国家不和咱比这个,于是就自惭那个“底蕴”了。于是重造老街,移栽老树,折腾啊,作孽啊!比之那些为了保护一棵老树而改道的公路设计者和政府,有些人应当感到羞耻。
  
  一棵树长到合抱粗,要伸出多少枝叶去接受阳光,要扎下多深的根才能吸取大地的营养!它带着几代人的生命记忆,它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传说……我能想象出它原先是多么伟岸,像是大地上的生命符号;100年来,它立在故乡的村口,像慈母一样守望着原野,像纪念碑一样矗立在山岭。游子少小离家或是壮年漂泊谋生,这棵老树就是记忆中故乡的象征。在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人心中,那就是永远吟唱的史诗。它习惯了山野和大地的气息,不愿蜷曲在衙门前,不想搬进豪宅大院,它完整的躯体是完整的生命,而不是可以买卖的“历史”。
  
  最近,一些学校兴起了移栽老树的热潮,我所在的学校也移来了七八棵老树。一些学生看着这些被删枝斫根的树,无法抑制悲悯之情。有关人士解释:“这些树没要学校出钱,政府要建设‘城市形象’,拨专款购置一批老树给沿街的学校。”可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白给也不能要,因为这是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地方,不能做这种违反自然伦理的事。再说,即便学校没花钱,但纳税人的钱就可以随便花吗?
  
  即使社会风气乱,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也不能乱。今天的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学校不能把错误的观念教给学生。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它的特征是“慢”,慢慢地生长,不急功近利。学生从教科书上学到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学到的对自然的敬重,学到的“热爱脚下的土地”等等,都可能被删枝斫根移老树的做法消解。学校既是播种的地方,也是栽树的地方,现在竟然要靠移栽老树来装扮“历史悠久”。
  
  为什么要那么功利呢?树是慢慢长大的,让学生种下一棵树苗,让他们记住有那么一棵树,当他们成年后,当他们年老时,当他们离别时,那棵树仍然能遥望未来……让子孙后代记住前人是怎样种树的吧,让他们敬重每一棵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6:39 | 查看全部
生命的笑容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在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组画面,题目是:生命的笑容。
  
  英国伦敦一个44岁的母亲,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回到家后,笑着对6岁的女儿说:“为了治病,妈妈的容貌马上要有所改变,现在请你帮妈妈做一件事,帮妈妈把头发剃掉。”
  
  女儿听了,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女儿手拿着剃头刀帮妈妈剃头。小姑娘笨手笨脚,把妈妈的头弄得丑陋不堪。妈妈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被女儿剃成了“阴阳头”,忍俊不禁,与女儿互相逗笑。
  
  这个温暖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网友。当死神向她露出狰狞、恐怖的面容时,她依然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展示出生命的坚强和勇敢,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12岁的小女孩,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这种病被称为“超级癌症”。
  
  小女孩得知病情后,脸上却露出羞涩的笑容,她说:“哇,这病可真厉害啊!都是超级级别的,看来,只能让超人来对付它了。”
  
  于是,她开始把自己打扮成超人的模样,用超人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这种疾病的蔑视和不屑。在家里,爸爸妈妈也常常打扮成超人的模样,给她力量和勇气。邻居家的小朋友也常常打扮成超人的模样,给她信心和力量。
  
  小女孩虽然得了可怕的疾病,但她没有露出一丝胆怯,而是以诙谐、轻松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现实。
  
  新西兰惠灵顿一个66岁的老太太,被查出患有脑萎缩症,这种病发展到最后,会让她不认识所有的人,包括自己。老太太得知后,哈哈一笑,说:“哇,这病可真厉害啊!那我可要把我的亲人用心好好看一下,不然到时候许多人我都不认识了,那多遗憾。”
  
  于是,老太太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到每一个熟悉的人面前,深情地拥抱他们,然后捧起对方的脸,在对方额头上深情地一吻,说道:“我记下了你的容貌,记在我心里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老太太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和爱。
  
  生命的笑容,是人生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给人以无穷的信心和勇气。笑容,永远是人生昂首挺立中最优美的姿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6:55 | 查看全部
照镜子的启迪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167次   有人说:“人生是一面镜子。”近日照镜子,发现镜子可以启迪人生。青年时候照镜子,多是观察外表,如长了几粒青春痘,看到之后马上就上街喝凉茶。对于开凉茶铺的老板来说,恨不得50岁的人也长青春痘,他们照了镜子,就会去买他的凉茶喝。
  
  长大了照镜子,情况不同了,镜前三分钟,各自有内容。最近我照镜子时,发现一个问题与人生有关。为什么眼、耳、鼻、口从上至下有个排列顺序?从上至下的排列顺序十分有意思:眼与耳的排列,其高低很难分辨,有的人眼高于耳,有的人则耳高于眼;鼻子居中,嘴巴一定是在下面的,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人的嘴巴长在鼻子的位置。
  
  为什么造物主如此造人,是否藏着一个秘密?想了一通,只好按自己的推理去分析原因。为什么眼和耳的高低接近呢?是告诉人,你须多看、多听,两者不可忽视,只有多看、多听,人才会耳聪、目明。所以,眼耳不分高低,一样重要。为什么鼻子在中间?因为人生需要平衡,鼻子管呼和吸,一呼一吸,这叫平衡;只呼不吸,你试试感觉如何?这是告诉人,人除了多看、多听,还要注意平衡。若一失衡,就会出毛病。为什么嘴巴在最下面?并不是说嘴巴不重要,而是说看了、听了、平衡了,再说话也不迟,这样就会减少失误。如此去推,方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明白眼、耳、鼻、口的排列顺序的内涵,再通过大脑去思考,那么人生就少了许多不明事理,就少了许多误解、许多后悔、许多怨恨……
  
  我们生活中有不少人,人虽不坏,但在生活与工作中却以嘴巴先行,排列顺序上是嘴巴第一。处理事情,待人接物,不多看,也不多听,说话不注意一呼一吸的平衡,不经大脑,哗一下就批评,哗一下就埋怨,哗一下就发牢骚,哗一下就指东道西,哗一下就议论人……结果呢,一句话不慎,闹个乱七八糟。所以,古人所说的“祸从口出”,实际上是不按顺序,嘴巴长在额头上,以口为大造成的,实在令人惋惜。
  
  每天早起照镜子的时候,除了各取所需观察一下外表之外,是否可以每天警醒自己,做人、做事要多看、多听,要注意收放自如,经大脑思考,然后再说话、办事也不迟。当然,这个多看、多听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多看书、多看报、多观察、多听各种不同的意见,等等。
  
  现在想来,镜子真是人类的朋友。照了镜子,不但观察了五官,还得出以上启迪,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7:16 | 查看全部
生命的笑容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次   在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组画面,题目是:生命的笑容。
  
  英国伦敦一个44岁的母亲,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回到家后,笑着对6岁的女儿说:“为了治病,妈妈的容貌马上要有所改变,现在请你帮妈妈做一件事,帮妈妈把头发剃掉。”
  
  女儿听了,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女儿手拿着剃头刀帮妈妈剃头。小姑娘笨手笨脚,把妈妈的头弄得丑陋不堪。妈妈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被女儿剃成了“阴阳头”,忍俊不禁,与女儿互相逗笑。
  
  这个温暖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网友。当死神向她露出狰狞、恐怖的面容时,她依然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展示出生命的坚强和勇敢,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12岁的小女孩,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这种病被称为“超级癌症”。
  
  小女孩得知病情后,脸上却露出羞涩的笑容,她说:“哇,这病可真厉害啊!都是超级级别的,看来,只能让超人来对付它了。”
  
  于是,她开始把自己打扮成超人的模样,用超人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这种疾病的蔑视和不屑。在家里,爸爸妈妈也常常打扮成超人的模样,给她力量和勇气。邻居家的小朋友也常常打扮成超人的模样,给她信心和力量。
  
  小女孩虽然得了可怕的疾病,但她没有露出一丝胆怯,而是以诙谐、轻松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现实。
  
  新西兰惠灵顿一个66岁的老太太,被查出患有脑萎缩症,这种病发展到最后,会让她不认识所有的人,包括自己。老太太得知后,哈哈一笑,说:“哇,这病可真厉害啊!那我可要把我的亲人用心好好看一下,不然到时候许多人我都不认识了,那多遗憾。”
  
  于是,老太太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到每一个熟悉的人面前,深情地拥抱他们,然后捧起对方的脸,在对方额头上深情地一吻,说道:“我记下了你的容貌,记在我心里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老太太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和爱。
  
  生命的笑容,是人生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给人以无穷的信心和勇气。笑容,永远是人生昂首挺立中最优美的姿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8:12 | 查看全部
鸟儿与死亡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189次   不论怎样天寒地冻,鸟儿总是会轻快地飞上它熟悉的枝头栖息,把头埋在翅膀里面,沉沉入睡。它无忧无虑,只是在熟睡的时候,热血一点点变冷,脉搏一点点变弱,在子夜或是在黎明,它从栖息的枝头掉了下来—死了。
  
  昨天它还在生活,还在活动,对外界的无数动静做出反应,把天地映照在它小小的脑袋里,仿佛映现在影子里;它还有一口变幻不定的语言,那是鸟类代代相传的知识;它有飞翔的本领,凭着这本领,它能像流星似的划过天空,灵巧地四处飞来飞去;它全身的器官都能那么熟练地运用自如,它的一切动作都是那么惊人,它能让自己从最高的树顶垂直地落下去,或者从天空飞降而下,落在一根纤细的嫩枝上,而几乎不会惊动上面的树叶。
  
  现在,就在今天早晨,它僵硬地躺在地上,动弹不了。如果你把它拿起来,让它从你手上落下去,它就会掉在地上,像一块石头,或是一块泥—在野性的自然里,从生到死的过程是多么轻易、多么迅速啊!然而它从不悲悲切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8:18:29 | 查看全部
性格色彩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226次   这些年,每逢开讲必有开场,每逢开场必有“刷牙”。千百个案例中,唯“刷牙”独领风骚。以下冲突版本,是我年少时从老爸老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牙膏战役”中汲取到的基本元素,然后被无数家庭验证,它让我完成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性格冲突的萌芽教育。
  
  让我们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你挤牙膏的习惯是倾向于从中间用力地“抓挤”,还是从下到上随时卷起,保持牙膏形状完整之渐进“挺挤”?看起来,老妈就是属于前者,现在我知道那叫红色性格—整体上红色性格的人偏向于比较随意的生活习惯,他们追求自由、自然、自在而不拘小节;而老爸则属于后者,现在我知道那叫蓝色性格—整体上蓝色性格的人偏向于严谨的生活习惯,注重秩序、规则与条理,在对待任何一个你可能觉得是小问题的问题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老妈每每刷牙完毕,东西一扔撒腿就溜。显然老爸对于红色性格的无序和凌乱极为不满,于是处理善后事宜—将牙膏捋好,擦干盥洗台面,牙刷朝上并行排列。敏感的老爸一直期待用无声的行动来暗示老妈自动、自觉地改正这万恶的坏习惯,当发现老妈连续几日无任何改进迹象时,老爸遂提出问题的严肃性,这让老妈极度惊讶于老爸如此小题大做。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老妈曾经努力尝试按照老爸设定的标准来完成一段严格的刷牙流程。然而无论老妈如何努力,在蓝色性格的老爸看来都是理所应当,从无丝毫嘉许。
  
  在老爸始终坚持“人只有不断地要求和批评才可以进步”的原则下,老妈拉开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坚决罢工。如此,双方势均力敌,数十年来争斗不止。他们彼此相互改造,老爸一直期望将老妈改造成一个同样生活严肃、追求完美的人;而老妈则一直认为老爸根本没有体会人生乐趣,一直竭力反攻老爸,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是追求变化和乐趣的人。
  
  有趣的事情是,也有不少家庭挤牙膏的方式不同,但并未如我的父母那样爆发“牙膏战争”,这就牵涉到每个人性格中可能的第二色彩。虽然我老爸的蓝色性格和老妈的红色性格在生活态度和做事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将冲突演变得更为强烈,完全拜他们的第二性格—黄色性格—所赐。
  
  我特别观察了蓝色+绿色性格的朋友处理同样问题的方式,发现他们最常见的做法几乎都是再拿一管牙膏,以后你挤你的我用我的,互不相干。我看不惯你的凌乱方式(蓝色性格的特点),但我也懒得改变你(绿色性格的特点),却绝对不会像我蓝色+黄色性格的老爸那样,既然看不惯就一定要坚持改造对方。同样,如果我老妈性格中有绿色性格,也不会轻易与人发生冲突。而事实上,红色+黄色性格的老妈也不能容忍老爸对她的改造。他们共同拥有的黄色性格让他们都以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从而使矛盾更加尖锐。无数小事的累积导致最后婚姻崩盘,这样的婚姻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
  
  我的双亲曾经无数次地对吼“离婚”,我的少儿时期就这样充分浸淫在充满火药味的“战斗”中。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成为我现在思想库中的上等素材。所幸,他们一辈子依偎相伴,当然对我来说,我不必要去体验单亲家庭的苦痛和磨难。我知道,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安然度过彼此理解上的沟壑,因为我们从善不如流,往往很难去吸收红色性格的自由快乐、蓝色性格的完美谨慎、黄色性格的果断坚定、绿色性格的和谐宽容;因为我们疾恶如仇,恰恰双眼紧盯的是红色性格的杂乱无章、蓝色性格的死板固执、黄色性格的霸道蛮横、绿色性格的软弱拖拉。
  
  让我再来向你展示一个实例,看一看不同性格的孩童在哈利?波特流行的时代,是如何让父母买玩具的。
  
  红孩儿与老爸上街见到橱窗中哈利?波特的魔法帽,立马要求购买。老爸不肯,小儿于是扯开喉咙耍无赖。若是老爸一走了之,小儿一面从指缝中偷看,一面假装声嘶力竭直至老爹销声匿迹,确认所求无果时,只好作罢,满脸鼻涕灰溜溜地回家。没想到家中有一套新买的《樱桃小丸子》,顿时喜笑颜开,早把魔法帽一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蓝孩儿与老爸上街见到橱窗中哈利?波特的魔法帽,伫立不行双目注视。老爸在前催促,小儿口应腿不应,待老爸走回跟前,问:“爸,最近我表现如何?你是否说过表现好是有奖励的?你觉得这个魔法帽怎么样?”待到老爸醒悟,施以缓兵之计,推托今日囊中空空不便购买,容后再说。小儿回家后半月内一言不发,举座皆慌,老爸这才反应过来,魔法帽一事其实并未了结。
  
  黄孩儿与老爸上街见到橱窗中哈利?波特的魔法帽,说:“老爸,买一个。我们同学都有,不买的话,下回你去参加家长会,会很没面子啊!”“没钱?你刚才偷偷买烟我都看见了,你不买,回家我就把这事儿告诉我妈。”老爸若走,小孩不哭不闹,静坐橱窗前,直到老爸回头找他,双手投降。若老爸不予理睬,回到家中再迂回进攻老爸的爹和娘,反正直到魔法帽到手,方才善罢甘休。
  
  绿孩儿与老爸上街见到橱窗中哈利?波特的魔法帽,仍旧步法中规中矩,见到他人手中有,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仍旧一副“不羡鸳鸯、不羡仙”的表情,连要求也不愿意向老爸提。
  
  现在,问问你自己,你自己可能是倾向于哪一种呢?这种买玩具时的招数和反应上的巨大差异,从来没有人教,一切都是那样浑然天成。如果你生活在见了“咸菜夹窝窝头”都流口水的年代,温饱成忧,遑论玩具,那就请你仔细思索这四种性格的人,面对自己内心欲求时的反应是什么。
  
  我相信“性格是天生的”,有不少专业人士可能并不同意。也许是因为他们在使用“性格”这个词时,与我的定义并不相同。他们也许更习惯把个人发展的一生界定为性格。事实上,有很多心理学家给“性格”“个性”“气质”等下了众多的定义,你从各种大百科全书、铺天盖地的心理学普及读物或者大学教材中,得到的文字定义也会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他们认为后天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对个人性格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
  
  为了避免大家都掉入文字游戏的陷阱,在“FPA性格色彩”的定义中,我将人的本性界定为“性格”—“原本的我”。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性格标志,而后天的影响和塑造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故此,我将后天界定为“个性”—“现在的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