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5:52 | 查看全部
 机器人玛丽莎
  
  在硅谷,梅耶尔精力充沛是出了名的。“我每周工作130个小时。有人说一周只有168个小时,这怎么可能呢?事实上只要你在洗澡时争分夺秒,敢在办公室的桌子底下睡觉,这是可以办到的。我不相信什么‘筋疲力尽’,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比如温斯顿·丘吉尔和爱因斯坦。”
  
  梅耶尔有着不可思议的才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她每天只睡4个小时,但在海量工作面前仍能游刃有余、有条不紊。一般情况下,每个技术团队只有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项目,在这期间,她神情专注,不接电话也不收电子邮件,有用不完的精力。她说那是高中参加辩论队时培养的,她获得过州辩论赛冠军。这项能力使她赢得了“冷静、精确”的名声。
  
  梅耶尔对谷歌的影响力绝不可低估。她负责搜索产品和用户体验,这是谷歌的核心和命脉。她的手下有150个产品经理,间接管理着大约2000名软件工程师,她的每一次决定都影响着谷歌甚至整个互联网搜索领域。
  
  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科技行业,梅耶尔一枝独秀,声名远播。她被媒体称为谷歌的“创意女王”。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有权提出自己的创意,但是所有创意必须通过“女掌门”梅耶尔这一关才有可能被送呈最高决策层。在谷歌内部,她的产品评判因为作风强硬而被称为“玛丽莎生死牌”,著名的硅谷八卦博客Valleywag甚至称她为“机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6:11 | 查看全部
 享受生活的硅谷女王
  
  对于大部分局外人来说,梅耶尔是冷漠、傲慢、孤僻的代名词,她的专注被人们视为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对于熟悉她的人来说,梅耶尔甚至会活跃得令人无所适从。
  
  “我觉得玛丽莎的活力会让人受不了。”她的母亲说,“她对自己很确定,思维也很周密,但她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呆板无生气。”
  
  硅谷的精英们喜欢把一些爱好作为社交契合点。梅耶尔公然“反抗硅谷的习惯”,她对开跑车、买私人飞机毫无兴趣,她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梅耶尔的朋友拉比诺维茨说:“在硅谷,梅耶尔是个公然挑战标准的另类。虽然硅谷的大部分人都热衷社交,但是梅耶尔始终自得其乐。”
  
  她痴迷艺术。在她价值500万美元的寓所中,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那片神奇的天花板,那是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奇休利的作品,400片玻璃被吹成了浪花和花朵的形状。
  
  她热爱烘焙。据说她曾经买来各种烹饪书,仔细研究每本书上纸杯蛋糕的制作方法,建立了一张电子数据表,记录并对比其中的配料,测试它们,最后再得出自己的配方。她说:“我喜欢烘焙,因为我有科学的头脑,而最好的厨师都是化学家。”
  
  她喜好时尚。她最喜欢的设计师是奥斯卡·德拉伦塔和卡罗琳娜·海莱娜。母亲玛格丽特说:“她非常活跃,甚至连衣服也绝不单调得只剩职业套装。”
  
  如今梅耶尔选择了雅虎,没有人知道雅虎在她的手中能否焕发出昔日的光彩,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雅虎总部D楼3层梅耶尔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的依然是那个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的硅谷女王。
  
  处事箴言:
  
  1。把不确定变为确定。“我总是做些自己没怎么准备好的事。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式。等到你说‘哇,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这个’的时候,你就用力往前冲,这就是突破。”
  
  2。维护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我有个理论,即倾尽心力就会有怨念。如果你清楚自己是因为放弃而怨恨,那么你就可以消除这种情绪了。我告诉别人:找到自己的节奏。节奏很重要,如果遗失节奏,你会对工作充满怨念……所以,找到自己的节奏,知道是什么引起了你的怨恨,并且保护好自己的节奏。你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但可以拥有自认为真正重要的。这样想就能保持长时间努力工作的状态了。”
  
  3。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和一堆聪明人一起工作真是精彩纷呈。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这样的环境有助于你挑战在不同层面上的思考和工作。”
  
  4。从别的视角看待事物。“我总是很喜欢烘焙,我觉得原因是我很讲究科学。我是一个商人,我的爱好使我能更好地工作,那些爱好会使我用创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5。把用户放在第一位。“当我在产品设计上有什么灵感的时候,总是最先考虑用户的需求。我会想想自己的妈妈,她是不是会马上理解设计师的用心。”
  
  6。约束使人创意无限。“人们认为创造力是无拘无束的,但工程师的创意却因约束而旺盛。他们喜欢从一个狭小的角度出发,得到创意。你们要说这不可能,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约束会使人创意无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6:38 | 查看全部
阿姆斯特朗:所有时代的英雄时间:2014-10-11 作者:未详 点击:211次   传递愿意探索并超越极限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应该是他成为所有时代英雄的理由。
  
  2012年8月25日,“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走完了82年的人生。去世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予他的评价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单是他的时代,还是所有时代的英雄。”
  
  “时势造英雄”,如果一个英雄能超越所有时代成为永恒,那么以后所有时代的人们都会感兴趣于同一个问题: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
  
  温故1969
  
  1969年7月20日,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乡村,20岁的小学教师奥尔森告诉他的33个学生,今天不用上课了,跟他一起看电视直播。学生们有些茫然,他们对电视直播还比较陌生,因为村子里一共只有4户人家有电视机。
  
  这33个孩子无疑十分幸运,他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了终生难忘的奇异景象:两个身着白色宇航服的人从登月舱缓缓走入一个奇怪的空间中。小学生们当时也许并不清楚,这个地方离地球有38。4万公里。
  
  在地球更多的地方,人们没有条件看到电视画面,甚至无法及时从媒体获知这个本该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的重大消息。当时的中国风雨如晦,据说在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的次日,《人民日报》上唯一一则关于美国的消息是“备受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国黑人群众,掀起了日益高涨的抗暴斗争浪潮”。尽管当时《参考消息》和《参考资料》对登月事件做了一些报道,但限于受众范围的狭小,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情,而知情的少数中国人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也很难有兴奋感。
  
  在当时的另一大阵营——苏联,获知这一消息后,人们震惊异常。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一圈,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欢呼声一片。8年后,美国人却率先登上了月球。
  
  从肯尼迪发誓要在太空竞赛上超越苏联开始,美国在整个“阿波罗计划”上耗资巨大,亦有不少美国人对此心生埋怨。但在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电视机前的美国人兴奋得难以自已。
  
  今天的人们还可以从新闻图片和电视纪录片中看到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从月球回到美国后受到欢迎的盛大场面,其中包括持续数周的游行、总统晚宴、28个城市的亲善旅行,所到之处欢呼声山呼海啸。
  
  尼尔·阿姆斯特朗作为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超过苏联的标志性人物,是那个时代所有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6:52 | 查看全部
 英雄的偶然和必然
  
  一个人成为英雄,是偶然还是必然?阿姆斯特朗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成为登月第一人是个“偶然事件”。
  
  媒体显然认为阿姆斯特朗的上述表述充满谦虚成分,但是纵观登月前后的整个过程,其中的确存在着许多偶然因素。
  
  据英国广播公司前航天特派记者特尼透露,在1958年至1976年间,他曾数次和阿姆斯特朗会面。据特尼了解,NASA曾经从公关角度考虑,认为“登月第一人”应该是一位更健谈、更热情的宇航员,而非沉默寡言的阿姆斯特朗。现年97岁的特尼称,阿姆斯特朗是位优秀的宇航员,但同时却是一位喜欢埋头于实验室的“科学怪人”,这样的性格并不符合NASA的口味。阿姆斯特朗的另外两名搭档奥尔德林和柯林斯同样不喜社交,因此也不是最佳人选。
  
  特尼表示,NASA更希望看到“阿波罗12号”登月,因为这艘飞船上的指令长宇航员康拉德口才了得,将是推广航天事业的最佳代言人。然而,阿姆斯特朗最终被选中,据说是因为他出色的技术和沉静的个性。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的实施过程中也曾遇到偶发的危险,他在距离月球表面几百米的地方有个惊人发现:月球重力出乎意料的变化致使导航系统失灵,从而引导登月舱向着一个布满巨石的区域降落。担任过飞机试飞员、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阿姆斯特朗开始利用人工操作寻找更佳着陆点。这时,他发现燃料仅够维持30秒,原来他只顾着完成任务,忘了在着陆前关闭发动机,这有可能造成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废弃或爆炸的严重后果。
  
  如果阿姆斯特朗运气稍有不佳,就有可能永远留在月球上了。今天人们发现,实际上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已经为他们准备了悼词以防不测。但尼尔·阿姆斯特朗终究还是成了英雄,偶然和必然一起成就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7:04 | 查看全部
 所有时代的英雄
  
  在阿姆斯特朗去世之后,奥巴马下令白宫、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公共建筑和场所以及军营、军舰等处所,在阿姆斯特朗葬礼当天降半旗,以此“向阿姆斯特朗带给人们的回忆”致敬。而奥巴马的竞选对手罗姆尼这样评价阿姆斯特朗:“带着对国家无法衡量的勇气和无限的爱,他行走于人类从未抵达之境。月球将想念她的第一个地球之子。”
  
  美国犹他州退休女教师朱丽娅·布赖恩回忆:1969年7月20日当天,她的小儿子鲍勃还在上小学,平常这个时候他早应进入梦乡。“阿姆斯特朗宣布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时,我注意到鲍勃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眼里满是惊喜和憧憬。”布赖恩说,“我想他那时还太小,或许不能完全理解登月的意义,但这让他从此爱上了科学探索。”
  
  像鲍勃一样,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孩子被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所鼓舞,由此踏上科学道路。直至今日,NASA依然将“阿波罗11号”登月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把人类送上月球不仅激励了美国,也同样激励了全世界。”NASA首席历史学家斯蒂文·迪克说,“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但在那样的环境下,登月成功证明了人类的潜能。”
  
  在阿姆斯特朗去世后,世界各国的人们纷纷表达哀思。1969年,多数中国人还无法获知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消息,也无法对这一事件发表理性评论。而2012年,他去世的消息却瞬间引发中文网络的关注与热议。
  
  如同阿姆斯特朗的家人所发表的声明:“我们为失去一个好人而哀悼,同时为他不平凡的人生而赞叹。希望全世界青年人能够视他为榜样,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愿意探索并超越极限,忘我地投入一项比自身更加重要的事业。”
  
  传递愿意探索并超越极限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应该是他成为所有时代英雄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7:16 | 查看全部
饮食第一时间:2014-10-11 作者:未详 点击:110次   有一次,饥饿的曼德尔施塔姆忽然想吃砂糖拌蛋黄。

  他有39个卢布,一点砂糖,没有鸡蛋。在花了7卢布在女摊贩那儿买了一个鸡蛋往回走时,他碰见一个卖巧克力的,40卢布一块,他被吸引住了。但他的钱不够。他忽然灵机一动,对小贩说:“我只剩32个卢布,再添上这个鸡蛋行不行?”
  
  刚一成交,在远处盯着他的女摊贩便尖叫起来:“快抓投机倒把分子!他7卢布买了我的鸡蛋又8卢布卖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7:27 | 查看全部
谢谢你让我不寂寞时间:2014-10-11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傍晚,我坐在车里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立交桥下面一个急匆匆行走的身影让我心中一动。他很像我失去联系很久的一个朋友,于是我花了几分钟时间回想了与那个朋友有关的一些事。很奇怪,我看到的全是自己,我看到我自己十八岁的样子:永远背着双肩背包,低着头快步行走,永远不肯穿面料柔软、色彩鲜艳的衣裳,不爱笑,也不喜欢跟人结伴而行……因为那样不够酷……我相信所有特别的男生都喜欢酷酷的女生,所以就一直那样走啊走……
  
  这个傍晚坐在车里的我是在前往一所大学演讲的路上,演讲稿是早就准备好了的,要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就在我看到自己十八岁模样的那一刻,我决定放弃已经想好的题目,讲一讲我所认为的世界上最美妙的感情,那当然不全是爱情。
  
  是的,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的确喜欢一个很特别的男生。除了运动装我几乎没见他穿过别的衣裳,不论走到哪儿都是一个人,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地溜达,他几乎每天都去踢足球,遇到天气不好就自己一个人对着球门踢啊踢,有时他摔倒,然后并不急着爬起来,反而在地上躺一会儿,直到有人走过去拉他一把,有时他在球场边坐着看远处,一坐好半天……那时候根本不会有人想到,在女生宿舍楼的某扇窗户后面有双眼睛一直盯着他看,全世界都不会有人知道……那女生当然是我。后来那个男生恋爱了,跟他们班一个瘦瘦的长着一双漂亮眼睛和一头自来卷儿头发的南方女孩,我经常在去食堂和澡堂的路上看见他俩手拉手走路。我根本不敢看他们,心里全是痛苦和自卑,幡然醒悟:那样特别的男生怎么可能喜欢我这样普通的女生,肥胖而且单调,不论表情还是装扮都不带一丁点儿色彩,呆板并且生硬……可是已经来不及改变,我们毕业了。我不知道他们俩是否经历过分别,只记得在毕业的时候曾在心里诅咒他们分手……每一个不成功的暗恋者都会希望对方的爱情以悲伤作为结局,来补偿曾经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自卑,因为那时我们都还太小,还没有学会祝福。
  
  差不多十年以后,我们又见面了。那天早上下着雨,我完成在苏州的采访要到上海坐飞机去重庆,刚在大巴上坐下,肩膀上就被人拍了一巴掌,我看见他正探寻似的看着我。
  
  他问我:“是你吗?”“对呀。”他说:“真的是你呀!”我说:“你怎么在这儿?”
  
  挺客气的开场白,也没有太多的惊讶,然后我们坐在一起聊了一路。他跟那个女孩儿并没有分手,还有了一个女儿,生活幸福。我尽量轻描淡写地告诉他当年我对他格外关注,并且希望他不幸福。“是吗?”他说,“我一点也不知道。”然后我问他:“你现在还踢球吗?”他说:“踢呀踢呀,每个礼拜都会踢……你们班那个谁谁谁还有联系吗?去哪儿了?”“她呀,嫁到德国去了……”
  
  我们在上海的机场告别,各自赶去不同的地方。临别时并没有留下彼此的电话号码,也没有特别的寒暄,就像两个萍水相逢的旅人,因为找到共同的话题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途。事实上,我希望这样的结局。
  
  坦率地说,十年后他的样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人群里看起来仍然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他的个子确实不算太高,身形也算不上挺拔,以我当时的眼光来看,也并不值得有人那样为他着迷。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仍然对当年迷恋他的那个自己的模样念念不忘,感谢这样一个几乎陌生的人,曾经让我感到自己是那样与众不同的酷酷的女生,即使那时在别人的眼中我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浪漫,至少,我在又傻又笨的年纪里有过那样美妙的时刻:一个人抱着课本坐在上铺的角落,静静地坐着,坐上一个下午也不觉得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7:38 | 查看全部
把心举上天时间:2014-10-11 作者:未详 点击:107次   那天晚上月朗星稀,我和美兮在草坪上坐着,聊起了一个很成人的话题:一个女孩如何变得高贵。
  
  我说:“一个男人要变得高贵,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要有成功的事业、尊贵的地位、足够的钱财、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一个女孩要变得高贵则十分简单——她不一定非要有公主的身份、豪门的背景、华丽的服饰、贵族的教育……她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像花蕾一样把自己严严地包裹起来。”
  
  美兮有些不解:“爸爸,什么意思呢?”
  
  这时候,我意识到跟她谈这个话题太早了。我想了想说:“就是要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离,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美兮说:“哈,我们班还有男生女生亲嘴呢!”
  
  这句话把我吓了一跳,马上又感到今晚的聊天是必要的。
  
  我说:“绝不是爸爸的观念老旧,不管什么年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两性来说,一个女孩只要凛然不可侵犯,她在男人心中一下就会高贵起来。这个跟什么年代没关系,跟什么地域没关系,所谓新潮的观念都是暂时的,爸爸说的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美兮立即表态说:“爸爸,我从来不跟那些男生拉拉扯扯的,嘿嘿。”
  
  一个父亲和女儿的谈话肯定是诚挚的、庄重的、发自内心的。至少,说出这个看法的人,是男人之一,我很清楚男人对什么样的女性不敢轻视,甚至终生难忘。如今,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女性认为和男人一样开放,去追寻和制造没有质量的性享乐,是男女平等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这样恰恰是在降低自己,使自己成为某种玩物。
  
  一个人不应该追求美丽,而应该追求美好。一个高贵的女孩一定是美好的。尽管这个时代令人花了眼,却依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女孩,她们也许地位卑微,也许一贫如洗,没有高档时装,甚至没有漂亮的外表,但是她们把一颗心高高地举起来,放射出星光月华。我爱她们。过去,美兮总问我:“爸爸,我像不像一个小公主?”我是作家,不是国王,为此一直对女儿充满歉意,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建议,她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活得心性高洁,那样的话,我相信她就拥有了公主的高贵和男人的仰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7:50 | 查看全部
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时间:2014-10-11 作者:未详 点击:275次   如果遇到人生重大问题,我很少问别人的意见,都尽量自己去找答案。因为别人给的答案不一定对自己的问题有效,所以除了思考、研究、观察、实践之外,我还会大量看书、上网搜信息,让自己成为自己问题的唯一解答者。
  
  当我成为作家与老师后,我每天被成百上千的问题包围着,问题包括:我该去考研还是去找工作?我该选择在家乡还是到大城市?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还是听爸妈的话去考律师?我该选择娶A还是娶B?我明天要考广告学,请问我该读哪些书?我该怎么让自己有所成就?我要如何一天读一本书?
  
  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种:他们不相信自己能百分之百决定自己的人生,为自己做全权的决定。因为自小父母与老师就帮他们把生活与人生方向都定好了,一旦长大成人,发现自己可以做决定时,却开始害怕自己做的决定会有错、会受伤、会失败,所以拿着自己的问题到处去问人,病急乱投医,拿别人的药方来医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别人家的地图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样荒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场大学演讲之后,有个学生兴冲冲地跑来问我:“老师,我下个月就要去巴黎了,你能告诉我你对巴黎的看法吗?”我还记得当时我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她说:“天啊,这是你第一次去巴黎,你怎么舍得把你对巴黎的‘首度定义权’交给我?你拥有最宽广的、对巴黎探索后的首度定义权,这是你生命专有的,不该让任何人的看法阻挡在你与巴黎之间!”
  
  “创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主动、积极、自主、负全责的态度,“创意”不是某类行业、某项职业或是某种环境,不要做一个“老跟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就像那些“老吃成药却不自己想办法改善体质”的人,时间久了都失去了自愈力。我自己就是个不爱向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因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能解决,所有的答案都藏在问题里。我当然也希望读者、学生也都是自己探索答案的主动者,如果我轻易地给了答案,就剥夺了他们探索的乐趣——这包括跟我要现成书单(有的人还问我这本书跟那本书有什么差别)。
  
  要我在书上签一句座右铭的读者,如果时间允许,我都会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说:“自己的书单得自己找,因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的专长是什么、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人生打算往哪个方向发展,你得自己去从第一本有兴趣的书开始读起,然后从这本书再去延伸阅读下一本书……你得有自己的图书分类系统,就像你无法搬一堆不适合你家风格的家具往家里放,你得清楚地知道你自己的体质,为自己点菜,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吃别人推荐的东西。”
  
  千万不要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请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先锋部队,请去探寻自己知识与智能的上游,如此,你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走出不一样的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0:18:01 | 查看全部
摸摸奥巴马的头时间:2014-10-11 作者:未详 点击:188次   2009年6月5日,美国前海军陆战队队员卡尔顿在国家安全理事会服务两年期满,与以往离职的工作人员一样,卡尔顿全家获得了与总统奥巴马合影留念的机会。合影过后,卡尔顿夫妇与奥巴马告别,就在此时,他们5岁的儿子雅各布拉着母亲的衣角说:“再等一会儿,我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问总统先生。”卡尔顿夫妇吃惊地望着自己的儿子,因为他们事先根本不知道雅各布会有问题问总统。
  
  雅各布对奥巴马说:“我将来也想成为美国总统,可当我把这个理想告诉一个朋友后,他嘲笑我在做白日梦。他说你能成为总统是因为你有一颗超人的脑袋,还说你的头发和其他黑人大不一样,这是真的吗?”奥巴马一下子被这个小男孩充满童真的问题逗乐了,他走到雅各布面前,俯下身来,和蔼地说:“你何不自己摸摸看呢?”雅各布迟疑了,不敢摸。奥巴马鼓励雅各布说:“摸吧,没关系的。”雅各布这才壮着胆子摸了摸奥巴马的头顶,一旁的白宫摄影师索萨将这一瞬间抓拍了下来。奥巴马问雅各布:“告诉我你刚才感觉如何?”雅各布微笑着说:“咦,就跟我的一样!”奥巴马拍拍雅各布的肩膀:“现在你可以放心追求你的梦想了。”
  
  后来,索萨抓拍的那张照片被挂在了白宫西翼的办公室,因为深受白宫工作人员的喜欢,一直没有被撤下来。索萨说:“这张照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因为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统,愿意为了小朋友的梦想弯下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