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1:17 | 查看全部
日本幼儿园的小菜园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81次   听说过“食育”教育吗?这是日本对孩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食育”,不仅是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营养搭配,还会加强孩子对环境的爱护之心,从而减少对食物以及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植物、动物,培养孩子珍惜食物的习惯,一般幼儿园都会有一片小菜园,还会养上几只兔子或小鸡。
  
  幼儿园的孩子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轮流看护菜园和喂养小动物。远藤太太的儿子小润4岁,他所在的幼儿园小操场的西端就有一片大约5平方米的菜园。里面种的是卷心菜和西红柿。菜园旁边放着喷水壶和小铁锹,还有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当天“值班”的人名。幼儿园老师介绍说:“这个菜园由老师们建好,然后让小朋友们投票决定种什么菜。春天,我们教孩子怎样播种,然后一起翻土、播种、浇水、施肥。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每天上下学都先跑到菜园看看小苗长出来没有。小苗长出来后,我们就拍照,再教孩子们接下来做什么。就这样直到秋天丰收,孩子们参与全过程。现在入园一年以上的孩子基本都知道3种以上蔬菜的种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每天吃的菜要进行大半年的耕作才能收获,因此,也就不再浪费粮食了。家长们也发现,自己的孩子现在总是能把碗里的饭菜都吃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1:30 | 查看全部
暗中作乐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前不久,在香港听了一场名为《暗中作乐》的演唱会。我去年听人赞不绝口地说过,说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一个大厅里听演奏及歌唱,可以体会到视障人士的失明感觉。我一直很好奇,等着他们今年的演出。
  
  到了演唱大厅外面,手机和一切随身携带的东西都要寄存,我猜想他们肯定要保证不能让观众带任何光源进去,就主动把打火机也寄存了。在随行朋友的劝说下,我把眼镜也摘掉了,因为戴与不戴其实是一样的,丢了也不好找。随后,工作人员——都是视障人士——交给我以及排队的观众(其实是听众)一根长绳子,每人握住一个绳结,他们在前面领路,感觉是绕了好几个弯,进入一个真正伸手不见五指的大厅里。
  
  随后,我在视障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缓慢地摸到一排椅子前坐了下来。其实这段路我猜想是不长的,却走了很久,慢慢地就进入全盲的状态。举目四望,上下左右没有一丝光,再闭上眼睛,感觉也没什么区别。我就这样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听到周围听众熙熙攘攘的说话声,远处,大概是我的右前方,传来主持人的声音。他让大家跟右边的听众打个招呼。我不知道我右边是谁,听声音是个年轻的女生。
  
  随后,主持人又要求各个年龄段的听众发出不同的声音,来确认听众的年龄构成。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习惯用耳朵来接收信息了。于是,耳朵就自动敏感起来,开始分辨周围的声音,比如谁的椅子动了,谁说了一句什么话,伴奏的都有什么乐器,扩音设备的位置等等。随后,我还试图用脚去踢前方的椅子,确认我与前排听众的距离,用手摸椅子的表面,想知道是什么面料的。
  
  渐渐地,我习惯了这种目盲状态,开始安静地听舞台那侧传来的声音,只有歌手和乐器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听众鸦雀无声。我被声音带入一个没有光但可以被感知和认识的世界。比如一些背景声音是香港市民的一些游行和集会的现场录音,我立刻知道这是哪一次、大约是在哪一条街。
  
  我还拼命想象这个大厅是什么样子,是台阶式的凹入式场地,还是平面场地?这个大厅有多高,有多宽,可以容纳多少人?我周围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慢慢地,恐惧和不安开始蔓延。我在黑暗中努力寻找哪怕一丝丝的光线,终于发现了一个移动的似乎是一团光的缥缈的东西。即便这只是一丝游弋的光线,我的内心却激动得一塌糊涂。这团光线似乎变成了我的世界的唯一中心,我不断地回头去看它,仿佛那是生命唯一的期待与希望。可是直到散场,我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视觉的消失,当然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我有幸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体会到一部分人长年累月直至生命终止在这种黑暗世界里的感受。难得的是,视障人士有他们与这个世界接触的方式。我想,这个演唱会的目的也是如此,让常人知道视障人士的世界,体会他们最初的恐惧与无奈,体会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我不幸目盲,我能干什么?我还能够写作吗?我如何读书?我如何度过下半辈子?
  
  我突然想起,在香港和台北,见到残障人士的概率极大。在香港,几乎每次坐地铁都能遇到残障人士。他们进车厢时由地铁工作人员把轮椅推进来,下车时这个车门边上就有工作人员在等着。巴士都有自动的升降板,到站后司机会协助他们下车。正因如此,他们才敢于出门,才能够自由地在这个城市移动。
  
  在离开那个黑暗大厅的一刻,我突然间觉得,在刚刚过去的1个多小时里,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看不见彼此,共同享有一个空间。在这里,如果你不发声,就等于不存在。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片黑暗中却没有发出声音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1:50 | 查看全部
我的三个幸福时刻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84次   我这辈子有3次记得非常清楚的幸福感。
  
  第一次大概是3岁,我父母回家过周末,我被允许睡在他们的房间。一张床上,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他俩都在逗我玩。我记忆中这是第一个幸福时刻。我一直有种感觉,我的第一个幸福时刻是我自己捏造出来的,我根本不确定是否发生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有各种细节,比如在哪个房间,被子是什么颜色的。也许作为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孩,我需要这种幸福时刻,至于是否真的存在过,并不重要。
  
  第二个幸福时刻是当我对生活做了决定、舍去了很多包袱时。我在城里把最后的一些事情处理完毕,下午3点多钟开车回家。那天阳光灿烂,下了高速路,我可以看见远处的山脉,是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正好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处理掉旧日的烦恼,轻装上阵,开始新生活的感觉让我特别幸福。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得到才是幸福的,而那个春天我的确感受到舍弃能带来自由,而自由绝对能带来幸福。
  
  第三次是最近,我老公和闺女在房间里玩耍,他们每人拿着一把玩具剑在瞎比画。夏天,老公光着膀子,头发扎了一个小辫,他故意做出一副武士的样子,追得闺女笑着叫着满屋子跑。我在旁边看着,突然有一种幸福感,马上用手机把两个人插科打诨的样子拍下来,让幸福有了一张照片。
  
  所以我觉得,幸福不是常态,是生活中的瞬间,这种瞬间多一些,人就有幸福感。我有过3次已经非常满足。持久的幸福感可能是很累的事情。还有,幸福不一定是真实的,即使生活很苦,也不要失去对幸福的想象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2:30 | 查看全部
把你的真诚与热情表现出来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13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10岁时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从此靠着公众救济金长大成人。从小便向往广播生涯的他,从学校毕业后先是到迈阿密一家电台当管理员,经过一番努力才坐上主播台。他曾经写了一本有关沟通秘诀的书,书名叫《如何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聊天》。书里提到他第一次担任电台主播时的经历,他说,那天如果有人碰巧听到他主持节目时,一定会认为:“这个节目完蛋了。”
  
  那天是星期一,上午8:30他走进了电台,心情紧张得不得了,于是不断地喝咖啡和开水来润嗓子。
  
  上节目前,老板特地前来为他加油打气,还为他取了个艺名,“叫拉里·金好了,既好念又好记。”

  结果,他连播了三段音乐之后仍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老板突然走了进来,对着满脸丧气的拉里·金说:“你要记得,这是个沟通的事业!”听到老板这么提醒,他再次努力地靠近麦克风,并尽全力地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广播。
  
  那就是他广播生涯的开始,从此以后,他不再紧张了,因为第一次广播经验告诉他只要能说出心里的话,人们就会感到你的真诚。

  身为著名主播,拉里·金的经验是“谈话时必须注入感情,表现你的热情,让人们能够真正地分享你的真实感受”。

  只要投入感情,表现你对生活的热情,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回报—好工作或者好人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2:53 | 查看全部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89次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我对很多人说。
  
  “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渡过难关。
  
  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你自己或是你周边的人,是不是也曾经历过这种事呢?
  
  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这里最关键的信息不是“因为穷而没有钱”,而是“天天说着没钱,所以穷”。
  
  你必须要意识到,每天从自己嘴巴里说出的话具有很大的威力,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话语。
  
  每天你所说的话,都给你的一天指明了方向。
  
  你说的话一定会在说出口后,变成现实。
  
  这是由人的大脑与自律神经决定的事情。人的自律神经通过大脑皮层来支配身体。而我们的大脑正是通过自律神经将想法传达到身体各部分,从而操纵它们把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小到从自动售货机买饮料这种日常琐事,大到搭乘航天飞机飞往太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人们最初有某种想法,在考虑“就这样做”“会变成这样的”后,最终得以实现的。
  
  如果要给人们的想法找一个合适的载体,那一定就是人们说的话了。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语言其实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因此,要把脑海里的语言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如何让语言在脑海中浮现。又该如何把自己正考虑的事情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你最终决定说出口的言语,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
  
  所以大家需要记住的是: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3:07 | 查看全部
喜欢一个人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251次   汤显祖《牡丹亭》中第一句话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么就突然喜欢他了呢?原来这世上真有一见钟情——隔着人海茫茫,就突然看到了他,他端然坐在那里,有不动声色的凛凛然,她喜欢的,恰是这份不动声色。
  
  蓦然回首,他在灯火阑珊处—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看到彼此第一眼的同时,仿佛一个是千年前他放生的白狐,而一个,是猛虎下山来嗅这4月怒开的蔷薇。
  
  心跳得紧了,脸羞得红了,说话口吃了……把心中积蓄了多年的情话发给他,把心里火山中埋藏的深情引爆了。
  
  一个人呆着呆着就偷偷笑了,旁人问:你笑什么?忽而又发了呆,旁人叫你的名字,叫了几声,你说:啊,在叫我?对着镜子看自己,一双粉面,飞上了几朵俏红云,眼睛全是桃花,流水荡漾,绿意盈盈……好像从来没有过的好看,才知道,爱情才是最好的化妆品。心里口里念着一个人的名字,不小心念出了声,自己都吓了一跳,但那名字绕在舌上,可真甜蜜,可真缠绕。
  
  梦里也是他。他穿藏蓝色衣服,从对面走过来,轻轻地扬起手,是在唤她吗?他们一同去过的地方,他一个人又去,服务生问,先生,你要喝点什么?他答:我在等一个人。满脑子全是她了。
  
  《色戒》中易先生对王佳芝说:我只看到秘书的嘴一张一合,根本不知道他说什么,我脑子中全是你……动了情的男女,总有些时日魂不守舍,不知要说什么,想说的一句没说出,不想说的也全忘记了。
  
  把这个人想了千遍万遍,快忘记他的长相了,他突然出现了,两个人小心翼翼地走着走着,有车过来,他一把拉住她,那一把,很是惊心。
  
  坐在他对面,低着头,手里搓着卡布其诺赠的那包小糖,里面沙沙响着,是她的鬼秘心思——人有了秘密,就心怀了鬼胎,密不透风的心里,急于找个人诉说,可是,不能说,这是两个人的秘密,只有说给他听,他是她的同谋,是当事人,是发了疯的另一个人。
  
  就这样爱着了—分外粘着了。
  
  小鸽子一样飞向了他,不睡觉,不吃饭……只要见到他,只要听到他的声音,好像世上只有他的声音最好听,好像只有他的眼睛最好看,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居然也是真的—那一世,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修来世,只为今生能与你相遇……读给他听时,泪水潸然。
  
  好像还不够。还傻了似的问,你爱我吗?你想我吗?都是傻话,能不爱能不想吗?可是,偏要他讲出来,一字一句地说给她听,心里才稳妥才踏实才肯定,才有脚踏实地的温暖。
  
  还不够。还要说许多此生没有说过的犯贱的话,还要把头低到尘埃中去,还要去讨他的欢喜,还要洗净铅华只要一颗素白白的心对待他……爱情从来要棋逢对手,要傻对傻,真对真,要挑落灯花之后,看到面前的人,是寻了千年找了千年的人,要在最不堪的时候想到的是这个人,要有和这个人同生共死的念头……
  
  就这样卷入了一场山洪一样的爱情里,惆怅着自己的惆怅,欢喜着自己的欢喜。衣带渐宽,人已比黄花瘦,他一个召唤,还是傻傻地奔过去,只为看他一眼,只为在他面前,展颜一笑。
  
  是谁说,爱情就是犯傻,犯贱。那么,此生不傻一次不贱一次,怎么能算活了一次?
  
  喜欢一个人,还会恨不得把他分成两个,一个始终粘在自己身边,分秒不离,就恨不得把他吞下去,化为一体,省得朝也思暮也想;喜欢一个人,就想把他带到自己的故乡去,看满院子的柿树和法桐,然后希望和她终老,一辈子都不离不弃。
  
  编辑手记
  
  窗外,又开始飘起桂花的清甜,我想起那年金秋,第一次给喜欢的男孩写信,精心挑选了美丽的信纸,一笔一划写下心中的情愫,在信中夹满初开的桂花,让芬芳融于字里行间。然后,便每日流连于信箱前,直到收到那一封信,打开,掉落一片叶,他在信中写:遥借秋叶寄相思。捧着信,笑容悄悄爬上脸庞,觉得生活真是美好。谁的年少没有喜欢过一个人呢?有生之年,如果重逢,一定记得道一声感谢,感谢那么单纯那么干净的喜欢,充实了我们的成长岁月,丰盈了我们年少懵懂的时光。
  
  —悠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3:34 | 查看全部
真正的价值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394次   我想,一个人要长大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聪明起来,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年轻时,有一天早上,我从当地报纸看到一则广告,广告里说,要出售一艘马达和拖车都“几乎是完美状态”的游艇。我打电话过去,经过与一位上年纪的男人交谈之后,确定那是一艘崭新的游艇,以这个价格我不可能买到比它更好的游艇了。我立即跳进我的旅行车,前往现场实地查看。
  
  我到了那里之后,发现这位老先生原来是我儿子读小学时的校长。游艇就放在路边,上面盖着一张有点磨损和割破了的褪色绿帆布。我往后退了几步,让老先生解开帆布的绑绳,然后将它掀开。
  
  我眼睛睁得大大的,在内心自言自语地说:“这该死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堆垃圾。”
  
  我是不会买这堆垃圾的,不管是什么价钱。我很客气地解释说这艘游艇用来去三角洲钓鱼太小了点,然后我就回家了。
  
  那一天,我一整天都在徘徊着,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在一件破旧的东西里面看到了美。
  
  由于世事艰难,几个星期之前,我考虑要卖掉我那辆1996年产的雪佛兰卡车。尽管这辆车已经有14年了,但其状况仍然是完美的。当然,卡车有正常的磨损,但是我一直都打理得很好,所以它对我也照顾得非常好。
  
  与我这辆车同类型的新车价钱大约是42000美元,所以,当我听说代理车行给我的车开出的价格为3500美元的时候,我感到十分惊讶。这辆旧卡车具有金子般的心,它完全能够跟摆设在展厅里动也不动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新车一样胜任工作,难道这个车行代理的人就没有意识到这点吗?
  
  正是在这个早上,也就是在50年之后,我才意识到那位老校长在向我展示他那艘漂亮游艇时看到了些什么。他跟现在的我一样,看到的是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的内在美,因为她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许许多多快乐、幸福和美好的回忆。我猜想,任何一件东西的真正价值都在于其心灵,同时还在于它一生中所做过的事情。
  
  我想,那些具有很多回忆的物品,无论以任何价钱,都是无法买到或者售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3:47 | 查看全部
父和子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万象》上有篇文章《寂寞的打锣人》,写的是台湾作家黄春明的乡土历程。作者尉天骢亦为台湾乡土作家,且与黄春明为50年的老友,文章自然就写得亲切有味。其中有一节我最喜欢,写黄春明和他儿子的事:
  
  他的朋友,有很多不知道他有糖尿病,常不时地送些巧克力、花生酥之类的甜点过来。他的小儿子国峻很快就把它们偷偷吃光。他一看冰箱里的甜食没有了,以为国峻爱吃,便买一些放进去,国峻检查冰箱,又再次全吃光。于是他再买一些放进去……
  
  几次之后,他对国峻说:“想不到你这么爱吃甜食!”这下国峻火了,大叫:“我哪里爱吃?还不都是为了你。”看到这里,我丢下杂志笑个不停,笑着笑着,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样的父和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3:58 | 查看全部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纪律是目标和成就之间的桥梁。
  
  有两个痛苦,我们每个人都一定会遭受到其中之一:遵守纪律的痛苦和遗憾的痛苦。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纪律的痛苦是以斤两计算,而遗憾的痛苦是按吨计算。
  
  纪律都是相互影响的。有人曾经误解说:“我只是在这个方面松懈。”不对,每一个方面的松懈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不这样想是天真的。
  
  纪律是基础,所有的成功都是建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缺乏纪律约束必然导致失败。
  
  纪律本身就含有创造未来奇迹的潜力。
  
  建立一种新纪律的最佳时间是在该想法最强烈之时。
  
  一个纪律总是会导致另外一个纪律。
  
  没有纪律的主张就是妄想的开始。
  
  想成就大业,并不需要做很大的改变。一些简单的纪律,就能够对你接下来的90天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更不用说在接下来的12个月或3年了。
  
  缺乏纪律,至少是对自尊心侵袭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4:07 | 查看全部
“答案变了”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一天,他刚结束物理专业高级班的一场考试,正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他的助教跟随其后,手里拿着学生的试卷。这个助教小心地问:“博士,您给这个班的学生出的考题与去年一样。您怎么能给同一个班连续两年出一样的考题呢?”
  
  爱因斯坦的回答十分经典,他说:“答案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