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0:23 | 查看全部
戴面具的都是英雄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人们印象中的面具人都是好莱坞电影里面的超级英雄,像美国队长、蝙蝠侠、佐罗,还有最近大热的钢铁侠等等。但是,面具可不是仅仅属于他们,那些运动场上的球员,戴上面具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神勇的表现。虽然这些球员都是因为面部受伤而不得不戴上了面具,但是这种面具就像《变相怪杰》中的魔力面具,戴上它之后就会让人获得超常的能力。
  
  托雷斯面部受伤之前,在英超联赛中已经有1000多分钟没进球了,但是在他面部受伤戴上面具之后,5场欧冠联赛他打进了5个球,其中一场还上演了帽子戏法。不得不说,戴上面具的托雷斯有如神助,有的人说面具是他的福星,也有的人说戴上面具的他很像佐罗。许多球迷在观看切尔西队比赛的时候,也戴上了同款的面具,掀起了一股面具风潮,这使得托雷斯在气势上绝对压过了队友——切尔西的“面具门神”切赫。
  
  除了托雷斯,提到“面具人”,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NBA球星汉密尔顿,如今面具已经成了他的代名词。2002年在奇才队打球时,汉密尔顿的鼻子受过一次伤。2003年-2004美职篮赛季中,加盟活塞队的汉密尔顿的鼻子又两度受伤,鼻软骨组织彻底粉碎,于是他戴起了面具。就在汉密尔顿开始戴面具的那个赛季,他帮助活塞队夺取了总冠军。“面具赐予了我能量,我是戴着面具拿到总冠军的。我最爱蝙蝠侠,当我戴上面具时,我会告诉自己:现在你是蝙蝠侠!”汉密尔顿说,“我戴面具的感觉很好,每个晩上,我都不停地跑、跳、罚球,我爱我稳健的跳投。当我带领球队取胜时,我感觉自己就像大英雄!”由此看来,面具真的很神奇!
  
  那些超级英雄们戴上面具是为了掩人耳目。但是那些球员们戴上了面具,状态为什么会如此好呢?是面具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还是面具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让戴上它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英雄附体?
  
  对此,心理学专家给予了解答,专家称:“像蝙蝠侠那样的面具具有自我催眠作用,使他们更兴奋。所有好莱坞电影中的超级英雄都是这样的。而对于球员来说,戴上面具后,不是说他们就如英雄附体、英雄情结什么的,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暗示。戴上面具可以减少外部环境,主要是观众对于球员自身的影响,使得他们更放松、更专注地投入比赛。”
  
  其实,对于所有的球员来说,压力往往来源于场外。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球员,戴上面具会使他们暂时忘掉来自球迷、教练、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更加专注于比赛本身,那么会有很好的表现也许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往往他们表现不好并不是没有实力,没有运气,而只是因为战胜不了自己内心的种种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1:06 | 查看全部
洁净的心境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33次   所有被风吹过的树都显得有神。神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光,是一种洁净的感觉,是一种洁净的心境。
  
  两个雨滴降落到大地上,微微接近,接近时变长,在临近汇合的最新鲜的一刹那,它想起它们分离的一瞬。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都作为云、飞鸟、河水,千百次生活过;都作为阳光生活过。当你有了眼睛,看世界,闻到春天的气息,听,声音一闪,你就想起了以前的生命。
  
  看着那堆尘土的生活,我知道我什么也不要。
  
  我不能想得太多,一切来自冥冥还将归于冥冥。

  在这之中,有一段有花有树的生活。

  我坐在长椅上,关掉世界的声音,我说这次要久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1:16 | 查看全部
几许年少的梦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77次   年少时,我们都有过许多愿望。在作文课上写的那篇《我的志愿》却都不是真的,那是用来敷衍老师的,否则,才不会有那么多人的愿望是当老师、护士和社会工作者。
  
  有朋友刚刚当上老师,教授中学二年级的中文课。她给学生的作文题目正是《我的志愿》。一位男生在作文本上说他的志愿是做一条狗。她气得几乎昏了过去,大叹这一代孩子太不长进。
  
  假如她读过彼得·梅尔的大作《一只狗的生活意见》,她也许不会小觑做一条狗这个愿望。作者以自己爱犬“仔仔”的角度去看人类的世界,写出许多隽永的哲理。
  
  我已不记得自己许过哪些愿望了。有一年,跟老同学相聚,嫁人的嫁人,读书的还是继续读书,有几个同学的工作更要四处奔波,她们年少时的愿望好像都不是这些。
  
  有人很喜欢跳舞,说过要成为舞蹈家,也有人渴望成为运动员。
  
  几许年少的梦,都变成平淡的生活。
  
  我们曾经骄傲地以为自己出类拔萃,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比不上别人,于是茫然不知去向。然后有一天,我们才终于明白,人要跟昨天的自己比较,而不是跟其他人比较。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回味的,不一定要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1:28 | 查看全部
存在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40次   自从我们出生以来,就不断地被问“你爱爸爸吗?”“你爱阿姨吗?”“你爱老师吗?”就是没有人问我们“你爱自己吗?”
  
  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愉悦他人,而我们自己呢?
  
  安东尼·德·梅勒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和儿子到餐馆吃饭,女侍应拿了母亲的菜单,然后问孩子:
  
  “你要点什么?”
  
  “一个热狗。”
  
  “那种东西不能吃,”母亲说,“他要一份牛排和一份色拉。”
  
  女侍应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继续问小男孩:
  
  “热狗是撒点芥末还是抹上番茄酱?”
  
  “都要。”小男孩说。
  
  然后,小男孩对着一脸惊讶的母亲说:
  
  “妈妈,她觉得我是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1:41 | 查看全部
丹尼·博伊尔:离电影更近一点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一个年仅12岁的男孩非常想当演员,就自作主张辍学回家了。他小心翼翼地与父亲商量,本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没想到父亲居然同意了,只是提出一个条件:要当演员,先到曼彻斯特电影大院里当童工。男孩因此和父亲约定,如果自己能凭真本事在电影大院里当三年童工,父亲就送他到伦敦电影学院深造。
  
  他在电影大院门口徘徊了好久,给每位进入大院的大腕鞠躬,希望他们收留自己,让他跟随左右打打杂。令他失望的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童工。
  
  一周过去了,毫无进展的他只能坐在电影大院门口哭泣。电影大院的管家走了出来,这儿是全英国的电影中心,他们害怕负面新闻影响声誉。男孩趁机自我介绍,说自己辍学在家,想到电影大院里当童工,不要报酬。管家犹豫片刻,决定收留他当徒弟。其实,他在电影大院里做的还是童工的活,每天帮助那些名演员收拾行李、准备饭菜、整理道具,十分辛苦。
  
  电影大院里也有许多著名的导演,库布里克就住在东边的一排楼房里。库布里克对这个勤快的孩子很感兴趣,遇到合适的时机就起用男孩在自己的电影里担任角色。但问题出现了,男孩看不懂台词,需要其他演员手把手地教,库布里克对他顿时没了兴趣。
  
  失去触手可及的机会,让男孩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后悔上学时没有用心学习。回到家,他向父亲请求进人曼彻斯特第一中学学习。花了3年时间,他学完了整个中学阶段的课程。
  
  15岁的男孩重新回到曼彻斯特电影大院,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一闲下来便躲到墙后,观察演员们一本正经的表演,回到宿舍里就抓紧时间练习。
  
  大导演希区柯克注意到这个男孩,他没想到,嘈杂的电影大院里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刻苦学习的孩子。在他的鼓励下,男孩考进威尔士班戈大学学习戏剧。1982年毕业后,男孩进入英国皇家科特剧院,担任美术指导和副导演,执导了5部莎士比亚戏剧和现代剧。几年后他加盟BBC北爱尔兰电视台,导演了几部剧集和电视电影。
  
  1994年,38岁的他终于等到拍摄电影的机会,惊悚电影《浅坟》上映后他声名鹊起,荣获英国影艺学院最佳英国电影、西班牙影展银贝壳奖,剧中的几位主角也一炮而红。
  
  沉默两年后,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迷幻列车》(又名《猜火车》),又一次一鸣惊人,获西雅图影展最佳导演奖,被视作英国20世纪90年代新潮电影的杰作。2000年,他执导了冒险片《海滩》。2008年他导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将8项奥斯卡奖收入囊中。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伦敦奥组委也想学习北京奥运会,任用一名才华横溢的本国电影导演担任开幕式总导演,他毫无争议地被选中了。
  
  他就是英国电影才子丹尼·博伊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1:59 | 查看全部
比尔·盖茨:我的兄弟乔布斯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90次   他一如既往,穿着浅色衬衫坐在椅子上,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伴随着恰到好处的手势,时而双手交叉,时而用左手挠挠后脑勺。
  
  但镜头一点点推进,透过眼镜的反光,人们可以看到比尔·盖茨的眼圈已经红了。
  
  2013年5月13日接受《六十分钟时事杂志》采访时,58岁的比尔·盖茨谈到了乔布斯。一贯在屏幕上保持着翩翩风度的天才、前首富、电脑业先驱形象的比尔·盖茨,还从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展示过自己的眼泪。
  
  在个人电脑领域,他们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同年出生,有过合作,有过竞争,但更多的时候,彼此都觉得自己更胜对方一筹。如今,还活着的人终于愿意对已经死去的人表达敬意。
  
  距乔布斯去世已近两年。比尔·盖茨在追忆这位对手兼好友时,展示出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他还引用了披头士的歌词说:“我们共同拥有的回忆比长路还长。”
  
  “在某种意义上,他和我一起成长。我们的年龄一样,我们天生就是乐观主义者,我们都创建了大公司。我们想要创造的每一个产品和想要学习的新事物都实现了。”比尔·盖茨在主持人的发问下,开始追忆乔布斯。
  
  《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更愿意把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并称为1955年降临世界的“双星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至今无人超越他们。
  
  仅以出身而论,比尔·盖茨家庭状况的优越显然是乔布斯望尘莫及的:他的父亲是西雅图一位杰出律师,母亲是一名民众领袖,且担任众多著名机构的领事。小盖茨在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读书,从而走上技术极客之路。
  
  乔布斯诠释的则是“苦儿努力记”一样的传奇故事。他是私生子,母亲来自威斯康星州乡村的一个德裔家庭,在读研期间怀孕生子,但又不能结婚。刚出生的乔布斯被送给旧金山一对机械师夫妇。
  
  他们都有过不同于常人的大学生涯。哈佛大学学生比尔·盖茨“不务正业”地热衷于做极客,还在17岁时展示出商人的潜质,他以4200美元的价格,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一个时间表格系统卖给了他的高中学校。
  
  同样17岁的乔布斯还没表现出对电脑的兴趣。他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里德学院,并交往了第一个女友。他在大学期间一直是边缘人,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笃信素食主义和佛教禅宗,染上迷幻药和摇滚乐,痴迷于冥想和灵性。当时的女友评价他时说:“他时常变换形象,有点半疯。”
  
  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生活方式的区别,相当于“阳关道”和“独木桥”的区别。1974年,当比尔·盖茨和他的学生在宿舍编程时,被东方佛教吸引的乔布斯前往印度,游荡了7个月之后才回家。他自称回到美国后“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和理性思维的局限”,此后每天早晚进行冥想和禅修。
  
  比尔·盖茨则一直笃信基督教。这在乔布斯看来未免不够丰富,他曾认为比尔·盖茨太狭隘,并说如果后者也在年轻时嗑过药或进行过禅修,那他整个人的心胸会“更为开阔”。
  
  “大部分的产品都让我们成为竞争对手。不过,我们仍然对彼此保持尊重,我们仍然会保持联系,即便在他生病期间。”屏幕上的比尔·盖茨这样评价两人的交往。
  
  两条毫不相关的路最终交会在一起并激烈碰撞。1977年的西海岸电脑展,促成了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首次相遇。当时乔布斯已经和朋友合伙在自家车库成立苹果公司一年多,并成功开发出第二代产品AppleII。苹果公司以5000美元的高价在展厅正门口租下一个展位,用上了盖着黑色天鹅绒的柜台。乔布斯站在展台上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别人来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别人。”他的话不无傲慢,但仍然被苹果产品的狂热粉丝们所仰慕。
  
  比尔·盖茨就是仰慕者之一。当时他也和朋友一起注册了“微软”的商标,之后创建了微软公司,但没有任何营利行为,他仍然在地下室专注于BASIC语言编程工作,和成千上万的苹果产品爱好者一样崇拜乔布斯。
  
  他们的财富积累一直不同步。最初,是“坏孩子”乔布斯领先一步。1980年,AppleIII推出,苹果公司上市,乔布斯的身价超过千万美元,成为华尔街最年轻的富翁。比尔·盖茨则拿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从IBM公司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5万美元。
  
  乔布斯的智慧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说,盖茨也在采访中承认了这一点。他和乔布斯一同成长,两个人都见证了对方的成功,也曾偷偷地心怀羡慕,对彼此的弱点心知肚明。
  
  1984年,苹果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5亿美元,微软公司却只有1亿美元。比尔·盖茨带着Excel、File、Chart来到苹果公司拜访乔布斯,准备和苹果合作,其间他频频造访苹果公司,并见识了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和蛊惑力。他事后说:“史蒂夫用自己超级蛊惑人心的方式宣称Mac将如何改变世界,疯了似的让人们超负荷工作,气氛异常紧张,人际关系也很复杂。”
  
  因为乔布斯的强势和反复无常,这次合作最终未能如愿。比尔·盖茨转而将产品卖给IBM,开启了微软风行全球的时代。
  
  1985年,苹果公司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公司内部分裂为水火不容的两派,绝望的创业同伴也萌生了去意。强势、傲慢、自我的乔布斯,被董事会剥夺了继续在苹果工作的权利。
  
  在他和比尔·盖茨的长跑比赛中,他的领先优势丧失了。就在乔布斯辞职之际,比尔·盖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问世。这个名叫Windows的个人电脑系统,将盖茨推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这一次,轮到乔布斯拜访比尔·盖茨了。1996年,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公司已经亏损10亿美元。一年之后,在乔布斯的“蛊惑”下,比尔·盖茨用1。5亿美元购买了苹果的非投票股票,这笔资金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苹果公司,而当时微软市值已经高达2500亿美元。
  
  此后10年,在乔布斯的带领下,濒临破产的苹果迅速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乔布斯成为全球果粉的“帮主”,他的个人魅力已经超越个人电脑,成为IT、手机、多媒体三大领域的绝对偶像。
  
  屏幕上的比尔·盖茨坦承在设计上乔布斯更有天分,他赞叹乔布斯“对设计的那种直觉,让所有事物满足一种特定美学的执著”。
  
  两个巨人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们也很难避免骨子里的差别带来的冲突。如今,比尔·盖茨满怀柔情地谈论着好友乔布斯,但他一定不会忘记,1985年,苹果起诉微软软件盗用苹果的图形功能失败后,乔布斯曾破口大骂道:“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一点儿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2:15 | 查看全部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好莱坞“吸金王”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19次   我敢说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好莱坞明星就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了。

  伴随着那一首如泣如诉、如梦如幻的《我心永恒》,那一部讲述沉船中海图片枯石烂爱情故事的影片,让中国观众认识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过于大红大紫有时也是会有负面作用的,比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关于他沉船的爱情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妇孺皆知,但关于他的所有其他故事便不再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尽管他已日渐成熟,今年,两部有关他的电影《被解放的姜戈》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在中国上映,人们还是会想起他撒手沉向大海深处的那一幕,下沉,永远的下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2:26 | 查看全部
  儿时“小流氓”
  
  莱昂纳多1974年11月出生在美国洛杉矶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他的母亲是德国人,父亲则出生在爱尔兰,这样的基因给了他一张与众不同的脸,似乎天生就是为银幕而生。
  
  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的父母便分开了。为了抚养他,父母负责任地选择在同一个街区居住。母亲是一位律师的秘书,父亲则是当时地下漫画界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按儿子的说法,“他是反主流文化的旗帜性人物”。小时候,莱昂纳多和父亲经常一起逛洛杉矶的漫画店,虽然长大后他竭力避开漫画电影,但他却对各类漫画十分熟悉。
  
  莱昂纳多生活的社区治安不好,他小时候根本不敢一个人出门。他说:“我总是躲在家里,我妈妈总说我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要出门买糖,那便利店旁一定站着一个毒贩子,大衣口袋里藏着你能想到的各种毒品。而宾馆总有各色各样的妓女进进出出。”
  
  虽然莱昂纳多的父母对儿子疼爱有加,一直想方设法让他上最好的贵族学校,但他对学习却一直提不起兴趣,尤其是数学,简直是望而生厌。于是,他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校园操场上和高年级学长“打群架”,回忆起这段往事,莱昂纳多说:“毫无疑问,我当时就是‘小流氓’。在电影《斑马头》里,有个家伙总是满嘴脏话,一个女孩说,‘你为什么那么大声讲话?’男孩回答道,‘为了被人听到。’我想,那不就是曾经的我吗?我需要被听到,我那时太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2:37 | 查看全部
  5岁结下影视缘
  
  5岁时莱昂纳多就参加了电视剧《工装裤房间》的拍摄,他想当演员的梦想大概在那时就已确立。10岁的时候,莱昂纳多找到一家影视经纪机构,希望能找到拍片的机会。然而,这家机构毫不留情地将他拒之门外,理由是他的发型不讨人喜欢,而且名字也不好听。这让小小年纪的莱昂纳多很受打击。不过他不灰心,经过50次面试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职业演员的工作,是给一家汽车厂商做广告。又过了两年,有一家演员经纪机构愿意做他的经纪人,并推荐他拍摄了电视剧《新的杰作》。
  
  就这样,到了16岁,一个彻底改变他命运的绝好机会来临了,他得以加入当时风靡美国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的演出,在其中扮演一个无家可归、寄宿在西弗斯家的漂亮男孩,而他的出现也使得这部收视率日益下滑的情景喜剧重现光彩。有了在《成长的烦恼》里的出色表现,电影《男孩的生活》剧组便向他发出了邀请。在这个剧组里演戏的有罗伯特·德尼罗,莱昂纳多与他演对手戏。这是一个备受继父虐待、内心无比压抑痛苦的少年。而现实生活中,虽然莱昂纳多父母离异,但他们关系友好,对儿子也关爱有加,可以说这是一个与莱昂纳多本色相去甚远的角色。莱昂纳多能把这个角色演绎得如此出色,很令德尼罗佩服,他事后回忆说:“我观察着他,他那种即兴表演的能力,那种展示复杂细节的能力,都让我叹为观止。”德尼罗后来把莱昂纳多介绍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两人日后有了多部影片的合作。
  
  一部电视一部电影,双双获得成功,再加上德尼罗的充分肯定,莱昂纳多的星途已经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5:22:48 | 查看全部
  “非正常人”角色
  
  很多人对莱昂纳多都有一个误解,认为他是一个偶像派明星,是一个男花瓶,我相信这个误解是电影《泰坦尼克号》造成的。实际上,莱昂纳多是一位天赋很高的货真价实的演技派明星。
  
  如果说《男孩的生活》不足以证明莱昂纳多演技的话,让我们来考察以下他所饰演的一系列影片——
  
  1993年,莱昂纳多出演《不一样的天空》,扮演弱智儿亚尼。这个与偶像派风马牛不相及的角色,为他赢得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那时,他才19岁。
  
  1995年,他在《篮球日记》中塑造了一个吸毒作家的形象。21岁的莱昂纳多把片中那位对现实不满而沉迷于毒品的青年刻画得有血有肉,为此,他又获得了金球奖的提名。同年,他与莎朗·斯通合演西部片《致命快感》,他出演镇长之子。他把人物的狂妄和无畏,同时又与父辈极具冲突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莎朗·斯通与罗伯特·德尼罗一样,对年轻的莱昂纳多赞许有加:“这个年轻演员是我见过的演员中最有天赋的一个。”
  
  接下来是《全蚀狂爱》,他演忧郁的同性恋诗人兰波;《马文的房间》,他演一个烧毁自家房子的叛逆小子,好莱坞著名的演技派明星梅丽尔·斯特里普与之配戏;1996年现代激情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他出演的罗密欧,躁动不安、反叛和忧郁,被评论界称为极具“毁灭性”的人物,为此,他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如果拿莱昂纳多在《泰坦尼克号》中塑造的标志性角色杰克与上述那些影片中的人物相比,观众可以发现,杰克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人物,而上述那些影片中的人物则都属于不正常。莱昂纳多23岁前的表演天赋完全献给了这些“非正常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