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5:33 | 查看全部
  人在很多方面依赖于大自然,依赖于天气状况。寒冷、阴雨,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等待大自然状态的好转,继续生活。雅库特老人说得好:“寒冷、阴雨——很好!这些过后将出现太阳,将会暖洋洋!”
  
  寻找幸福——微妙而离奇。生活中一味追求功成名就——结果,徒劳无益。应该老老实实地生活,接受自然本身的馈赠。我们常常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寻找幸福,我们匆忙追逐——转瞬即逝的光束。其实幸福就在身旁,在日常生活之中——达到力所胜任的目标,称心的工作,家庭的和谐,安全无恙。不过,永久的一成不变的幸福是没有的,幸福有时上升,过一段时间又会下降。下降时或平稳或急骤,甚至会严重跌伤。这种升降只需耐心度过,好像忍耐恶劣天气,命中注定的其他不测一样,最后,临终时你有权说:你是幸福的。
  
  当人们问萧伯纳是否幸福时,他回答说:他幸福是因为没有时间考虑这一点。他的幸福在于工作,在于创作。幸福各式各样,也可划分阶段,犹如昼夜时间一样。如果一切都按大自然规定的那样:适时、适度、无忧、无虑,那么,可以认为:人幸福地度过了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5:52 | 查看全部
灭烛,怜光满时间:2014-08-04 作者:未详 点击:72次   不知道为什麽一直记得张九龄《望月怀远》这首诗里的一个句子──灭烛怜光满。
  
  明月从海洋上升起,海面上都是明晃晃的月光。大片大片如雪片纷飞的月光,随着浩瀚的水波流动晃漾。月光,如此浩瀚,如此繁华,如此饱满,如此千变万化,令人惊叫,令人啧啧赞叹。
  
  诗人忽然像是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从生成到幻灭,从满树繁花,如锦如绣,到刹那间一片空寂,静止如死。刹那刹那的光的闪烁变灭,刚刚看到,确定在那里,却一瞬间不见了,无影无踪,如此真实,消逝时,却连梦过的痕迹也没有,看不到,捉摸不到,无处追寻。
  
  诗人的面前点燃着一支蜡烛,那一支烛光,晕黄温暖,照亮室内空间一角,照亮诗人身体四周。
  
  也许因为月光的饱满,诗人做了一个动作,起身吹灭了蜡烛的光。
  
  烛光一灭,月光顷刻汹涌进来,像千丝万缕的瀑布,像大海的波涛,像千山万壑里四散的云岚,澎湃而来,流泄在宇宙每一处空隙。
  
  “啊──”诗人惊叹了:“原来月光如此丰富饱满──”
  
  小时候读唐诗,对“怜光满”三个字最无法理解。“光”如何“满”?诗人为什麽要“怜”“光满”?
  
  最好的诗句,也许不是当下的理解,而是要在漫长的一生中去印证。
  
  “怜光满”三个字,在长达三丶四十年间,伴随我走去了天涯海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6:21 | 查看全部
二十五岁,在从雅典航行向克里特岛的船上,一夜无眠。躺在船舷尾舵的甲板上,看满天繁星,辨认少数可以识别的星座。每一组星座由数颗或十数颗星子组成,在天空一起流转移动。一点一点星光,有他们不可分离的缘分,数百亿年组织成一个共同流转的共同体。
  
  爱琴海的波涛拍打着船舷,一波一波,像是一直伫立在岸边海岬高处的父亲“爱琴”(Agean),还在等待着远航归来的儿子。在巨大幻灭绝望之後,“爱琴”从高高的海岬跳下,葬身波涛。希腊人相信,整个海域的波涛的声音,都是那忧伤致死的父亲永世不绝的呢喃。那片海域,也因此就叫作爱琴海。
  
  爱琴海波涛不断,我在细数天上繁星。忽然船舷移转,涛声汹涌,一大片月光如水倾泄而来,我忽然眼热鼻酸,原来“光”最美的形容咏叹竟然是“满”这个字。
  
  “怜”,是心事细微的震动,像水上粼粼波光。张九龄用“怜”,或许是因为心事震动,忽然看到了生命的真相,看到了光,也看到了自己吧。
  
  一整个夜晚都是月光,航向克里特岛的夜航,原来是为了注解张九龄的一句诗。小时候读过的一句诗,竟然一直储存着,是美的库存,可以在一生提领出来,享用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6:54 | 查看全部
举世无双的珍品时间:2014-08-04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衣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啰。”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7:00 | 查看全部
 “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加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7:15 | 查看全部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7:28 | 查看全部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欢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7:38 | 查看全部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7:50 | 查看全部
持续的片段时间:2014-08-04 作者:未详 点击:111次   画友在法国见到赵无极,恭请见教,赵无极未对他的画作进行点评,只是说“多画就可以了”,画友觉得受到冷落。多年过去,豁然开朗,知道“多画”就是真理。
  
  蒙克12岁便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画呈现着梦境般的忧伤,亦真亦幻。《呐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那个政治唯上的年代,大学老师讲解道,《呐喊》是对当时的黑暗制度的抨击和控诉;好多年后,我却从《呐喊》中看见了一个灵魂在仰天质问:住在天上的那些神们,你们管管人间的生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8:04 | 查看全部
  王府井外文书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国外的画册,塞尚、弗朗西斯.芒克、西斯莱、达利……渐渐不敢多看下去。不是大师的画作不好,相反好极,只是觉得所有的画境都像是自己内心梦境般曾有过的经历。一位哲人说:“一些文字读到拍案叫绝时是因为我的想法让他说出来了。”生命的心意竟如此相通。想起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我不是在给你们传授知识,我只是一个接生婆,把你们自己的思想引发出来:”
  
  有人问齐白石:“你知道石涛吗?“我不知道,但是,石涛与我有什么关系?”
  
  有人把中国绘画分为几个阶段:上古三代:幼稚、纯洁、天真、美丽;先秦两代:浪漫、热烈、舒展、欢畅:晋唐宋元:英伟、雍容、沉稳、干练;明清和近代:通达、滞重、苍辣、多思。突发奇想.假设人类的文化精神循序在自然衍变中,那么以此类推,当下正好进入人类中老年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