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2 11:18:32
|
查看全部
1937年,外祖父去世,马尔克斯结束了那一段童年岁月,与父母一起生活。阿拉卡塔卡这个“沉睡在沼泽地深处的村庄”,此后成为其小说永恒的原型,《百年孤独》中的小镇“马孔多”便是一例。
受卡夫卡《变形记》启发开始小说创作
中学时代,马尔克斯顺利地成了一名文学青年。他这时的兴趣主要在诗歌,不时为校刊写诗,并加入了学校的文学小组。
出人意料的是,作为文学爱好者,马尔克斯却于1947年2月在首都波哥大的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父亲是邮电局报务员和赤脚医生,家庭收入不稳定,马尔克斯不得不想方设法自谋生路——法学系的课都在上午,下午他便可以打零工挣几个钱。不过马尔克斯很快就把手中的法典换成了文学作品集。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迎面而来的一段话,让马尔克斯茅塞顿开,他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道:“真是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文章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因病在棺材中生活成长的离奇故事,亦真办幻。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记者生涯:游说省长策划示威游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