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6 10:50:28
|
查看全部
(二)
入学后,王润兰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为他后来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5年年底,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王润兰所在部队的官兵,每天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表达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
为全身心地投入抗战,离家两年的王润兰于1936年初请假回家探亲,准备在血洒疆场前与父亲和解。虽然他的出走在那个家规极严、崇尚孝道的旧式家庭看来无异于大逆不道,但深明大义的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回家看望自己,还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为儿子弃商从军、保家卫国的选择从内心感到高兴。
也就在这一年,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夜的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王润兰凭借自己出色的拳击功底,在参奥选拔中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
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由商震资助的两名来自第32军的拳击手王润兰和靳贵第,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拳击比赛。在拳击赛预赛中,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对战日本选手,他以三局全胜的出色战绩,将蔑视中国的日本选手连续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与这个强劲对手打得十分艰难,他在最后一局被对手打得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
在争夺决赛权的最后一场和英国选手的对打中,王润兰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拳路套数后,很快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迅速抓住战机,连续出拳猛击对方头部,最后以重重一击将对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钟对手也未能站起来。于是,裁判判定王润兰以2:1取胜,获得了拳击赛的决赛权。他是第一个取得决赛权的中国奥运选手,中国运动员为之兴奋不已。意想不到的是在三天后决赛即将开始时,中国代表团领队竟突然接到奥运会组委会的通知,说王润兰在预赛时已被裁判组判定失败,不能参加最后的决赛。闻此通知,中国全体参赛选手和代表团成员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抗议:王润兰明明在预赛中打败了英国选手,裁判当时已做了明确裁定,怎么三天后又突然变成失败?明眼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中国领队跟组委会进行了多次交涉,一些主持正义的外国代表队闻知此事后也纷纷表示声援。但对此事却一拖再拖,几经来往毫无结果。就这样,由于一些人对贫弱落后中国的歧视和某些政治的需要,组委会公然颠倒黑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剥夺了中国运动员的决赛权!
尽管如此,王润兰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还是受到很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愤愤不平的王润兰决心一定要在下届奥运会上一雪此辱,打出中华拳王的威风,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