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1:52 | 查看全部
间歇性有钱人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82次   以前在国内,经常会听到个别有钱人对我说:“我的钱下辈子也花不完。”我听了真是羡慕嫉妒恨。可这样的话千万不能跟老外说,他们会百思不得其解:钱怎么会花不完呢?就连迈克尔·杰克逊、帕瓦罗蒂死后都有巨额欠款,几乎资不抵债呢,你那点钱不至于吧。
  
  在加拿大,似乎没有人的钱够花。比如说,一个人年薪两三万时,他便租个房子住;等收入过了四五万,交个首付可以买个经济适用房(国内说的那种联排别墅);收入涨到八九万了,就要贷款买个大点的独立的房子,买好车,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假期出国旅游;等他坐到了金融高管的位子,年薪百万了,就可以换个价值一两百万的豪宅,在美国再买套房子,乡下再来栋别墅,几辆好车,一艘游艇……一年到头,钱还是不够花,信用卡也还得照样刷爆。金融危机来了,工作没了,大房换中房,中房换小房,许多普通白领卖了房子,便成了无产阶级,一片凄凄惨惨。
  
  在我的便利店里,曾经有一位女士中了“藏字”刮票的最高奖两万美元,她高兴得几乎一个星期都没有睡好觉,心里盘算着这笔钱该怎么花。后来,她告诉我,她还了银行的欠款,又添了一些家具,给儿子买了辆二手车,还去了几次高级餐厅,两个星期,钱花完了,心里也就踏实了。
  
  我还有一个客人是比萨饼店的打杂工,买一种叫作649的彩票,中了五万美元。他立马辞了工作,带着在同一个店里当服务员的女友去欧洲旅游。半年后见到他时,钱花了个精光,他只好继续找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2:07 | 查看全部
 还有一个幸运儿,应该说不是一般地幸运,十年里百万大奖竟然两次落入他的口袋。第一次因年轻好胜,没有节制,没几年就花得分文不剩,还染上烟瘾、酒瘾、毒瘾,身体垮了,朋友散了,曾经的百万富翁竟落得穷困潦倒。没想到,他再次得到上天的眷顾,不由得喜极而泣。在电视采访中他一再表示会吸取教训,痛改前非,认真对待生活,并请一个理财师好好理财,不会再像上次中奖那样大肆挥霍了。
  
  这种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背后,更多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消费观的差异,并非仅仅是贫富差异。
  
  我有个罗马尼亚朋友,名叫斯列盖,他是我刚来蒙特利尔一起学习法语的同学。据他讲,他在罗马尼亚时家庭并不富裕,大学毕业后,开了两年的出租车才攒够了出国的费用。来到加拿大以后,他并不像中国移民那样省吃俭用,而是租了相对漂亮的房子,还买了些简单的家具。钱花光之后,就去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救济。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省吃俭用,而不是花光了钱去领救济。当然,他领救济也只是暂时的。后来,他学了兽医,毕业后找到工作便重新自食其力,并且在工作后的第一个假期就带上全家去欧洲旅游,甚是潇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2:17 | 查看全部
 学法语时班里的南美学生也是如此。虽说魁北克政府对于没有工作的新移民就学都有相应的贷款和助学金,但从填表申请到钱进账有一段时间。每学期开学之初,中国人都会按时交学费,而许多南美国家的学生一定要等政府的钱到了账,才能交上学费,所以常常晚交,并且因此要多交几十块钱的罚金。就算是这样,也一点儿不耽误他们花钱。同样是新移民,课间他们喝着咖啡,抽着烟;课后看电影,上饭店,一样也没有耽误。
  
  这种消费方式到了便利店里,被发挥到极致。便利店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是靠领救济金为生的。在这里救济金每月发两次:月初一次,月中一次。如果按月一次性发放,那就糟了,下半月可能就有很多人吃不上饭。所以每逢月初的几天,商场、饭店买卖兴隆,便利店生意火爆,烟、酒、彩票旺销,有的客人一天出来进去好几趟,眼瞅着手里捏着的钱越来越薄。没出几天,客人们就像蔫了的茄子,有些酒鬼又琢磨着来赊账了。到了月中发钱,好生意又能维持几天。接下来,十八九号,有孩子的家庭盼来了联邦牛奶金到账。临近月底,魁北克省牛奶金再注入点活力。到了月底的几天,客人们都已“奄奄一息”,服务网点也大都门可罗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2:25 | 查看全部
 
  生意差时,对开店久了的店主们来说也不算什么,只当是休息了。可在这种时候,客人们的表现却往往使人心烦。客人有钱时,便利店就得多准备些零钱,客人们一甩手都是一百或五十,至少也是二十的纸币。没钱时,许多客人抱个盒子来到店里,把硬币往柜台上一倒,你就数吧。有时买东西钱不够,再掏出几张银行卡,这个卡刷两块钱试试,那个卡再刷两块钱试试,还不够手续费呢。很多时候,就连一两块钱都刷不出来,最后要求赊账,那真叫人闹心。每年圣诞节过后,有许多加拿大人因节前大量刷卡、节后无法还钱而宣布个人破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2:35 | 查看全部
私奔不要紧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91次   我的一个女同学,同人私奔了。

  当她的母亲走到我们家里垂涕而道的时候,我的父亲还很气愤,母亲却不作声。

  客人去后,她说:“私奔也不要紧,本来仪式算不了什么,只要他们始终如一就行。”
  
  诸如此类,她的一言一行,成了她孩子们的指南针。她对我的弟弟们的择偶,从不直接说什么话,总说:“只要你们喜爱的,妈妈也就喜爱。”但是我们的性格、品位已经形成了,妈妈不喜爱的,我们也绝不会喜爱。
  
  母亲已去世10年了。

  抗战期间,母亲若还健在,我不知道她将做些什么事情,但我至少还能看见她那永远微笑的面容,感受她那沉静温柔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3:25 | 查看全部
榨菜经济学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总统面对面吃了一顿早餐。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画面显示,两人的餐品包括一杯果汁、一碗小米粥,还有摆在餐桌正中间的几小碟“家常榨菜”。
  
  很快,5毛钱一包的榨菜超越两位国家元首,成了席卷中国资本市场的明星。
  
  随处可见、价格低廉的榨菜,在餐桌上很难成为人们聚焦的话题,但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名叫“榨菜指数”的概念就曾经引起广泛的讨论。2012年年底,一家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在起草《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时发现,榨菜销量的区域变化,刚好能够体现农民工的流动趋势。
  
  据说,政府已经在跟踪“榨菜指数”的变化,并且据此将全国分为“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制定不同的宏观政策。
  
  尽管发改委近期否认了他们曾经提出“榨菜指数”的说法,但大量数据证明,榨菜销售量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存在巨大的相关性。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菜在华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正是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
  
  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份发布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也验证了这一相关性。报告称,2012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回流趋势明显。而相比于在华南地区的惨淡经营,涪陵榨菜在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销售额,也伴随着农民工的回流,创造了接近50%的增长率。
  
  从餐桌上的“小角色”,到城市发展的晴雨表,榨菜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它低廉的价格。
  
  榨菜的销量直观体现了流动人口数量的高低起伏,并且具备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地方政府部门能够据此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人口骤增后的就业、治安、医保、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而外来企业也能及时核算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为下一步的战略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当然,能站上宏观经济舞台的食品,不仅是这小小的榨菜。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提出用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在全球各地的价格,来衡量各国的实际汇率。美国《商业周刊》的专栏作家也曾经提出,拥有星巴克咖啡店越多的国家,受到金融危机伤害的程度越高。而在中国,网民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能的指数:用茅台酒的消费量监测“三公”消费,用“大妈扎堆”现象预警有过热危险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3:38 | 查看全部
流感病毒的自白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我们只是“着凉”?
  
  你要是瞧不起我们,那你可就要吃亏了。仅在美国,我们平均每年就会把20万人打发进医院,至少会带走2。3万人的小命(他们当中很多伴有肺炎这样的复杂症状)。不是我吹牛,把一个健康人搞成病得一塌糊涂,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件难事。
  
  我们最怕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是我们的克星,它能最有效地控制我们的大规模爆发。冬季让我们尤其紧张,现在新出了一种四价流感疫苗,可以抵御四种类型的流感,比以前的三价疫苗更可怕。甚至还出现了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强效型疫苗,唉。
  
  我们也怕“灭菌剂”
  
  我说的是那些经过试验、能够杀死病毒(包括我们)的产品,带有“消毒”标签的清洁剂只能杀死细菌。灭菌剂要停留一段时间才有效,所以如果你把它喷洒到物体表面,然后马上擦掉,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伙计就还有活下来的机会。
  
  呼吸就会传播我们
  
  不要以为只有打喷嚏和咳嗽才会传播我们,只要一次呼吸就可以把我们中的数千个带出去。在24小时内,还没等你发现感冒症状,我们又早已传染了别人。
  
  我们对胖人情有独钟
  
  我们对于胖人的致命概率是体重正常者的3倍,要是你的肺部肉多,你的呼吸就要比别人吃力,难以抵抗我们。肥胖也许还会让抗流感针剂降低疗效。
  
  如果你“忙得没空看病”,那太谢谢你了
  
  当你带着我们走进办公室时,你就把我们传给了你的同事们,而这又让你的身体更难对付我们,所以你生病的时间会更长。反过来说,如果得了流感的人花一天时间去治病,就会减少多至25%的传染率。
  
  空气干燥,正合我意
  
  空气中水分少,我们就能传得更远一些,这也给了我们更多一些传给他人的机会。
  
  你不爱洗手,我要谢谢你
  
  除了流感疫苗,良好的洗手习惯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事情之一。最近我们听说,有10%的人在走出卫生间之前不洗手,20%的人虽洗了手,但不用香皂。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好消息,如果我们在你的手上多停留一会儿,你再用手碰眼睛或嘴,我们就更容易传染你。
  
  你在吃达菲?噢,不!
  
  在我们成功地侵入你体内之后,抗病毒药物是我们的最大敌人。但是我们也还是有希望的,不是说你吃了药就万事大吉了。你在出现感冒症状的48小时之内吃药最管用,要是你拖延了治疗时间,我们早就发展壮大、难以被攻克了。
  
  我们喜欢孩子
  
  孩子是传播我们的最有力人群。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要花更长时间和我们作对,所以感染流感的孩子会滋养出更多的我们。孩子也不像大人那样注意洗手,如果我们传染了一个孩子,就可能马上传染给他的家人和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4:01 | 查看全部
一个邮箱的生活态度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我曾居住过的西格图纳,是瑞典一座古老而安静的小镇。这里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邮箱是房屋的标准配件。当地居民不比豪宅、名车,只比这些门口的邮箱,看谁能随自己喜好将其做成与众不同的模样。他们一直坚信,生活是用来回味的,纵使一个小邮箱也不应放过。因为一个小邮箱透露着主人的职业、个性、喜好,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小镇约有50户人家,街头第一家的Kamil是位律师,也是个狂热的诗歌爱好者,他的邮箱是用木头雕刻成的一部诗集的样子。“扉页”上写着:生机勃勃,如花盛放。每天邮递员打开这本“诗集”,往Kamil的邮箱里投进大量的书、杂志。Kamil的邮箱每天都呈开放状态,供人免费阅读。他的邮箱同时也是个“书籍漂流站”,每天都有很多人往这里放他们的书,想读的人随时从这里取阅。Kamil的邮箱像个微型图书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4:34 | 查看全部
 Bob非常乐于助人,他家的邮箱是个指示牌,有一幅详细的街区地图,上面还有他的电话。当你迷路时,可随时向他咨询。受Bob的启发,他的邻居Cari,在邮箱上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线路板。夜幕降临时,邮箱就会发亮,照亮主人回家的路,也给邻居提供方便。
  
  湖畔小区Malorl家的邮箱和自然一样和谐。一座木屋的前面有大簇大簇的鲜花盛放,看到主人拿着一把蝴蝶状的钥匙把“花丛”打开,才知道鲜花丛原来是个邮箱,围了很多蜜蜂。另一家则把邮箱做成鸟窝的样子挂到了树上,里面不时有鸟儿飞出。
  
  一个大卫雕像式邮箱的主人,一定是个艺术家,但是看着这尊光洁的胴体,我想不明白哪里可以投进去信。苦等了一个小时才等到邮差来揭秘,他触摸一下大卫的头,便有个口子旋开。这投信跟密室探宝一样,太玄乎了。
  
  远远就看见一辆大大的老爷车被支起来,走近一看,还真是辆老爷车。这辆老爷车用铁架支了起来,还搭了铁梯子,只是邮递员每次都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把信送到。用铁架支车,代价很昂贵,但也算废物利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20:24:48 | 查看全部
 
  旧电视、坏拖船、微波炉、小型战斗机等废旧物品都是创意邮箱的载体。还有的旧物堪称古董。由老式苹果G4电脑改装的邮箱,并非仅仅是收信那么简单,它是主人在向众人展示信息时代的开端。而一台尼康相机也是古董相机爱好者在自己门前做的活体广告!
  
  当你看到一个翻斗叉车邮箱时,你知道它的主人一定是个改装爱好者。但你一定想不到他的水平会如此高超。邮车靠近,投下一份报纸后远去,正在院子里喝咖啡的男主人拿起手边的遥控器对准邮箱一按,只见那辆翻斗车慢慢地降下,然后缓缓地开来。
  
  每当我在小镇漫步,看到这些邮箱时,心中总会有温暖浮起。当短信和网络成了我们与他人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时,看到这些被主人装扮得各具特色的邮箱时,我总是忍不住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你还想收到这样一封信吗?有淡淡的香水味道,彩色的信纸,白色的涂改液,还有潦草的字迹,说着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会有这么一封信,所以,你会天天等着邮递员的出现。这些精巧的邮箱让人思绪起伏……
  
  多么美好!等待着信件的来临,更多的是一种等待生活的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