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6:55 | 查看全部
我们村的那些事儿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237次   我们村叫丁家村,我在那里出生并且生活到18岁,每年都要回去两回。我们村并无一户人家姓丁,村名的来历据说是因为全村只有丁字路口,没有十字路口。
  
  我们村第一个被打成反革命的人是王二大爷,一天生产队社员们都在田间集体锄地,天上飞过一架飞机,二大爷忽然举起锄头,用柄对着飞机,做射击状。结果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
  
  王四大爷在族里德高望重,每逢丧事,必率众拜祭,三十六拜不重复。隆冬大祭,他穿免裆老式棉裤,不慎起身时棉裤落地,恰巧那天没穿裤衩。羞惭归家,连夜上吊自尽,全村无不为之叹息。
  
  在我们村,认为最缺德的五件事是:敲寡妇门,挖绝户坟,打瞎子,骂哑巴,往井里撒尿。对于法律认为的犯罪,大家反而很宽容。
  
  铁蛋结巴,自幼姥姥养大。19岁那年,他正切菜,姥姥说:“铁蛋啊铁蛋,白养你了,你跟姥姥不亲了。”铁蛋向天赌咒,口不成句,手起刀落,一节小指飞到地上,乱跳如活物。
  
  为了洗被单,母亲从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借来了全村唯一的大铝盆,可由于用搓衣板不慎,铝盆内侧划了一道印子。当时,全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还?我印象中,母亲长吁短叹了一夜。
  
  母亲帮人织布,那户人家的孩子送给我几个吃剩下的核桃壳,告诉我只要种下去,春天就会发芽,明年就有核桃吃。我种了。
  
  春节回家,看到我们村老光棍二宝,坐在门洞里哭。我问他哭啥,他说:“俺不孝顺。街坊四邻的老太太都有儿媳妇,可以打过来,骂过去,俺娘却没这个福气。这样下去会憋坏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7:07 | 查看全部
谁有资格抱怨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333次   那天在课上宣布期中考试安排,当即就有学生跳出来反对:“老师,下星期我们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哪有时间复习专业课?期中考试能不能缓一缓?”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全班学生的一致响应:“对啊,老师,缓一缓吧!”都怪我当时立场不够坚定,一时心软多问了一句:“班里有多少同学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结果一举手,人数竟超过一半。我只好答应他们,把期中考试往后挪一个礼拜。
  
  到了原定期中考试那天,一学生来向我打听外文翻译的行价。我觉得很奇怪:“你不是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吗?”那学生脸一红,向我坦白:“因为接了一个翻译的急活,所以放弃了考试。”我气坏了,当初就是这个女生带头要求期中考试延期的,结果她没去,就算我再好说话,你也不能戏弄我啊!
  
  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怪事:抱怨作业太多的人,恰恰是那几个从不交作业的顽主;对教育制度满腹牢骚的人,恰恰是那些经常逃课的学生;抱怨论资排辈现象太严重、自己得不到升职机会的人,恰恰是单位里那个能力最弱的员工;抱怨女孩们对待感情太随便——说这话的人,恰恰是那些成天想着如何猎女,骗吃骗喝骗感情的浪荡公子……
  
  亦舒说:“只有读过大学的人,才有资格说读大学没用。”我很喜欢这句话,也一直相信,只有自己做好,才有资格去抱怨——你总得先通过考试,让自己顺利毕业,才能回过头来说,我这四年过得到底值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7:17 | 查看全部
你还有几根羽毛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734次   人活在人世间,倘若不能改变自己的棱角,不会迎合别人,久而久之,你就会被“隔离”。仕途上被提拔的很多人,并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能力和德行,很多人却是因为擅长迎合,所以他总比别人有好人缘。
  
  其实最初他也和你一样,总是拼命保护着自己的“棱角”,犹如爱惜自己的珍贵的“羽毛”。可有一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羽毛”必须拔掉,而让别人觉得更加暖心舒服,并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赏识或提拔时,他就应该决定,需要迎合别人的喜好,而需要拔掉自己的“羽毛”了。
  
  其实,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己的,尤其是在官场。你会懊恼地发现,人缘好的人,人人都有一张共同的面孔。他们的“棱角”都是用来磨光的,“羽毛”都是一根一根被自己拔掉的,舌头都是圆润的,身体都是柔软的,他们像美人鱼那样,温顺地畅游在生命的水里,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与别人相处时如鱼得水,与各种人交往才会左右逢源,他们才能把身姿游得婀娜多姿!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别人在各种各样的关口,能给他们发放一张张通行证。
  
  是保全自己的“羽毛”和“棱角”,还是放弃前方的路?每当夜晚降临,我总会为这种选择,陷入深深的彷徨和深思,为这两样选择而迷惘。
  
  就这样,在我的仕途行程中,我成了一个一边在拔着自己的“羽毛”,一边匆匆行走的旅人。当我无法彻底忘掉自己时,我会庆幸自己,我还是一个自认为有好看“羽毛”的人,我没有将它们全部拔光。而当我尝试去成为别人的时候,我又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并学会安慰自己:别在意,我的身上还保留着几根让我值得骄傲的“羽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7:26 | 查看全部
我们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302次   不止一次地,我们希望每一次伸出的手都能有所回报;
  不止一次地,我们怀着热烈的畅想,希望自己伸出的那只手能不被人拒绝。
  
  我们在数不清的场合,握住的是空气的虚无,柔柔的空气滑过指尖,惆怅总是难免;
  我们呼唤众人能手拉着手,因为世界上许多事情是一个人难以完成的。
  
  我们在夜深的时候,把双手向空中伸去,那颗星辰总是遥远,
  我们想抓住美丽的星光般的命运,因为我们正在年轻的时节,年轻的心灵总想与众不同。

  我们更想用自己的双手,抚触独一无二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7:35 | 查看全部
家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342次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哈那的人,40岁。他家有42口人,父亲、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最后,绝望的热哈那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7:45 | 查看全部
叶语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347次   白杨树的枝、叶大都向上,很少有向下生长的;
  柳树的枝、叶大都向下,几乎没有向上生长的,名副其实“倒垂柳”。
  难怪白杨性格刚直,柳树好弯腰。
  
  常青树之所以常青,并不是它的叶永远不落,只是在老叶未落之前,一片片新叶已生。
  悄悄地死,再悄悄地生……
  我们只看到绿常在,哪知多少叶子在默默进行着前仆后继的接力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7:54 | 查看全部
没什么事和你无关时间:2014-01-21 作者:未详 点击:158次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被打了。老贝满脸鲜血,让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幸灾乐祸者有之,心生怜悯者亦有之。但是,热闹看过之后,大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那不勒斯市的一个玩具生产商却从热闹当中寻觅到商机。于是迎合一部分民众心理,他设计出一款新型玩偶。该玩偶夸张地用绷带将贝卢斯科尼的头部包裹得严严实实,脸上血迹斑斑,将他受伤当天的情形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在老贝受伤的第三天,“绷带玩偶”便横空出世,售价38美元,并不便宜。然而,这款别出心裁的玩偶却受到广大顾客的追捧,当天制作出来的12个很快被抢购一空。随着订单的增加,玩具厂不得不加班生产,工厂繁忙的景象,一举扫走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
  
  印度的一个小伙子也被老贝的鲜血激发出灵感。他开发了一款“拳击老贝”的游戏软件,玩家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操控电脑左侧一个粗壮的拳头,而“老贝”站在人群中间来回晃动,只要击中一次,“老贝”就会龇牙咧嘴,满嘴鲜血。在保镖上来之前,击中次数越多得分越多。这款制作简单的小游戏,很受上班族的欢迎,短短几周内,已有上百万人玩过这个游戏。这款游戏虽然随着老贝伤情的好转而热度减退,但如此小的制作却在短期内为网站赚了个盆满钵满。
  
  还有更绝的。意大利北部小城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四处投简历,全都泥牛入海,不见回音。老贝被打之后,他灵机一动,将自己的简历背景图案做成“老贝受难记”,在招聘市场上赚足了眼球。一家接纳他的公司经理说,我们需要这样头脑灵活而富有创意的学生。
  
  世界上每天都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而且,没有什么事和你无关。看了老贝挨打后发生的一切,相信你会赞同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8:41 | 查看全部
拯救男孩时间:2014-01-20 作者:未详 点击:111次   男孩怎么了?近10年来,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表述出现在日常议论、热门书籍,甚至一些国家教育部门的报告中。
  
  男孩的危机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指出,为什么这么多男孩悲伤、孤独,虽然他们或许看起来健康、乐观、自信。他详细描述了当代的男孩们“被吓坏了”的、“精神拧巴”的状况。尤其是在这种状况下与女孩相比,他们无论在成就还是自信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女孩,整体竞争力下降。
  
  《美国孩子:国家福祉关键指数2007》是一份更细致的研究报告,它用一系列数据表明男孩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出现的危机。20年来,美国男孩在学业上的表现明显下降,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比如学业失败。2000年,美国女性拿到硕士学位的人数是男性的1。38倍,而男孩自杀率高于女孩5倍。
  
  英国的中等教育考试结果也出现同样的倾向,女孩在本就占据优势的语言类学科中继续保持优势,在以前男孩占优势的数学等方面的成绩在1995年开始与男孩持平。2001年考试结果显示,女孩获得5门以上科目的达标率为55。4%,而男孩为44。8%,其中分数级别越高,女孩的比例越高。
  
  男孩危机的研究者评论认为,现代教育方式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更加剧了对男孩的伤害和误导。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启动了一项“为了所有人的性别和教育”的调查,提供了一份“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这个项目4年间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等42个国家进行。结果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由此报告提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更需关注男孩的受教育问题。
  
  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似乎稍迟一步,不仅因为中国还存在着更为基本的女童失学问题,而且一直伸张女性权利的研究者们在对中国的总体评价上,认为中国依然是男权社会,根本还不需要拯救男孩。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中国男孩的学习成绩与女孩相比,不仅原来的距离在拉近,甚至在更多科目上落后于女孩。在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2000~2008年,重庆市连续9年的19名高考状元中,仅有4名男生,2006年,在复旦大学录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女生2024名,这是复旦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女生约占55%。早在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过男生。
  
  在身体素质上,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状况调查显示,男孩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等各项指标全部下降,只在其中的个别项目中乡村男孩有所提高。而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心理病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男孩还比女孩更容易沉溺于网络。
  
  如果这些还算是一些硬指标,那么男孩中的“娘娘腔”究竟是男孩的误区,还是男性的解放,似乎是一个不那么容易评判的观念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8:55 | 查看全部
反思与争论
  
  各国的教育学家对男孩危机的分析,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现代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流行文化正在毁掉男孩们,使他们深陷于无休止的焦虑中。
  
  现代教育制度,被认为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制度,工业化时代批量生产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决定了现代的学校制度和考核模式。课堂的静态读写是学校的主要教育方式,它几乎否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其他途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说为主,那么男孩大脑比女孩更容易感到厌烦、分心、瞌睡。“在这种教育方式占上风的年代里,男孩学习不占优势,在学校长期得不到正面的反馈,他们正在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惫。”
  
  与传统家庭比,过度保护也被认为是对男孩天性的一大伤害。美国有统计显示,现在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每周约20小时,是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长时间。而中国的独生子女赢得了父母以至祖父母们更多的陪伴和保护,他们宁可把男孩变成胆小鬼也不愿让他磕破了手脚。教育专家的研究认为,大量父母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已经从过去放任自流,走向了另一极端的过分爱护。
  
  即使在学校的严酷考核体制中,另一方面却又有一些过度保护的规定。为防止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磕碰受伤的意外,很多学校禁止学生课间休息时在楼道跑动,禁止学生到操场活动,此类行为会被视为“追跑打闹”而遭斥责。同样,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也尽量选择绝对安全的项目,而跳山羊、单杠、双杠之类的体育项目正在逐渐从学校里撤出。
  
  中学男孩体内睾丸素高出女孩15倍之多,在这种与女孩保持一致的生长环境中,他们的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们对此要么逃避,要么服从。逃避的结果表现为自信受挫,服从的结果则压抑了他们的另一些珍贵的品质和天性。
  
  当然也有很多人怀疑这些统计和分析,美国教育部高级政策分析员萨拉·米德认为,如果不跟女孩比,只跟过去比,男孩的成就并没有下降,而是提高了。美国男孩的整体学习成绩在提高,大学在校人数在上升,只是他们进步得不如女生快罢了。不应该以女孩的成功来否定男孩的进步,女孩成功的好故事不应该被转化成男孩失败的坏故事。
  
  2000年,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娜·霍夫·索默斯著书指出,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男孩的表现明显落后于女孩。她进而谴责“跑偏了的女权主义”,正酝酿着一场“针对男孩的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2:59:06 | 查看全部
最重要的是行动
  
  女性主义运动有一项意外的成果,它几乎在同时催生了男性研究。
  
  著名的贝姆量表测量出目前存在的四种社会性别倾向,包括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中性化。前两种是传统的典型性别倾向,双性化则是具备传统男女两方面的优势,而中性化则是性别模糊不明。
  
  对于混合型的“新男人”,人们评价不一。伦敦一位玩乐高手对研究者说:“时尚产业竟然把这种对男性认识的混乱迷失当成好事”,“新男性的形象不过是广告工业自身形象的戏剧化再现,它的道德观建立在一个华而不实的不良基础上。他们推动着男性护肤、保养、青春等产品服务,狠狠地贩卖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欲望”。英国文化研究专家弗兰克·莫特曾撰文说:所谓新男人的成因是由乱七八糟临时撮合的观念压缩而成的。
  
  2003年,美国加州大学布劳迪教授在《从骑士精神到恐怖主义》中追溯,早在工业化前夕,西方世界就一度笼罩着“男性危机”的阴影,弥漫着一种成年男人的躁动。有人担心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将导致男性缺乏男人气,沾染上女人的娇柔之气,不再适合任何形式的抗争。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法国的顾拜旦提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英国的罗伯特·巴登-鲍威尔创建了童子军。这些努力都在强调社会历史上对男人的基本要求:探索、竞争、朋友情谊与自我发现。中国现代与欧美有一段时间差,对男性危机的忧虑也推迟到了近10年,但性别教育研究者所发现的问题与欧美国家对男孩的忧虑竟有大面积的重合。
  
  近10年这一波男孩危机的忧虑,在某种程度依然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男性的怀念。2007年,伊古尔登兄弟合著的《给男孩的危险读物》一度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二位。他们在书里教小男孩爬树、玩七叶树果实、建造一间树屋、捉鱼、磨石、制作弹弓。教男孩用硬币、铝片、醋、盐制作电池,制作耐火布、潜望镜、弓箭、定时器、导火索,用石子打水漂,猎兔子烧了吃。他们坚持把强烈的好奇心、勇敢与礼貌、坚忍、尝试各种挑战等特征,当做完美男性的品质。当然也为男孩讲解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海盗的黄金年代,也讲文学常识,他们列出了“每个男孩都应该知道的”拉丁语句子和7首诗,以及“每个男孩都应该看的”书。这分明是在怀念传统的英国男孩形象。它不仅要鼓励男孩的行动能力,也要把男性的注意力从装饰门面的护肤品和电脑游戏转移到野外和社会生活。
  
  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始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英国“促进男孩学业进步”项目由剑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主持,展开了很多实验性计划,甚至把促进男孩学业进步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检查标准中。澳大利亚政府在2002年拨出350万澳元支持男孩教育示范学校计划,中国在上海的一些学校也着手开始了针对男孩的教学实验。
  
  或许在这些研究和实验中能找到新的世界观,真正理解性别差异,培养出更得当的性别感受力,进而把差异视为一个社会进步的珍宝,使男孩女孩都能在差异中找到各自生长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