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19:49 | 查看全部
父亲说孔子曰时间:2014-01-11 作者:未详 点击:121次   祖父是个木匠,主攻大器作,就是帮人盖房子、立木架、造犁耙;父亲也是个木匠,主修小器作,做一些精致的木器,在上面雕刻一些花鸟虫鱼,闲暇时也打打家具。小时候,我是在碎木屑里长大的,一闻到原木的清香就觉得亲切无比,不到七岁,便吵着要学手艺。祖父不同意,他希望我能跳出这个行当。父亲看了祖父一眼,说了一句,“君子不器”。祖父就不吭声了,开始痛痛快快地教我挑木料,画墨线。到后来,被父亲逼着背《论语》,才知道这是孔老夫子的话,意思是,君子应该博学多能。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论语》的力量。等长大一点,胆子大了一些,我便跟着大哥去大队的果园里偷苹果,不幸被人发现,我跑得慢被抓住了。看果园的扭着我的耳朵去见父亲,我则把责任都往大哥身上推。父亲拿出戒尺,问道,“君子求诸己”,后面一句是什么?我说,“小人求诸人”。父亲又问,那你是要做君子还是小人?我听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低下头开始小声认错。父亲听了之后,居然消了气,收起戒尺,和颜悦色地让我洗手吃饭。
  
  我念初中那会儿,村里人把旧房子都拆了,开始盖楼房。母亲跟父亲商量,要不咱也把房子翻翻新,加盖个小二层?父亲这个人一向知足常乐,他说:这房子是咱们结婚时,我跟他爷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冬暖夏凉,大小也正合适,没必要跟这个风。孔子不是说嘛,“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总想着置办田土产业,什么时候有尽头啊?好日子是心里美。母亲便不说话了,想想也对,只要一家人没病没灾,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
  
  生活里当然也有不如意的时候,那一年大哥毕业,工作不好找,心情很差,跟女友又闹了别扭,回到老家蒙头便睡。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哥终于肯起床吃饭。席间,一向健谈的父亲,这次却很是沉默。我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大哥,别着急,只要好好积淀,努力充实自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父亲一听就笑了,拿过酒来给大哥满上,说,你弟弟讲得好,其实仔细想想,不都是些鸡毛蒜皮嘛,这世上哪有过不去的坎,来,走一个。那天晚上大哥喝多了,父亲吃力地把他扶到床上,帮他脱掉鞋子,掖好被角,自己则在一旁坐了很久。我看得出,他的眼里都是担心和怜爱。
  
  那么多年过去了,父亲说,孔子曰,《论语》几乎成了我们爷俩儿独特的交流方式,特殊的情感密码。说好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我跟大哥,一个比一个游得远,父亲也越来越老了。我在国外有时候一个电话打过去,父亲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才蹦出一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母亲在一边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抢过电话,糟老头子是说他想你呢,他每天都盼望你哥俩儿能来个电话,出门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吃饭上千万别省。我在电话这头,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对母亲笑着说,妈,父亲讲的我懂,我都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0:14 | 查看全部
无人同情时间:2014-01-11 作者:未详 点击:93次   平生最怕人哭穷,觉得尴尬,不知是该劝慰还是走开。而且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将贫穷展示给别人,你尽可以展示你的美貌、你的才华、你的聪慧,可是,那些伤疤,还是隐藏起来为好。外人的同情,很多时候,不是越多越能得到安慰,而是隐匿起来,不要让那受伤的人看到。
  
  所以在很多场合,尤其是面临个人利益与得失的比赛场上,突然看到一个学生,将过往的那些伤心事,或者在困境中挣扎的自己与家人,毫无隐瞒地展示给老师或者观众之时,我总是疑惑,不知道这一代人,为何热衷用伤口换取同情与利益。这倒是跟当下的某些媒体一样,用赚人眼泪的所谓纪实节目,骗取观者的眼泪,或者拿让人忍不住骂娘的出格举止,在选秀相亲类节目上,激起人的良知。
  
  曾经做一个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在复试环节的时候,一个男生有着很好的嗓音条件,朗诵的诗歌,也因为质朴而非常地打动人心。从外表上,我几乎看不出这个男生,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很朴素的牛仔和格子衬衫的装扮,有略略的拘谨,但不妨碍他良好的音质与优秀的朗诵水平。我和几个评委,差不多要给他通过的分数了,他突然不经允许,便在朗诵完后,急急地补充道:老师,我还有些题外话想说。然后,便告诉在座的老师和观众说,自己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都是残疾人,和自己是双胞胎的哥哥,也在读书,因此家境非常困难,如果能够得奖,他将代表父母,感谢在座的评委老师们。
  
  这一席话,即刻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僵硬起来。老师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的这一番表白,是安慰呢,还是告诉他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窘迫呢?他显然目的不纯,因为获得比赛一等奖的学生,将有几千元的奖金。可是,这样的迫切,换来的,却不是外人的同情,而是让一个老先生,忍不住以“多此一举”的总结,给予他不要以自己的贫穷来博取功名的批判。
  
  很多时候,在成功面前,我们常常会做出多此一举的行为来。同样是一场比赛,一个男生表演的小品,在老师叫停后,即刻恳求,能否再多演一分钟,因为他最精彩的地方,恰恰就在这一分钟里。老师只好同意,但他给观众的精彩却是撅起屁股,将一个写有秘密的纸条,从事前专门设计好的裤子上裂开的一条缝隙里,抖搂出来。这个“精彩”的章节,即刻让已经给他打了高分的老师们,纷纷划掉分数,成绩一落千丈。
  
  想起电视上一个名为“中国达人秀”的比赛节目,一个来自四川的汽车修理工,在全场的喝彩声中,表演完迈克尔·杰克逊的一段舞蹈之后,将自己正在后台哭闹的两岁儿子抱了过来,说,他来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有钱,受到最好的教育。又说,他来参加此次节目的路费,全是村里的乡亲们一分一毛凑起来的,如果不能够晋级,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回去面对江东父老。女评委显然心肠很软,无语地按下了通过键,可是两个男评委,却全都否掉了他。其中一个告诉他说,之所以毙掉他通向梦想的路,是因为希望他能认清现实,踏实地过日子,如果让他晋级,那反而是害了他,更害了他的乡亲,因为这条路,明显并不适合他;抱的梦想越高,摔下来的时候,越是疼痛,不如还是将一颗心,放回地面上,更为稳妥。而且,一个七尺男儿,为什么要向人哭穷呢?
  
  “穷二代”的帽子,戴上去假若不舒服,那大约,是他们自己将帽檐箍得太紧了。那种深层次的自卑,看上去似乎用坦荡地讲述贫穷,给去除了;可是将贫穷功利化地换取利益,其实是这一代人,更大的一种贫穷与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0:25 | 查看全部
“坏”学生,“好”孩子时间:2014-01-11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夏天的菜市场又热又闷,卖梭子蟹的摊主在不断地往蟹上加冰块,看起来不过十来岁的清秀小男生在费力地给父母搬冰块。买菜的纷纷称赞他懂事,这么小就帮助父母做事情,是个好孩子。充满血腥气息的鲜鱼摊档,青春扑面的女孩子在帮妈妈收钱,腾出手来咬苹果时,还没忘让忙碌的妈妈咬上一口。
  
  多年前,我曾在一所地处穷街的学校当过好几年老师。记得班级里有一个留级生,经常逃课,来学校上课也总是吊儿郎当的,脏兮兮的衣服,乱蓬蓬的头发,带着一脸无所谓的表情。上课捣乱,挨了批评,不是顶嘴就是沉默地斜睨着你。去他家家访,他们家做水产生意,底楼的客堂间里放着一盆一盆的鱼。书包被随便扔在墙角,他正蹲在地上帮父亲收拾大脚盆里的鱼,神情专注而认真。他父亲当着我的面,轻微地指责他两句,他也不回嘴,只羞涩地笑笑,全然不是学校里桀骜不驯的模样……如今在菜市场看到的那些一大早就出来帮父母干活,任劳任怨不嫌父母工作环境差的“好孩子”里,一定也有几个是老师眼里的“坏学生”吧?
  
  想起一个公认的好学生,在大学录取率12:1的年代,她考上了北大,成为一辈子干体力活的父母的骄傲。她的母亲视她如珠如宝,家里难得买一只鸡,只供她一个人享用。她母亲全年只有一件外套,冬天加上央里,春夏秋做单衣。她却时髦得如同这个家里的陌生人。大学里交了同是名校生的男朋友,毕业后又双双去了美国。
  
  终于有一天,她发出让母亲去美国带孩子的邀请。母亲特地去烫了头发,买了新衣,整个人焕然一新,十分荣耀地在众位邻居的关注之下,奔赴彼邦了。半年后,母亲蓬头垢面地回来。她只是请母亲去带孩子,她不曾带母亲看一看美国,也不曾为她适应环境作过一点努力。母亲听不懂英文,看不懂电视,又没人说话。她不主张母亲打国际长途回家,母亲在那里打过的唯一一次国际长途,就是告诉国内的儿子自己几时到上海,让他来接机。
  
  母亲去世的时候,家人联络不上她,她正在异国出差。失去母亲的同时,她又失去了婚姻,触景生情令她涕泪滂沱。
  
  学习,自然是每个学生的本分,学习不好,很容易影响到其他方面的素养。只是,有的所谓“好学生”,他们聪敏而跋扈,父母、配偶、儿女,在他们的心里不过是一份陪衬。至于有的“坏学生”,尽管他们不爱学习,但是离开让他们历尽沧桑的学校,他们可以是孝顺的儿女、体贴的配偶和充满爱心的父母。他们没有能力去攀登学业的高峰,却很能够懂得世俗的幸福。人生的各项指标里,他们在学业以外获得了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0:35 | 查看全部
他人的苦难时间:2014-01-11 作者:未详 点击:75次   民生确实不易。我们为住房、购车、医疗甚或生命财产安全焦心担忧,我们营营劳役于自家算计,甚至无力向他人生活中的阴影投去关怀。这是许多人共同面对的生活现实,无须过多解释。
  
  但对我们来说,普遍的生活压力和民生艰难还意味着另一个事实——在很大层面上,我们与社会上的许多人分担着同样的命运。那些距你我几千公里外的人身上发生的不公,也许会在某一天降临到你我头上,因为我们“分享”着这种不公的社会环境。出于同样的逻辑,那些素未谋面者所遭遇的人生坎坷,也未必永远不在你我身边发生。
  
  清醒的人,轻易便能从他人的危难中看到自身可能面对的凶险。我们谴责见到老人倒地而不扶的人,因担心有一天自己倒在地上无人相救;救助陌生的贫病者,是希望自己的困顿不会遭遇冷漠;敌视贪赃枉法者,是害怕自己的钱袋也会被贪官染指;而我们声嘶力竭地反对暴力和流血拆迁,是害怕自己的居所有一天也被夷为平地。听上去,这是自私的计较,但由个体考虑生出的集体道德,才具有根基,并可以持续。
  
  除此之外,我们传统道德中的某些品质,也让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显得无法忍受。这些品质并不只留存在“扶危济困”、“天下大同”等空大的口号之中。正是由于这些品质,我们向来无法以自身的困境,作为自己对他人苦难漠然的借口。我们无法因自己身处暖气中,便能毫不牵挂冬天露宿街头者,无法因自己囊中羞涩,便绝不肯向贫寒的孤儿捐一件冬衣。同样,我们无法因自己力量微弱,便可以向那些与自己无关的邪恶和残害低头。
  
  面对他人苦难,我们如何自处?这不只是一道需要用华丽辞藻堆砌作答的作文考题,也不是一个只有在闲适之中才需要考虑的无关命题。事实上,它每时每刻都摆在人们面前,需要选择。
  
  是选择沉默地关注,还是挺身而出,施以援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但须记住,并非只有竭尽所有甚至牺牲自身幸福去为他人谋求福祉,才值得嘉许。那些细微的、轻而易举便可以完成的努力,也是一种有效的力量,甚至是一种更有效也更为持久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2:27 | 查看全部
乡村少年时间:2014-01-10 作者:未详 点击:154次   许多的乡村少年离开学校,因为各种原因不再读书了。
  
  真正哭喊着要读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比起主动逃离学校的要少。学费是一个原因,但是不能够忽略一些乡村孩子患上了阅读困难症,读书当然没有发呆轻松惬意。读书的结果,如果不是让他们一跨步就离开乡村,就变得毫无意义。
  
  一个河南武陟县的少年从学校跑回了家,父亲养鸡母亲下田,他都拒绝去帮忙,只是打牌抽烟睡觉看电视,四处游逛。他说,他脑子有病,一看字就脑瓜疼。我问他为什么不帮家里割麦?他说,他家那几亩地的麦子,一夜就割完。他所说的割,是用机器。农民计算过了,租用机器比自己出力气划算。人呢,就常常闲着,午睡后在大桐树下打纸牌。
  
  这个少年最后被家人托人送去参军,算给他找了一条前景并不清晰的出路。他跟队伍要去宁夏,临行前,母亲分别在他裤子两侧口袋里塞了200块钱,告诉他适当的时候拿出来打点,包里又塞进两条红旗渠香烟。他就上了火车。父亲劝少年伤心的奶奶说,这是好事,总算把他送出黄土了。
  
  年轻人一看书就脑瓜疼的说法,在贵州、吉林、广西、江西的乡村我都是亲耳听到的。
  
  等一个农民的孩子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已经很难再回到学校了。在贵州织金,我见过一个在东莞打工几年,又回到初中读书的年轻人,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站起来比他的同班同学高一截。
  
  在广东的紫金,在河北河南两省交界的乡村里,我都见到没有读完初中的孩子,他们都在看守家庭养鸡场。露天里依着树干,搭建一个简单席棚,架上蚊帐,薄木板铺张榻,油黑的枕头边有小的半导体收音机,在南方,在北方,居然连很多细节都完全相似。紫金的男孩子榻上有一本无头无尾的《故事会》,北方的孩子板铺上反扣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们都显得孤僻寡言和局促,没有和陌生人说点什么的愿望。
  
  过去,我不知道山西有个叫解州的地方,当地人夸耀他们的关公庙在“世界”上是最大规模的,保存最好的。我看了那庙,确实古,雕梁画栋的。
  
  在庙门外吃拉面,到处是污水的肮脏马路边,一个少年弯腰在一只汽车轮胎似的橡胶大盆里洗脸。那张脸像一只不大的黑土豆,他扑着水大声唱歌,黑盆里的液体被这个歌唱者溅起来很高,亮晶晶的。不远处,是一张临街的面案,一个妇人正用力揉一块巨大的面团,我误以为他们是母子。
  
  妇人歪歪脸说:我雇的,刷碗的小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2:51 | 查看全部
悲伤的朋友时间:2014-01-10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从前,有个老妇人走在石子铺成的乡间小路上。她年纪已经很大了,步伐很慢,但是她的脸上却洋溢着青春少女般纯真的笑容。突然,她看到面前有一个小伙子,瘦瘦的,个子小小的。老妇人弯下身子轻声问:“你是谁啊?”
  
  两只毫无生气、疲惫不堪的眼睛呆呆地看着她,“我……我叫悲伤。”“你就是悲伤啊!”老妇人笑着说,像是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
  
  “你认识我吗?”悲伤有点纳闷。“当然,我知道你,一路上你时常陪我左右。”
  
  “但是……”悲伤将信将疑,“为什么你不离开我呢?难道你不害怕?”“亲爱的,我为什么要离开你呢,你很了解自己的,你能够追上每个想摆脱你的人。但为什么你总是这么悲伤呢?”
  
  “因为我叫悲伤”,悲伤几乎喊破了嗓子。老妇人坐在小伙子旁边,“告诉我是什么困扰着你。”
  
  悲伤深深叹了口气,“没有入喜欢我,也许这就是我的宿命,一旦我露面人们就极度恐惧,人们视我为瘟疫,所有人都躲着我。”
  
  悲伤声泪俱下,“人们经常说的一些话已经将我拒之千里。比如他们会说,‘胡说,我一点儿都不悲伤,生活充满了阳光和乐趣’,其实伪装的笑容已经让他们的胃痉挛了。还有,当他们连喘气都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赞美让我们坚强’,其实他的心已经疼得不能呼吸了。还有‘只有软弱的人才哭泣’,其实他的脑袋都快爆炸了。再或者人们用酒精和毒品麻醉自己,就是为了让自己感觉不到我的存在。”
  
  “是的”,老妇人很肯定,“之前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
  
  悲伤变得更加难受,“其实,我想要做的就是帮助人们。当我靠近那些能够正视自己的人,我会帮他们搭建一个避难所,让他们蜷缩在里面好好养伤。但是谁又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呢?”
  
  悲伤的哭泣声由小变大,最后近乎歇斯底里。
  
  老妇人抱着他,轻轻地抚摸着他,“哭吧,悲伤,让你的眼泪尽情流出来。休息一下,以便你能够重新聚集起所有的能量,从现在开始你将不会独自远行,我会和你在一起,从此悲观和绝望就不会再掌控你。”
  
  悲伤停止哭泣,他愣愣地看着这个新伙伴:“谢谢你,但是,你又是谁呢?”
  
  “我?”老妇人面带微笑,“我是希望。只有正视悲伤,心怀希望,路才能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3:06 | 查看全部
你把世界变得怎样时间:2014-01-10 作者:未详 点击:228次   人都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你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
  
  宇航员、外交官、国家领袖、政府首脑、大企业家,什么实业救国、产业报国,说什么的都有。每一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相信自己来到世间要改变世界,充满了雄心壮志。
  
  但是到了二十多岁走进社会之后,很多人痛苦地发现,那些年轻时有才华、有热情,非常正直的年轻人,从二十多岁混到三十多岁一事无成。因为你不会圆滑处事,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会在领导面前拍马屁,不会在同事面前耍心眼,什么都不会。结果是,你工作能力很强,到了三十岁一事无成。
  
  这些人痛苦地发现,身边那些臭流氓,年纪轻轻十七八岁就活得特别圆滑世故的那帮小兔崽子,到了三十来岁都混得非常好,要钱有钱,要车有车。所以这些正直的年轻人到了三十岁很彷徨,开始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心想我到底在干吗呢?
  
  于是他为了获得生存上的好处,决定跟着耍流氓。最可气的是他们之后还产生了幻觉,说这就是“成熟”,又过来毒害年轻人。我不觉得这是成熟,这是不要脸。
  
  我现在看到很多我的同龄人变成这样。我心情好就敷衍一下,有时候心情不好就忍不住当场戳穿他们。
  
  我说:“你看你们这帮兔崽子,年轻时我们在一块儿聊,都说要改变世界,现在你,你改变个屁了。”然后他们就有点不好意思,说:“哎呀,行了,老罗,咱们那时候不是幼稚吗?谁能改变世界?谁也改变不了世界。”
  
  我就跟他们说:“你别客气了,你已经改变这个世界了。因为你变成了一个恶心的人,这个世界多了一个恶心的人,因此它变得恶心了一点点。”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你的宿命,你别无选择。你如果走进社会,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什么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恶心的成年人社会中的一员,那你就把这个世界变得恶心了一点点。
  
  如果你一生耿直,刚正不阿,没做任何恶心的事情,没有做任何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老婆、孩子、老娘,把身边的这些人照顾好了,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最后梗着脖子到了七八十岁死掉了,你这一生是不是没有改变世界?你还是改变世界了,你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因为你,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好人,听懂了吧?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所以将来有一天你心里挣扎,不知道要做一个流氓还是做一个正直的人,你在这个中间彷徨的时候,希望你记得我今天给你讲的这句话,每一个生命都注定改变这个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3:20 | 查看全部
妈语录时间:2014-01-10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母亲出生于1914年,1973年去世。一生殊不容易。42岁之后,她因心脏病卧床18年。终其一生,她始终是家庭乃至家族中的核心人物,以爱的关照、言行,影响子女和亲友。至今,朋友常笑我动辄就“我妈说的……”这些引用的母亲“语录”,当然不是母亲的原创,从她口中说出,往往加上“你外婆说”。也许,我的外婆、她的母亲将这些行为规范和俗语告诉她时,也是一句“你外婆说”。
  
  一句好话暖三冬
  
  不吝惜对别人真心赞赏,本是绝对灵验的做人秘诀。不过这和人的个性有关,有人天生说不出夸人的话。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上司,曾在美国念书工作十多年。他待人接物的方式兼有东西方的特色:秉承西方学风,研讨会上批评起人来,不留情面;持东方人含蓄的君子风度,对自己佩服的人,不轻易赞扬。一次,他在我起草的一份议案上批示“很好”,我几乎想将它保存起来做纪念品。有一阵,卖早餐的师傅见面就用生硬的普通话对我说:熊小姐,你今天很漂亮!我也高高兴兴地回答:谢谢!过了好些天,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你天天都这么说?答道:我只会这一句国语。
  
  你敬我三分,我敬你一尺
  
  上大学时,听到一位同学的母亲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可是我从来没听过的。到香港后,最深地感触到人与人之间的防范心理,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相处很好的同事,也不会轻易约到家中做客。反之,在单位邂逅的西方人,大部分都和昆明人差不多,相处不过半天,就成为直呼其名的朋友了,闲聊间,甚至会坦然地告诉你有过几次离异。
  
  人比人,气死人,马比骡子驮不成
  
  相当于“莫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居里夫人传》中,说到她四岁时,姐姐背不出功课,她站在一旁,流利地背了出来,父母无言地看着她,眼中带着责备,她哭起来说“我不是故意的”。一个亲戚念小学的女儿年年考第一,有次考了第二,回来哭得很伤心。我劝她说:你也替别的小朋友想想,不要总霸住这份荣誉,还有那些考倒数几名的同学,难道得去跳河吗?她一边哭,一边道:“就是不!就是不!”——什么意思?
  
  成龙的上天,成蛇的钻地
  
  有趣的是,同一句话,父母分别赋予不同的含义。在父亲口中,是劝告我们,成龙还是成蛇,会有不同的结局,类似种瓜得瓜,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才;母亲说起来,则表示人各有志,就好像“有人弃官归故里,有人半夜赶科场”。
  
  早死早投生
  
  如此对生死的坦然态度,令人想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之说。有位历史学家撰文,写某历史人物一生多次化险为夷,论证他置生死于度外的生命观,却没有触及根本:他个人之命还是民众的生命。此人论及生死,气度恢弘;行事为人,视人命如草芥。他漠视他人的生命,对本人生命终结的惧怕,越到晚年越烈。谢天谢地,投生之说不可信,天佑中华。
  
  人有小攥攥,天有大算盘
  
  这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差不多。云南人知足常乐的性格也许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懒散是常态,形容进取心重的人用贬义词,“穷攥饿算”。这也有因为穷了饿了,才需要钻营的意思。当然,要逍遥得起来,先得衣食足。云南许多地方,植物茂盛,雨水充足,老百姓说,插根扁担到地里都会发芽。去到山区扶贫,看到当地人的生活与原始人差不多,等到多些了解,你就满心疑惑……人类的现代化出了错吗?
  
  刁钻人专遇古怪事
  
  命运和性格有所关联,人越是挑剔、苛刻就越不如意。也有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一位对人对己都严格要求的朋友,常常遇到古怪事:新买的电脑出故障,乘电梯被困,赶火车扭了脚。听她抱怨,不得不同情她,同时也会想起这句妈语录,当然不敢说出来。这和“疼处专碰着”、“越穷越见鬼,越冷越刮风”一样,经常得到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3:32 | 查看全部
渴望人生的夜色时间:2014-01-10 作者:未详 点击:293次   有人问南极考察归来的探险家秦大河教授:“你们在南极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冰川和寒冷吗?”秦大河教授说道:“我们在南极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那里的极昼,没有黑夜。”
  
  怎么会是极昼呢?

  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可以尽情工作、休闲,而夜晚,如果没有火和灯光,我们会是什么也看不见的盲人。拥有大把的阳光怎么能算是坏事呢?
  
  秦大河教授见大家都很不解,微微一笑解释道:“在南极每当极昼的时候,没有了黑夜也就没有了日期,我们连续几十天都要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生物钟一下子被打乱了。困了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即使你能睡着,那种强烈的光很快就能把你从睡梦中刺醒。”
  
  秦大河教授停了一下又说道:“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自从世界上有了南极科考队后,在南极遭遇雪崩和意外的伤害的队员数目远远没有被极昼伤害的队员多。极昼可以让人精疲力竭、精神焦躁。整个极昼期间的南极大陆没有藏身之地,而雪崩和其他的意外则很容易避免。”
  
  秦大河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了平安度过极昼,我们已做了数百种尝试,包括增加帐篷里的阴暗度,我们甚至试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可是结果都不理想。因此在南极的极昼期间,我们最大的渴望就是让太阳能早一点儿落下,让黑夜早一点儿到来。”
  
  阳光对我们很重要,可是闪烁着星光的夜色也必不可少。这又何尝不像我们的人生,我们生命中需要别人的鼓励,可是生命中的坎坷同样是很珍贵的。

  在我们珍惜别人对我们鼓励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挫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23:44 | 查看全部
想知道,不想知道时间:2014-01-10 作者:未详 点击:352次   我们不想知道您的房子有多大,我们只想知道您曾为多少行路人提供过住宿;
  
  我们不想知道您的着装有多时尚,我们只想知道您曾为多少贫寒者提供过保暖的衣物;
  
  我们不想知道您的宴会有多豪华,我们只想知道您曾为多少饥饿者提供过果腹的食物;
  
  我们不想知道您有多少朋友,我们只想知道有多少人视您为朋友;
  
  我们不想知道您的本领有多高强,我们只想知道您是否用您的本领帮助过他人;
  
  我们不想知道您的薪酬有多丰厚,我们只想知道您是否取之有道;
  
  我们不想知道您身居何位,我们只想知道您是否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