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0:45 | 查看全部
被腰斩的清华大学校训时间:2013-12-20 作者:未详 点击:119次   大学要有独特的灵魂,也就是说,大学不仅要有灵魂,还要独特。
  
  哈佛的校训是,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这就是哈佛的精神;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早稻田大学则是: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校训显示出这些世界知名大学的独特灵魂。关键是,这些大学在实践中秉承着校训传达的精神,让其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传递,深入内心,深入骨髓。
  
  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前面8个字。
  
  学者余心曾指出:“校训被腰斩了,没有了‘精神’和‘思想’,清华的传统也就丢失了,剩下的,就只是教你做个好奴才的训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0:56 | 查看全部
伟大的朋友不溺爱你时间:2013-12-20 作者:未详 点击:242次   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你伟大的朋友呢?是因为他/她支持和接受你的行为方式吗?或者是因为他/她敢于抓你的痛处,并要求你做得更好?几年前,我经历了一次糟透了的签名售书活动,这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义。
  
  那次活动没有多少人参加,这是让任何一位作者都害怕且尴尬的事情。更糟糕的是,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忘记完美》的首次公开活动之一。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推介,但只来了两个人。我觉得他们只是刚好来了书店,但他们为我感到遗憾,所以一人买了一本。
  
  我身边摆着用不上的塑料扩音器和一瓶瓶的廉价香槟,独自对着一大堆卖不出去的书发呆。我孤独地坐在我那张小小的作者台旁边,大约坐了1个小时。在连续3个人来问我洗手间在哪儿之后,我收起海报,回家去了。
  
  对于一个具有宏伟梦想的第一次当作者的人来说,这真是非常丢脸的事。
  
  回家路上,我打电话给朋友莎伦,希望能获得一点点同情。她曾经与我一起做过销售,我想如果有谁能理解被拒绝的感受,那就是曾经做过销售的人。
  
  我一口气将自己的苦水倒了出来,希望她能给我一些溺爱性的安慰。
  
  她没有那样做,反而是深吸一口气后,活像个教官似的对着话筒咆哮起来:“丽莎•厄尔•麦克劳德,你做过宝洁公司的销售代表,你老实对我说,在那个书店500米的范围内没有人会买你的书吗?”
  
  她接着说:“难道你熬了那么多个夜晚写成这本书,就是为了像个呆瓜一样坐在那里,等着别人向你走来吗?你对这本书的关心,有没有达到让你走出去推销它的程度?”
  
  她不是一个只会教训别人的人。在我第二次签名售书时,她带了3位朋友来参加,并帮助我走遍了整个商场,派发明信片,直至我们售出了275本书,直至我们将书店里的存书卖完,直至我们说服书店经理将我的书全部放在门口的桌子上。
  
  现在回过头来看,莎伦这种“放下身段主动出击”的策略,显然是一位真正的朋友才会献上的礼物。我将为此永远感激她。
  
  我们都希望得到支持,但朋友不该是那些只会给你吃巧克力蛋糕的人,有时他们应该敢于叫你节食减肥。在你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配偶或者上司时,他们并不总是站在你这边。有时候,他们爱你爱到会坦白地告诉你,你才是需要成长的那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1:08 | 查看全部
我的后高考时代时间:2013-12-21 作者:未详 点击:175次   为你白头
  
  ●神龙儿
  
  接到录取通知书是在一个黄昏,他被幸福撞了个趔趄。
  
  五天后,他兴冲冲地打理行装,有人打来电话,你父亲不行了。他赶到工地。父亲倒在血泊里,胸口贯穿着钢筋。
  
  “不能看你上大学了”,父亲还在微笑,“好好的,到大学,去谈一场期待已久的恋爱吧”。轻松的遗言揉搓着男孩儿的心。
  
  他最终没去谈那一场期待已久的恋爱。他把录取通知书的碎片冲到马桶里的一刻,双腿残废的母亲正在门外静静地落泪。
  
  他不能去上大学。这个家需要一个新的男人顶住梁柱,需要巨大的温柔推动母亲的轮椅。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貌似辛苦。但多少辛苦,也抵不了爱。
  
  他留在了小城,做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傍晚时候,母亲总在微笑,因为他守护着她。
  
  有人问他,多好的大学,多少年的艰辛,不觉得可惜吗?
  
  他总会说,大学?可惜?你可知道。世上有人为你自了头吗?
  
  我用自考创奇迹
  
  ●雅菲
  
  十八岁那年,我落榜了,无钱继续复读。我在家乡不远处的一个草原站做了看管员。
  
  春天的草原常常狂风大作,看着漫天的黄沙。我的心沮丧到了极点。一个月后,我实在坚持不住,哭着给姐姐打电话。
  
  姐姐骑着自行车灰头土脸赶过来。我喜出望外,原来姐姐是利用工作的空暇来看我的。我让她歇一下,姐姐却说:不了,下午还有事。姐给你报了自考,这是学习资料。
  
  接过布包时,我发现姐姐的手擦破了。渗着殷红的血。
  
  我的眼泪滚滚而落,轻轻地拥住姐姐,姐姐含着眼泪,拍拍我的肩膀:人生之路千万条,虽然高考这条路失败了。但只要你敢于面对,自考一样可以拿到学历,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姐等你的好消息。
  
  送走姐姐后,我坐在简易的桌子边,开始了漫长的复习。冬来夏往,几易寒暑。六年后。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学历证书,并顺利地找到了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
  
  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姐姐时,姐姐欣喜地说道:成功属于有志的人,是你的志气战胜了挫折,是你的坚持迎来了胜利,祝贺你。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姐姐。谢谢你,其实,是你的爱让我创造了,奇迹。
  
  落榜后,我依然握有返程车票
  
  ●阿明
  
  我落榜了。
  
  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包围着我,仰望窗外蔚蓝的天空,双眼满是迷茫和倦怠。
  
  家里毫无生气,父母只是低头叹气,阳光照射下的根根白发那么醒目,让我不敢直视。
  
  我随便买张票上了火车。不问方向不问地点,也不敢打开手机。父母的担忧会使我控制不住眼泪。我戴着耳机听音乐。低头不看任何人。
  
  隐约听见有人叫“姐姐”。我取下耳机。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对我真挚地微笑,伸过来的手上是几颗果冻:“姐姐,给你。”我心底的冰冻悄悄融化,这样纯净无邪的眼睛。主动邀请素不相识的人分享她的快乐。
  
  我的思绪飞向了少年无忧的时光,那些平凡的幸福。我的心豁然洞开,即使眼前的世界一片灰白,我也应努力找寻绚丽的色彩。我对眼前的女孩报以同样真挚的笑容。当火车停靠在一个站台时。我下了车,买了返程的车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1:18 | 查看全部
背负十字架轻松走人生时间:2013-12-21 作者:未详 点击:423次   她是台球赛场上最抢眼的女人。完美的手臂线条,婀娜多姿的身段,专注的神情,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无法阻挡的魅力,她是球场上冷艳性感的“黑寡妇”。自1993年出道至今,她已赢得世界女子台球协会的15个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她,就是曾蝉联世界第一的韩裔美籍台球运动员珍妮特·李。
  
  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独领风骚的女性。从小就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4岁得了肿瘤,11岁腿上生脓肿,12岁得了脊柱收缩症。
  
  脊柱收缩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不能站着、不能弯腰、不能走路。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情窦初开的年龄,她只能穿XXXL的裤子以容纳背上的金属支架。更不能让人碰。
  
  13岁时,医生在她的背部安装了一个金属支架,两根钢条焊在一起,让她得以重新站起来。之后她又因颈部椎间盘突出、肩膀二头肌肌腱炎等经历了多次手术。每一次手术都如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她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十字架要背,上天既然如此安排,不是为了压垮我。而是为了让我在爬起来之后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她默默地在黑暗中寻找出路。18岁那一年,上帝终于开恩了。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台球。这个要强的女孩很快沉醉于这项运动中。每天的练球时间超过10小时。并不停地看书,向老一辈职业选手求教。她迷恋台球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连续练球达37个小时,直接躺着被送进了医院。为了掌握最完美的架球杆手型。珍妮特每晚上床前都会用塑料胶带把手按照标准姿势固定下来,起床和洗澡也不例外。每天萦绕在她脑海中的只有台球,晚上睡觉会梦见打球,闭上眼睛就会想到把球摆好,想象着自己在开球,步伐、神情、姿势,还有对手在摆球、笑、皱眉头……
  
  疯狂的训练使她的生命在那一刻转了弯。三年之后,她加入美国女子职业撞球联盟(WPBA),当年就进入了WPBA前10名,接下来,她赢得一项又一项比赛,捧回一座座奖杯,在WPBA的排名急速飙升,很快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这真是一个奇迹,一个完全没有台球基础,甚至背部需要金属支架支撑才能直立行走的人,仅用五年的时间,就迅速超越了很多健全人,在世界球坛一举夺魁!很多人难以想象。她却给出这样的答案:“我首先卸掉了身上无形的十字架,然后用努力才最终卸掉了背上有形的十字架。”
  
  两根钢条焊成的十字架是有形的,而对于曾患病的珍妮特·李来说,那留存在内心深处的无形的十字架更是对她身心强大的考验和煎熬。十几年来的病痛折磨,无法直立行走的痛苦,都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可是,她却以豁达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坦然接受苦难。终于重获健康,取得巨大的成功。
  
  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只有欢笑,还有贫穷、病痛、失意和泪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当潜藏的暴风雨袭来,你是否能如珍妮特·李一样,选择傲视苦难,并一度以胜利者的姿态勇敢地超越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2:00 | 查看全部
弗洛里与青霉素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398次   生物化学家玛丽·克林斯基写信告诉我一个关于青霉素的故事。在信中她提出一个我一直关心的主题:科学发明优先权是一个有缺陷的命题。科学探讨的宇宙万物,很多是在人类从洞穴中走出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青霉素就是其中一例,因为它毕竟是从自然生物之中提炼出来的。
  
  我们可以用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式,来讨论青霉素发明优先权的争议。谁最早意识到它的存在?谁最先观察到它的疗效?谁首次将它分离出来?谁第一次生产它?谁首次人工合成它?你可以继续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曾经意识到抗菌素可能存在。1924年,一个名字叫波特的美国人观察到青霉素对微生物有抗菌作用。1929年,苏格兰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认为青霉素可能成为抗菌素,但是无法提炼出单纯的青霉素,因此该项研究拖延到了30年代。
  
  而后年轻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很感兴趣,开始研究抗菌剂,并且发现抗菌剂能轻易杀死实验区域中的全部细菌。弗洛里意识到人类也许可以发明一种物质,当该物质进入人体内后,它能杀死某一类细菌。1935年,英国牛冿大学聘用弗洛里,希望他能振兴其病理学院。弗洛里上任后,录用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1940年,他们发现了从霉菌中分离出稳定青霉素的方法。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全面展开,弗洛里试图说服美国和英国国防部,共同资助及生产青霉素,但是他未能成功。
  
  不久,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弗莱明的一个朋友病重,因此弗莱明向弗洛里要一些青霉素。弗洛里慷慨相助,将当时全世界仅有的青霉素全部送给了弗莱明。弗莱明的朋友服用该药后,奇迹般地康复。弗莱明立刻将此事告知媒体,而后媒体聚焦于弗莱明,而不是弗洛里。
  
  此后,弗洛里团队只得到少量经费,仅够继续研发工作。他们从几千升原料中成功地提炼出第一支青霉素。该团队如何设计生产青霉素则是二战中靠自力更生而成功的著名故事。1944年,盟军携带青霉素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一年后,弗莱明、弗洛里及英国生物化学家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因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是至今我们仍旧争论,究竟该奖应该授予哪些人最为合理。是否应给予为此发明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系列科学家?也许应该从巴斯德,甚至从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开始?
  
  奖励的确有助于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类美德与其卓越贡献上,但是奖励远不如历史更加真实、全面、有意义。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创造来源于集体力量,不仅仅是个人所为。令人遗憾的是,像青霉素这样一项由一大批科学家经多年不懈努力而成就的伟大发明,诺贝尔奖却只能授予区区几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2:11 | 查看全部
风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风不为传播花粉而吹。风行其所不得不行,止其所不得不止,为吹拂而吹拂。花知道顺应风势,使花粉落在柱头上,花粉就长出一根管子来,进行传宗接代。风是博大的,似不经意的花是机巧的,有谋算的。
  
  蝴蝶并不为传播花粉而飞。它靠花而活,把针管一样的嘴刺入花心,吮吸里面的汁液。就在进食的时候,它毛茸茸的爪上沾满了花粉,完成像风那样的输送,算是对花的回报。蝴蝶来了又去,双方有施有受,共存共荣。
  
  风和花的关系是天和人的关系,天心难和,人可以自求多福。风的境界高,吹遍二十四番花信,一无所取,浑然忘我。世界上也可能有风那样的人。
  
  蝶和花的境界是人与人的境界,忙忙碌碌,你为我,我也为你。大家都活下去,像根链子。没有风,蝴蝶也能延续千红万紫。
  
  只要不做害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2:23 | 查看全部
回忆录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126次   大人物的传记文以人传,写作是为了自己满足,他的记述是当代热闹之余烬;小人物的传记人以文传,写作是为了便于大众满足,他的记述是后世热闹之火种。
  
  大人物属于历史,小人物属于文学。历史关心一路哭,文学关心一家哭。历史记得一将功成,文学记得万骨枯。历史歌颂车同轨书同文,文学想象“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我尊重历史,但是热爱文学。
  
  我这一代中国人,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也都被历史推撞揉搓,藏有前代人梦想不到的经验。今天我们读历史有一种感觉,从前的智者,他的见解实在平常,他的深度和广度难比我们今天一个平凡的人。人类需要累积经验,增加下一代的智慧,所以,我们都有写回忆录的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2:32 | 查看全部
密码人生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215次   自从把一部分闲钱放到余额宝里,我就忍不住每天上去看一下收益。当初申请账户时,系统不断提醒我,密码的安全级别不够,一想到这里面装的是我的血汗钱,我终于还是从了,设置了又有数字又有字母、又有大写又有小写、长度达15位的密码。这下好了,今天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那个复杂的密码了。
  
  刚开始用电脑时,我只有一个邮箱,系统也允许我使用非常简单的密码:我的生日。后来我创办了高中同学论坛,另一个同学盗了我的管理员密码“篡党夺权”,也终结了我一个密码通行的状态。
  
  于是更复杂的密码进入了我的生活。电脑安全专家都是这样要求的,还要求定期更换密码。据说一个黑客破解1000个账户,只需要17分钟,因为大多数人的密码都难以想象地简单。老外喜欢用一句话做密码,比如IloveU。中国人喜欢用数字,5%的人的密码是123456,或一个重复的数字串,比如666666或888888。还有15%至20%的人,喜欢用生日或电话号码做密码。我姐就是如此,她家的门禁密码是我父母家的电话号码,Wi-Fi密码是我家电话号码,手机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网购密码是我的生日……我自创了一套方法,将家庭成员名字的拼音加上生日,轮流组合,但很快我就晕了。人人网、豆瓣、MSN、QQ、微博、淘宝、当当、亚马逊……几乎是个网站,就要求注册。哪怕我只是想看其中一篇文章的一小段,也得告诉它,我多大了从事什么职业住在哪个城市家庭年收入在多少到多少之间。其实我宁可为这篇文章付钱,不过付款仍然需要注册。
  
  更烦人的是,各个网站对密码的要求完全不同。有的只允许6位数,有的则要求至少8位;有的必须字母加数字,有的只能用数字;有的强烈建议使用符号,有的则不允许使用;有的分为登录密码、查询密码、支付密码……为了记住这些纷繁复杂的密码,我的一个朋友把它们都记在了一个小本上,从邮箱到股票、基金、银行卡……后来,这个小本找不到了。她不仅失去了密码,还要担心有人把她家财产全部卷走。有那么一段时间,她总是觉得银行卡余额比记忆中少了。
  
  还有一个朋友,因为电脑的开机密码和Wi-Fi密码设置得太过复杂,于是就干脆写在了墙上。每次我看到就忍不住要嘲笑她:为了更好地保密,不得不公开。这似乎是人生的一种隐喻。如果你极力想要保密,秘密就会更快地公之于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2:42 | 查看全部
书摘6则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236次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想讲一个童话故事——鳄鱼妈妈跟鳄鱼宝宝说,你看海豚宝宝多厉害,它可以跳那么高,可以倒立在水面上游,你要努力学习。鳄鱼宝宝说,妈妈你示范一下。
  
  ——刘墉
  
  鲁迅写过:“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在初中的时候,做过这句话的阅读理解,要回答为什么不说两棵枣树,而是分开来说,有各种神奇的标准答案。等我自己也开始写作,认识了一堆作家之后,终于明白,即便是鲁迅本人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也是一样的:因为老子高兴。
  
  ——和菜头
  
  哈佛大学商学院Christensen教授对我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六七年后回到学校,个个意气风发,臂膀里挽着美人;毕业十几年后回来,疲惫、沉默,不少人在打离婚官司;毕业20年后,他们不怎么回校园了,孩子跟着前妻在另一个地方长大。我们教成功学很在行,却没有教“幸福学”。
  
  ——杨澜
  
  大凡人肚子里,发话有两个所在:一个是从丹田底下出来的,那是自己的话;一个是从喉咙底下出来的,那是应酬的话。
  
  ——刘鹗《老残游记》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鲁迅《可恶罪》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0:52:53 | 查看全部
读书失落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9岁的纽约男孩泰勒·韦弗酷爱阅读,在哈德逊瀑布公共图书馆暑期“深入阅读”的活动中,他一共阅读了372本书,整整5年没有小朋友能撼动他“读书之王”的宝座。
  
  就在他母亲为此“极端自豪”的时候,图书馆主任玛利亚浇了一盆冷水,她建议韦弗退出读书比赛,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感到永远不可能赶超他,连参赛积极性都没了。
  
  “这里是一个读书俱乐部,不是一项竞赛,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机会。”这位老太太甚至寻思着是不是能用抓阄的方法选出读书冠军。在她看来,比塑造一位读书小英雄更重要的,是保持孩子间的一种读书氛围。
  
  虽然抓阄也不是个多好的主意,可是,我倒挺希望自己小时候也能遇上这样的老师:在竞争到白热化的时候,她没有忘了教育的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