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4:55 | 查看全部
人生有三次幸福已足够时间:2013-10-24 作者:未详 点击:755次   幸福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这辈子有三次记得非常清楚的幸福感。
  
  第一次是三岁左右,我父母回家过周末,我被允许睡在他们的房间。一张床上,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他俩都在逗我玩。我记忆中这是第一个幸福时刻。最近在看DianaVreeland(戴安娜·弗里兰,著名时尚专栏作家与编辑)的传记,她实际上在纽约长大,但是她跟所有人说她成长在巴黎,以至于她自己都承认,她的幻想其实比现实更重要。我一直有种感觉,我的第一个幸福时刻也是我自己捏造出来的,我根本不确定是否发生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有各种细节,比如在哪个房间,被子是什么颜色的。也许作为一个离婚家庭的小孩,我需要有这种幸福时刻。至于是否存在过,这个并不重要。
  
  第二个幸福时刻是当我对生活做了决定,舍去了很多包袱时。我在城里把最后的一些事情处理完毕,下午3点多钟开车回家。那天阳光灿烂,下了高速的路上,我可以看见远处的山脉,是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正好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处理掉旧日的烦恼,轻装上阵新生活的感觉让我特别幸福。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得到才是幸福的,而那个春天我的确感受到舍弃能带来自由,而自由绝对能带来幸福。
  
  第三次是最近,我老公和闺女在房间里玩耍,他们每人拿着一把玩具剑在瞎比画。夏天,老公光着膀子,头发扎了一个小辫,他故意做出一副武士的样子,追得闺女笑着叫着满屋子跑。我在旁边看着,突然有一种幸福感,马上用手机把两个人插科打诨的样子照下来,让幸福有了一张照片。可惜不能跟大家分享,老公和姑娘都只穿着睡衣,坚决不同意让这张幸福的照片毁了父女俩的光辉形象。
  
  所以我觉得,第一,幸福不是常态,是生活中的一瞬间,这种瞬间多一些,人就有幸福感。我有过三次已经非常满足。持久的幸福感可能是很累的事情。第二,幸福不一定是真实的。即使生活很苦,也不要失去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力。最后,是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5:46 | 查看全部
心灵的阳光也灿烂时间:2013-10-20 作者:未详 点击:534次   昨日,表姐来我家做客,本应是欢喜的相聚,但听得最多的却是她的牢骚:单位与同事斗气,领导闹了别扭;家里老公不贴心吵嘴,孩子没考上好学校;刚买的股票又全部套住……唉,总之,没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这日子过得真没意思。
  
  人生究竟有多少不如人意之处呢?面对喋喋不休而苦恼的表姐,我笑着相慰,要她忘了这些不愉快,不要再诉苦和发牢骚。同时回卧室拿来两本童年相册,一边让她观看,一边与她叙旧。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着,表姐脸色随之渐渐地柔和起来,心情慢慢地畅快起来,不一会儿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她说这让她想起了儿时天真与烂漫,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言语中充满对那段光景的怀念。
  
  有位作家说过:“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忧伤是活,开心也是活,既然都是活,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生活呢?”话的道理浅显,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生活中,谁都会有磕磕碰碰,谁都会有苦恼忧伤。只不过是有的人走得平稳有的人走得坎坷,有的人走得壮美辉煌有的人走得暗淡无光……但无论怎样,生命的精彩不会因为波澜而短暂,生命的意义也不会因为伟大而延长。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次生命的旅行,怎样对待这次旅行,其实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就可以让空虚行程过得美好一点,看到的是勃勃的生机和处处花香。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阳光,可他们终将会老去;孩子给孩子喜悦和爱,可他们迟早会长大;爱人给我们甜蜜和幸福,可我们必须付出真情的代价去呵护;鲜花和掌声是生命的一瞬间;名利地位也会随着时间流向遥远的天边。生命再长,长不过百年,能永远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自己的心情啊。好的心情,犹如春暖花开,有欢乐的小鸟在唱歌,有童年的风筝在飞舞;看看天天是蓝的、看云云是白的、看山山是绿的、看水水是柔的、看人是善良的、看世界是多彩和谐的。
  
  那么,好心情从何而来,与金钱和幸福有关吗?一项调查发现,有关,但不能长久。当你中了500万彩票时,心情自然会十分高兴,但只能维持一个多月,如果再中第二次时,最多维持半个多月,高兴的心情就会消退了。拥有得多的人害怕失去,一无所有的人又急于求成,他们又怎么能真正地快乐起来呢?人活一世,要淡泊名利,得之不喜,失这不忧,不要过分得重得失与成败,不要过分在意加紧人对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也有拥有一份好的心境,不为太过高兴而忘乎所有,不为太悲作而痛不欲生,活得泰然处之,健康而美丽。
  
  遇上不顺心的事儿,多想想天地不老,人生无常。
  
  遇到不如意的事儿,多想想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活得泰然,自然健康,自然美丽,自然开怀。
  
  心说则物美,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也就拥有了年轻和阳光。我们能生活着就是幸运和快乐的,给自己一份愉快的好心情,笑对工作、生活,从新的角度出发,人生也必定会有新的收获,灿烂如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5:56 | 查看全部
崎岖山路走人生时间:2013-10-20 作者:未详 点击:424次   我的家在大山深处,一条崎岖的山路蜿蜒通向山外。山里人靠采山货为生,每到集日挑着山货沿着蜿蜒的山路出山赶集。
  
  本来乡亲们每次下山都要走这条山路,但后来,几个人为了能在集市上早早地占一个好位置,他们便开辟了一条通往山下的捷径,路是近了,可危险却增大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冒险走这条路。
  
  父亲也是乡亲们一样,挑山货下山卖,但他却从来不走这条小路。我每次放暑假,都要跟着父亲一起,挑着山货担子沿着崎岖山路下山赶集。每次下山,我都对山路的弯转盘旋有许多感慨,想着这趟山路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我便经常劝父亲说:“爸,我们也走小路吧,那要快一些。”可父亲听后急忙摇头,坚决要走这条山路。可这样一来,我们每次赶集都占不到好地方,都被那些走危险小路的乡亲们占上了,我们的山货明显不如别人卖得快,为此,我常常抱怨。父亲对我的抱怨根本不理,为什么走山路而不走小路,也成了我们心中一直想解开的谜。
  
  多年以后,我在离家千里的城市安顿下来,也将父亲和母亲接出了山村,走的那天,父亲不坐车,执意要再走一回山路,我便陪着父亲走了下来,也想趁这个时候,把我多年来的心结解开。下山的路上,我问父亲说:“爸,我一直想知道,你为什么偏要走这条山路,那小路您为什么从来不走?”父亲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在山路上,痴痴地望着它绵延向前,眼里充满了泪花,对我说:“孩子,爸必须保持平安。爸靠卖山货供你完成了学业,几十年了,我一直平安无事。你王叔他们几个都走小路,可他们怎么样?你王叔胳膊摔断了两回,山货不知丢了多少,你四哥最危险的一次滚下了山……经常走小路的,谁真正平安无事了。”父亲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啊,那些走小路的乡亲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危险。父亲拉着我坐在了路边,深情地对我说:“儿子,这条路蜿蜒回转,但永远是下山的正路,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放弃走正路;这条路是条平安路,走这条路一生平安。孩子,这两点我一直印在心中的,但耗它能给你的人生指条路。”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了。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我也懂得了人生的许多道理。人生的历程就像这条山路,要经过许多崎岖但方向始终不能偏,始终要走正路,只有走正路,人生才会平安,这条路也会因为我们的走过展显现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6:05 | 查看全部
免疫时间:2013-10-21 作者:未详 点击:341次   拍马屁这种事,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当别人在拍别人的马屁时,我们看得很清楚,知道那叫别有用心;

  可一旦拍到我们自己屁股上,我们要么浑然不知,要么就会把那离谱的恭维当成真的。

  原来,在恭维面前,谁也没有天生的免疫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6:14 | 查看全部
聪明与智慧时间:2013-10-21 作者:未详 点击:343次   不能吃亏为聪明,愿吃亏是智慧;

  拿得起是聪明,放得下是智慧;

  聪明知识多,智慧文化广;

  聪明保全眼前,智慧注重长远;

  聪明靠耳眼,耳聪目明,智慧靠心,慧由心生;

  聪明人嘴忙是茶壶,智者耳忙是茶杯,茶壶之水终入杯;

  聪明是能力,智慧是境界;

  聪明得于遗传,智慧缘于修炼;

  聪明十中有一,智慧百里无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6:26 | 查看全部
安详是心灵的一支画笔时间:2013-10-21 作者:未详 点击:229次   安详是心灵的一支画笔,轻轻地渲染,曾经不快的脸上就会出现柔和和欢快,安详是心海的一段韵律,轻轻地吟唱,曾经紊乱的脉率就会出舒缓和平和,它也是一支神奇的笔,能画出胜利与希望,画出力量和勇气,画出宁静与祥和,画出悠然与闲适。
  
  安详是一朵彩云,心若晴天,便有安详。安详是一泓秀水,心如镜湖,便有安详。安详,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一叶小舟,它身轻如燕,游刃有余,乘上它,一路驱向胜利的彼岸。安详,也是花香满径中那一片娇小的花瓣,它柔润多姿,粲然可爱,一心包绕那待放的绚丽花朵。
  
  安详是一种内在力量的蓄积。著名学者于丹在她的随笔集《于丹趣品人生》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没有任何武艺的茶艺师,在城里遇上了一位武艺高强的浪人,浪人想杀掉茶艺师当然是轻而易举,而其结果,茶艺师略施小计,在一代武艺大师的指点下,悟出吾身无艺胜有艺的真谛,重回原地与浪人决斗,拥有万分的安详一从容而又缓慢地整理衣着,最后,面带微笑淡看对手,那万分的安详呀!犹如一颗重磅的炸弹,彻底将浪人击倒,茶艺师无武艺而胜,胜的是内心的从容与安详。
  
  熟为人知的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难以忘怀的安详描写:第95回中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一场决斗,司马懿大军15万,诸葛亮只有2500的兵,敌众我寡,形势逼人,且看诸葛亮是如何安详的。他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弹琴。这一切,被司马懿看到,认定诸葛亮平生谨慎,绝不弄险,今日城门大开,自己安详弹琴,城内必有埋伏,于是退兵。“瑶琴三尺胜雄师”,一个内心若是没有充满从容与安详的人,是无法演绎出如此震撼人心的“空诚计”来的。在这里,从容是一块温润可触的玉,安详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巧妙地利用,一切胜利的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拥挤的公交车上,上来一对新婚的夫妇,只因为人太多而无座位,小俩口站立在一对坐着的夫妻前方。片刻,由于路障,司机急刹车,站立的男人骤然撞到在坐着的女人的怀里,这下子,坐着的男人激怒了,站起来大骂撞怀的男人,他们你一咒,我一骂唱起了高调,猛然,那坐着的男人拔出了水果刀,剑拔弩张,危急万分之时,只见那站着的女人满脸微笑,轻轻地拍了一下拔刀的男人说:“哥儿们,是我家的男人错了,我在这里向你赔个不是。”说完,深深地给拔刀的男人鞠了一躬。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副异常的安详模样,让拔刀的男人看了心里发虚,说了声这还差不多,便收起了刀子。一场快要发生的肉斗,在微笑安详中悄然地化解。
  
  安详也是你内心的一面镜子,我们人生的路上,不可能尽是鲜花与阳光,美酒与笑容,一路走来一路回味,还有那舍不得,放不下的东西在纠缠着我们的心灵,带来的是忧郁、焦虑、恐惧、迷惑、不安等等。所以,人生需要静修,心灵需要沉思,请把安详之小镜轻轻地取下来吧!照一照自己,看看心灵到底有多少烦恼和不安,忧郁和紧张。只要找到了安详的小镜,就等于给心灵找到了一家安静的归宿,给思想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憩园。
  
  安详真好,有了它,人生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份纷争与格斗,多一份善良和关爱,多一份妒忌和猜疑。静观世上从容与安详,处世生存处处福光高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6:37 | 查看全部
犀鸟的自由空间时间:2013-10-21 作者:未详 点击:485次   在东非的坦桑尼亚;生活着一种犀鸟,它和别的鸟类没有什么两样:外表漂亮,身段灵巧,动作敏捷,翅膀矫健。
  
  犀鸟浑身是黑色的,眼睛的周围镶着乳白色的边,犀鸟的嘴巴是酱黄色的,上阔下窄,很长,它的头偏大,脖子偏粗,浑身洋溢着一种和谐的美。
  
  犀鸟天生不喜欢群居,即使生了后代,伴侣之间一年中也有4个月的分离期,夜晚,彼此独居一隅,白天,独自飞翔。
  
  犀鸟就这样拥有着各自的空间,享受着一段自由的生活。
  
  尽管犀鸟每年都要过一段分居生活,但是,伴侣之间却是无比忠诚和相爱的,也就是说,雄犀鸟和雌犀鸟彼此都很有责任感。
  
  雌犀鸟从生育期开始,一直躲在家中,雄犀鸟在外觅食,觅到食物后,雄犀鸟把食物含在自己的食管里,一路飞回来,把储存在食管里的食物嘴对嘴地喂给雌犀鸟吃。犀鸟长着很长的嘴巴和粗大的脖子,这样的嘴巴和脖子正是用来喂食物给自己生育期的伴侣的。
  
  雄犀鸟每次出动觅食归来,就把细长的嘴巴伸进雌犀鸟的嘴里,把食物一颗一颗地喂给雌犀鸟。那一刻,雄犀鸟显得无比的体贴、温柔、耐心、细致。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不仅需要彼此理解、关爱、体贴,还需要留一段自由的空间给自己,就像雄犀鸟和雌犀鸟一样,除了尽享彼此之间的真情,还需要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心灵的独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6:51 | 查看全部
“靠山”时间:2013-10-21 作者:未详 点击:378次   周末闲逛古玩市场,偶见一家店铺里有卖椅子背的,出于好奇,我便进去一探究竟。
  
  店家介绍说有些是因为椅子破损了,剩下个椅子背倒是挺好,有些椅子本身并不怎么样,但椅子背倒在有些雕工,反比椅子好卖。说白了,椅子背就是一块古代的木雕花板,有红木的也有紫檀的,以明清两代为主,因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价格自然也是不菲的。
  
  椅子背也叫“靠山”,买椅子背,俗称买“靠山”,或许正因了这么一层意思,椅子背还挺好卖。
  
  “靠山”原本出自安禄山篡唐的故事。唐玄宗非常宠信胡人安禄山,欲提升他为宰相,后经人劝谏后,皇上才吩咐张洎毁弃诏书。张洎是安的好友,很快把这件事告诉了安禄山。一次,张洎跟李白谈及了与安禄山的交往。李白直言不讳地说:“胡人确有谋反之心,到时恐怕会连累你。你万万不可靠山,还是靠皇上吧!”张洎听从了李白的劝告。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反唐,张洎深有感受地说:“幸亏我没有靠山啊!”“靠山”之说从此流传开来。
  
  其实,“靠山”本身倒也称得上是个好物件的。记得有次开会,我去迟了一步,椅子全被人坐了,我便坐在一张方凳上。会开久了,看到别人或靠或倚,很是轻松,很是自在,唯有我正襟危坐,身子丝毫不能稍懈,显然要比别人累上许多。别人有“靠山”,有“靠山”就可以随意,没“靠山”也只好拿捏出点筋骨来了。
  
  有次去周庄,我参观过一个叫张厅的景点。有一间客厅里,摆放着五六把椅子,红木的高靠背椅子很典雅,不过其中有两张椅子,靠背只有个框,后背却是空的。我不解地问导游:为什么椅子的后背会是镂空的呢?导游说:在张家,那些还没有自立门户的子女,所坐的椅子都没有靠背,此举意在提醒子女他们还无依无靠,从而激励他们云创造自己的“靠山”。
  
  在现实生活中,有靠山自然是好,倘若没有靠山,那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大学毕业时,我和辉同时应聘到一家物资集团。辉的叔叔是集团老总,他理所当然地分配到了工作清闲的办公室,而我则被分到一家下属公司去做了业务员。后来,随着集团的改制,没有什么专长的辉在叔叔退休后就被精减裁员了,而我却因为业务精通而被提拔为所在公司的业务经理。
  
  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店主的一句戏言,他说:椅子缺了下面的“位子”,说是“靠山”,其实充其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讲的虽大白话,但只要你细细揣磨,倒也不难品出另一番意味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7:01 | 查看全部
你不能什么好都要时间:2013-10-22 作者:未详 点击:891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

  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

  你要学会接受生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

  因为,这就是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17:37 | 查看全部
圣人的无上智慧时间:2013-10-18 作者:未详 点击:359次   我比较喜欢看有关名人“摔跤”的文章,这不是心理阴暗,而是希望知道名人是如何潇洒地从地上爬起来的,也算是见招学招吧。
  
  最近读到一个故事。某次,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吩咐下人给自己两条小鲫鱼、小盏胡椒面和几个馒头作为早餐,然后特意召见主管宣传的官员王德林。吃饱后,指着剩下的鲫鱼和馒头责备侍者:“跟你们说过多少遍,要节约……明天没有必要准备这么多啦!”下人唯唯应着。做完这些,他才对王德林顺便交代了几句“工作”。王德林很快忘了袁世凯交代的事,却记住了大总统早餐的“简单”、“俭朴”,他写了篇文章称赞袁世凯的艰苦朴素,还督促各大报刊在头条发表。出乎王德林意料的是,文章刊发后他没有受到读者的赞美,却接到许多谴责他的电话,认为他徒有正直的虚名,却歪曲真相、混淆是非。读者说:袁世凯吃的鲫鱼,是派专人到淮河捞取活鱼后用猪油浸泡,待凝固后再密封保鲜,运到北京的。那盏胡椒面,也只是外形相象,实际上是用鹿茸、人参等十几味中药制成的补品。得知事情的真相,王德林做了两件事,一是写了一篇抨击袁世凯挂羊头卖狗肉的文章,同样要求各大报刊在头条发表;二是愤然辞去自己担任的宣传部门的职务,不再与袁世凯为伍。王德林的知错改错赢得了许多国民的好评。
  
  还有个故事是关于《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的。一位女嘉宾,男朋友去世了,她与前男友感情很好,并不想来《非诚勿扰》找新男朋友,是她的男朋友临终前偷偷替她报了名。这位女嘉宾刚上场的时候,举手问男嘉宾:“你愿意吃女朋友吃剩的东西吗?”孟非觉得女嘉宾问得不太礼貌,反问她:“你前男友吃你吃剩的东西吗?”她说:“吃。”孟非说:“那你们为什么分手呢?”女嘉宾回答:“他去世了。”孟非一时懵了,他立即对女嘉宾说:“对不起!我说错话了,向你道歉!”然后鞠了个躬。下了节目,他又在台下道了一次歉。这一段,他原本以为编导会剪掉,因为这是主持人一个失误,结果播出来了。看了这个节目,大家非但没有指责孟非,反而表扬说:“这个很真实。”
  
  某些国人比较喜欢造神,习惯于将有作为的人物说成无所不明、无所不能。就像诸葛亮,我们知道他联吴抗魏,知道他草船借剑,知道他让孙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知道他的聪明谁都赶不上,就是不知道他犯过什么错误,失街亭不是他的错,错在马谡;北伐失利不是他的错,错在后勤保障不及时。其实,人食五谷,哪能不犯错误?犯过错误,我们才知道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不能做,因而也才明白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孔子是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也从来没说过:人不能犯错误,他只是说:一个聪明人应该“不二过”,所谓“不二过”,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用张鸣先生的话说,就是不在同一个坑里跌死。为什么不能“二过”、不能在同一个坑里跌死?因为真正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我们扯出了一把没结穗的稻子,这稻子不会再长出谷来;我们随意地骂了一个人,这些骂了的话也不可能收回来。世人通常说的改错,改的不是过去的错,它更多的只是像王德林和孟非一样,表示自己抛弃过去某种做法的决心,用勇气证明我们可以给周围的人营造一片心灵的晴天。
  
  “不二过”的思想体现了圣人的无上智慧,也是关于犯错与改错的辩证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