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1:24 | 查看全部
知愧近乎信时间:2013-10-27 作者:未详 点击:281次   明代曹时中是上海人,曾估迁刑部主事、云南佥事、浙江副使等官,待人平易,做人厚道,尤可称者,是与人为善,涵养有雅量,为“仁者寿”做了实证,活到了九十高龄才寿终正寝,这寿辰于古确是异数,真是难得。
  
  可能是前辈间有些是非,邻居中有位后生,性格强悍,是个暴脾气,常常骂曹时中,怎么羞辱怎么来,将曹时中的画像,挂在墙壁上当靶子练掷镖;将曹时中漫画啊,扔在地上当毡布屙屎撒尿,刷白石灰到牛屁股,上面写着“曹时中”。“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然后再是鞭子抽,牛粪擦,“因极口肆詈,欲以激公怒。”
  
  这位愤青后生,他做这些不着调的事,多是没当着曹时中面的,曹时中碰到他,远远地绕道而走,这后生找不到曹时中,便对其僮仆泄恨,“向其僮加鞭”,打狗欺主,显然是冲着曹时中去的,这些僮仆气不过,回来向曹时中进言,将那家伙如何自己如何骂曹公的,一五一十转述给曹时中,遭时中听了,马上打住:你别说了,别说了,你再说,你不是再骂我吗?“人詈我而若述之,是重詈我也。”
  
  后生如此挑战,曹时中只是不出来应战,这家伙就写了一封信,“若为候者,而中实痛诋。”信里头谩骂,叫嚣,咒恨……什么骂人的话,都有。“令人直入,跽上之”,这后生还蛮狡猾,封上信,打发人来交曹时中,还彬彬有礼的,叫人行跪拜礼,礼性巴巴的,曹地中晓得里头是什么句子,接了信,并不启封,只是叫僮仆来,“休矣,待吾僮来。”僮仆来了,曹时中“命之焚之。”旁人不解,曹时中说,“知若主于我无好言也。”其人回去,将情况告诉后生,“生愧而止”,以后再也不谩骂不羞辱曹公了。
  
  读了曹时中故事,大家都敬佩他的雅量与宽容。雅量是一种刘义,宽容是一种美德。对羞辱自己者,不计较;对谩骂自己者,不衔恨;对一而再再而三挑衅自己者,不报复不反击,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须是性格沉稳、心胸阔达的人,才有这副心肝与肚肠。
  
  我也十分佩服曹时中。以年龄来看,曹公是长辈,后生年龄虽小,但也足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了,曹公若对后生这般做派,严词训斥,很是在理;以势来看,显然是曹公势力大,他若借势教训后生,也无不可。但曹公宽以待人,大人大量,可为做人楷模。
  
  我也十分激赏这位后生。不是激赏其生犯,而是激赏其惭愧。很多人缺乏惭愧之心,缺乏自疚之心,缺乏内歉之心。面对人家的宽容与雅量,不检己过,不思改悔,一是移羞作怒,觉得自己好像心胸没人阔达,在他人面前丢了面子,他要拾回自己的面子,更以再去羞辱人来争面子,言语更恶劣,行止更粗俗,变本加厉地出恶言,行恶事;二是借机凌弱,把人家的宽容当怕事,把人家的善良当软弱,把人家的礼让当畏缩,把人家的仁义当可欺,谩骂层层加码,陷害步步加紧,欺凌次次加剧。
  
  宽容的宽字,也是有空间界限的,你要人宽容,自然是可以的,但你得给人家一个宽容的理由。
  
  宽容的理由是你的羞愧,是你的惭愧,是你的愧疚,是你的愧悔。从来不对自己的行为检讨,人来不反省对不对得起人家,只是要别人对你忍让,对你退让,对你脆让,要将人家作牛马骑,要将人家当夜壶拉屎拉尿,一回,可以;二回,可以;三回,还可以;四回呢?五回呢?百忍者,那是圣人了,圣人几稀,近乎绝无。德性再好的人,也是难以一忍再忍,三忍四忍。在忍让上,修养差的,一辱作气,二辱更气,三辱拼了老命,也要来抒气了;修养好的,一辱无气,二辱生气,三辱气鼓鼓,四辱五辱,那恐怕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了的。
  
  别人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你要惭愧,惭愧也是一种美德。惭愧意味着自省,意味着忏悔,意味着停止对人加害,意味着从此尊重人,善待人,助益人。
  
  我们与人交往,首先作的是减法题:与人为善,先设定所有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可以、都是值得人生去交集的人,然后一个一个减:这人不可交往,这人不值得重逢,这人绝对不可以再向他输心……一个一个地减去;我们与人交朋友定知己,做的是加法题:这人可以继续深交,这人可以做真朋友,这人可以做心灵不设防的知己……
  
  如曹时中对面的那位后生,当是被人从内心被减去了的人,是我们电话簿里删掉了的人,是茶馆里、酒局里、喜乐里等交际圈里剔除了的人,这样的人,要再次获得我们内心的认可,那么其起点就是愧疚,他先得要愧疚之心,然后才能获得人的信任。一个从来不惭愧人,一个做了对不起人的事,依然很嚣张很霸道很恶狠狠的人,那么可断定,他是没良心的人,他是良心坏了的人。
  
  知耻近乎勇,懂得羞耻,是一种勇气,有这勇气才可嘉;知愧近乎信,懂得惭愧,是一种诚信,有这诚信才可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6:57 | 查看全部
龙永图和他的“糊涂秘书”时间:2013-10-27 作者:未详 点击:217次   时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的龙永图在中国加入世贸谈判时曾选过一位秘书。当龙永图宣布他的秘书是谁时,全场哗然,因为他选的这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当秘书。
  
  在众人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的,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但是龙永图选的秘书,处世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走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9点半,经过核查,十有九次他是错的。
  
  但是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因为龙永图是在中国加入世贸谈判最困难的时候选他当秘书的。当时在谈判桌上谈判的压力特别大,龙永图的脾气也很大,有时候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也不想说。每次龙永图回到房间后,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只有那位秘书,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地走进来,坐到龙永图的房间里就翘起二郎腿,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说龙永图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而且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训斥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接受批评而且从不会恼火。无论你怎么批评训斥,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并且还微笑着说,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在生活细节上甚至有点糊涂。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所以在龙永图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位不拘小节,敢说真话的秘书对龙永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知道,当一个人在盛怒之下,他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很容易出现不周全和偏差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人能泼一盆冷水,能给一当头棒喝,以此来清醒冷静下来。毕竟,龙永图代表的是整个中国,肩负着中国能否加入世贸的重任。貌似糊涂的秘书在谈判的唇枪舌战中帮龙永图调节了心情,找准了方向。
  
  世贸谈判成功以后,龙永图的脾气好多了,稀里糊涂的秘书已不再适合龙永图的工作需要了,于是龙永图就建议他改换了别的工作。龙永图是清醒的,他非常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最适合什么工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人,这一点,是常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其实,精明的龙永图在谈判时用糊涂的秘书,十分明白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管理用人上的决窍:在特定的位置上,一定要用合适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7:09 | 查看全部
从辛泰尔的拒绝想开去时间:2013-10-27 作者:未详 点击:214次   卡耐基在《伟大的人物》一书中,讲到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辛泰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他是纽约评论界的权威。当年,全国有498家报纸为辛泰尔开辟了专栏,每天同步刊发他的时评。这个栏目有统一的名称,叫做《每日纽约》为此,他每星期可以得到2150美元的报酬。如此算来,他每年有十万美元的收入,他的经济收入能让他生活得比较体面,当然离真正的富人还相距甚远。
  
  当时,在美国辛泰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人能及。于是,先后有多家电台竞相聘请他主持节目,以提升对大众的吸引力。纽约电台为他考虑周到,他们承诺为了节约他的时间,可以在他工作间的写字台上装一台播音机,并且许以高额酬金:每播一分钟,就给他500美元。然而,辛泰尔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一些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向他抛出橄榄枝。著名的华纳电影公司更是用尽了各种办法与他洽商,希望他能够担任一部纪念电影中主席的角色。为此,华纳公司寄给他一份合同,同时附爱一张空白支票:“请你随便写下你所希望的酬金数额,并签好字,寄还我们。”辛泰尔很快将合同寄了回去,但是没有签字。
  
  卡耐基曾经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固执,连送到门上的钱都不要?”他回答说:“这个,只是因为我不擅长谈话。”他还开玩笑地说:“如果在电台播音或者在摄影现场拍片的话,说不定我会当场晕倒呢!”
  
  辛泰尔并非真正“不差钱”的人,但他一次次拒绝了送到门上的金钱,由辛泰尔的拒绝,我想到了“边际”这两个字。利益是有边际的,要懂得哪些该拿,哪些不该拿。吃人家的嘴短,谁都明白。如果辛泰尔急于把名气换成银子,到处走穴,那么他的表演无论多么“煽情”,人们都可能质疑他的“立场”是不是被收买了。正因为辛泰尔对送上门的钱都毫不动心,所以他的观点才被信赖,他的影响力才无人能及。
  
  其实,有“边际”的何止是利益?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也都是有边际的,不管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盲目扩大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摊子铺得太大,整日忙得昏天黑地,还是忙不过来,没时间充电,自己的那点儿家底很容易卖光。目标远大固然可嘉,但很多时候我们也该像辛泰尔那样懂得拒绝,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7:20 | 查看全部
南怀瑾: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时间:2013-10-27 作者:未详 点击:482次   有着学界楷模,一代宗师之美誉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自小接受中国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了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著作。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它不仅是国学大师,诗人,还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他一生行迹奇奇特,常情莫测,令人犹不尽识其详者。在为人处理方面,他更是将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集于一身,俨然一个布道者,在人事纷繁,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中,为我们详解其“道”。让我们不妨跟随大师的行踪,支看看他在漫漫人生里的点点滴滴。
  
  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这是南怀瑾的处世技巧。在台湾时,蒋家父子当权,他本有机会踏进仕途,但他不动心,远离政治是他的一贯标准,这是他的“方”。但另一方面他并不拒绝与台湾高层人士来往。一天,他在给他创办的协会一个“特别班”上课,一看台下坐着全是国民党的少将中将,这可都是党国重臣,握有实权的人物。虽然南怀瑾远离政治,不想和蒋家父子过于亲近,但他并不反对和政要来往,只要来听他的课,来者不拒,这是他的“圆”。正是这“方圆有度”的处世大智慧,使得他的人生左右逢源,路途坦荡。
  
  南怀瑾初到台湾时,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不过,他仍然不忘助人。一次,在得知邻居家揭不开锅时,他悄悄地将自己家的米送到邻居家门口。那时,整个台湾经济并不发达,但只要有人求助,他总是慷慨解囊,即使后来他成名后,依然保持这种救人于急难的作风。发达后,1997年他又造福乡亲,投资数亿元修建金温铁路,为当地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正是这种乐善好施,使得他能鹤发童颜,健康高寿,因为有科学研究,乐于做好事的人通常心地善良,心中常有愉悦感,而这种良好的心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南怀瑾的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他在儿时遭遇了一件奇特的险事,让他刻骨铭心,他把这件事与福报联系在一起思考,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南怀瑾的父亲是个有经商头脑的人,有着温州人善于经营的智慧和胆识,因而他的家境相当殷实。有一年他奶奶六十大寿,家里大操大办,从过年一直热闹到了正月十五。南怀瑾急着要上学,不等开学就走了。就在他走后,家里出了大事,由于过度张扬,招来穷凶极恶的海盗,把家里洗劫一空。幸亏父亲逃离迅速,母亲化妆成佣人才逃过杀身之祸。这件事对南怀瑾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大操大办奶奶的六十大寿,哪会招来海盗啊。因而南怀瑾总是低调处世,因为低调才能隐藏锋芒,不容易树敌,保护自己不受损害,从而有利于聪明才智的发挥。
  
  纵观南怀瑾的传奇人生,他所取得的巨大财富和盖世之誉,无不和他的渊博学识,处世智慧息息相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喧嚣红尘,熙熙攘攘,每个人生活在尘世中,都免不了和人与事打交道,少不了烦恼和困扰,怎样化解矛盾,立足于世,南怀瑾的为人与处世,值得我们借鉴,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7:31 | 查看全部
安慰的真谛时间:2013-10-28 作者:未详 点击:245次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才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的人微笑致谢。她很想见到黛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黛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
  
  黛安娜王妃终于百忙中赶来,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不再矜持。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话就是这样的话!
  
  据说,黛安娜虽出身富家,却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她经常自嘲笨得像牛,智商不高。但是这件事让人相信,她是天底下智商最高的人。这种独有的天赋,让她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永远那么慈善温柔,颇具亲和力,无人能够替代。
  
  我们有许多聪明人,会说许多聪明的话。但在劝慰人时他们的话说出来就不一定那么聪明,那么体贴,那么让人觉得宽慰,觉得心存感激。
  
  事实上,当别人的情感或心灵遭遇坎坷或者受到创伤时,有时我们实在帮不上什么忙,有时一些安慰的话连自己都不知怎么说才好。因为我们实在不了解别人心田的禾苗需要怎样的哺育才能恢复葱翠的挺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话,不妨给对方一个痛哭的机会,一个流淌伤感的出口,兴许,这是安慰的真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7:41 | 查看全部
化蝶的美丽与疼痛时间:2013-10-28 作者:未详 点击:117次   一只美丽的蝴蝶,需要一位母亲不停地努力和付出。
  
  那时候,他还小,她把他寄放在外祖母家里。每次她去上班,他就会揪住她的衣襟,狠狠地哭,小脸抹得跟花脸猫一样,一边哭一边仰起小脸儿说:“妈,不上班。”
  
  这样的祈求怎么能不羁绊远离的脚步?可是她还是固执地说:“不行,妈妈不上班,我们就得饿饭。”饿是他那时所能理解的最直接的概念,可是他仍然会不依不饶地问下去:“那什么时候可以不饿饭?”她说:“等你长大。”他抹掉眼泪,哽咽:“等我长大。”她哭笑不得,心中是挥之不去的隐隐的痛。
  
  她是单亲母亲,没有太多的自由,更不能不坚强,因为她是他的天。
  
  她几乎不错眼地盯着他成长的每一步。小时候,每一次他犯了错,都会伸出小手,掌心向上,等着她打手板。
  
  成长和蜕变其实是很残酷的,怎么会不犯错?他拿了同学的橡皮、他跟外祖母说了谎话、他踢足球把人家的汽车玻璃砸烂了,回家都要挨她的手板……小时候做了错事,他会拼命检讨,稍稍长大一些后,就变成无声的忍受,这样反而会激起她更大的怒气,因而会打得更狠。
  
  这一年,他15岁,有一点儿叛逆和张扬。初升高最紧张的阶段,他选择了逃避,掉进悬疑小说里不能自拔。她花很多钱请名师给他辅导,花很多钱给他增加营养、买复习资料。怕体育过不了关,还花钱请了外校体育老师单独训练。一头是他,一头是工作,来来回回地奔波,她疲惫到不管倚在哪里都能睡着。补习班的老师给她打电话,说他上课的时候看悬疑小说,她听了之后,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血往头上涌,一下就晕了。
  
  醒来,是在医院里。
  
  他去医院看她,医生说她患了很严重的营养不良,他听了始终没有吭声,他默默地从书包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那个专用竹板递给她,然后手心向上,闭上眼睛,静静地等着她惩罚。
  
  等了半天没有动静,他睁开眼睛,看见她早扔了竹板,低垂不语。
  
  时间一点点溜走,两个人就那样僵持着,谁都不肯开口。最终还是她沉不住气,哽咽地说:“从小到大,每一次你犯了错,我都会打手板,让你记住自己犯的错,别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倒,可是今天我不想打手板了。你不用心疼妈妈,妈妈为你花钱、为你奔波、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一个为人母亲的责任,是我的快乐。咱们还是说说你吧!每天早晨,你比任何一个人起得都早,甚至比第一班公共汽车还早,然后穿越整个城市,去学校上课。晚上5点钟放学,因为压车,你往往要8点之后才能回到家。为了上学,你有没有计算过每天有多少时间奔波在路上?你想过没有,你对得起自己吗?你那么辛苦和疲惫,穿城而过,就是为了去学校看小说?”
  
  他的眼泪一滴一滴,滴到她的手背上,良久才说:“妈,我知道错了,你别生气了,好好养病,养好了咱们回家!”
  
  她的眼泪不可遏制地流下来:“你知道吗?我等你这一句话等了很久,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认不清自己。”
  
  青春有时候是一只毛毛虫,只有全部消化掉,才可能完成最终化茧成蝶的过程,长出美丽的羽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7:54 | 查看全部
寂寞中年时间:2013-10-28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中年往往是忙碌的,按理来说是不能寂寞的,也无暇去感受更多的寂寞。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到中年,寂寞会时常悄然而至,让人备感无奈。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和很多人相处,有家人、同事、友人,也有可以被称作知己的那些。和同事的相处,关键在于共事,为了做事而在一起,本身便带着明确的目的,和寂寞与否并不相干。不管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人总是要靠着做事来谋生立身的,所以,只要没有脱离做事谋生的这一个层面,就得在人群中活着。从同事之中,寻求不寂寞的因素,当然是不现实的。尽管分开来说,彼此都是寂寞,但是相互加在一起,并不能减少寂寞或者让寂寞消失。和同事共处的生存模式构成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么一来,中年的本质也就是无可逃避的寂寞了。
  
  工作之余,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各自不同的圈子。有的喜欢打牌,当然会有众多的牌友。但牌友本身也就为着牌而凑集,或为盈利或为消闲,牌局散了,也就自然散开,很少有恒久的友谊。当然也许会有一些凑的时候长一些的,但在牌场上,恐怕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多,而且听到的大多是不欢而散的。
  
  也有些人喜欢钓鱼,或者喝茶、下棋,这些爱好,自然也是志趣相投。这些人大多是超然于现实的物质生活之外的,除了少数的为着一些目的而投其所好之外,还真的能够找到一些精神交流的东西。但这些友谊,也像在华丽的外表装饰了一层透明的玻璃一样,看着很亲近,其实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但彼此能够看到彼此的内摸,能够感受到彼此真实的内心的一个部分,因此,这些超越现实的爱好形成的友谊,也只能在超越现实的那个世界里存在。无法慰藉现实中的那份寂寞。
  
  这些,还算是比较深刻交往了的,当然还有另一些人,有一些听起来很客套的称呼,或者是因为偶尔在一起吃了一餐饭,或者洗了一次桑拿,或者因为一个同事朋友的介绍而认识,大家口头上都很客气,彼此称兄道弟的,但这些人往往也只能说是熟人而已,和朋友,内在能够进行交流的层面,相隔当然会更远。在寂寞的时候,当然不会傻乎乎地想起那些所谓的哥兄老弟。
  
  有一种人,最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的知交。那些从小结识的人,由于长期的经历,或者儿时的共同娱乐经历,让彼此在心中有了无可替代的分量。按理说,这些人最能够发展成朋友。但是,这些毕竟是过去很多时的,生活不同,即便是走到了一起,相互的生活圈子各不相同,这个时候聊起天来,似乎还没有和同事之间的话题更多。但是老同学的那些感觉是别人替代不来的,便在一起聊聊过去的生活,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也自然把自己的往事重放了一遍,在这一次的重温过程中,似乎感受到了旧日温暖的抚慰,从此也可以消除一时的寂寞。
  
  人到了这样的爱怀旧的时期,免不了时常回头看,学会了回头看,并不是一件坏事,回头除了看看自己的足迹,更可以看到身边的一些年轻人。也可以看到一些和自己无关的同龄人或者老人。人生是彼此看着生活的。这样看着,从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可以减少许多的寂寞。寂寞并不是单纯属于中年,也可以说,人生本来就是寂寞的,无非是中年的时候,有胆量承认得更直接罢了。年少的时候,看不清楚;年老的时候,恐怕会不愿意那样承认,或者超过了感受寂寞的那份敏感。唯独中年,能够敏感到,也颇有些时间去感受。寂寞中年,其实是一份难得的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8:26 | 查看全部
时光朴素时间:2013-10-26 作者:未详 点击:258次   朴素的时光,静好、恬淡、宁谧,还有一种淡雅在其中。
  
  所以,我喜欢。
  
  真的,时光的细流悄然滑过身边,荡漾起的流波里有绚烂的艳,也有朴素的静,能让人安之若素的,就是那些朴素的时光,就如最初的心境一般,在简单的美丽中,怡然浮动着生命里最真的憧憬和向往。我想,有人会选择朴素,有人不会。而我选择,就是朴素,那是我喜欢的。
  
  朴素的时光如一朵开得淡雅的花一样,安然而美丽。
  
  其实,滚滚红尘里,有朴素的时光陪衬着温馨、亲密的生活,那样的日子里,岁月静好,惺惺相惜,流年如水,脉脉相知,在一份现世的安稳里,心也是安稳的。
  
  朴素时光里的事物会让人爱到心疼。比如一朵淡雅的花,一弯静美的月,摇曳在时光的寂静里,娟娟如画,柔柔如诗,不争明艳,不抢风头。然而,它们却是真正的美,是真正的好。这样的朴素的确让人会爱到心疼。
  
  朴素的时光是内心深处的独自芬芳,那是纤尘不染的绝美姿态。在繁杂的岁月里,朴素的时光静守着一份宁静,拒绝着喧嚣和浮躁,渐渐的,成为一种唐诗宋词的雅致,知心的人看到了,不需说,就能懂。
  
  生活中随处都有朴素的时光。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坐在窗前,看云卷云舒,看雨来雨歇,听风吹风动,听琴声箫声。朴素的时光是自然的,因为自然,总是美好的,所以,就喜欢这种朴素里的恬淡。
  
  阳光下,我静静伫立,久久凝望天空中的一朵云在不停变幻。那朵云偶尔会和别的云轻轻接触,偶尔会独自飘逸。然而,那朵云从我的目光里飘远,留下的,是我看云的心情。
  
  雨天时,我喜欢听那清脆的雨声,心情就在那样的沉醉中温润如水。
  
  夜晚,在闪烁的星光中,我默默凝望,肌肤上的微凉,星光细碎的缠绵,留下点点思绪的美好。
  
  这些都是朴素的时光。
  
  回忆里也有朴素的时光。
  
  懵懂的青春岁月里,面对心仪的那个人的那份羞梁,犹如最初绽放的花儿,带着紧致的瓣儿,慢慢地打开,却是满怀美丽。
  
  还有,十八岁的校园的小路上打着的那把小伞,在年轻的天空留下一片云淡风轻。
  
  二十岁的那年,透过树叶的间隙,我看着细碎的阳光,一种温暖在心中荡漾,春天走过了,却,并不遗憾。
  
  曾经,在北风呼啸的冬天,带着一身的寒冷踏入家门时,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在似水的年华里,留下了甜甜的微笑。
  
  还有,夜深人静时,用笔尖倾泻的柔情记录着生命里曾经的美好,遗失的,或者得到的,在入睡的那一刻,依然感觉到时光在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些也是朴素的时光。
  
  而那些过去了的朴素的时光,也总是会被我捡拾起来,在属于自己的安然中,浅浅的,静静的,伴我行走。
  
  面对朴素的时光,心中充满着的,是感恩。
  
  拥有朴素的时光是幸福的。
  
  朴素的时光是一种美丽、恬淡、静谧的情趣,它展开的,是一幅幅温馨的画,也是一阕阕婉约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8:39 | 查看全部
向快乐出发时间:2013-10-26 作者:未详 点击:453次   一
  
  不遇,让你成为群体中的另类。作为另类,最显著的标识,就是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你有睿智的头脑,忧郁却常常写在脸上。你的人生图案可以方圆并蓄,可以庄重,可以粗犷,可以刚柔相济,但绝不会为一己私念混淆黑白。
  
  不遇之人我行我素,独立特行,是因为不屑于效仿别人;不遇之人有自己的坚守,这种坚守在某些人眼里,也许是刻板的,但在你心里,有些东西永远不可失落;不遇之人也有情思绵绵的时候,这些绵绵情思,有直线的意蕴,曲线的韵律,以及不离不弃的眷念和爱意。
  
  不遇而不弃,时常让自己的思想淬火,才有迷人的火花迸发。
  
  二
  
  天空飘过几缕彩云,飘过一些心灵的慰藉。总想张开眼瞳正视太阳,却不能。只能眯起眼睛,太阳不是一个火球,是一面锃亮的镜子,镜子的反光那么强烈,你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可是,在你的知觉世界,这面镜子里,聚集着许多挣扎呐喊的灵魂。
  
  路上的碎石,组合着人生的无数条裂痕,如秋风吹过后树的手指。你在手指上行走,在旋转的螺纹中穿行。疲惫时,总会有一个人,让你的手搭上肩头,让你具备继续前行的勇气。相亲相爱的人啊,究竟能说些什么,谁是你此生的倾慕?谁是你眼中的唯一?
  
  三
  
  坐在日光月光里,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上,听你默默诉说,你温柔的凝视,对我是一种信赖。我所能包容的,最是你的嘻笑和争执。人生舞台恰似巨大的手术台,每天有许多种声音被解剖,总有人将解剖后的声音整合,让时光的剪刀合理裁剪。
  
  那些时日,你划了一道分界线,天空下着雨,分界线上溅上了一些黄泥。我不能走近你,只好在线外徘徊。终于绕道靠近你,你故作惊讶,却又挽起了我的手臂。有时候,你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你在意我的长发在你的眼前飘逸地流过,你在意人性的缠绵会被轻描淡写的切割。
  
  迎着光明行走的时候,偶尔回过头去,你看见身后相随的一些人,在无情地践踏你的影子。
  
  四
  
  你的世界,总有一些新奇的见解,你是我每天的《参考消息》。你说:“锋芒会在压力中萎缩,一切都会成为泡影。”然而,在属于你的天地里,一有闲暇,你依然通过铿锵的音符,求证着人生的美丽。你的人生盾牌,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属于你的音符在夜空下自由地舞蹈,从中我分明听见你骨骼嘎嘎作响的声音。你拾拣着人生的记忆,让它在现代网络的枝丫上尽情绽放,悬挂成想象中笔墨淋漓的写意。
  
  裸体的星群纷纷隐退,清凉的雨滴漫不经心地打在你微微扬起的白皙的脸颊上。你的脚下,层叠的脚印如烟云散去。
  
  五
  
  一个烟蒂,一点火柴头,一只垂死的蚂蚁,被误解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让你感觉冰凉。你怜惜属于自己的孤独,你企望将这些孤独拒之门外。你关上窗子,却关不住窗外的山光水色。一行白鹭从晴空飞过,它们以洁白、翩跹的形态定格在目光所及的尽头。你明白,它们不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音乐不能让你得到争脱,但你依然习惯于沉浸在音乐或强或弱的节奏里,从中摄取力量,摄取生而为人的快乐。
  
  因为不遇,你离开了那幢房子,那方令你窒息的天地。你成为高速旋转的电子,离核越来越远,离音乐越来越近。你再不能回去。你的人生永远在寻求的路途上,也许,这是你的宿命。你在音乐里寻找自己,那是生命的高频状态,一切都在向快乐出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5:08:52 | 查看全部
ai时间:2013-10-26 作者:未详 点击:348次   同事说,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为“ai”,它们的关系可能是因果,母子。
  
  ai,爱,柔情万千;ai唉,愁绪满怀。爱起时,伊人红妆,无由挂怀;爱告终,垂泪东风,长吁短叹。人们懵懂入爱,几番坎坷,不再相信爱只如初见。于是,唉叹呼之欲出,伤旧景,怀故人。没有爱的颠沛流离,唉的无能为力便不再成立。ai,同声,同理。
  
  爱,惊天动地,撼长城,蝶双飞;唉,天翻地覆,愁似水,雁相许。爱已亡,唉声起。
  
  倒是妙不可言,音同,情也同,只是双方都换了心境。不在乎便不在意,无爱也就淡不上恨,只因爱无果,恨方才霸占了人心。论及二者涉及因果,实不为过。
  
  爱是一种期望,唉是一种失望,因为曾经的希望才有了今天的怅然。我们依然在ai,只是我们都回不到过去。爱有多深,唉就有多心碎。止痛之法,不过以新爱入药,治愈曾经的伤口。旧伤痊愈,新爱正浓,往昔伊人何处?无言伴窗,只留一声哀叹。
  
  来时路,陌上花开初薰,相扶一路的她已嫁作他人妻。曾经的艳羡不过化作一声唉叹:以为这辈子都要将“唉”置之死地,岂知,指尖溜走的爱竟悄悄让你们化敌为友;以为自己无惧风雨,怎料不复来临,谁也做不成逃兵。
  
  其实一路走来,我们心中一直装满爱,但是让唉也住在隔壁。因为我们早已深知有爱取暖,我们不再独行;有唉相随,我们才更加懂得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