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4:18 | 查看全部
中学时代,我一直担任班上的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又总是班上第一二名,所以多少有些受老师的宠。上课时我一旦感觉自己都懂了,就开始忍不住说话。常常是捅捅同桌:“哎,我昨天听了一个故事,特精彩,我说给你听,好不好?”同桌往往因此分了心。于是我就竖起书本,挡住嘴,唧唧喳喳地小声说起书来。老师站在讲台上,如何看不见?但还想给我留点面子,没有立即发作。到我的同桌忍不住作出一些短小的评论或在喉咙里发出一点笑声的时候,老师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点了同桌的名,训斥一番,我不幸的朋友也不辩解,只低头听着。我呢,知道是自己连累了朋友,也内心愧疚,不敢抬头。中学6年,我的同桌换过四五个,个个因我爱说话而倒过霉。但没有一个人因为代我受过而抱怨,这让我非常感动。
  
  不过,我在中学课堂上犯的错误也并非全由人代过。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高二的时候,我特别羡慕能用口哨吹歌的同学,课间时常诚恳地向他们讨教。但无论多么努力,灵犀永远不通,只能“嘘嘘”地吹出些气来,惹得同伴们笑话说是给孩子把尿的声音。我心里那个急呀!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是一节生物课。我人在教室,心思却还在口哨上。“我怎么就吹不响呢?”把舌尖向上翘翘之后——突然,一声嘹亮的哨音响彻教室。我心里一惊:谁吹得这么响?然后立即明白了:是自己,是自己——我终于成功了!瞧,全班同学不都惊异地看着我吗?谁还会笑话我吹不响口哨呢?然而,成功的喜悦立刻被老师威严的声音打断:“是谁公然在课堂上吹口哨?还有没有一点纪律性了?请站起来。”我满面羞惭地站在全班面前,那份尴尬就别提了。我知道自己不仅失了一个学生的体面,也失了一个女孩子的分寸。好好的,非学吹口哨干什么?讲台上的老师推了推近视镜,一时不敢相信这个捣乱分子竟会是一个公认的“好学生”。我因为感到了老师的失望而更加羞愧不堪。这样面面相觑了几秒钟后,老师终于仁慈地让我坐下,嘱咐一句:“上课时不要再吹了。”
  
  再吹?从那以后,别说我不想吹口哨了,就是想吹,也吹不响了。
  
  中学6年当中,我在学业上是相当用心的。我的初中入学成绩并不理想,曾被同窗取笑。于是12岁的孩子就有了卧薪尝胆的打算。在我的记忆中,每个周末都是在习题集里度过的。初中毕业时,我在年级里排到了前几名,免试升入高中。进入高中,我又成了学习尖子。在全区统一的高考模拟考试中,我的总分名列全区第一,令同属海淀区的北大附中等一批市重点中学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母校刮目相看。正式高考时,我的总分在全北京市排入了前20名,其中语文成绩几乎是满分。学生做到这个分儿上,也算雪了靖康之耻。
  
  更让我引以为荣的是,我在中学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高考的关键时刻也不迟于晚上11点熄灯。我坚信,如果专心致志,讲究效率,就不必悬梁刺股。听古人捕萤为照的故事,我不以为然——白天有抓萤火虫的时间,不如把书读完。
  
  牛吹了这么一通,心中略为一松:起码看了这些文字的人不会一味地指责我“顽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4:31 | 查看全部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它校风淳朴严谨,学习气氛很浓,造就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不记得同学们攀比过吃穿,但大家在学习上却很较劲儿。我曾在这样一所中学里成长,是多么幸运的事……
  
  这时,中学的画卷变得完整起来:小路、教室、同学、老师……这点点滴滴聚在一起,成了6年如一日的日子:苦学的日子,也是难得的好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4:59 | 查看全部
内在的和谐
时间:2015-04-19 作者:未详 点击:135次

  和谐如今已成为一个鲜明突出的社会生活主题,而真正达成社会的和谐,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是每个人内心的和谐。
  
  我有位走动颇勤的朋友时来我处煮茶小坐,每次来,多少总带着些许不良情绪,说是何以解忧,唯有到你这里喝茶。我则平白耗了许多茶叶,也费了许多口舌。
  
  朋友不是那种剑拔弩张的人,在一个文艺群团当头儿当得阿弥陀佛。处事低调,谨小慎微,待人宽厚,律己甚严。我常笑他是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不同的是,那位小公务员的诚惶诚恐只对上司,而他是对一切人。但听他诉苦,却又不能不同情。文艺群团的职责是联络、协调、服务,面对一个名利场,要端平一碗水谈何容易。高风亮节、潜心艺术的自然大有人在;品质低下、言行恶劣的人也是少不了的。而往往是后者伤人最深。好人不怕多,恶人怕一个,一百个好人的一百句好话也抵消不了一个恶人的一句诋毁中伤留下的疼痛。当家三年狗都嫌,朋友的心理压力我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我自己也并不缺少类似的经验,只不过我比较能够解脱自己罢了。朋友之常来,主要就是为求解脱的良方。
  
  我最早开的药方是《孙子兵法》,《九变篇》有一句话说是“将有五危”,其中之一是“廉洁,可辱也”,一个人把名誉的不受玷污看得过重,就可能因为受到侮辱而失去理智,反而中了人家的下怀。不如喜怒在我,笑骂由人。
  
  这自然没有对症。这位朋友恰是有精神洁癖的人,视名誉胜于性命,怎么可能任人泼脏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5:21 | 查看全部
我开的第二个药方是鲁迅的话: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但眼珠可以不转,却并不等于心情能够平静。把一肚子气硬憋着,闹不好憋出病来,哪里是办法。
  
  日前偶然读到西班牙著名作家葛拉西安的《智慧书》,或有所悟,立即想到将之作为第三个药方贡献给我那位朋友。里面最让我受启发的是这样一段话:
  
  “懂得如何打轻视这张牌……轻视是最巧妙的报复形式。有许多人,假如他们显赫的对手对他们置之不理,我们压根就不会知道他们。最好的报复就是遗忘,通过遗忘,他们被埋在卑贱的尘土里。”
  
  葛拉西安这本书并非无懈可击。它开篇就说:“尽善尽美的极致,是成为一个完人。”而要成为一个完人,就必须既是正直的,又是诡诈的;既要追求善,又要了解恶;既要坦诚,又要掩饰;既要柔和,又要强硬……之类,给人的感觉,过于注重谋略机智,以致超过了道德品行。因此三百多年来,众说纷纭,有人切齿痛恨,猛烈抨击;有人奉若圭臬,以之为立身行事的金科玉律。
  
  我打算向朋友介绍“打轻视这张牌”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他去“报复”什么人,或是将什么人“埋在卑贱的尘土里”,只是为了使他获得内心的安宁。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耿耿于怀,何日是了?葛拉西安以简练的箴言,告诉人们他所发现的处世的智慧。他认为人与人共处于世,就是一种对抗恶意的战争,唯有修养能使人拥有敏锐的智慧。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人们唯一能依赖的是自己的理性、诚信和高贵的人格。应该进行修炼,努力提升自我,达到圆满。这也是世界万物中最大的圆满。这些话应该说是不错的。
  
  他所教诫的诸如“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情绪所摆布”;“让他人明白你的善意”;“不要对人表示反感”;“时刻保持镇静”;“沉得住气,耐心等待”;“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培养高雅品位”;“努力使人理解你”;“刻意平衡你的天性”;“说真相而投之以甘言,启发人而不伤害人”等等,都可以是我们不妨信守的生活准则。由此而使修养由表象进入我们的内心,从而达成相对的和谐与平衡、超越与自在,使人生既不失去必要的尊严,同时又享受充分的快乐。
  
  当然,既是修养,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连“轻视”、“遗忘”本身也从内心去掉,这就更不容易。
  
  愿朋友从中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5:35 | 查看全部
岁月完成了对父亲的雕塑
时间:2015-04-19 作者:未详 点击:131次

  我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父亲的体形很不好看——若对别人,我可能会使用“丑陋”一词——说得准确些,父亲的脊椎严重弯曲,背部隆起拱形的大包,就是农村常见的那种罗锅腰;腿是罗圈腿,腿弯儿下布满了筋疙瘩。其实父亲身上很少还有完好的“部件”,你瞧他的手,手指头又粗又短,且伸不直,酷似秋后的老豆虫,隆冬腊月,这些老豆虫的纹路就裂开,噘着硬硬的小嘴巴,特吓人。今年冬天父亲到我这里住了两个月,晚上给他倒洗脚水时我发现,他的脚板竟也里凸外拐,脚趾变了形……
  
  注意到父亲这样子我心情很不好受,老在头脑中盘旋、重重地撞击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男人的骨头能承受多大的重压,极限是多少?那年回故乡,在邻居家见过老槐大叔制作小车——老槐大叔是木匠世家,他们打的独轮小推车远近有名——把槐木解成一根根二寸厚的木条,放在谷糠火上熏烤,到木条嗞嗞冒油的火候,光着膀子的老槐大叔抓住木条两头,使劲往怀里抖。随着他绷得紧紧的三角肌上慢慢渗出细汗珠儿,槐木的细胞组织一点点遭到破坏,一根笔直的木条硬硬地窝出了弧度,再不能复原。我觉得,父亲的骨骼就是被类似的一种力量扭曲了的,要说有不同,那就是它的过程很缓慢,很漫长。
  
  父亲远离了他的村庄,整天一个人困在我为他收拾的这间四面是水泥墙壁的小屋里,非常寂寞。父亲真的老了(看模样他比城里的同龄人要老得多),神情呆滞,步履蹒跚,对什么都索然无味,连电视都懒得看,吃了饭就缩进沙发,一动不动地熬光阴,像一团暗灰(前不久在老家他还两手闲不住地忙活呀,我确信,他是属于那块土地的)。可他巴不得跟我拉呱儿,过去我们父是父、子是子,父子间没有交流,现在他实在憋不住,不要为父的严厉了,见我有闲空,就说他早年经历的事儿,说得津津有味,借用一个不恭的比喻说,像一头老牛在倒嚼。我得耐着性子听。但从这里我了解了父亲年轻时贩过水果,夏天贩杏、桃,秋冬是山楂、柿饼,从南山里进,到北乡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前后两只竹篓一般能挑一百多斤,微绿色的散着淡淡清香的槐木扁担一走一颤悠,看起来有些情调,但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来说,那滋味却是像有一窝虫子趴在肩头上撕咬,疼痒难忍,乡下人吃水果谁舍得花钱买?都是拿粮食换,半斤高粱米一斤杏。少年的担子始终不见轻,往往货物出手了,竹篓里又盛满了粮食,晚上回来肩膀像烂杏儿似的。一开始,少年吃不了这苦,想撂挑子,在家歇三五天,养养肩膀,但都不行,次日找块棉垫子垫上又上了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5:46 | 查看全部
逼父亲上路,要把他带出徒的,是他的父亲,我的爷爷。爷爷多年贩油,肩膀上的茧子早已有铜钱那么厚,噬咬父亲的那窝小虫儿是不敢到这里来的,它们要是来啃一口,牙齿肯定崩出俩豁儿,所以仍趴在原地。爷爷忽略了这个细节,直嫌父亲磨蹭,怎么像小脚女人。爷爷是个急脾气,走不了慢道,一抬腿一里路出去了,然后放下担子等父亲;走走等等,后来等得不耐烦了,干脆不再停。南山山腰飘下来的小道像风中的一匹布,东倾,西侧,上山还凑合,下山时脚放不开。全身的重量一会儿集中到两个脚趾尖,一会儿转移到脚孤拐上(脚板一会儿扯成锐角三角形,一会儿又扯成不规则的梯形)。父亲正在山坡上战战兢兢,朝前一望,爷爷却没了影儿。他急得直想哭,可是哭不顶用,还得咬着牙、咧着嘴追上去。
  
  父亲白天满乡里跑,夜里腿抽筋,疼醒后,常常见爷爷在油灯下算账——折合折合,去掉本钱,每趟可挣十几斤地瓜干,爷爷脸上漾着笑意——他曾为全家人一春天没吃过一顿饱饭拧断了眉头。日子长了,有了点儿剩余,添了二亩薄田,爷爷老寒腿发作,就在家侍弄庄稼。父亲又有了新伙伴,就是老槐叔(当时是小槐子)的二哥,我叫二伯。人家当木匠的父亲专门给他打了一辆小推车贩水果用,二伯推着这辆独轮车,吱吱地在乡路上留下一串串古调古韵。父亲与他年纪相仿,又生性要强,一起走路自然不甘落后,可想这是多么残酷。不过,这时父亲的肩膀上也结了爷爷那样的硬茧,而且磨出一个宽阔的“平台”,扁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悠然地滑来滑去,走着路,说着话,担子不经意地就从左肩换到了右肩,就像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如果高了兴,旁边有观看的,他还能让扁担在平台上转几个花儿,这就带些杂技表演性质了。父亲和二伯起货回来,一路说笑、玩耍,颇多乐趣。他们在柴家桥分手,父亲向北,串解家、牛家、苏桥一溜村子;二伯往西,去高家、宋家、成家那一片儿。
  
  父亲的小贩生涯到实行土改才结束。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大伙选他当组长,他很心盛,很负责,搞得比别的组好,这也“拴”住了他,出不了村了。但他那条油光放亮的扁担却仍不离身。下地,父亲像随手往水里丢一条鱼,把扁担往地头草丛里一丢,尽管干活去。中间休息或者收了工,他得去拔草。拔草,父亲可是个好把式,田垅里镰刀派不上用场,他以手代镰,他有十个发绿的指头,稗草、莠草不用说,对热蔓子之类的草,他这十个指头简直就是锋利的铁钩,连草根都抠出来。不大工夫,俩草个儿就有了。他抽出扁担,抹一抹上面的土,一头一个,不前沉不后沉。那年月,草就是好东西,能卖钱,虽然一大捆卖不了三五分,但积少成多,家里打酱油醋,姐姐买件花衣裳,后来我上学买纸笔,都靠它。实际上爷爷已置了一辆小推车,然而分家时父亲把这辆崭新的车子让给了他弟弟,他要了那条扁担,他说还是扁担好使。记得有一年打棉柴——这时候我很记些事了——那年的棉花好,棉棵也高,一冬烧柴不愁了,所以我们打棉柴时格外有劲儿,一上午打完了“羊角弯”地块的棉柴。下晌打捆,父亲抱来一抱,我管着踩扁,如此一层层地加,直到我在柴垛上晕高儿。打好的柴捆大而结实,叔叔推着车子来帮我们运,可车子连一捆也装不下。父子哪里肯任它“啰嗦”,捋一把灰白头发上的草屑,穿上扁担,挑起两捆就走。我跟在他后边,父亲的整个身子都被柴捆挡住,我只看见他两个肩膀一晃一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5:57 | 查看全部
 
  父亲就是这样晃着膀子,一步一步,走进了他生命的夕阳里。七十多年的沉重岁月基本完成了对父亲的雕塑,使他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农人的形象。凝望着它我反复想,这座雕像应该是青铜质料的,只是没有高高的底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6:09 | 查看全部
低处
时间:2015-04-19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低处,尘土浮动
  尘土被风抛起来,向上
  
  向上,高过一只蚂蚁伸展的触角
  一滴汗珠降落的线条
  一些嘶哑的话语
  
  马蹄踏踏,远方倾斜的背影
  宛若心跳的颤动
  
  低处,阳光弥漫的画笔
  正汹涌描绘着大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6:29 | 查看全部
唤醒你心中
时间:2015-04-19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你是一位重要的人。
  
  “停下来想想你自己:在整个世界上,绝没有任何别的人跟你一模一样;在整个无穷的未来,也绝不会有另一个人像你一样。”
  
  你是你自己的产物,造就你的东西是你自己的遗传基因、肉体、有意识心理和下意识心理、经验、时空上的特殊位置和方向以及其他东西,当然也包括已知的未知的能力。
  
  你有能力去影响、应用、控制和协调所有这些东西。你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指引你的思想,控制你的情绪和掌握你的命运。
  
  你的心理包含着双重潜在的巨大能力:下意识能力和有意识能力。一个是绝不酣睡的巨人,它叫做下意识心理。另一个是正在酣睡的巨人,当醒着的时候,它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这个巨人通称为有意识心理。当它们和谐地工作时,它们就能影响、应用、控制和协调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力量。
  
  “你想获得什么?我们愿意为你服务,听从你的指挥。”神灵说。
  
  唤醒你内心酣睡的巨人?选它比阿拉丁神灯的所有神灵更为有力?选那些神灵都是虚构的,你的酣睡的巨人是真实的!
  
  你想要获得什么呢?爱?健康?成功?朋友?金钱?住宅?汽车?表扬?宁静的心情?勇气?幸福?或者,你想使得这个世界成为值得生活得更美好的世界?你心中的酣睡的巨人有能力把人的愿望变成现实。
  
  你想获得什么?你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成为你的。唤醒你心中酣睡的巨人!
  
  怎样唤醒?思考。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5:56:39 | 查看全部
酣睡的巨人就像神灵一样,你必须用魔力来唤醒它。而且,你具有这种魔力。这种魔力就是你的法宝——积极的心态。积极心态的特点用具体的、含义正确的词来表示就是:信心、希望、诚实和爱心。
  
  你现在的征途常常是人们不熟悉的汹涌的航道。为了成功地到达征途的终点,你需要掌握领航员的许多技术。
  
  由于电磁效应的干扰会使船舶的罗盘发生偏差,领航员需要做出校正,以便保证他的船舶处于正确的航道上。当你在人生的海洋上航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不管磁差还是自差,罗盘都要加以校正,才能给出正确的读数。这种情况同样可以应用在人生上,人生中的磁差就是环境的影响,自差就是你自己有意识和下意识中的消极态度。你从航行图上确定航向发生了偏差时,必须及时校正这种偏差。
  
  在你的前面可能有各种失望、苦难和危险。这些东西就是你的航道上的暗礁和险滩,你必须绕过它们前进。当你修正了罗盘的偏差时,你就能沿着正确的航道行进,到达你的目的地,而不会遇到灾难。
  
  你想要选定一条正确的航道,必须依靠的必要措施就是不断地校正你的航向,正如同磁针总是同南北两极处于一条直线上一样,当你校正了你的罗盘时,你就会自动地做出反应,同你的目标,你的最高理想,处于一条直线上。
  
  唤醒你心中酣睡的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