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7:48:41 | 查看全部
在沿海城市旅游时,我听导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家海鲜馆里,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一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和其他宝物的趣闻轶事。
   一位长者一直默默地听着他们闲聊,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听了你们每个人所讲的故事,都很精彩,现在我也讲一个吧。我年轻的时候,受雇于香港一家进出口公司。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我和一位漂亮的姑娘相爱了,很快我们就订了婚。就在我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两个月,我突然被派到意大利经办一桩非常重要的生意,不得不离开我的心上人。”
   老人顿了顿,接着说:“由于出了些麻烦,我在意大利呆的时间比预期长了许多。当繁杂的工作终于了结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准备返家。启程之前,我买了一只昂贵的钻石戒指,作为给未婚妻的结婚赠品。轮船走得太慢了,我闲极无聊地浏览着驾驶员带上船来的报纸,消磨时光。忽然,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我的未婚妻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的启事。可想而知,当时我受到了怎样的打击。我愤怒地将我精心选购的钻石戒指向大海扔去。”
   他沉默了一会,神情落寞地说:“回到香港后,我再也没有找女朋友,一个人孤单度日,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我来到一家海味馆,一个人闷闷不乐慢慢地进餐。一盘咸水鱼端上来了,我用筷子胡乱夹了些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忽然喉咙被一个硬东西哽了一下。先生们,你们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我吃着什么了?"
   “当然是钻戒!”周围的人肯定地说。
   “不!”老人凄凉地说,“我开始也这么认为,饭毕才知道,是我一颗早就磨损得差不多、摇摇欲坠了的牙齿滑进了喉咙。”
   这一次轮到大伙张大惊疑的嘴巴了。
   给一个明确的思维指向,让人有了悬念,结局却拐了一个弯,背离了人们心中的愿望或者潜意识中的目标指向。其实,很多意想不到的结局正是生活中极易发生的平常事,而不是想像中的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7:48:52 | 查看全部
1823年,大诗人拜仑已经开始失去欲望了,他的生活变得无聊,死一般的无聊。于是,他准备把自己的躯体献给战争。那年夏天,他跟着军队朝希腊进发,行军途中,他写信给诗人歌德,告诉他自己的苦恼。
   那年,拜仑35岁,风华正茂。而歌德已75岁高龄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情人,不想结婚,更不敢谈恋爱,将生活寄托于一场战争。而另一个垂垂老矣的生命却正准备向一个年轻的女人求婚,他的情欲像一个年轻小伙一样旺盛。
   歌德是在拜仑的鼓励下向那个只有19岁的姑娘求婚的,他对这场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的爱情充满了万丈激情。
   事后得知的拜仑在异国他乡更加忧伤,他说自己是年轻的老人,而歌德是年老的年轻人。
   一年后,他在没有结果的战争中病死。临死前他对医生说:“我对生活早就烦透了,我来希腊,就是为了结束我所厌倦的生活,你们对我的挽救是徒劳的,请走开!”
   拜仑就这样死了。
   而高龄的歌德还在那个青春靓丽的女子怀里享受着生活,他的诗作一篇比一篇华丽而又激情万丈。
   让人迷失自己的有时是欲望,有时又是没有欲望。
   八旬高龄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在新凤霞造访时,盯着这位美丽的女子使劲看,让旁人也觉得太突兀。别人提醒他不能这样看一个女人,齐老说:“她美啊!”
   八旬的老人还有激情,不可思议,但又值得庆幸,为他的生命和艺术。
   欲望有时候是生命火焰的指示灯。欲望灭了,一切也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19:23 | 查看全部
大家早上好,今天4月15日星期二,农历三月十六,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今天北方风很大,有些春寒料峭,注意保暖,保护好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19:35 | 查看全部
人流茫茫,我们也就是沧海一粟,我们无法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但也不能尘封起心灵的世界。我们总认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苦,其实只要认真去咀嚼,甜蜜快乐的花絮也会漫天飞舞;我们总感觉心灵承受着无尽的累,是因为我们放大了欲望,追逐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或者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用单纯的眼看人生,你会少了许多莫名的烦忧;用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我们就会步履轻盈而洒脱,一颗明亮的心,使人春风拂面,也使人夏日凉爽,还让人冬日暖暖,才会有满心室的暖暖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3:19 | 查看全部
第二则 培养老鹰而非训练鸭子
        老鹰和鸭子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它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老鹰并不会有太多的鸣叫,它们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用犀利的目光追寻猎物,并以最快的速度捕获猎物;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它们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去争取什么。同时,鸭子整天都会嘎嘎叫,换句话说,除了只会嘎嘎叫以外,它什么都不会做。在处理问题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那是光说不练,缺乏执行力,于事无补。
       管理寓言2:在你的公司里,你要懂得辨识老鹰和鸭子。只会嘎嘎叫的鸭子,通常都会找一些理由及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及无能,好一点的鸭子会将问题反映出来,但是基本上不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老鹰可就不同了,老鹰不仅会主动去发掘问题,而且还会主动去寻求最快且最有效率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公司的贡献度也最大。因此对于识货的老板来说,拥有一只老鹰远胜过拥有十只甚至更多的鸭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8:25 | 查看全部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扑了上来。
   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断崖边上。
   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下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有一只黑白老鼠正在啃着树干。
   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死好。”
   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后来,他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丫休息,他想着∶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他在树上沉沉地睡去了。
   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
   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
   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双双负伤逃走了。
   由我们诞生那一刻开始,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生活之树,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惟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然后安心地睡觉,只有抱着这样单纯的心,才能尝到生活的梅子真正的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8:37 | 查看全部
虽然我一向喜欢登山,但是在这个晴朗的早晨,日出时的海滩向我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美丽。当我来到空旷的海滩,两个孤独的身影映入我眼中:一个在喂海鸥,另一个在加固沙堡,抵御逼近的潮水。
   我将自行车停在人行道上,向大海走去,边走边审视着喂海鸥的那个身影。那天然的优雅,流畅的动作,与大海构成和谐的一体。我认出了她,是奥利维娅阿姨。磨破的牛仔裤,褪色的T恤,头戴一顶棒球帽,远看活像十几岁的少年。在波涛轰鸣中,她如同在自家一般自如。
   她并没有转过身来,却已感觉到我来了。“拿几片面包。”她温柔地对我说,信手递给我几片面包,而眼睛却仍注视着所喂的那对海鸥。当我捏碎面包时,头顶海鸥的鸣叫,带着咸味的海风,还有不远处保护沙堡的小男孩的身影,使我内心无比安宁。自从得知父母打算离婚,我很久不曾感受这种安宁了。所有的忧虑都抛在一边,我忽然感到更加自由轻盈,就像春天来临时脱去冬衣。
   最后一片面包也已经喂光,我和奥利维娅阿姨仍久久地看着那个男孩。最后她开口道:“这个孩子的执著实在令人钦佩。他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沙堡,因为他用了美丽的贝壳装饰沙堡,把心和灵魂都倾注在其中。但是无论他筑多么高的墙,挖多么深的沟,大海永远更加强大。”
   在她的话语声中,我注视着那个男孩。潮水越来越近,他也越来越忙乱。他拼命地挖着,每一波潮水都在他脸上增加一分忧惧。最后,奥利维娅阿姨拉着我的手,向水边走去。男孩仰起脸看着我们,起初似乎有些迷惑,接着便微笑起来。奥利维娅阿姨伸出另一只手,男孩离开沙堡,站起来拉住她的手。在我们三人的注视下潮水冲垮了沙墙,淹没了壕沟,将沙堡夷为平地。
   看着装饰沙堡的贝壳散落下来,奥利维娅阿姨松开我们的手说:“来,把贝壳收集起来。它们是沙堡最美丽的部分,用这些贝壳我们就可以在安全的地方建起一座新的沙堡。”
   奥利维娅阿姨这番话将永远引导着我。当一次又一次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我陷入困境时,是沙滩上的这一天,鼓舞我奋力重建新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8:47 | 查看全部
在东亚国家中,日本是一个蜂蜜消费大国,然而,本国的蜂蜜产量却一直上不去,原因是土生土长的日本蜜蜂不善采蜜。为了增大蜂蜜产量,有人引进了采蜜高手欧洲蜜蜂,期待它能创造奇迹。
   然而,欧洲蜜蜂引进不久,却遭遇到蜜蜂的天敌———大黄蜂的大举进攻,它们成群结队而来,残忍地杀死所有成年蜜蜂,然后把尚处在幼年的蜂蛹掳去,给它们的幼蜂当美餐。这样,欧洲蜜蜂的引进计划遭到惨败。
   虽然引进欧洲蜜蜂失败了,可人们并未因此放弃,他们把注意力重新移向了老朋友———日本蜜蜂。同样是受到大黄蜂的生命威胁,欧洲蜜蜂绝迹了,日本蜜蜂却安然无恙,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带着巨大的疑问,人们找到了一个日本蜜蜂的蜂巢,细心地观察,终于发现了日本蜜蜂对付大黄蜂的独特办法:大黄蜂对蜜蜂发动袭击时,先派了一个信使出来侦察,想打探好虚实后再集体出动。当大黄蜂的信使飞到日本蜜蜂蜂巢确定方位、标出记号时,蜂巢内的数万只日本蜜蜂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它们很快倾巢而出,飞到大黄蜂的身上,眨眼间就里三层外三层裹紧了它。人们想像着悲壮的一幕:数千只蜜蜂把它们体内的毒刺刺入大黄蜂体内把它毒死,然后自己也随敌人死去!因为蜜蜂的毒刺没有了蜜蜂也就活不长了。
   可是,这一幕并没有发生,相反,蜜蜂们不断同时扇动着翅膀,形成巨大的嗡嗡声。过了十几分钟,奇迹发生了:大黄蜂在群蜂的包裹下渐渐失去了活力,不再挣扎,最终死亡!这不禁让围观者目瞪口呆。
   原来,蜜蜂虽然弱小,它的生命极限温度却比大黄蜂的高3℃,即49℃,而大黄蜂的为46℃。当大黄蜂信使来打探时,日本蜜蜂知道只有把它杀死才能避免灭顶之灾,而又不能同对方硬拼,于是采取了最聪明也最危险的一招:它们集体合围大黄蜂,利用扇动翅膀产生的热量使大黄蜂的体温上升,达到46℃,前后过程持续十几分钟,这样,恰好使大黄蜂体液沸腾而被热死,同时又使自己的体温始终保持在49℃以下,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自救的目标。
   日本蜜蜂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战胜了大黄蜂,保存了群体。而它们所凭借的,竟是看似微弱的3℃的极限体温优势。与之相比,人类却有着好大喜功和盲目乐观、盲目悲观的天性:看到优势明显就兴高采烈,急躁冒进;优势微弱则陷入悲观,甚至过早放弃;而在面对不太大的困难时,又容易将其夸大,产生畏难心理,使原本充足的信心走向崩溃———对比小小的蜜蜂,我们是否该深刻反省?
   即使优势微弱,结局也会完全不同———看了日本蜜蜂的故事后,相信人们对自身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9:06 | 查看全部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头豹子同时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
   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巨蟒。
   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豹子。
   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
   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死。
   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气缠,我就会被豹子咬死。
   于是双方都死命地用着力气。
   最后,羚羊安详地踱着步子走了,而豹子与巨蟒却双双倒地。
   猎人看了这一场争斗甚是感慨,说:“如果两者同时扑向猎物,而不是扑向对方,然后平分食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同时走开,一起放弃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中一方走开,一方扑向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互相松开,两者也都不会死。它们的悲哀就在于把本该具备的谦让转化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生活中的悲哀也常常由此而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9:16 | 查看全部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十五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将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乐意的话,他愿意帮助引荐。于是,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
   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我们祖上有一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能记着。”
   也许就是因为那四个字吧!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据说是这样的:该职员在过去的四年中,个人的推销量占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百分之四十,应予重用。
   后来的事,似乎有点顺理成章了。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
   就在他被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这正是他的名字。
   现在,卡罗斯·古铁雷斯这个名字已成为“美国梦”的代名词,然而,世人很少知道古铁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前不久,《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点看法。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
   后来,《华盛顿邮报》以“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没有不帮到自己的”为题,对古铁雷斯做了一次长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说,古铁雷斯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的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