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9:30 | 查看全部
小猫长大了。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了,要自己去找东西吃。”
   小猫惶惑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一下忙,把香肠和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看到一个妇人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的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它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仔细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
   靠着倾听别人的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29:45 | 查看全部
西班牙斗牛运动一直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质疑,认为这项运动违反了“游戏规则”。
  那原因很简单,在斗牛场上,牛和人的搏斗是不公平的,牛在和斗牛士决斗前,首先被逗引、用长矛刺背、再用花镖刺其颈部,牛的体力、肉体已被摧残,此时再和斗牛士展开搏斗,最终倒下的肯定是牛。
  运动保护组织认为,现代人是不“人道”的,当角斗场上的牛轰然倒地时,人性其实也坠落尘埃。而在斗牛运动发起时,奴隶与牛是平等的,牛没有被伤残,牛与奴隶的胜负比率各为50%,这样的比赛才是公平的,如果许多人认为这样人是无法斗过一头牛的,那么选择放弃,应该是最明智的。
  对于斗牛运动,上海曾希望引进,但质疑声不断。不少人认为这项运动太过于残忍。
  “残忍”两字是用得极好的,当一项运动失去公平时,那就只剩下残忍了。在这个世界上,公平才会产生美,公平才会产生和谐。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演讲时说,这个世界上最不和谐的就是规则的不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0:22 | 查看全部
好几年前,我想找一个洗衣兼打扫的短工。介绍人找了一位洗衣妇来。“反正你洗完了我家也是去洗别人家的,何不洗完了就替我打扫一下,我会多算钱的。”她小声地咕哝了一阵,介绍人郑重宣布:“她说她不扫地,因为她的兴趣只在洗衣服。”
  我起先几乎大笑,但接着不由一惊:原来即使是在“洗衣”和“扫地”之间,人也要有其一本正经的抉择———有抉择才有自主的尊严。
  华西街是一条好玩的街,儿子对毒蛇发生强烈兴趣的那一阵子我们常去。我们站在毒蛇店门口,一家一家地去看那些百步蛇、眼镜蛇……
  “那条蛇毒不毒?”我指着一条又粗又大的问店员。
  “不被咬到就不毒!”
  没料到是这样一句回话,我为之暗自感叹不已。其实,世事皆可作如是观。有浪,但船没沉,何妨视作无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
  我常常想起那家蛇店。
  在一家最大规模的公立医院里,看到一个牌子,忍不住笑了起来,那牌子上这样写着:“禁止停车,违者放气。”我说不出地喜欢它!
  老派的公家机关,总不免摆一下衙门脸,尽量在口气上过官瘾,碰到这种情形,不免要说:“违者送警”或“违者法办”。
  美国人比较干脆:只简单的两个大字“No Parking”———“勿停”。
  但口气一简单就不免显得太硬。
  还是“违者放气”好,不凶霸不懦弱,一点不涉于官方口吻,而且憨直可爱,简直有点孩子气的作风———而且想来这办法绝对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0:33 | 查看全部
一个人开车迷了路,他边开车边查看地图,结果车陷在乡间小路边的壕沟里。他虽然没有受伤,但车却深深地陷在淤泥里了。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农舍,这个人便去求援。
  走进农舍小院,他发现根本没有汽车或其他现代化机械。马圈里惟一的牲口是头衰老的骡子。开车人本来以为农舍的主人会说这骡子太瘦弱不能帮忙。可农夫爽快地指着那头老骡子说:“没问题,沃里克可以把你的车拉出来!”
  开车人看了看憔悴的骡子,担心地问:“你确定它能行?这附近可有其他农场?”“住在这附近的只有我一个人。别担心,老沃里克能胜任。”农夫自信地说。
  农夫把绳子一端固定在汽车上,另一端固定在骡子身上。一边在空中把鞭子抽得“啪啪”响,一边大声吆喝,“拉啊,夫兰德!拉啊,杰克!拉啊,泰迪!拉啊,沃里克!”没多一会儿,小轿车就被老沃里克毫不费力地拉了出来。
  开车人又惊又喜。再三谢过农夫后,他忍不住问,“你赶沃里克的时候,为什么要装作还赶着其他骡子的样子?你喊沃里克之前,为什么还喊了那么多别的名字呢?"
  农夫拍了拍老骡子,笑着说,“我喊的都是我原来那些骡子的名字,它们以前都和老沃里克一起拉过车。老沃里克是头瞎骡子,只要它以为自己在队伍之中,有朋友帮忙,干活就特别有劲,连年轻力壮的骡子都比不过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0:50 | 查看全部
一只狼穿过一个农场,看见一片燕麦田。狼对燕麦不感兴趣,摇摇头继续往前走。后来他遇见一匹马,狼讨好地对马说:“喂,朋友,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那边有一大片麦地,颗颗麦粒都硕大饱满。我特意为你留着呢,一颗都没尝过。快去吧,让我再听听你那像音乐般悦耳的咀嚼声吧。”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麦的话,你一定不肯饿着肚子听我嚼东西吧!”
  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别人,对方未必会感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1:40 | 查看全部
在菲律宾西部海岸,每年的秋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海面上黑压压地飞来一片云。近看才知是南迁的燕子。它们欢快地鸣叫着,慢慢靠近海岸,但是人们惊奇地看到,一旦到了海岸和沙滩,许多燕子都飞不起来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遥远的路途飞完了,没有死于皑皑雪峰,没有死于茫茫大海,没有死于暴风骤雨,却死于目的地那细软的沙滩上。
  人类也有类似的现象。古希腊人在马拉松镇击败了入侵的波斯军队,希腊士兵斐迪辟兴奋地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全程42.195千米,他没有在中途倒下,却在报捷后立即昏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如果沙滩再远两三千米,许多燕子难道就飞不到吗?如果雅典再远三五十米,难道斐迪辟就坚持不住吗?他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目的地。悲剧发生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目的地到达了,支持他们的信念突然消失了,意志瞬间松懈,身体也随之极度衰弱,于是生命之灯熄灭了。
  周国平对此曾有一段精辟的论断———最凄凉的不是失败者的哀鸣,而是成功者的悲叹。在失败者心目中,人间尚有值得追求的东西:成功。但获得成功仍然悲叹的人,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已经无可追求。失败者仅仅悲叹自己的身世;成功者若悲叹,必是悲叹整个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1:56 | 查看全部
一条乡村的小路上,有一眼清澈的山泉。村人上街或者串亲戚,路过山泉,便停下蹲在泉眼边喝水解渴。半边碗就是用来让过路人在泉眼里舀水喝的。
   过去,泉边连半边碗也没有,人们就用手捧水喝,或用树叶折叠成碗状舀水喝。山泉边有些树木和花草,景色宜人,过路人如果时间不紧,还在泉边喝水和歇息,等到养足了精神,才往前赶路。所以,这眼路边山泉是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至于那个半边碗,当时人们感觉不出它的美和丑,脑海里也留不下什么印象。
   只是到了有一天,一只非常漂亮的瓷碗的出现和丢失,才让人们对半边碗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和感慨。同时,人们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一只漂亮的瓷碗不声不响地在山泉边留下了,代替了那个他们使用多年的半边碗。但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泉水太甘甜,泉边的风景太美丽,便有人认为那个半边碗与泉水和泉水边的风景不相匹配,认为只有换上好瓷碗后,泉水边才会更加有情趣。但不管怎么说,一只漂亮的瓷碗不知不觉地留在了泉边。
   然而,让人们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时间,那只漂亮的瓷碗不翼而飞。好碗丢失了,半边碗又被扔掉,人们又只好用树叶或用手捧水喝,相当不习惯。所以,又有人买来一只好瓷碗,放到了泉水边。这只瓷碗的命运,与前一只瓷碗的命运没有两样。时间不长,好瓷碗再次丢失。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半边碗除了在山泉边上,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用处的,而漂亮的瓷碗,它放在哪里都能产生价值和作用。人们对瓷碗的丢失也不再大惊小怪。只不过,瓷碗丢失了,扔在了一边的半边碗,只有再去捡回来,让它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人们都清楚了,再买好碗放在泉边,已经没有必要,它的好只会给路人带来更大的不便。而那重新捡回来的半边碗,却一直沿用到最后,给路人带来莫大的帮助,可见,人生在世,好的东西不一定是合适的,而合适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2:10 | 查看全部
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得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呀,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
   儿子听后,仍一脸迷惑。
   富翁说,我们不妨做个实验吧。儿子点点头。
   富翁领着儿子找到了商人甲。甲的门面房不大,甲正悠闲地喝着茶。富翁取得了甲的初步信任,富翁说,我有一批货想和你合作,你卖不卖?商人甲骨碌碌转了转眼珠子,一脸狐疑。富翁说,你卖了货再给我钱,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富翁装作放心的样子,瞥了一眼甲租来的这套门面房。
   生意谈成了。富翁放了1万元钱的货在甲的店里。
   随后,富翁又领着儿子找到门面稍大的商人乙,和门面更大的商人丙,都放了1万元的货在他们店里。
   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找富翁,丙的铺子大,周转得快。丙还了货款,并提出要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不久,商人乙、商人甲都来还了货款,无一例外都要求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富翁给了3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他们货呀。富翁依然只是笑笑。
   又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提出要进更多的货。随后,商人乙也来了,也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甲却没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甲的店铺,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说,他真不讲信用。富翁没说什么。
   这回,富翁给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富翁笑而不语。
   再过了一个月,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还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乙却没有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很惊讶,说,他怎么这么不讲诚信呢?看来,只有商人丙到底是做大买卖的,可靠!富翁赊给商人丙8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15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30万元的货。一月后,丙却没来还钱。
   儿子说,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这么讲诚信的人怎会不来呢?富翁不声不响,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更惊讶了,说,人怎么这样呢?
   富翁说,我把人的道德底线都量化成了数字,你该明白了吧?———商人甲的道德底线是3万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线是5万元;商人丙相对还是诚信的,但他也有道德底线,是30万元。这就是人性。但不用担心,我早料到了他们这一手,现在他们正准备受审呢,人性的龌龊自有法律和道德来约束。
   儿子大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2:23 | 查看全部
我有一个美国同行,教授。每一次来中国都是住陋室,穿小巷,不停地采访、记录,一本牛津出版的最新学术著作就是这样完成的,其工作精神不由你不敬佩。
   但他也有个对他来说出格的嗜好:到中国的第一天,总是让我儿子陪他去软件市场,寻找中国盗版的美国软件,物美价廉,乐而忘返。我能理解甚至支持这位同行的嗜好,那些刚出炉的美国软件,如果在北美本地买,实在是太贵了,贵到连教授也买不起的地步。
   但私下也想:在美国的制度环境下,他能这么干,允许他这么做吗?看来美国人和任何其他民族的人一样,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一旦脱离本土制度约束,人性中的弱点都会出现,甚至放纵。
   日前,我在香港邂逅一位老友。老友放下行李就骂娘,说是一群西方人从罗湖出境,跟大陆有的人一样,见排队就插队,一点儿没有文明习惯;跨过罗湖桥,到香港一端入境,百步之外,人性突然大变,规规矩矩地排起队来。
   我劝老友息怒:这不就是制度的力量吗?哪怕是西方人,无论高傲的美国人、优雅的法国人,一旦脱离制度约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以选择、可以改造的是制度,不可选择、不可改造的是人性。其实,人不分黄白,都具有普遍人性,都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这个时候能够区别高下的,只有制度:是约束人性,还是放纵人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08:32:35 | 查看全部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了,必须世代相随,你们惟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久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的。”众羊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南边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