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5:38 | 查看全部
路遥的另一双父母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03次

  1957年秋天的一个清晨,7岁的王卫国眼睁睁地看着亲生父亲,在自己眼皮底下偷偷离去,将自己撇在了陌生的延川县郭家沟。
  
  王卫国明白了,伯父家无子嗣,而他家兄弟姐妹一长串,到了伯父家,他就是伯父伯母的儿子,将他过继给伯父,为的是撑起王家另一爿门户。尽管很不愿意,但他还是噙着眼泪躲在大树后面告别了父亲。
  
  从这个清晨起,在郭家沟的窑洞里,少年王卫国将由侄子转变为人子。
  
  贫苦人家的生活,就像出门即见的久旱无雨的黄土山包,贫瘠而沉重。王家老大王玉德,这个年少起开始主持家政,担起一家生活重负的大哥,十几年来,送走父亲,操办了二弟、三弟的婚事,多年苦心积攒的家当耗费殆尽,自己也累出一身病,不再有力气与妻子一同走出家门,帮人种地扛活了。
  
  好在老父亲在世时,他们有一孔窑洞,这个家里面,许多个冷风凄凄的夜晚,夫妻俩蜷缩在灶角柴窝里过夜——热热的炕头让给了那些从榆林一带下来揽工的石匠、皮匠和窑工,为的是能够多挣几个钱。
  
  辛勤劳苦,省吃俭用,夫妻俩又掏了两孔窑,添了些农具,养了鸡羊,一份家业算是置起来了。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光景也渐趋衰落。只是,比起二弟王玉宽,毕竟没有那么多口人吃饭的负担。
  
  现在,他们有了儿子,王家老大两口子心里踏实下来。
  
  儿子就是他们的指靠,是他们在世上过日子的盼头。他们喜爱这个儿子。家里光景过不到人前,不像人样儿,但破衣烂衫,总想让儿子穿得暖一点;粗糠野菜,总想让儿子吃得饱一点。在遭饥荒的年月,儿子饿得面黄肌瘦,母亲硬是撑起腰板走出门去,讨饭都要为儿子讨回一口食来。(白描《路遥身后的故事》)
  
  当时,大伯家中有四口人:奶奶、大伯、大妈和少年王卫国,在农村算是个小家庭。王卫国进门的那年,奶奶六十岁上下,大伯和大妈四十岁左右,除少年王卫国之外,都是劳力。三个大人忙农活,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当地稍好一点的家庭。
  
  在郭家沟,一切都是陌生的,熟悉的生活环境已经远去,少年王卫国想家是必然的。毕竟已经是7岁的孩子了,一切的记忆和温情比较牢固地扎根于清涧王家堡那个更加穷困的家里。
  
  初到延川的少年王卫国,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并不只是对老家的思念以及与一双新父母的磨合相处,而是来自生活环境和语言的不适。
  
  虽然延川和清涧是邻县,但在口音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时的农村人,除了下地种田,很少出远门,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和附近的集市,来往的人除了亲戚就是偶然来村里的石匠和木匠。一有不同口音的人出现,立即就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尤其是小孩子们,一听到外地口音,就大惊小怪的。
  
  王卫国出现在郭家沟的第一天就受到小伙伴们的嘲笑,嘲笑的方式奇特而又尖酸:先是一个孩子问他话,当他回答后,所有的孩子都大笑起来,边笑边夸张地学他的“清涧口音”,有的孩子甚至极野蛮地叫他“外路脑子”。当他提出抗议时,这伙人吃了一惊,不是为自己的不礼貌吃惊,而是为这个“外路脑子”居然敢反抗吃惊。他们先是沉默,然后变着法子孤立王卫国。在村里时,孩子们不和他一块玩耍,见他过来众人就大笑着散开了,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那里;上山砍柴时,那些先到的孩子“指山占地”,手臂一挥就将有柴的地方全“占”去了,然后再一个个地“准入”。别人都能砍,唯独不让王卫国砍。
  
  王卫国个性强,在老家时王家又是大户,他从小就是“娃娃头”,哪里受过这种气,自然要反抗。在得不到家人保护的情况下,只好独自捍卫尊严。这就是他奋斗一生的起点。
  
  少年王卫国大获成功。过了不久,他又成了这个村里的“娃娃头”,年龄比他大的孩子都成了他的朋友,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成了他的“部下”,比他小的孩子都成了他的崇拜者或者追随者。(海波《我所认识的路遥》)
  
  少年王卫国留了下来。不是他的选择,仍然是一种命定。大伯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虽然也是赤贫如洗,但是他还稍稍有些余力供养他上学,这对于少年王卫国来说,是任何事情都比不过的说服他留下来的理由。
  
  大妈李桂英非常疼爱这个侄儿——以后的儿子,想方设法地哄着儿子开心,当然,能让突然到来的这个儿子开心,也只有让他吃上一顿饱饭。奶奶在那个阶段,也住在郭家沟的大伯家里,奶奶是让少年王卫国尽快安心住在郭家沟的一颗定心丸。每天晚上,疼爱大孙子的奶奶,总要搂着孙子睡觉,而少年王卫国也非常依恋奶奶温暖的怀抱,睡觉时不时地用两只小手抚摸着奶奶的乳房。
  
  所以,即使遭遇父母的“遗弃”,却不能断言,少年王卫国就缺少爱的抚慰,缺少家的温馨。
  
  贫困山区的农民对子女的爱,是用一种简单质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况且,在那个处处饥荒的年代,孩子对于爱的渴求,要远远低于生存的需求,贫困和饥饿是生命所面对的直接威胁。
  
  看到大人忙碌时,王卫国就主动地帮助家里人干活。年幼的儿子似乎从一开始就明白了他在这个家庭里处于什么角色和要承担什么责任,拦羊、扒草、背粪、掏地,嫩弱的肩膀和双手早早就在劳动中打磨,而且身上有种倔强、不示弱、不服输的劲头。
  
  在那些起初冷落少年王卫国的小伙伴记忆里,王卫国聪颖而淘气,与一些比自己大好几岁的男孩子打架,从不认输。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极强的自尊心。
  
  大伯大妈两口子,虽然不敢对落脚在这个穷家贱户的儿子的将来抱什么希望,但他们已经看出,他日后不论做啥准能成事。
  
  大妈不擅长针线活,奶奶经常会埋怨这个大儿媳笨手笨脚,不会家务,懂事的少年王卫国就劝慰奶奶,别怪我大妈呀,她能在地里劳动呢,挣了工分,打下粮食,咱们就有吃的了。
  
  12岁那年,因为一件小事,王卫国与大妈闹起别扭,大妈忍不住发火骂了他几句,他一赌气就跑了,并扬言自己要回清涧老家去。天黑了,仍然不见他回家,大妈着急了,赶忙去追赶,出了村子不远,大妈发现他独自坐在村口的一个圆形的石盘上,手里拿着一把小石头往河里扔,扔一块,数一块。大妈问他:“你不是要回清涧去吗?怎么坐在这里?”王卫国撅起小嘴,半嗔半恼地说:“我从来就没有那种毛病!”
  
  在大妈李桂英的记忆里,儿子很少流泪,只有在亲生父亲王玉宽将他丢在郭家沟,然后背着他,偷偷离开时的那一刻,他咬紧牙,默默地哭过。但在大伯大妈面前,儿子仍然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敏感、要强、自尊的少年王卫国,有着超常的自我控制力。
  
  然而,王卫国毕竟还是孩子。在他艰难地在中学读书时,一向疼爱大孙子的奶奶撒手人寰,过世在夜晚搂着大孙子一同入眠的土炕上。
  
  奶奶的去世,对于王卫国来说,无疑是始终陪伴他的,呵护他的,给予他情感最厚重依托的一重天塌下来了。那次,已经是青年的王卫国,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浑身发麻,哭得下腹部剧烈疼痛。
  
  20世纪80年代末,在少年王卫国成长为作家路遥,为世人瞩目时,郭家沟这个小村子里,还居住着13户人家,近60口人。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郭家沟村人相继在沟外川面上建起新窑、新房,陆续迁出山沟旧窑,入住新居。只有路遥的老母亲——大妈李桂英,留恋旧居,独守孤村,守望着祖先留下的老窑老院老村庄。
  
  2003年春,路遥的老母亲李桂英去世,村子更加败落凄凉,村道院落野草丛生,已成为荒无人烟的废村。
  
  无论后来郭家沟如何变化,郭家沟在少年王卫国身上,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这个小村子17年的生活经历,郭家沟已然成为他温馨的家乡,成为他日夜思念的故乡。因为,这里有他最亲的奶奶,还有艰辛养育他的一双亲他疼他的父亲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5:49 | 查看全部
住校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我大约从十一二岁就开始了住校生活,那时刚上高小。原因并非我家离校太远。我家住县城近郊,距县城和学校也不过就两公里不到;也不是因为家庭富裕,那是1953年或1954年,国家穷,农家更穷。不过,学校就是那种规定,除了家住县城的孩子,农村孩子都住校。这一住,住了高小住初中,住了初中住高中,一直住到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我是独生子,总住校不在家里,村里的人见了我母亲就说:“你呀,心真硬,一个孩子,那么小,还忍心让他住学校。”母亲说:“上了学,迟早都要离开家的,还不如让他早早离开,学会独立。”
  
  从此,每学期上学,父亲帮我把被褥送到学校,几乎得用整整一个学期;放假了再帮我把铺盖卷背回家让母亲洗干净,以备下学期开学再用。
  
  我上的高小学校,是一座废弃的文庙。解放前,国民党将它做了伤兵医院,住了些从抗日前线或从围剿陕北延安退下来的伤兵。
  
  教室原先是一座大殿,夏天凉森森的,常有追鼠逐鸟的蛇,从屋梁上掉落下来,引起课堂上一片惊叫和骚乱。教室墙外,还可以看到厝埋的棺木,我们挖地时,还挖出过人的骨骸。所以,晚上一个人也不敢乱跑,上趟厕所,也得找两三个伴。
  
  床铺很简陋,根本没有现在学生用的高低床,大约是借鉴了军队的行旅方式,睡通铺。一个教室大小的宿舍,两排相向的对面铺,可以住四五十个孩子。各色各样的被褥,很像后来在水利工地干活的民工住所。我有一位姓李的同学,和我很要好,就两人挨着睡。谁知他有尿床的毛病,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画地图”。
  
  开始,他怕别人看见笑话,不愿意去晾晒,我就帮他拿出去晒。老师知道后便告诉同学说:这是病,不是故意的,不能歧视同学,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要多帮助,少笑话。
  
  由于离厕所远,晚上起夜不方便,尤其是冬夜。学校就给每个宿舍外备了一个铅皮桶,两个人一班,轮流值勤,晚上抬来放在宿舍门外,早上抬到厕所去倒掉。
  
  都是十多岁的孩子,爱闹。夏天晚上,熄灯铃都敲过了,窗外晚霞还亮晃晃地照人眼,睡不着觉,就开始说故事,说怪话,或者打来打去。乡下孩子不穿内衣,光着屁股,打得噼噼啪啪乱响,满屋子嘻嘻哈哈。值班的老师,常常在窗下听墙根,把闹得最厉害的家伙,拎出去罚站,罚跑。有一次是胖女老师值班,不知哪个孩子讲起胖老师的胖来,给她听见气得把我们全吆喝起来,在操场上连跑十圈。
  
  学校那时也有食堂,主要是供教师吃饭的,个别家境富裕的孩子也有在食堂搭伙的。其余都和我一样,周六放假回家,周日下午背三天干粮来上学。所谓干粮,好点的是粗粮细粮掺和着烙的饼;差点的,就是杂粮馒头或杂粮饼子。提个小罐子是家里准备的咸菜。这些饼子咸菜要吃够三天,周三家里人才给送后几天的干粮。有时,家里人忙,就托村子里进城办事的邻居给捎过来。
  
  这样的日子我熬了两年。1956年考初中时,县里教育大发展,在离我家二十多里地的永乐店新设了初中,我被分配到那个中学。
  
  想想自己上学的那些日子,看看如今国家操心为学校配校车,小学生吃饭政府供应,真是羡慕呀!
  
  其实,住校也有好处,孩子们住在一起增加了互助友爱,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我就是在住校期间学会了洗衣服,钉扣子,以及带的干粮发霉了怎么处理。
  
  我上初中时每个周末走二十里路回家,就拿一本书,边走边看,到家看完。我的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语文老师的大学讲义也都是我在住校的晚上读完的。他成了我的文学启蒙人。
  
  我想,扩大校舍,接纳住校,大概比置很多校车成本要低得多,安全也好得多吧。毕竟我的艰苦日子只是半个世纪之前的景象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5:59 | 查看全部
SOS信号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哈罗德·布莱德是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下层报务员,经常被同事嘲笑,大家戏谑地称他“卡西莫多”——丑而聋的敲钟人。哈罗德忍受着一切,发誓要成为技术最好的报务员。由于职位低,他常被公司指派给乔治·飞利浦做杂役。乔治是公司最权威的报务专家,傲慢而固执,总驱使哈罗德去做仆人做的事情,不过,哈罗德并无怨言,觉得这样反而可以近距离接触乔治先生,将有利于学习他的技术。
  
  1912年4月,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游轮泰坦尼克号进行处女航,乔治·飞利浦被雇佣担任无线电首席官,哈罗德一同随行。不幸的是,游轮遭遇冰山,发生猛烈碰撞,很快便开始下沉,船上2208人的生命危在旦夕。船长命令乔治赶紧发送无线电求救信号。
  
  当时,马可尼无线电公司作为全球最权威的专业公司,一直坚持把摩斯密码CQD作为船舶遇险时的通用信号。接到船长的命令,心急火燎的乔治不停地发送着CQD信号,盼望着有过往的船只收到信号来救援。然而,信号不断被发出,却没有任何回音。事实上,曾有一艘邮轮经过,人们甚至还看见了它的灯光,然而这艘邮轮对CQD求救信号竟然毫无反应。
  
  固执的乔治还在不停地发送CQD,却始终没有信号回馈。时间在流逝,泰坦尼克即将沉没,这时候,哈罗德意识到,问题应该在密码本身。一段时间以来,他偷偷跟乔治学习,专业技术已臻纯熟。他知道CQD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摩斯密码的D(—··),极易与其他字母混淆。也许正是这个缺陷,才使得周围的船只无法辨认出求救信号。他想到一个新的摩斯密码SOS(···—···),这是在1908年7月1日,被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正式确定的通用海难求救信号,特点就是简单,便于发送和接收,1909年8月,它曾首次用于拯救一艘英国游轮,不过,从那以后,用惯了CQD密码的人们就将这个新密码束之高阁,乔治就是这样一个人。
  
  最后关头,在权威面前,哈罗德大胆建议:“发送SOS吧,它也许是我们最后的机会。”这个建议点醒了乔治,他第一次正眼瞧了瞧哈罗德,然后,赶紧在CQD信号中夹杂SOS信号。
  
  很幸运,SOS信号终于被人接收到,数小时后救援船只拯救了710人。哈罗德·布莱德是获救者之一,乔治不幸遇难。后来,哈罗德在马可尼公司取代了乔治的地位,还被视为英雄。也是从这件事情之后,SOS才逐渐大行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6:12 | 查看全部
你看尘埃的时候我看不见你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247次

  有人对我说,喜禾是来带领你们探寻高级人类的秘密的,你需要做的是找到密码……朋友,你先告诉我密码箱在哪?
  
  观察一个自闭症儿童,有如去火星探险一样,刺激惊奇好玩。你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一个杯盖?
  
  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喜欢跟人脸贴脸,他不是表示亲近,他只是享受你眨眼时眼睫毛轻轻摩擦他皮肤的感觉。
  
  我听说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特别怕水,怕湿,因此遇到下雨天绝不出门,因此他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出门办事就在门口泼一盆水,儿子就会老实待在家里了……这个妈妈是看多了《西游记》吧,悟空用金箍棒地上一划,圈住了唐僧。
  
  我曾看到一个五岁的孩子被一个大人牵着,在各个房间里找妈妈——那位大人其实就是他妈妈。
  
  上帝创造了那么多正常小孩之余,又补造了一些自闭症孩子。他肯定觉得自己很逗。
  
  有一种自闭症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就很喜欢说话,而且说话很直接。因此我认为《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小孩就是一个自闭症儿童。
  
  姜子牙可能就是一个自闭症!不是说他很聪慧吗?有的自闭症小孩智商比普通人高多了,但他不会用。姜子牙也不会用,每天坐在那里钓鱼,而且都不知道没鱼钩。
  
  为什么对人类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就这么不信任呢?我的儿子。石头不一定要吐出来后才知道不可以吃。饼干是可以吃的,但掉在地上的饼干不能吃,捡起来后吹吹也还能吃,但掉在医院的地上吹吹也不能吃,但实在没有食物了也可以吃……让儿子明白一块饼干究竟什么状况下能吃,这个道理估计要教一辈子。
  
  给儿子找了一个老师在家上课。上课时喜禾突然冒出一句:“小飞机。”窗外碧空万里一目了然,老师宽厚地笑了笑。老婆说:“老师,请相信我的儿子。”话音刚落,遥远的天边就出现了一个小黑点……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喜禾说要有飞机于是就有了飞机。
  
  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以为他正在凝视着某个方向,实际上,他正在观察空气中我们看不见的尘埃……儿子,你看尘埃的时候我看不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7:11 | 查看全部
最稀奇的10起偷窃案
时间:2015-05-31 作者:未详 点击:114次

  作为有技术含量的飞天大盗,目标都是钻石、金库、机密文件什么的。而对于市井小贼来说,钱包、手机可能是他们的最爱。不过总有一些小偷不走寻常路。
  
  No。10偷井盖儿的贼哪里都有。
  
  1990年,洛杉矶警方破获了一起重大盗窃案。一个盗窃团伙偷窃了超过300个300磅(约136千克)的井盖,并将其以1个6美元的价格变卖赚钱——如果他们出售相同重量的易拉罐的话,可以赚超过30倍的美元。2年后,挪威政府为了迎接1994年冬运会,将奥运标志印在了井盖上,这也立刻被偷。
  
  No。9井盖?我们的目标是铁桥!
  
  世界各地都不乏“铁耗子”,一般的铁耗子也就像上面那几位那样偷个井盖或是撬点钢筋,能耐大的可能会去钢铁厂偷点钢材。不过捷克的这个偷窃集团显然不满足于小偷小摸,今年4月,他们在斯拉夫科夫生生偷走了一座10吨重的铁桥。
  
  据捷克铁路部门称,这群小偷对外宣称他们是来“拆除”这座铁桥的。在获得同意后,他们拆除了这座铁桥,盗走了价值上百万的铁轨。而直到小偷们干完收工之后,铁道部门才发现自己被耍了……
  
  No。8这鱼挺萌的,我收走啦!
  
  2008年,英国罕布什尔一家水族馆失窃,窃贼没有拿走保险箱里的英镑,也没有偷走商店中的毛绒玩具,而是把一条在英国非常罕见的鲨鱼盗走了……
  
  水族馆的主人,68岁的纽曼说,他们从印尼购买了2条鲨鱼,它们刚刚生下6只小鲨鱼。他怀疑,窃贼很可能是觉得小鲨鱼很萌,所以就跑回来把大鲨鱼偷走了。可是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鲨鱼偷走呢?
  
  No。7偷避孕套。
  
  美国密歇根州34岁的吉斯·布拉德福德不知道是没带钱,还是什么原因,在某个夜晚,把一台价值279美元的避孕套售卖机偷回了家。
  
  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刻出警,回收了48个避孕套和31。75美元的钢镚儿。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偷这东西是为了方便自己还是为了方便他人,不过4年的牢狱之灾和2000美元的罚款肯定是少不了了……
  
  No。6大象,大象,你快回来!
  
  德克萨斯州的达奈尔家丢了一头宠物大象,这令他们非常伤心,并悬赏500美元希望有好心人能将它领回家。好吧,你可能觉得丢一头大象一点也不新奇,不过这头大象可不是一般的大象,这是一头400磅(约181千克)重的铜质大象!
  
  很显然,这头大铜象不会自己走丢。不过据达奈尔夫人说,小偷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这头大铜象偷走的,甚至没有留下任何轮胎印和拖动的痕迹。呃,难道真的是大铜象自己走丢的吗?
  
  No。5我的花花草草呢……
  
  家门口有个漂亮的花园,不但看着养眼,心情也会格外舒畅。美国的丹尼斯·汤普森女士家就有这么一个漂亮的花园。不过有一天,当她带着孩子从外边回来以后惊呆了——院子里的花园被全盘偷走了!花园的“遗址”上只剩下了泥土。
  
  汤普森女士的邻居说,一辆白色的卡车在她不在的时候把整个花园搬走了。这是某个嫉妒的邻居干的吗?汤普森女士善良地认为,可能只是哪个粗心的园艺公司搞混了地址。
  
  No。4黄金海岸一秒钟搬家!
  
  对于海滨旅游城市来说,一处优质的沙滩不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提升整个景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酒店什么的都是哪里有好沙子开在哪里,不过在牙买加,有人似乎不这么想……
  
  2006年,牙买加的一家公司投资1。08亿美元,准备在牙买加北部的一处海滩修建度假村,由于该处海滩质量很好,所以投资者信心满满。不过到了2008年,不但投资没收回来,连沙滩都无影无踪了!据当地警方称,有人偷走了500车的沙子,价值高达800万美元。
  
  牙买加首相对本案非常重视,当地警方立刻开始调查,截止到2011年,已经有3家公司被起诉。我想说的是,500卡车的沙子生生被运走,难道所有人都是傻子吗……
  
  No。3愤怒的大猩猩!
  
  加州的一家汽车经销商一直对于自己的店面布置十分满意:一只350磅(约158千克)重的充气大猩猩举着一辆汽车站在屋顶,意在干掉其他的竞争对手。不过有一天,他们笑不出来了,大猩猩竟然被偷了!
  
  经销商表示,他实在想不通,小偷是怎么把这个大猩猩偷走的,也实在不明白,偷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用?说实话,我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动物园里的大猩猩跑了,所以他们想找个别的“猩猩”凑数吧……
  
  No。2一千个鸡蛋。
  
  你能把一个鸡蛋立起来吗?如果认真的话,应该不难。那么1000个鸡蛋呢?你能用它们做点什么?南非的格雷格·达席尔瓦就很有想法,他用1000个鸡蛋做了一顶帽子,并且申报了“世界上最大的鸡蛋帽”这项纪录。
  
  但可能是因为看鸡蛋看得眼花,他心脏有时候会出点小问题。在有一次出院回家后,他刚刚恢复的心脏立刻又受不了了——他的鸡蛋帽被偷了!达席尔瓦非常愤怒,他表示自己一定要把这顶帽子找回来。
  
  找回来……如果变成1000个鸡蛋灌饼怎么办?
  
  No。1ET回家了!
  
  电影漫画真粉丝的代表是什么?当然是拥有一个等身大小的电影人物。英国76岁的威尔斯太太就是其中一位,她的女儿用3个月的时间为她做了一个ET的雕塑,这让威尔斯太太十分自豪。不过2011年9月,ET竟然不翼而飞,威尔斯太太很伤心,但她认为,ET或许是回家了吧……
  
  故事还没完,一年之后,海岸警卫队接到报警,称海岸上有不明漂浮物,可能是外星生物。警卫队赶到一看,原来ET又回来了!虽然降落不太完美,不过相信威尔斯太太一定非常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7:26 | 查看全部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时间:2015-05-31 作者:未详 点击:143次

  一斗米养个仇人字数:1292来源:文苑2012年8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有则寓言故事是这样写的:某人养了一头黑熊,按说黑熊不容易与人亲近,但这人从黑熊的幼崽期就开始收养了它,所以人熊之间亲密得不得了。有一天,主人在午睡,黑熊发现一只蚊子趴在了主人脸上,为了主人不被蚊子叮咬,黑熊一巴掌打了过去,结果蚊子飞了,主人的脸也肿了。
  
  你看,方法不当,好意可能会办坏事。
  
  动机和效果的不一致,在现实中常常出现。十几年前,我响应单位号召,与贫困山区一名交不起学费的孩子结了对子,交了400元钱,给了个小红本,小红本标明了双方的姓名和地址。十年后,一个小伙子找到了我,感谢我当年的资助,他愧疚地说,自己天质欠缺,没考上学,辜负了我的期望,由于现在日子过得紧巴,问我能不能再资助几个钱,我听后二话没说就掏出了钱包。小伙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我则陶醉在又做一件好事的快意中。
  
  两个多月后,小伙子再次登门,这次向我汇报了他的创业计划:养几头猪,然后创办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我的善心又一次被激活,如数将创业启动金交给了他。看着小伙子谦恭的表情,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任何创业都是不容易的,小伙子看来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不是养殖技术不到位,就是市场销路不好,总之,我又先后注入了几次薪水。可是从此,小伙子再也不露面了。
  
  一年后,我期待的养殖场成功的消息没有到来,却等来了警察的取证——小伙子进了班房。
  
  警察的话意味深长:“见过做好事的,没见过像你这样做好事的:正是你一次又一次不问青红皂白的资助,培养了他投机取巧的心理,让他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他用同样的方法,先后骗了好几个人啊!”
  
  我顿觉羞愧,好心的资助,却资助出了恶果,我不知道二者的联系有多大,但至少,警察的话表明了,正是我的资助,小伙子才出现了今天的状况,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愿这仅仅是个例。由此,我理解了洛克菲勒不轻易资助人的做法,虽然被公众指责吝啬,但始终保持沉默,不加辩解。
  
  是的,每个人从没出生就有了被母体照顾的需求了,整个成长过程又是安享他人照顾的过程,这种照顾极易成为惯性,到了成年,若能继续享受免费的午餐,那提供午餐者定是害了他。慈善是对的,但千万不要让慈善成为免费的午餐,那样,好意可能会因方法错误而结不了善果。
  
  俗语“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说不清是米害了他,还是给米的人害了他。
  
  其实类似的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告诉过我们了。庄子的名篇《应帝王》中有个很有哲理的寓言,说的是南海的大帝叫攸,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攸与忽常常到浑沌处做客,浑沌每次款待都十分丰盛。攸与忽过意不去,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情厚谊。他俩觉得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唯独浑沌没有,“我们何不为他凿开七窍呢?这应该是最好的报答了。”于是,两个好意者每天为浑沌凿一窍,结果,“七日而浑沌死”。
  
  攸和忽的好意绵延两千多年,仍以各种版本在人、动物、自然界不停地演绎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7:35 | 查看全部
讲笑话,才是正经事
时间:2015-05-31 作者:未详 点击:208次

  尼采说:“上帝死了。”伍迪·艾伦说:“在星期天,不仅上帝死了,连个水管工都找不到。”——解答关于生活的终结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哲学,另一种是幽默。
  
  幽默如此重要,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那些与它相左的东西:荒唐、不公、无奈。对于我们这些造物主戏弄的对象,笑就是我们最后的城寨和盾牌。它真实而直接,就像生老病死一样无法掩饰,也就比任何思想都接近生活的本质。用枪指着一个人的头,他会立刻同意你的任何观点,唯独不能对你的烂笑话发笑。幽默比暴力更有力。
  
  美国人说:“男人情愿承认自己犯了叛国罪、谋杀罪、纵火罪,装了假牙、戴了假发,也不愿承认自己缺乏幽默感。”道德的本质是画地为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叛国者换了时间地点就是大英雄,这就是生活的荒唐,美国人不信那些鬼话。他们相信生活中的荒唐,然后大笑出声,他们相信幽默。幽默比美德更道德。
  
  幽默当然也比美德更不朽。以前女人们喜欢德才兼备的男人,现在她们高喊着“宁愿在宝马里哭”,对着男人劈里啪啦地灭灯。其实她们说的不全是真话,国内某知名在线交友网在2010年会员数据库中抽取了519835名女性和331138名男性进行样本调查后,发现人们在找对象时第一要求就是对方必须有幽默感。可见如果有得选,女人们更喜欢在宝马里笑,而不是哭。幽默比财富更性感。
  
  抛开儿女私情不说,幽默还可以上升到国家情怀的高度。林语堂先生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是“因为威廉二世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笑或对什么东西应该笑”。而在“二战”中打败德国的丘吉尔则非常能够领悟幽默的重要性:“政治家要能预言明日、下月、来年及将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假如到时候预言的事情未实现,那怎么办?”“那就要再说出一个理由来。”幽默比政权更可靠。
  
  幽默发于头脑,又以身体的反应为明证,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个人对生活本质最清澈的洞察。没有哪个缺乏幽默感的男人够资格说,自己理解生活。可惜,中国人似乎是幽默感的“贫民”。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国际幽默治疗协会会员岳晓东对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大学生调查后得出结论,中国人是不重视幽默的,从小到大的教育里,总强调“庄重”、“认真”等,无形中扼杀了许多人的幽默细胞。
  
  就此打住,开玩笑才是正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7:43 | 查看全部
强将手下多弱兵
时间:2015-05-31 作者:未详 点击:172次

  丘处机独斗江南七怪成平手,马钰飞崖走壁如履平地,王处一勇闯赵王府,全真七子都何等气势,可门下弟子却极不堪。九十八人布成两组大北斗阵,也阻止不了郭靖上重阳宫,尹克西、潇湘子之流就把全真三四代好手悉数制伏。
  
  可见,强将手下也多弱兵乎。但此“强”非“真强”,而是“伪强”。七子布阵能胜瞎眼梅超风,却困不住黄药师;郝大通大胜孙婆婆,却不敌十八岁的小龙女;马钰轻易就遭到彭连虎暗算。七子名头响亮,主要托庇于“五绝之首”的传人,又以第一玄门全真为载体。
  
  丘处机、孙不二等迂腐不化,托大自傲,就已是局限;以自身德武作标准要求弟子,如何不出弱兵,以致后继无人,尹志平竟以“佼佼者”做接班人。当金轮法王大举侵犯重阳宫,如无杨过和小龙女相助,必然一败涂地。
  
  一位朋友在单位任部门主管,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遇事亲为,极力压制下属,以使自己鹤立鸡群,可两年来就是得不到升职。后来他忍不住问领导原因。领导不答反问:“你升职后,你部门中谁有能力接你的班?”
  
  作为“强势”领导,表面是朋友,实则心胸褊狭,太过嫉妒,是领导心理作祟:“手下强兵多了,哪还管理得住?”其实,这并不可取。
  
  后来,朋友大力栽培下属,自己也得到升迁,却觉得与同级领导相比又差了许多,甚至感到自卑。他在原部门中是与下属相比,不是放眼公司,或更大领域,顶多是瘟鸡中的雄鸡,而非雄鸡中的鹤,更非鹤中凤凰。
  
  所以,强将手下多弱兵,大多是“强将”造成的。“伪强”领导和“强势”领导不仅会阻碍自己进步,也妨碍手下发展,最终将危害整个团体。
  
  其实,“伪强”领导纵使资质已到瓶颈,还可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引领手下自我启悟和创新;“强势”领导的眼光应该投放到更高层次,对手下潜移默化,达到以强促强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7:52 | 查看全部
电影的道理
时间:2015-05-31 作者:未详 点击:114次

  如果我有儿女,一定会鼓励他们走进电影这一行。
  
  第一,电影始终是一个梦工场,源源不绝的幻想,都能以形象表现出来。
  
  第二,做电影的人,脑筋会被训练得非常灵活。这不行,就做那;那走不通,又会预先安排另一个选择。
  
  第三,接触到的层面最广。灯光、摄影、服装、道具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一门独有的学问。
  
  第四,完成至上映,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宣传上的快速,不是其他行业能赶得上的。
  
  第五,也是最吸引人的,是变化多端的。曾经问过一个搭布景的员工,说建筑工人的薪金已经有你的两倍,为什么不改行?他回答说:“我在外面搭房子,一年才搭一座;我在片场里,一个星期有一座不同的。”
  
  做过电影之后,要应付其他刻板的工作,就轻而易举了,生存下来,容易得多。所谓的狡兔三窟,电影人最拿手。他们对付的不止是人,还有天。天晴了出外景,天一阴就搬进片场或室内,就算下雨,户外工作也不能停止,老导演会教你:“打着伞,拍演员的特写好了。”导演们为了要求更好,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主意,跟他的那群人,不管任何环境或约束,都要帮助他达到目的。朝九晚五的上司,怎么刁难,也不会麻烦过电影导演。
  
  做电影唯一的毛病,是上瘾后,下不了舞台,以为光辉是永远的,一直依恋下去,直到潦倒为止。
  
  一切工作,都是一样吧?我们做人,总得培养其他兴趣,研究深了成为专家,这份工不打,就做别的。不断自我增值,才是最终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8:01 | 查看全部
混哪个团伙最有出息
时间:2015-05-31 作者:未详 点击:123次

  前些年,几位朋友聊天,说起为什么要送孩子进重点中学。一位很能赚钱的仁兄道破其中奥妙。所谓重点学校,说白了,无非让孩子加入某个高质量的团伙。学校无所谓好坏,教师能力未必相差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子受团伙的影响,远比家长和老师更厉害。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并不是北大清华的教学如何过硬,而是这两个团伙的水平太高。
  
  有个哥们儿是77级,正经的名牌,学计算机软件,大学毕业后又立刻去英国留学,拿了剑桥的博士。这以后就在英国的著名大学混,混到一把年纪,还是觉得当教师太穷,便跳槽去全球最大的一家手机公司。现如今日子过得自然不差,地道的高薪白领,可是回国与老同学相见,发现留在国内的那些人混得似乎更好。当年成绩远不如他的同班同学,不但当了校长,而且还是院士,享受的是副省级待遇。放在国外这绝不可能。
  
  这哥们儿可以说一连加入了几个好团伙:首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然后是名校热门专业,然后留洋深造,成为世界名牌大学的博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此君不发达,更待何人。可惜无“高僧”指点,尤其是关键时刻,自己悟性还不够,不会借力团伙,否则适时海归,高歌一曲爱国主义,前途必不可限量。
  
  南京大学中文系与我同届有两个班,一本科,一专科。专科班同学总觉得委屈,觉得受歧视,戏称自己为“二拐子”,专科的“专”拆开来,正好一个“二”和一个“拐”。
  
  天生我材必有用,出水才看两腿泥,加入好团伙固然重要,有出息还得看个人造化。
  
  入学三十年后老同学隆重聚会,大家突然发现还是“二拐子”官当得大、钱挣得多。用团伙理论解释,大家是一个大团伙,又分属于不同的小团伙。专科班同学是南京本地人,家庭背景要强些,又先一步明白实践出真知,先一步投身官场商场,早死早投生,出息自然也就要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