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1:37 | 查看全部
复制儿子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儿子很忙,忙得一塌糊涂。老娘就一个儿子,老伴儿走得早。一人待着急。
  
  老娘就想儿子,有时给儿子打电话,没言语几声,儿子就公务应酬一般挂断了电话。
  
  忽然有一天,儿子回家了,居然没急着走。老娘非常高兴,问,你咋不忙啦?儿子一把拉过老娘的手,妈,我整天瞎忙,没啥劲儿,以后我常回家,多陪陪您。儿子破天荒地在家里待了完整的一天。
  
  这一天,儿子先去菜市场买菜,买肉。菜是芹菜,肉是瘦肉,剁碎了和在一起,拌饺子馅儿。老娘一看,高兴,包饺子呀,好久没包饺子啦,一个人包饺子没劲儿。
  
  老娘赶紧和面,擀面皮儿老娘拿手,儿子包。儿子原来不会包饺子,啥时学会的?儿子说,程序里设定好的。老娘愣了愣神,年轻人的词语,新鲜,搞不懂。
  
  一边擀皮儿,一边包饺子,本来就是其乐融融的事儿,唠家常的事儿。老娘问,最近和媳妇没闹矛盾吧?儿子说,没,我们的关系一直很稳定。老娘又问,你的生意也不错吧?儿子说,总体而言形势还是不错的。
  
  儿子手的动作有些机械,但饺子却包得极为匀称。速度也像定了时,不紧不慢。老娘觉得有些异样,回头看儿子,儿子开玩笑,妈,你偷窥我干啥?老娘不知道偷窥是啥意思,只说,我咋感觉你不对劲呢?儿子周星驰招牌式地一笑,哈哈哈,妈,您真逗。
  
  老娘吓了一跳。
  
  饺子下锅,不大工夫,便上了桌。老娘记得儿子以前吃饺子必吃大蒜,酱油、芝麻油、蒜泥和辣椒面儿,一搅和,滋味没得说。但刚刚老娘提醒儿子吃蒜,儿子说,白天吃蒜不利于社交。社交这个词儿老娘懂,但老娘想,你和我有啥社交呢?
  
  娘俩对脸儿。老娘不住地端详儿子,但儿子只顾埋头吃,不看老娘。老娘问,你咋不抬头呢,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儿子仍旧埋头,挺好,我现在的工作是吃饭,食不言寝不语。
  
  理论上是这样讲的。可家人吃饭,闷着头往嘴里捯饬,令人郁闷。老娘心里一紧。
  
  吃过饭,俩人坐在阳台上喝茶,拉家常。老娘说起以前的事儿,儿子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老娘说,你小时候,那个时候你爸爸还在,有一天晚上你发高烧,烫得跟火炭似的,娘背你去医院,路滑,摔了一跤,至今我的腰都疼,幸亏没摔着你。
  
  儿子木木的,一点反应都没有。
  
  老娘说,上初中时,你想要一条牛仔裤,那时家里穷,你爸工资又低,把钱管得可严,我好不容易从你爸钱包里偷出来20元给你,事后你爸愣说我把钱给了娘家,还打了我一巴掌。老娘嗓音哽噎。
  
  儿子榆树疙瘩一般只是不停地喝茶,目光有些焦灼。
  
  不知不觉,天已擦黑。儿子起身说,妈,我得走了。老娘叹了一口气,儿大不由娘。
  
  儿子的车很快消失在街市中。
  
  儿子见到主人时,主人左右手一拍,儿子立时消失了。主人随后查看了自动生成的儿子与老娘交流的视频,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给秘书打电话,这家公司的复制技术总体不错,但有些细节需要改进,比如在我娘忆旧时,儿子应该适当地流几滴眼泪,人,又不是机器,总是讲感情的。
  
  随后他下令,再复制几个,一个陪我老婆,一个陪我客户,一个陪我老板。
  
  记住,要会流泪!要命!
  
  他去“桑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1:50 | 查看全部
留学海外,安全意识欠缺留隐忧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201次

  我是美国堪萨斯州恩波利亚州立大学的交换生,看到媒体报道说,位于美国洛杉矶南郊的南加州大学校园附近4月11日凌晨发生一起枪击案,一男一女两名中国留学生被枪杀。这则报道让我心情沉重,我深深为这些在花样年华凋落的生命感到惋惜,更为我们海外留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担忧。
  
  出国不是一个荣耀的光环,饱含辛酸苦楚
  
  去年10月以来,我们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中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一起自杀事件,让大家永远失去了3个挚友。之后,我开始关注留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1月短短两个月间,经报道的中国留美学生重大车祸事故就有4起,共造成5人死亡,多人重伤。
  
  先说说我的亲身经历。
  
  去年10月19日晚上10点多,我刚从朋友家聚餐回来,就接到她的电话,说家里着火了。她先是听到厨房里的暖气炉劈里啪啦地响,接着看到窗外有股浓浓的黑烟,于是赶紧跑出房间报警。然后又去这栋房子的另一户人家敲门,但一直没人应声。
  
  几分钟后,消防队赶到现场强行打开了门。开门的一瞬间,大火蹿了出来,让闻讯赶到现场的同学们心里一沉。住在里面的两名中国留学生情侣,男生当场身亡,女生第二天在医院不治身亡。
  
  出事的这栋房子是当地的一家中国餐馆老板两个月前刚买的。上下三套公寓都租给了中国留学生,我朋友一个月房租才150美元,相当于正常房租的一半。
  
  当晚气温低至-3℃。朋友说,出事的那名男生是搬进去后第一次要求房东开暖气总阀。一个多小时后就出了事。
  
  据两名死者的好友说,警察认为火灾原因可能是暖气周围有易燃物,如衣服、报纸等。他们租住的房屋老旧,暖气系统类似于天然气炉。房东也没有给安装烟雾报警器,但由于房东是私人租户,双方没有签订正规的租赁合同,权责问题还在审理之中。
  
  3个月后,我们身边一位随时为大家排忧解难的学长,在堪萨斯州35号公路驾驶租来的车辆时饮弹自尽。大家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有的人猜是学业压力大,有报道说他希望能尽早经济独立来照顾父母,也有人说他开枪自杀后撞车是不想让父母知道他自杀。
  
  不管原因是什么,学长的离去对我们是沉重的打击。这位学长是我们的中国学生会副主席,大家都还记得他陪我们去办社保号,载我们去沃尔玛买东西,组织大家玩“三国杀”……
  
  过往的一幕幕和令人难以接受的结局都时刻提醒我们,出国不只是一个荣耀的光环,更饱含着留学生的辛酸苦楚。
  
  留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细致入微的安全教育
  
  大家一般都把留学称为“出国”。但“出国”这个词反映的只是“出”,也就是说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学校、中介,重视的都是怎么让学生“出”了国。至于留学生出国后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则很少会有人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帮助。
  
  留学生在国外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化、学习这些所谓的大问题,还有衣食住行等看起来细小琐碎却又布满陷阱的问题。从租房、办电话卡、开银行账户、用电用气,到买车、买机票、买保险,都需要自己办理,经常一头雾水地花冤枉钱不说,还会遇到各种安全问题。
  
  我从初中就开始住校,自以为生存能力很强,但出国以后没少被坑钱,也没少出安全问题。我只在美国交换一年,但一个所谓的中国“熟人”介绍我和其他20多个交换生签了一个两年的T-Mobile电话合同,想提前一年停掉合同就要交200美元的违约金。有一次我忘记锅里煮着水就出门了,一个小时后室友打来电话说直到烟雾报警器响了她才发现锅烧坏了。
  
  美国学生一般很早就离家独立生活,而中国学生在国内时不是住在家里就是住校,吃住行都不用操心,生存能力不强,安全意识也不强。
  
  就拿烟雾报警器来说,电池充足的烟雾报警器是美国家家户户必备的,一旦有烟雾就会立即报警。可大多数留学生都不知道房东必须提供烟雾报警器,也从没想过它的重要性。
  
  后来我听说,大多数美国中学生都要接受驾驶和火灾逃生等培训课程,算选修学分。可很多留学生在国内却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不管是留学中介机构还是国内高校派交换生,一般都不会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安全教育。
  
  中介机构只要成功把你送出国就算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高校倒还会强调学生注意安全,但也只是停留于让学生不要出事、不要给学校抹黑的层面,很少能够真正提供实用信息,比方说国外不同的暖气系统应该怎么使用、租房应该注意保障哪些权益、交通规则有哪些不同。学生想了解这些知识,要么上网搜索,要么向已在美国的同学取经,要么就是自己跌跌撞撞换取血的教训。
  
  留美学生第一大杀手是汽车
  
  除了一些突发情况和特别状况,现在留美学生的第一大杀手是汽车。我仅对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车祸进行调查,就发现了多起重大伤亡事故,小事故更是不计其数(下列事故伤亡者姓名均系音译)。
  
  2011年11月6日,俄亥俄州戴顿大学19岁的吴汉清和18岁的徐中易驾车偏离主路,车撞到树上着火,两人受困而死。
  
  2011年12月12日,堪萨斯大学19岁的贺玉洁驾驶大众甲壳虫与一辆道奇卡车相撞身亡。
  
  2012年1月2日,俄亥俄州立大学5名华裔学生从纽约市跨年后驾驶一辆合租的雪弗兰休闲车返校。据警方推测,19岁的香港学生谭豪和在驾车时一度打瞌睡,车子连续撞上路边大树。车上两名未系安全带的香港学生霍嘉熙和欧阳浩凯不治身亡。
  
  2012年1月22日,堪萨斯海斯堡州立大学4名中国留学生趁假期到科罗拉多州丹佛游玩,后在返校途中遭遇严重车祸,两名学生重伤,高昂的医疗费用及在美生活费用令两个家庭陷入困境。
  
  ……
  
  美国地广人稀,尤其是在中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上学、旅游、去机场、去超市都只能开车。而在美国考驾照很容易,不需要上驾校。只要过了笔试,找朋友带着练几圈就可以去考路考。而且在美国一两千美元就能买到一部二手车。
  
  十八九岁的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比较热血,刚拿到驾照就敢开长途去旅游,而且开车习惯不好,比如打闹、不系安全带、开夜车、开快车。国外按照迈(mile)计算车速,国外的70迈限速相当于国内的每小时112公里。很多学生按照数字习惯把公里当做迈来算,一脚油门就加到了八九十迈也是常有的事。
  
  美国这边的十字路口有很多红色的停车让路标志(Stopsign),经过车辆都必须停车让行。但中国留学生在国内抢道抢习惯了,常会闯停车让路标志而不停。堪萨斯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高逸山说贺玉洁出事的原因就是超速,该停车的时候没停,因此她在事故中负全责。而贺玉洁从拿到驾照到事故身亡那天才半年。
  
  我同学带我考驾照的时候就说,现在拿到驾照的中国人不少,但真正开得好的没几个,基本上车都出过大大小小的事故。高逸山也觉得,现在留学生年龄偏低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他说,如果5年前学校中国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是10∶1的话,现在就是1∶10。这些小留学生在国内驾驶经验比较少,安全意识差。
  
  看到这么多惨痛的例子,我想说:在海外的学子们,请你们真正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任;准备送孩子留学的家长们,请你们理性面对“镀金”热,提早给孩子灌输人身、心理、财产安全意识;中介和派出学校,请你们不要只想着把我们“送出国”,更要帮助我们“安全留学”;政府教育部门,请你们更加重视安全教育,真正从小抓起,培养学生自理、自律、自立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2:00 | 查看全部
退一步的雅致原则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03次

  一个朋友去德国出差,去了一间公厕,他发现洗手池中居然落了好多苍蝇,非常恶心,他大惊,这与严谨的德国人一向使公共环境一尘不染的作风实在是格格不入。他再仔细看的时候,发现那是一片高仿真的印花瓷砖。上面印了一些仿真的苍蝇,后来据说,在德国只有极其干净的洗手间才会用这样的瓷砖。里面洋溢着一种欧式的幽默,令人不禁失笑。
  
  看过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一本随笔集,在其中这种现象被命名为“雅致原则”,即当你追求某个目标接近极致,你可能费尽力气很难再进一步,不妨留下一个破绽,稍微缓行一步,稍微退让一点,却往往可以获得比拼尽力气再往前一步更好的效果。
  
  比如上面提到的,当洗手间极其干净的时候,你如果想做到事实上的“更干净”,明显已经比较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用上了印着仿真苍蝇的瓷砖,仿佛在告诉你,我足够干净,我已经干净到了很奢侈地用仿真的脏东西来和你开个小玩笑。想到这里我有些明白了,难怪欧洲做工最为精良的裁缝往往会外露手缝手绣的针脚,以彰显作品完全出自手工的卓然品质;难怪时尚达人们,打上领带的时候,结头处并非标准的正三角形,总是稍稍歪一点,有的甚至有意松垮一点,露出一点里头的衣领——因为过于标准的三角形,会被人怀疑是内藏拉链的“易拉得”便宜货。而用料上乘的名贵领带,在经人手打上去的时候,有点不规则的歪斜是正常的。
  
  这真是一个极妙的主意,有些时候,稍退一步,事半功倍,却也不用撑得很累。
  
  说到这里,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了国人所熟悉的一个个难题,例如,每年的“保八”,房价的调控,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目标,每年的税收和财政收入……类似“保八”的目标,对我们来说,就像正三角形的领带,就像极其干净的白瓷砖——为了保持这些,为了做到更好,撑得很累,就像很干净的瓷砖要做到“更干净”就很难一样,我们在那些目标前苦苦支撑时,也面临着下一步更为艰难的问题。而管理者为了追求这下一步作为政绩,不得不做出的更多的非理性短期行为,而这些短期行为,却又使得这以后的再下一步,难上加难,从此进入恶性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2:11 | 查看全部
时尚与经济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00次

  裙边理论:1920年,宾州大学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了一个观点: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要炫耀里面的丝袜;而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这个理论,在美国无数次被证实,1920年,美国经济繁荣,裙子开始变短。大萧条时代来临,长裙再次抬头。1960年,战后重建带动经济起飞,女性的玉腿才得以重见天日。1970年通胀来临,长裙又再流行。1980至1990年经济复苏,迷你裙当道。
  
  鞋跟指数:美国IBM全球商业服务部门也曾经根据调查分析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波动较大的时期,追求时髦的女性通常会选择鞋跟很高、看上去鲜亮惹眼的鞋子,而在经济平稳、生活较安逸的时候,人们则更愿意选择舒服的低跟鞋。
  
  口红指数:雅诗兰黛集团前总裁李奥纳多·兰黛提出:他以雅诗兰黛实际的营收数字作分析,发现口红的销售量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期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逆势热销。这说明:越是经济不好,人们越需要购买廉价的消费品让自己活得开心。
  
  头发指数:日本经济大萧条前,二十几岁年轻女性留长发达六成,1990年后经济低迷,留短发则成主流;2002年后日本经济增长,长发再度受到日本女性青睐。英国剑桥大学文化经济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在经济衰退之际,人们享有的物质乐趣越来越少,所以希望有更多的视觉乐趣,而短发能有的造型变化更胜长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2:27 | 查看全部
员工最珍视的东西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加薪固然十分重要,但有时更高的薪金却不会令员工在更高的标准上自觉地表现。其实,敬业精神、工作道德准则、工作积极性并不以薪金为基础。
  
  若真正关心公司的成长,你就应懂得员工最珍视8件东西——他们渴望你能给予。
  
  自由
  
  不错,最好的做法能带来最理想的效果,但即使快餐业也不可能每项工作都采取最好的做法或微观管理方式。
  
  你应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及自主度,这样他们才会有满足感,也有利于公司引进人才。而且,一定的自主度会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技术的革新。其实,就连制造业中的许多职位也都有机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尽量让你的员工自由、尽兴地发挥吧。
  
  目标
  
  有了目标,工作才有乐趣。若内心总有一个细小的声音时刻提醒要与自己竞争,那样的感觉该多么美妙。目标令人充满希望,纵然最乏味的工作也能增添些许意义。没有一个试图抵达的目标,工作就仅是工作而已,那样的感觉糟透了。
  
  使命
  
  谁都愿赢取值得赞赏的词——如“最佳”、“最大”、“最快”、“质量最高”。因为它们赋予一种使命感,意味着自己已经成为更重要的一员。
  
  让员工明白你对公司、客户、甚至你的交际圈子有何期待。如果可以,也让员工创造些许自己的使命。别忘了,关心他人应从知道关心什么及为何关心开始。
  
  预期的结果
  
  对于员工处理的具体事项,结果都要在他们的预期之中。比如为加快用船运送的速度,今天你批评了一个员工。因为若走上周的例行程序恐怕无法按时交货,但尽管如此,你也失去了他。
  
  几乎没有什么事比老板朝令夕改、让员工猜不透,更令他们紧张、充满压力了。执行标准改变了,就马上传达下去。若来不及,就现场解释为何这次情况特殊,为何你独自做出这样的决定。
  
  提出意见
  
  大家都愿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理念。想都不想就拒绝给予员工提出建议的机会或否定他们的理念,你的员工就会变成机器人。机器人绝不在意公司的成长。
  
  应让员工很轻松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说出自己的理念。如果你觉得没有可取之处,花点时间解释一下原因。当然,你不可能将每条建议或每个理念都付诸实施,但起码要让员工感到你很重视他们。
  
  密切的关系
  
  其实,大家都想同知心的人、为知心的人工作,因为谁也不愿只为工资支票而拼搏。一句体贴的话、对家庭问题的短暂讨论、简单地登记一下看看员工有何需求……那些与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刻比开会或郑重地做出评价重要得多。
  
  一视同仁
  
  只要你能对员工一视同仁,即使你要求苛刻、爱批评人,相信多数人也能接受。虽然你对待每个员工的方式会有所差别,但你必须公正地对待。
  
  坚持一视同仁的关键是沟通思想。越多的员工理解了做出决定的原因,他们认为你偏袒他人或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可能性就越小。
  
  光明的未来
  
  公司的每个职位都应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以使员工有机会担任别的职位。比如:我读大学时曾在一制造厂打工。当时,我并没有为自己规划未来。但老板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有一天他竟对我说:“我给你讲一下如何组建我们的生产委员会。”我一扬眉:“为什么要给我讲这些?”他微微一笑:“即使你有朝一日不在这儿,在别处也可能会负责生产。你不妨从现在就开始学。”
  
  如果你的员工希望将来能担任别的职位,不管你的公司里设没设它,都要尽量抽时间去培养他们。你将员工放在了心上,他们自然就将你的公司放在首位。可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做什么呢?试着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4:40 | 查看全部
不认美元认石头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在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有一个名叫雅浦的岛,在这里除了流通美元外,至今人们还在用传统的石币进行买卖,堪称一绝。
  
  这里很多村民都将几块很像中国古钱币的石头,放在自家门前排成一排。石币有大有小,不过即使是最小的石币,直径也有几十厘米。岛上还有一个直径3米、厚0。5米、重达4吨的巨型石币。
  
  雅浦人认为石币虽然携带起来不方便,但价值却是永久不变的。在进行重要交易时使用石币,在他们看来是绝无风险的;而美元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却被认为是“高危货币”。
  
  如何辨认雅浦石币的“面值”,可是个大学问,不仅得瞧石币的大小和工艺,更重要的是看这块石币的历史,如果一块石币曾经属于过著名的水手,那它的价值也会随之升高。
  
  距今五六百年前,有一位名叫阿那古曼的雅浦航海者带人远航到了帕劳群岛,在那里他们发现了雅浦所没有的石灰岩洞,于是便从洞穴里带出了石头。为了方便运输,他们在石头中间凿出了圆盘似的窟窿。当阿那古曼一行回到雅浦时,这些石头顿时成了奢侈品。
  
  为了获取更多这样的石头,雅浦人用小珠子、椰肉和干椰子仁,和帕劳群岛居民交换石灰岩,但交换数量却有限。因为当时,数十人乃至百人才能搬运一块石头。物以稀为贵,这些石头逐渐被雅浦人视为“黄金”,最终它们被定为法定货币。
  
  虽然雅浦也流通美元,但雅浦人认为美元价值波动性较大,就像变色龙似的起伏不定,不如稀罕的石灰岩价值更高。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受美国托管多年,同美国有特殊关系。2009年初,美国经济处于严重的低潮,雅浦人打算送“钱”援助美国。可美国政府知道所谓的“钱”竟然是“石头”后,便拒绝了雅浦人的好意。其实,雅浦人是真心实意想帮助美国渡过难关,他们以为石币在美国也会产生同样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4:50 | 查看全部
十大冤家合并案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93次

  宿敌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亲友?对UPS、TNT以及优酷、土豆的员工来说,他们或许在并购消息发布之前的那一刻还在争抢一个包裹订单、指责对方侵犯版权,突然之间这样维持多年的竞争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
  
  康师傅+百事可乐
  
  康师傅与百事可乐以股份交换达成联盟后,在中国内地软饮料市场,两者共同的市场份额达到19。9%,超越可口可乐。有望成就饮料市场第一名的地位。
  
  惠普+康柏
  
  2001年9月,卡莉·菲奥莉娜主导惠普收购当时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公司康柏,交易总值高达250亿美元。但两个品牌并不顺利的发展终于导致她在2005年离职。
  
  索尼+爱立信
  
  注重时尚的索尼与强调技术的爱立信,都认为对方拥有自己欠缺的。2001年,二者组建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索爱)。手机业向智能机转型的过程中,索爱曾一度凭拍照、音乐功能而风光一时,但在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时代,索爱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索爱”在2012年2月分手。
  
  美联航+大陆航空
  
  2008年达美航空收购西北航空跃身为当时最大的航企,但2010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通过收购大陆航空公司完成了超越,合并后的新公司运力已占全球运力的7%。
  
  国美+永乐
  
  2006年永乐被国美收购后,陈晓进入国美担任经理人,并在黄光裕入狱之后意外地得到机会统管国美。在去年的国美控制权之争爆发后,陈晓出局。
  
  派拉蒙+梦工厂
  
  2005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以1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梦工厂。共荣三载之后,派拉蒙和梦工厂正式分家。随后斯皮尔伯格在印度一家公司的帮助下成立一个全新的梦工场。
  
  UPS+TNT
  
  全球快递行业的“四国大战”已经在UPS、DHL、FedEx以及TNT之间持续多年了,但2012年3月19日战局骤变。UPS宣布,将斥资约51。6亿欧元收购TNT。全球最大快递公司UPS的业务网络密布全球,但在欧洲并未能战胜DHL和TNT。TNT曾自称是一家骄傲的公司,并拒绝过UPS的收购,如今却向现实妥协了。
  
  优酷+土豆
  
  古永锵的并购夙愿终于达成,不是传闻中的爱奇艺,而是王微创办的土豆网。这两家中国主要视频网站恶斗多年,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两个品牌如何整合将是古永锵面临的大难题;而王微则将置身局外,尽管他对土豆网员工说,生活继续,导演继续。
  
  分众+框架
  
  分众传媒上市后收购框架传媒的价格颇高,且随之而来的是,框架传媒创办者谭智取代了江南春出任分众传媒CEO。显然当时的赢家是谭智而非江南春。
  
  百威+英博
  
  拥有百威品牌的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一直是英博啤酒集团的死对头,但英博以520亿美元的代价顺利化敌为友,新公司在全球啤酒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5:04 | 查看全部
日本制造不正宗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43次

  和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不同,日本消费者则较“自恋”,更喜欢自己的东西。日本本地产的产品就是比进口的更受欢迎。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却很大,本土产品根本满足不了日本消费者的需求。怎么办呢?
  
  托·约·登宁说:“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刑架的事都干得出来。”利益驱动下,“自恋”的日本商家也开始玩起了原产地造假,而且这种风气已经蔓延开来,成为一种盛行的“商业秘密”。
  
  把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鳗鱼放到浜名湖里游上一周,它就成了浜名湖产的鳗鱼;把朝鲜的玄蛤放到日本的砂浜睡上一个月,它就成了日本产的玄蛤——放眼望去,日本商场里卖的全是本土产品,上面印着日语“身土不二”,意思是土生土长的日本货。然而,稍加细心就会发现,市场上所出售的某类产品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产量。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新县鱼沼稻米的上市量,已经达到了其实际产量的20倍!
  
  如此看来,造假并非只有中国人迷恋,利益才是所有造“假”盛行的源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5:14 | 查看全部
不管你是谁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79次

  不管你是谁——现在握紧我的人
  
  少一样东西就全是白费
  
  在你想进一步占有我之前,我要给你忠告,
  
  我并非你想的那种人,而且相差甚远。
  
  谁是那个将要跟随我的人呢?
  
  谁愿意签下名字成为赢得我爱情的候选人?
  
  前程不定,结果难知,生死未卜,
  
  你将必须放弃一切,
  
  只有我能成为你
  
  独一无二的标准,
  
  即使如此,你的见习期也将漫长而辛苦,
  
  你过去全部的人生观,
  
  和对周遭生活的所有原则,
  
  都必须抛弃,
  
  所以马上放开我吧,
  
  免得你惹更多烦恼,
  
  把你的手从我肩上挪开!
  
  把我放下,然后离开我,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35:24 | 查看全部
动物世界,人不知
时间:2015-06-01 作者:未详 点击:186次

  1
  
  奥利维雅·贾德森书里写因为好私通而声名狼藉的鹪鹩,说准备出去鬼混的雄鸟嘴里会叼上一朵粉红色的花瓣儿献给自己的情妇。因为粉红色与它脸上夺目的蓝色羽毛十分相配。
  
  没办法,以后看人送粉红色花,不想到这个都不行。
  
  2
  
  美国的雄性爱达荷地鼠不让伴侣离开他的视线,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如果她钻进了一个洞,他就会坐在洞口,不让她出来,也不让其他雄性进去。一看这地鼠就没有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派只小动物去文化传播一下,主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一窝调皮得紧的小猪,都想跃过石阶跳到平地上去玩。其中一只太弱,就它咋也上不去。先上去的一只小猪看不过,蹦下来,拉开架势,助跑,跳,上去了。哼哼两声示意学着点儿,可这只就能跑,不会跳。那小猪又跳下来示范,如此几次,但这只就是跳不上去,只见“老师”气得一下倒在地上动也不动。我当时连笑都不敢出声,怕它更没面子。
  
  4
  
  邻家猫妈生了三只小猫,满月时邻居捉给了旁边几家,嘱咐各家先用布带将小猫拴着养一段时间。从此就出现了一道风景线:猫妈雄赳赳地来各家把布带咬断,率领三只小猫气昂昂地回去了。这样捉回来带回去的戏码持续了两个月,最后以猫妈每天来各家巡视一圈落幕。
  
  5
  
  鸡妈妈孵了一窝小鸡,活了九个,每天领出去玩。那天出去溜了一圈回来,后面只剩俩,其他的全都不见了。
  
  这“活不见鸡,死不见尸”,成了一大悬案。可能它们已先后遇害了;当然,也可能遇到了白雪公主,自愿离家出走去做小矮人。
  
  6
  
  海马以雄性负责怀孕而闻名遐迩。看《海贼王》,里面有写想靠吃人记忆变成千年龙的海马,听说这剧情是动漫组原创的故事,跟原著无关。如果他们把这个海马塑造成又是爹又是妈的伟大人物,情节是不是还可以走几集?
  
  7
  
  不管谁来我们家,走的时候小白都爱去送。像菊先姑姑家近,它常是把人家送回去,在姑姑家吃完饭再回来。有时回来的路上遇上它的朋友,就带回家来,玩尽兴了,把那狗送回去,然后再自己回家。次数多了,我真想问问,这到底是谁给它培训的。
  
  8
  
  乡里人教小孩子,长得大的蛇,见了都叫一声“龙”。理由很质朴:蛇的愿望是成龙,得给它们讨个好口彩。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条“龙”,很多捉蛇的人打它的主意,它却都避过了,每年都让不同的人看见它在树干上晒太阳,或者在山上缠追野兔子。有耀武扬威的味道,又像在报平安。
  
  9
  
  小时候被公鸡啄得哇哇大叫,家人站旁边大笑。后来他们发觉我是真的被鸡给欺负得怕了,便骂我,说竟然会被鸡欺负。鸡来欺负我,干吗要骂我?等我长到知道高等动物低等动物的时候,长到市侩又俗气的时候,才知道一个人被一只鸡欺负是很不上台面的事情。
  
  他们说: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