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5:46 | 查看全部
2
  
  沈青这辈子也不知道抢走她备胎的小三到底是谁,想到这她就好想去杀人。当父母知道沈青失恋的事情后,妈妈幸灾乐祸地说:“早知道就对人家好一点啦,就知道有这天!”爸爸则很开心地说:“知道错了就好,早知道那小子靠不住。”
  
  沈青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只好去婚姻介绍所,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子问道:“想找个什么样的,具体说一下要求和条件。”
  
  沈青想了想,说道:“不要太年轻,也不要太老。”
  
  女孩子笑道:“好奇怪的要求,我这有很多这样的会员。”
  
  沈青想了想,自己年纪不大,也不是很年轻,不找不太大不太小的,还要找什么样的。
  
  沈青又说道:“那我想找偶像剧里的男主角一样的。”
  
  过了不久,沈青开车去上班,忽然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沈青。”她在后车镜里看见一位长相清新,身材修长的男子在向她走来。她正纳闷,突然一束娇艳欲滴的玫瑰就摆在她的面前。
  
  那位神秘男子说道:“你是沈青吧?不喜欢太年轻的,不要太老的!我叫宋辰,我是婚姻介绍所的会员,怎么样,交个朋友怎样?”
  
  沈青下车看了看眼前的这位陌生男子,像鸟窝一样的韩国头,上身修身黑色小西服,下身却是烂了很多洞的很旧的牛仔裤。看沈青一直注视他的裤子,宋辰骄傲地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牌啊,我这是韩国最新牌子。”
  
  沈青无奈地看了他几眼,说:“不是临时男友吧,不要钱吧?”
  
  宋辰扑哧一声笑了,说:“大姐,你是不是偶像剧看太多了!”
  
  沈青很严肃地说道:“先告诉你一条,我不喜欢比我聪明的人,特别是男人。”
  
  宋辰很无奈地说道:“好吧,我是不会骗你这个笨姐姐的!”
  
  沈青说:“我最讨厌别人说我笨了,我只是期待干净的爱情。好吧,我以后叫你笨小子!”
  
  宋辰毫不客气地坐上沈青的车,说道:“别管谁叫谁什么了,我还没吃早饭呢,你请我吧!”
  
  “干吗啊,我还得上班呢!”
  
  “我不管,我都送你玫瑰了!”
  
  “怎么还有你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5:58 | 查看全部
3
  
  认识宋辰以后,沈青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没心没肺。如果下雨了,就干脆淋一场雨;吃了上顿不考虑下顿在哪里;永远天塌下来有人帮她扛一样。
  
  相处久了,沈青发现宋辰经常去校门口等她,好像每天都很无所事事,沈青问他怎么不工作,宋辰笑笑说:“你就是我的工作啊。”
  
  他们一起去兜风;一起对着大海和蓝天大声快乐地叫;一起去吃饭;一起在寒冷的冬夜里拥抱;他笑她是大脸猫;她笑他是只臭松鼠;他们一起去看星星,看电影。沈青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一切都像偶像剧里演的一样精彩和浪漫。难道她的幸福真的来了吗?
  
  可宋辰从不对沈青说爱,沈青觉得他越来越神秘,终于有一次,沈青问宋辰他们到底算什么关系?宋辰支吾着不肯说,沈青想离开,宋辰追了上来,沈青发现宋辰口袋里藏着一枚戒指。沈青高兴地问道:“戒指是给我的吗?”但沈青眼里的光一点点消失,宋辰说:“戒指不是送你的,我是婚姻介绍所的托儿,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的女朋友是介绍所的老板。”
  
  “什么!”沈青大叫道。
  
  一个响亮的耳光之后,沈青跑了。
  
  沈青一直以为自己很勇敢,很聪明,可她这次还是遇到了比她更聪明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不管那个人在爱情里有多么聪明,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欺骗和伤痕。
  
  沈青这次再看到有些笨的学生弹不好琴,也会严厉地训斥。不管怎样,都要成长,都要懂得保护自己,不管别人有多聪明,不管你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7:00 | 查看全部
黄豆对豆腐的漫长寻找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史中,大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已知的豆科植物中,大豆是蛋白质最丰富并且最廉价的食物来源。可它早年的境遇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无法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产生大量胀气,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到进食大豆的最佳方式,最终,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而且在民间豆腐被衍生出各种变身,它们呈现出不同地区的人的口味和性情。
  
  豆腐无限包容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那些原本让大豆尴尬的不利因素——胰蛋白酶抑制剂,不能被吸收的糖以及植酸,在中国人古老的转化手段中,都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消除了。豆腐的出现,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达到了一种高峰。中国的厨师对豆腐的理解,往往会让人大吃一惊。或许可以说,中国人用豆腐表达了自己柔软变通的适应性。所有的这些,让一粒黄豆得到了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7:14 | 查看全部
误导消费者的食品标签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147次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等说明物,可能是厂商最常用的误导性小花招之一。当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食品,转而拿起另一个标有“有机”或“全天然”的盒子时,你可能已经上当了。
  
  “全天然”
  
  不要被这个词糊弄,它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全天然”是商家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完全没有给“全天然”下过具体定义,只要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质是合格的,食品制造商就不会惹来麻烦。
  
  “一些标注‘天然’的产品里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而公司会争辩说,因为它们都是玉米里的成分,是健康的。”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立法主任史蒂芬·加德纳说,“这可不正确。”
  
  “有机”
  
  “有机”,听起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一个词,它有着“全天然”的味道。不过它的“含金量”往往只是说明在培育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使用化肥、杀虫剂,而并不是健康的同义词。有机食品也同样有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糖分的风险。
  
  “未添加糖分”
  
  对特殊人群来说,这个标签很有意义。比如需要特殊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就会优先选择这类产品。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糖。包括水果、牛奶、谷物和蔬菜在内的食品中天然就有糖分,因此,就算这些商品中没有人为添加糖分,它们仍含有天然糖。
  
  另外,不加糖的产品中仍可能有其他玄机,比如含有麦芽糊精。这种碳水化合物能提高血糖。
  
  “无糖”
  
  无糖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含有更少的热量,其实它的热量可能反而更多。每100克或l00毫升固体、液体食品中,只要糖含量小于0。5克,即可称为“无糖”,而它们可能还包含着其他形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糖醇,它虽然热量低(每克含有约2卡路里热量,是糖的一半),但能引起腹泻,久坐时可不要吃下很多糖醇。
  
  “增强免疫力”
  
  这是制造商爱用的误导性词汇之一。只要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制造商就会使用这样的字眼,来给商品扣上一个“健康产品”的光环。事实上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因为如果厂商更明确地指出产品有医疗或药理作用,就会触发食品药品管理局等机构的严格审查。
  
  “不含胆固醇”
  
  不要从字面意义上看待这个词。它并不意味着“丝毫没有”胆固醇,而是每100克或l00毫升产品中胆固醇含量少于2毫克;相对的,低胆固醇产品中则应该少于20毫克。
  
  胆固醇由肝脏产生,说明只有动物产品如肉类、奶类、蛋类和黄油中才可能包含它。而有些以植物为基础的产品(如玉米油),也高调宣称其不含胆固醇,这就纯粹是凑热闹了。因为其他植物制品也都不含胆固醇。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应少于300毫克。
  
  “分量”
  
  制造商们很懂拿捏分量。为了使产品看起来低脂、低热量,他们列出的成分信息,可能只是以一个微小得不实用的商品分量为计量单位。这又是一个障眼法了。
  
  例如,一些冰激凌的成分表以一小勺为计量单位,但大多数人吃冰激凌都远多于这个分量。如果你每次都吃好几勺,那就要把标签上标注的热量乘以双倍,甚至三四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7:25 | 查看全部
花生年轻态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108次

  有一部好玩的加拿大儿童片叫《魔发》,里面有一个叫麦克的孩子,突然变成了秃子,女巫教给他长出头发的秘方:“一只剥好的香蕉,把它放在我头上;五只死苍蝇,把它们放在我的头上;还有一只臭鸡蛋、三片甘草糖叶、一把猫屎、九勺泥土、一杯必可夫汽水、三片可罗士饼干,都放在我的头上。还要加上一勺花生酱。”而最最关键的,就是这勺花生酱!
  
  我自己以前是生吃过花生酱的;再以前,是生吃过乐口福和麦乳精的;再以前,是生吃过猪油的……小的时候,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入口,充满了丰富、丰厚和丰腴,而某一次“不要脸”的贪吃,都可以让你从某一道侧门进入这个世界。
  
  同样是小时候,我们还学过许地山的《落花生》,意思是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在质朴中坚守自己的内涵。
  
  但花生在我的饮食史上,总是与“贪嘴”联系在一起。比如喝酒,总是要点油炸花生米的,据说能够快速在体内生成油脂,保护你的胃膜,提升你的酒量。于是,喝酒途中,是一杯一杯复一杯,一粒一粒又一粒,直至烂醉而归。
  
  比如鱼皮花生,它的好处是“鱼皮”在咸中又带着一点甜,再配合花生仁的香脆,是一种滋味不逊于杏仁巧克力的经济型零食。一吃,就会把自己吃到牙齿生疼为止。
  
  还有过年时做的花生糖,那时家家户户都会做糖——现在想来,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不会做的,家庭更像是一个自给王国,因此也更像一个自由王国和快乐王国。花生糖、芝麻糖不停地吃,这牙齿还能好吗?于是,爸爸妈妈说,上牙齿掉了,要扔到床肚底下,下牙齿掉了,要扔到房顶上,这样才能长出来。
  
  长大了,不再长的除了个子,还有牙齿。不仅不长,还破罐子破摔了。年岁越大,牙齿就越和你作对。于是,再也吃不动油炸花生,只配吃盐水花生,实在馋了,就炖点排骨花生汤,妄图把花生炖到和马铃薯一样稀烂,可惜再怎么炖,花生仁还是会保留一丁点儿不同于马铃薯的脆性和韧性。花生酱虽软,也不宜多吃,一则容易上火,二则容易腹泻,年纪大了,器官得加倍爱护才行。
  
  这样看来,花生其实象征着人的年轻态,外部稚拙,甚至还带着些尘泥,但内里却是无比饱满和鲜嫩啊;中年之后,外面光鲜,内里却在衰老萎缩起来。或许,人生只有一件红衣,你或者穿在里面,或者穿在外面,往往不能两全。换个角度看,这不也是花生的善意的提醒吗?对于年轻人来说,怎么能不修饰一下外表,透射出温润的文雅呢?对于中老年来说,怎么能不加强一点修养,让内里也显得有一些饱满呢?
  
  这,就是花生教人的一点修为,也是花生让人生发的一点禅意。它的确是尘土之仁,也是励志之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7:37 | 查看全部
四十岁你会拥有四千万吗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209次

  曾经,北师大教授董蕃对学生说:你们四十岁时没有四千万身价别来见我。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众多批评之声,董蕃解释说:我说的四千万,二十年后其实就是现在的几百万。忽然觉得,忽略掉这段话中哗众取宠的因素,单说四十岁时是否可以拥有几百万,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难实现。
  
  定位的力量
  
  职场上的生存之道、成就之路,概括而言有两条:一是创业,二是就业。
  
  相对来说,所有不成功或不怎么成功的人,都是缘于想不好、看不清、找不对。
  
  就像创业,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创造出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就像天方夜谭中的神话故事,助创业者的财富快速膨胀。
  
  这是创业者的王道。
  
  陪投行朋友见一位31岁的创业者。两年前他用500元起家做了一个网站,在当今多如牛毛的网站族里,他的网站内容很单纯,只服务细分市场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群,客户定位界限分明,且是一个空白点。
  
  “你现在缺钱吗?”投行朋友问。
  
  “对。我想把它卖出去。”
  
  “这样吧,我先给你200万,你先用着。你现在卖1000万,过两年能卖2000万。”
  
  “适合”最重要
  
  行走职场,不论供职的机构性质和规模大小,找到适用于自己的达成道路,是在职场获得成功的王道。
  
  一天,与J一起吃饭。J供职于中国一家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临近零点,新的一年将要到来。这时J的电话响起,只听J平静地说:“谢谢老板。您过奖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J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第三年,入职以来,他的销售业绩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刚出炉的统计数字表明,他的团队再一次完成年度挑战目标——1亿元人民币。“再额外追加给你50万年终奖金。”这是刚才老板在电话中给他的新年礼物。
  
  38岁的J收入达到了200万元年薪。而APPLE正以220万元年薪的代价在游说他。
  
  J具有快速学习能力,高度的商业敏感,灵活的策划思想,而且不怕苦累,充满强悍的销售霸气。
  
  他适合销售。也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珍惜好平台
  
  相隔三年,见到仍在央企工作的T。他的模样没有改变,却明显成熟了。
  
  认识他的时候他刚从云南进京,在北京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来自一家小集成公司,谈不上事业未来,而且母亲重病,自己离婚,居无定所,情绪很低落。那段时间他只能透支各种信用卡。
  
  现在,36岁的他月收入4万元。
  
  他非常珍惜找到的这家好平台,不管老板更换得有多勤,也不论战略如何变,他总是满怀激情勤勉努力,他的稳定性、合作姿态、能力和聪明,总会让新老板帮他更上一层楼。论能力,其实他并非最优秀的一个,但他是最安全、最让各方利益接受的、最能创造业绩的员工。
  
  寻找一个好平台、跟随一个好老板、培育一个人脉圈、雕琢一个差异化的自己,是职场成功四要素。跟随好老板比寻找好平台重要,培育人脉圈是克服偶然创造机会的基础和条件,而雕琢差异化的自己则是寻找机遇、碰撞幸运的前提。
  
  敢想敢做,理想终能实现
  
  人生成功要素:出身,背景,人脉,地位,金钱,能力,机会。即使你一无所有,只要拥有坚定的目标、乐观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快速的行动力,你就能成功。
  
  最后,你会惊讶,人生中竟有这么多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7:51 | 查看全部
游牧部落:最后的自然之子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67次

  没人知道是什么在召唤着游牧民族,千百年来沧海易桑田,他们倔犟的脚步却不曾停歇。或许人类骨子里就有那份桀骜,或许当大口地拼着酒肉,在长风浩荡的天与地间独立时,我们才能体会到游牧群落的不羁胸怀。在锡林郭勒的乌珠穆沁人身上,我们会很容易感受到一种难以磨灭的原始生活的印迹。
  
  在靠近中蒙边境线的壮丽的乌珠穆沁大草原上,他们生活在蔚蓝的苍穹与葳蕤的牧草间。乌珠穆沁——这个蒙古民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生活着成吉思汗的子孙,他们也是中国游牧文化最后的守护者。
  
  600公里迁徙逐水草而行
  
  巴特尔,是东乌珠穆沁的牧民。58岁的他鼻子像雄狮一样挺拔。游牧民族的血脉,赋予了乌珠穆沁人无所畏惧、敢于面对任何困境的倔犟。
  
  乌珠穆沁部落原本有7万人,但是真正迁徙游牧而居的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他们主要分布在中蒙边境线,那里的草原目前是内蒙古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场。他们随着气候的冷暖、水草的丰厚、牲畜的膘情,按照自然规律游牧,根据四季的变化进行转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本生态脆弱的草原得以千百年地持续利用。
  
  农历清明一过,乌珠穆沁人的迁徙要开始了。这一严格地顺应天时的大动作,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繁琐。巴特尔的妻子娜仁其木格提前备好勒勒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装好全部家当——衣服、粮食、牛粪,还有一车水,她甚至不用男人帮忙。
  
  游牧搬迁时,最早出发的是羊倌,凌晨3点,他们要赶着不肯挪窝的羊群先上路。6点钟,三四个人动手拆蒙古包,快的约需20分钟,慢的顶多1个小时。7点钟,由7至10辆勒勒车组成的车队排成一列,浩浩荡荡出发。勒勒车的排列很有讲究:第一辆,老人、女人和孩子坐;第二辆,装衣服;第三辆,装粮食;第四辆,装牛粪;第五辆,水车;第六辆,装蒙古包的围栏“哈那”;第七辆,装蒙古包的顶架“陶脑”。就这么一路浩荡着。冬天的羊走不快,一天最多走20公里,走一段后再扎上蒙古包住一段,接着再走,就这样一直走到春营。
  
  蒙古包内最耀眼的位置永远给英雄
  
  蒙古包是最适合游牧民族倒场迁徙的传统住房,这是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符号。蒙古包里的座次排序严格:长辈男人坐正上方,青少年或客人坐右边,妇女儿童坐左边,而家庭主妇的位置永远在左下方。睡觉时,父母睡西面,爷爷奶奶睡西北角,儿子、媳妇睡东北角。蒙古包内最耀眼的位置永远留给牧民心目中的英雄。
  
  蒙古包里取暖烧饭用的炉子,叫“图拉嘎”,相当于中原人过去使用的铁制炭火盆。20世纪80年代末,聪明的蒙古铁匠根据火炉原理,并结合蒙古人烧牛粪的习惯,发明了一种特制的铁火炉——里外两层铁皮,夹层以砖保温,并砌进水箱,集做饭、取暖、温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而这炉灶设计的变迁,多少让我们看到乌珠穆沁人游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
  
  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羔羊
  
  只要走进乌珠穆沁人家,你总会遇到热情而又话语不多的蒙古女人,她们会为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斟茶端奶食,就像招待久未见面的亲戚一样。蒙古女人支撑着一个蒙古家庭,却睡在蒙古包中最差的位置;她们繁衍了一个民族,但分娩时却要被请出毡帐,即使是在冰天雪地中。慈善的蒙古女人不忍饿死一头弱畜,甚至会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待哺的羔羊。
  
  在蒙古族流传的许多民歌中,女人常常被比喻成清澈的河。在家庭生活中,蒙古女人慈善、宽厚,却又忍辱负重。她们生完孩子不坐月子,照常忙于生产生活。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即使是现在的牧区妇女,在医院生下孩子后不过五六天就出院了,抱着婴儿骑摩托车或坐汽车回到牧区,就开始像正常人一样投入到日常生活中。
  
  65岁的敖日鲁木曹被乌珠穆沁人称为“金牌母亲”——她为国家培养出两个摔跤健将。游牧部落的女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比如另一位远近闻名的母亲乌云额尔德尼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为了让两个孩子上学,她外出做雇佣羊倌,工资收入虽然微薄,但儿子上了大学,女儿在中学读书。乌珠穆沁女人是智慧与意志的化身。
  
  其他游牧部落
  
  闪米特游牧民族(闪族)
  
  特点:起源于阿拉伯沙漠,也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是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的共同祖先,闪米特人留给世界的宗教值得一提——上帝和安拉都是他们创造的。
  
  蒙古系民族
  
  特点:中北亚大草原的突厥蒙古游牧民族以及通古斯渔猎民族。这个游走于欧亚大草原东部的游牧民族,“马和铁器”给了他们扫荡古老文明的动力。
  
  西伯利亚游牧族
  
  特色:地处东西伯利亚的小国家雅库特共和国,一共有5个不同的游牧分支,每个民族的人口都很少,有的仅有1500人。居住在雪橇上的木屋内,主要交通工具是驯鹿。
  
  印度游牧部落
  
  特色:主要游走于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以养牛、骆驼、山羊为生。放牧对他们来说很神圣,他们认为自己是帮助神来保管人间这些牲畜,而不是它们的主人。拉巴力部族的主要生计来源是奶业。游走范围包括大印度沙漠,有童婚传统,甚至15个月女婴都会被许配人家。
  
  海洋游牧民族巴夭族
  
  特色: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生活。常年生活在5米长的船上,上岸只是为了卖掉捕到的鱼来换取生活必需品。为适应潜水生活,巴天人自幼便有意弄破了耳膜。他们用由船骨、橡胶轮胎和金属碎片制成的刺枪进行捕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8:03 | 查看全部
德国中学生不敢用盗版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我的笔友麦瑞是一位德国中学生,当我告诉她我要赴德国旅游时,麦瑞欣喜地留下了联系方式。趁旅游间隙,我联系上了麦瑞,她当天有课,约我中午12时在她学校门口会面。
  
  放学的队伍熙熙攘攘,她在哪里呢?突然,我发现校门西侧角落里站着一个女孩,远看像一朵脱尘的莲花,她静静地等着。我掏出手机,拨响了麦瑞的手机号码。
  
  刚刚拨通,那个女孩就径直向我走来,像一片云。她口袋里的手机正在唱歌,非常动听的古典曲子。我们互相问好,和她握手时,优美的旋律像要跳到我的手腕上。
  
  我问:“这首曲子很棒,在网上可以下载吗?”麦瑞回答:“我不在网上下载,这首曲子是买手机时里面就有的。你初来德国,要小心,在网上下载盗版的音乐或电影会被抓的!”
  
  “这么严重?”
  
  “是的。上学期,有一部电影我一直没机会看,班上有位美国插班生,她说有那部电影的网络链接,免费而且清晰。我赶紧告诉她,不行,我不敢在网上看盗版电影,怕被抓!”
  
  我和麦瑞边走边聊,我对于她说的不大相信。
  
  麦瑞的父母邀请我到她家做客。刚到麦瑞家门口,就看到惊奇一幕:好几名警察正“砰砰砰”敲一户人家的门。麦瑞问围观人群:“邻居家出什么事了?”“好像要开罚单呢!”
  
  门开了,警察果然开了一张罚单。原来是邻居家的黎恩惹事了,16岁的黎恩正是爱听摇滚歌曲、爱时髦的年纪,可是他在网上下载了盗版音乐,被警察查到了,开出的罚单金额是2万欧元呢!
  
  麦瑞的父亲开门来迎接我们,相互问好后,麦瑞说了黎恩家的事,麦瑞的父亲说:“这下惨了,黎恩的父母一定为此特别受打击,他们还房子的贷款都吃力呢,哪能挤出这么多钱来交罚款呢?”我惊奇地问:“罚款2万欧元,就是因为这位中学生下载了盗版音乐?”麦瑞回答:“黎恩被德国联邦警察给盯上啦!”
  
  席间,麦瑞的父亲说:“在德国,盗版在网上较严重,有网上交易、下载现象,对这些行为,法院会通过民事程序来追究责任。网上的那些盗版音乐,对少数不懂事的中学生确实是不小的诱惑。有的中学生在网上用假名或匿名,警察一时要完全处理也不易,但现在电脑技术越来越发达,最终还是会被找到证据的!”
  
  德国打击盗版处罚严厉,大多数中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君子爱乐,取之有道”。见闻此事,我不禁陷入沉思:在我们看来,网上盗版成风,随意下载音乐,免费观看电影,已是司空见惯。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却看出了其中巨大的危害:盗版让创造这些产品的人或公司无法在市场持续盈利,让这些极富创造力的脑力劳动者无法继续生存,让他们感到心灰意冷,把他们的创新冲动扼杀了,一个缺乏创新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应该向德国中学生学习,要全民重视知识产权,让有创造力的人能生存下来,让有创造力的人尽情创造,这样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我们就会有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国人,就会有一大批属于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创新能力。
  
  打击盗版,“匹夫有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8:21 | 查看全部
当火车晚点一小时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德国:德国铁路公司规定,火车如果晚点一个小时,乘客可以获得票价25%的退款。晚点两个小时以上的,最多可以获得票价一半的退款,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补偿。
  
  西班牙:火车只要晚点5分钟就可以退票。
  
  英国:一是等待或者自己想办法离开(火车票不退,三等小站火车站一般也没人值班)。二是等待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如果火车取消或者晚点时间较长,会有一辆大巴汽车等待在那里,坐汽车到下一个可以转乘的火车站倒车。或者,如果在未来的几个小时之内没有火车,火车站一定要负责,他们会用他们的方式把你送到你的目的地。帮你叫出租他们出钱,人多可能会经过申请再开一辆火车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48:29 | 查看全部
绝望
时间:2015-05-28 作者:未详 点击:169次

  不管是谁,如果遭到别人的谴责或是怒斥,都是不会感到愉快的。但我却从人们动怒的面孔中发现了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常他们总是隐藏起这种动物本性,可一旦遇到某个时机,他们就会像那些温文尔雅地躺在草地上歇息的牛,蓦然甩动尾巴抽死肚皮上的牛虻一般,暴露出人的这种本性。见此情景,我总是不由得毛骨悚然。可一旦想到,这种本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之一,便只能对自身感到由衷的绝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