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0:29 | 查看全部
可持续的快乐
时间:2015-06-29 作者:未详 点击:1814次

  如果一个年轻女性来问我,青春不能错过什么,要我举出十件必须做的事,我大约会这样列举:
  
  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一次也没有,未免辜负了青春。但真爱不易,超过两次,就有赝品之嫌。
  
  二、交若干好朋友,可以是闺中密友,也可以是异性知音。
  
  三、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日常生活的情趣。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五、锻炼身体,最好有一种自己喜欢、能够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
  
  六、争取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存的看家本领。尽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做不到,就以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同时在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
  
  七、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读一批好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书中知己。
  
  八、喜欢至少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可以自己创作和参与,也可以只是欣赏。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十、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只要不被打败,你就会变得比过去强大许多倍。不经历这么一回,你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多么有力量。
  
  开完这个单子,我再来说一说我的指导思想。
  
  我的指导思想很简单,第一条是快乐。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是天经地义的。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人只有一个青春,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时期。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譬如说,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恋爱,但终归减少了新鲜感和激情。同样是旅行,以青春期的好奇、敏感和精力充沛,也能取得中老年不易有的收获。
  
  依我看,“少壮不享乐,老大徒懊丧”至少也是成立的。倘若一个人在年轻时只知吃苦,拒绝享受,到年老力衰时即使成了人上人,却丧失了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尤其是女性,我衷心希望她们有一个快乐的青春,否则这个世界也不会快乐。
  
  但是,快乐不应该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否则结果仍是不快乐。所以,我的第二条指导思想是可持续的快乐。这是套用可持续的发展一语,用在这里正合适。
  
  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伤悲”了。为今后考虑,一方面是实际的考虑,例如要有真本事,要有健康的身体,等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快乐本身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我所列举的多数事情都属于此类,它们实际上是一些精神性质的快乐。
  
  青春是心智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心智趋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人倘若能够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等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个源泉将泽被整个人生,他即使在艰难困苦之中,仍拥有人类最高级的快乐。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可能在青春期获得的最重大成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0:45 | 查看全部
你理解别人吗?
时间:2015-06-30 作者:未详 点击:556次

  朋友打电话常常抱怨没人理解他。
  
  有一次,我听得实在有点不耐烦了,就问:“你理解别人吗?”
  
  他听后,好长时间没答话。
  
  最后不得不承认,他没有做到。
  
  我们生活在一个圈子里,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不要自私地只要求他人来满足你的一切欲望,而毫不客气地推卸掉自己相应的那份责任。这样的生活是很累的,因为别人一旦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就会感觉自己孤独,烦乱。
  
  为了让自己生活得快乐,也为了让大家生活得快乐,请大度一点,放下那份强加上的不必要的担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0:54 | 查看全部
把谁当谁看
时间:2015-06-30 作者:未详 点击:557次

  把别人当自己看,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某人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你就忍不住以自己的思维去忖度他,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他,主观地在心里塑造一个形象。直到某天,你惊呼:啊,原来他是这样这样一个人!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这不奇怪。之所以“没发现”,不过是因为你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了你的不了解罢了。
  
  至于把自己当别人看,又是一件太愚蠢的事情:你时时都在冒着失去自己的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1:05 | 查看全部
养心妙语
时间:2015-07-01 作者:未详 点击:315次

  当我们认定自己进入了千头万绪这一局面的时候,心先就慌了。披头散发,眉毛胡子一把抓,天空也随之阴霾。因为紧迫,就慌不择路。结果线头越搅越多,原本可以解开的结,也成了死扣。
  
  千头万绪有一种邪恶的威慑力,恐惧和慌乱是它的左膀右臂。一旦被这几个魔头统治了心神,我们在灾难的海市蜃楼面前,往往顿失镇定和勇气。
  
  ——《千头万绪是多少》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间仓库。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和情感,都被一一输送到仓库里,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其中有一些贴着精致美丽的标签,那是让人欢愉的美好回忆,我们十分乐意时时拉开抽屉,欣赏一番。也许还会拿出来展示,与亲朋们分享。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记录,我们将它们贴上封条,放在犄角旮旯处,恨不能闭目塞听,永不开启。也许在哪个不经意的瞬间,那扇小门冷不丁地弹开了,我们会忙不迭地关上,愁眉不展。
  
  我们以为这就是全部的库藏了。其实,并非如此。有一些最不堪回首的惨烈记忆,被我们深深地掩埋在心灵库房的地下,化作了冰冷僵硬的泥土。
  
  然而,负面的能量不会自动消失。如果没有正确的清理和根除,它们会在地下发酵,滋生出越来越密厚的复仇菌丝。终于有一天,它们遏制不住地爆发出来,让人们抑郁、沮丧、烦躁、悲观、绝望……甚至,衍生出陌生而诡异的人格,操控我们的生命。
  
  ——《24重人格序言》
  
  放松不是无所事事,不是听天由命,不是随波逐流。放松是一种高度的自信,放松是一种磨炼之后的整合,放松是举重若轻玉树临风。当你放松的时候,你所有的岁月和经验,你所有的勇气和智慧,便都厉兵秣马集合于你内心,情绪就会安然从容,勇气就会源源不断。你不一定能胜利,但你能竭尽全力去参与过程。
  
  ——《像烟灰一样松散》
  
  身体需要界限,心理何尝不是如此?特别是夫妻。无论何时,都不可消融了自我的界限。无论怎样情投意合,终是不同的个体,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真是完全一致了,天天和一个镜子里的自我如影随形,岂不烦死?
  
  界限有一个奇怪的定律——拉近的时候很容易,分开的时候很艰难。倘若你能灵活地把握一个度,在这个区域里,旗帜飞扬如鱼得水,那么,你和对方都是惬意和自由的。假如你轻率地采取了不断缩小距离的趋势,那么用不了多久,双方不可扼制地融为一体。之后,在短暂的极度的快意之后,无所不在的矛盾一定披着黑袍子,敲响门窗紧闭的爱情小屋。
  
  ——《界限的定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1:19 | 查看全部
静心的奥妙
时间:2015-07-01 作者:未详 点击:382次

  一位朋友向我请教放松和静心的奥妙。我说:咱们做个实验好吗?我拿过一把椅子,要求他一手扶住椅背,然后做金鸡独立状。我问:舒服吗?他说,还可以。我从屋里找出十件东西,书包,枕头,收音机,暖壶,粮食……只有一只手,他背着,抱着,拿着,一条腿还要跷起来,一会儿就坚持不住了。我这时开始给他讲放松和静心的奥妙了。我帮他拿掉一件东西,他感到轻松了一点,但仍然很累,过了一会儿,我再为他拿掉一点东西,又轻松了一点。这样,一件一件地拿,十件东西陆陆续续都拿掉了。他轻松多了,但还要做金鸡独立状。又过了一会儿,实在坚持不住了,我让他把另一条腿放下来,手离开椅背,自然站好。我问:现在有什么体会?
  
  这个体会不说,人们也会很明白。
  
  当我们金鸡独立时,已经很别扭了。再加上那样多的重负,会非常不舒服,非常艰难。当把所有的重负都放下,两只脚稳稳落地时,此时轻松的感觉是不做实验的人很难体会到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颗心远比身压重负单腿独立更累。常规的人,他的心往往被许许多多的挂碍牵制着,心是畸形的,身体也不是两脚落地踏踏实实的。当你一旦把心里的挂碍放下来时,就好像负重的人卸掉了包袱,整个境界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说“放下心来,便是真悟”。对于一个单腿独立并且身背重物的人来讲,你从技术上指导他,让他把身体放松,把书包扛在肩上,暖瓶拿在手里,腿部稍稍弯曲,肌肉不要绷得太紧,充其量只能做某些局部的微调,不能说一点效果没有,但相当有限。然而,当他把身上的十件东西都放下来,并且两脚落地时,不用讲技巧,他已经完全松弛了。
  
  不久前,一位私企老板对我讲,他平常工作特别忙,老感觉到烦躁。一次病了,病得很重,他突然想,那么累干什么呢?好好休息吧。就在那一段,他觉得很清静。他说一生中只有这个时期心态特别好。后来身体好了,生活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于是,又烦躁起来了。
  
  好像是个玩笑,但里边含着奥妙。
  
  有时候我们为一件事很烦恼,只要把这烦恼放下来,顿生清静心。体会到了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慧能讲“烦恼即菩提”。
  
  无烦恼时,放松安静是比较容易的;烦恼袭来之时,仍能放松安静,乃是更高的境界。
  
  要放松和静心,就要将各种心理重负放下来,使自己的心自在一些,那时,许多道理不通自通。因此,对放松和静心而言,具体的技术可以讲,但一定要明白什么是一通百通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1:32 | 查看全部
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
时间:2015-07-01 作者:未详 点击:723次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适当悲伤可以表示感情深切,过度伤心却证明了智慧的欠缺。
  
  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
  
  说服自己是一种理智的胜利;感动自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征服自己是一种成熟。
  
  法律规定:男人22岁才能结婚,可是18岁就能当兵。这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杀人比做丈夫容易;二是过日子比打仗难;三是女人比敌人更难对付。
  
  生命中有许多你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这是责任;生命中有许多你想做却不能做的事,这是命运。
  
  聪明者善说,智慧者善听,高明者善问。
  
  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
  
  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越是输不起的人,越是喜欢下大赌注。
  
  把“赢”字拆开看,会发现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危机意识;口:沟通能力;月:时间观念;贝:取财有道;凡:平常心态。
  
  人最理智的时候,往往是别无选择的时候。
  
  羡慕别人不如珍视自己——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未来的路上;你以为他拥有的,可能在失去的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5:40 | 查看全部
人如齿轮
时间:2015-06-15 作者:未详 点击:624次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带着很多齿的独特的齿轮,我们都感到自己的不完美,感到自己的缺憾和需要。

  但是,天地间找不到能完全咬合、顺利运转起来的两个齿轮,他们会有契合之处,咬合了一些,但是总会在碰撞中打掉自己的一些齿,然后在运转中慢慢磨合。

  当然,有时候你会有奇迹的感觉,忽然冒出来的一个陌生人,他竟然了解你,他的需要也正是你的需要。

  但是,一定也会有不能咬合的齿子,当碰撞时痛苦就来临了。

  而那些不动心的恋人,他们对人保持安全的距离,只享受愉悦,其实他们还是独自旋转的齿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6:33 | 查看全部
人如齿轮
时间:2015-06-15 作者:未详 点击:624次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带着很多齿的独特的齿轮,我们都感到自己的不完美,感到自己的缺憾和需要。

  但是,天地间找不到能完全咬合、顺利运转起来的两个齿轮,他们会有契合之处,咬合了一些,但是总会在碰撞中打掉自己的一些齿,然后在运转中慢慢磨合。

  当然,有时候你会有奇迹的感觉,忽然冒出来的一个陌生人,他竟然了解你,他的需要也正是你的需要。

  但是,一定也会有不能咬合的齿子,当碰撞时痛苦就来临了。

  而那些不动心的恋人,他们对人保持安全的距离,只享受愉悦,其实他们还是独自旋转的齿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6:43 | 查看全部
说话的石门
时间:2015-06-15 作者:未详 点击:733次

  山里燃起了大火,只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烈火的攻击。山洞有个石门,来人想进到洞里,需要说出一件自己做的好事,而且这件事必须是真的,否则石门永远打不开。
  
  第一个来到石门面前的是位医生。医生对石门说,我是个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和工作,我曾经救过一个病危的人,把他从死神手里拽了过来。
  
  医生刚说完,石门“吱呀”一声开了,很显然,救人于危难之中,当然算是好事。
  
  第二个来的是位普通农民。农民对石门说,我是个种庄稼的,也没做过啥大事,就是有一次进城看病,看到一个人落水,我把他救了上来。
  
  农民说完,石门“吱呀”一声开了,很显然,危急时刻出手救人,当然算是好事。
  
  第三个是个瘦小的男人。男人对石门说,我是个小偷,这半辈子没做过什么好事,唯一让我心安的是,有一次我盯上一个人,看到他手里有钱就想下手,可得知他的钱是送到医院救人时,我把手缩了回去。
  
  小偷说完后,石门“吱呀”一声又开了。
  
  当大火熄灭,三人从石洞中走出来时,石门对三人说:“你们知道吗?医生救的人是小偷,农民救的落水人是医生,小偷‘救’的人是农民。”
  
  如果你愿意,你有一千个做好人的方法,只要人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或许有一天幸运就会“轮”到自己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6:52 | 查看全部
秘密宝藏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509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有个叫约翰的孤老去世了,留下一幢无人接手的小房子。房产经纪人过来清扫老屋,惊讶地发现,屋子里堆满了约翰的收藏品—破旧的地图。他不清楚这些地图是否还有用,在一般人看来,地图有时效性,过期了,就没有用了吧?不过,房产经纪人还是找到了市立图书馆,请管理员科里森过来看看。科里森进到屋子里,瞬间惊呆,他预估了一下地图数量,至少得有十万份!
  
  科里森找来十名员工搬运地图,并把它们分类装箱—有折叠式的街道图;有可以挂满墙的大地图;有成排的老地球仪……
  
  这些遗产,让市立图书馆的地图藏量足足翻了一倍。
  
  约翰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别人形容他“安静、害羞”。这浩瀚可观的地图收藏,填满了他沉默不语的人生。约翰为什么要独自收集那么多地图,有什么意义呢?科里森不明白。
  
  这件事流传开来,许多人慕名来图书馆看地图。有一个中国人过来,说要寻找1932年的上海地图。科里森心想,这不太可能有吧?没想到真在约翰的藏品中找到了。过了5分钟,中国人看着地图泪流满面,科里森小心地问怎么了,中国人说,自己和姐姐在上海长大,1932年,姐姐死于战争的炮火之中。这份地图,留住了一座城市在他童年记忆中的模样,留住了战火纷飞中面目全非的家乡。
  
  科里森一下子想明白了,约翰收藏的地图,并非“破旧、无用”,而是秘密的宝藏,是通往珍贵历史的一扇时光之门。这就是他收藏地图的意义。
  
  地图毕竟是薄薄的、脆弱的纸张,也许有一天会老化得再也无法被翻开,可关于地图的故事却不会。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现在我想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你们。这份感动,会通过纸张传递,藏进你的心底。
  
  故事,也是秘密宝藏的一种,在心里多收藏几个好故事吧,它们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和我们的记忆同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