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7:07 | 查看全部
视人为佛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472次

  方丈带着两个徒弟云游,见到一块像女人的大石头,大石头背着一块小石头。小徒弟说:“这个女人好贪婪,背上背着块大金子。”大徒弟斥责道:“胡说,这哪是金子,分明是母亲背着一个孩子。”师父抚了抚大徒弟的头,微笑着说:“对,是慈母背子。”小徒弟辩解:“师父,您不公平,小石头没发、没眼、没脸,哪像一个孩子啊,它只像一块金子。”师父说:“孩子,你现在还不懂,视人为佛,人人皆佛;视人为魔,人人皆魔。”
  
  某次,几位朋友一起聊天,一位朋友说:“你别看我外表随和,好像与谁都谈得来,其实我内心很少有瞧得起的人。”另一位朋友说:“我则相反,我与别人交往,都是先将别人看作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对他们说真话。”
  
  世上有慈爱的人,也有贪婪的人,有值得我们信任的人,也有不值得我们与之打交道的人。概括来说,世上有好人,也有不那么好的人。但我觉得,人首先还是应该“视人为佛”。我们与别人最初相交,互不了解,你将别人都看成坏人,事先戴着面具,不愿将真心表露出来,别人也会戴上面具不肯向你付出真诚。这样,就算是有意气相投的人,你也未必能碰上。相反,你打开心门,那些与你性情相合的人一定会找上门来。就算个别有“魔性”的人混了进来,你及时将他清理出去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7:18 | 查看全部
没有不好的爱
时间:2015-06-18 作者:未详 点击:288次

  十几岁的时候,师父骑着电动车带我去买佛会用的物品,我们在路上闲聊,我不知怎么就开口问:“师父,男女之间的爱是不是很不好?”
  
  师父一直把我当小孩子,笑笑说:“哪有什么不好的爱?爱都好。”
  
  “那我怎么听说,爱情这么痛苦……”
  
  “那是因为‘欲’太多了,把欲望施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是小爱。想要爱情不痛苦,就把你的爱人当作众生一样平等对待,他和众生一样软弱,和众生一样会犯错。要大爱,爱他像爱所有人一样,带着慈悲和怜悯。”
  
  多年过去了,师父的话一字一句仍在我心里。
  
  后来遇到的爱情并不如意,我依然在结束时感激他、祝福他。因为我把恋人当作众生,茫茫人海中遇到,被他如此厚待过,已是我的福分。那些欢喜和欲望我们无法抵抗,可慈悲为怀,不能因为选择相爱而对他有更多的要求,不能因为选择分开就苛责他,要知道,我们都只是在路上的可怜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7:30 | 查看全部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时间:2015-06-18 作者:未详 点击:634次

  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得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可据我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地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里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地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得多,也可持续得多。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7:40 | 查看全部
不妨容忍小人
时间:2015-06-18 作者:未详 点击:470次

  在长洲,有个富人叫尤翁,他开了一家非常大的当铺,生活非常富有。这一年将近年关,各家各户忙着准备过年,尤翁家的当铺也高高悬起红灯笼。
  
  这一天,尤翁正在屋内休息,突然听到当铺外面传来争吵的声音,原来是一位邻居正在和伙计吵闹。
  
  尤翁问伙计:“这是怎么了?”伙计说:“这人先是将衣服当钱,现在,空手来取衣服,小人与他讲道理,他反而骂人,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看到邻居气势汹汹的样子,尤翁就把他拉到一旁,轻声细语地说:“老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为了过年吗?这点小事,何必搞得这么紧张呢?”
  
  说完,他就让伙计去屋里,找出那人当过的四五件衣服,指着其中一件棉衣,说:“这是冬天御寒不可缺少的衣服,你拿回去穿吧。”接着,他又指着一件袍子,说:“这是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穿的,你也拿回去吧。至于其他几件不是急用的,可不可以先放在我这里呢?”
  
  那邻居也不推辞,更不言谢,拿了两件衣服,默默地走了。
  
  就在那天夜里,邻居竟然死在另一户人家里,邻居的亲属跟这户人家打了一年多的官司,才得以了结。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人因为欠了很多债,无力偿还,事先服了毒,如果人家不给钱,他就赖在那里,直到毒发身亡,让对方吃官司。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尤翁,结果,由于尤翁的忍让,目的没有达到,他只好转到别人家。
  
  有人问尤翁:“您是怎么预先知道的呢?”尤翁回答说:“我怎么会事先知道呢?就我的经验来看,凡是无理取闹的人,一定有所倚仗,如果我们不容忍一下,就要遭到祸害。”
  
  大家听后,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生活中,适当地容忍别人,是给自己留下更宽阔的余地。如果事事斤斤计较,小事也能变成大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这是避免得罪小人,从而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7:53 | 查看全部
给他人留面子的境界
时间:2015-06-18 作者:未详 点击:593次

  在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石破天练成了金乌刀法,武功高强。女友阿绣怕他误伤他人,多结仇家,于是对石破天说:“武林人士大都甚是好名。一个成名人物如败在你的手下,他往往比死还要难过。因此比武较量之时,最好给人留有余地。
  
  如果你已经胜了,不妨退后两步,再收回兵刃,就算旁边有人瞧着,也不知谁胜谁败。给敌人留了面子,就少结了冤家。
  
  要是你再说上一两句场面话,比如说,‘阁下剑法精妙,在下佩服得紧。今日难分胜败,就此罢手,大家交个朋友如何?’这么一来,对方知道你故意容让,却又不伤他面子,多半便会和你做朋友了。”石破天按照阿绣教的方法去做,在与白万剑的比斗中,既胜了比武,又令白万剑心服口服。
  
  石破天虽然比武赢了,但他能按照阿绣教的方法,在话语中抬高对方,对方自然会明白他的好意,和他交朋友。说话给别人留面子,石破天这可算是第一重境界:让在场的其他人看不出来,给对方留了面子。现实生活中,与人竞争,理当争胜,但胜不骄,要有风度,不能伤了对方的面子。
  
  赢了对方,说两句低姿态的话,称赞一下对方的水平和能力,在其他人面前抬高一下对方,给对方留足面子,往往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说话应该给别人留面子,可怎么说才能留得巧、留得妙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你说的话让别人有面子,自己也会更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8:05 | 查看全部
快下来,你这个笨蛋
时间:2015-06-19 作者:未详 点击:756次

  美国内战期间,有一次,林肯在他的副官霍尔姆斯上尉的陪同下赴前线视察。霍尔姆斯在战壕里指着远处敌军的阵地,给林肯做些解释,但林肯偏要爬到战壕上面去看个仔细。
  
  这时,敌军突然向他们打来了一梭子弹。这可急坏了霍尔姆斯,他急忙抓着总统的手臂,把他拖下战壕,并对他大声吼道:“快下来,你这个笨蛋!”语毕,上尉自知失言。
  
  但林肯在与他分手时,却温和地对他说:“再见,霍尔姆斯上尉。今天能够听到你像对一个普通公民那样对我讲话,使我感到非常高兴。”
  
  感悟: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何必斤斤计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8:16 | 查看全部
为什么你得不到90度的温暖
时间:2015-06-20 作者:未详 点击:536次

  克林顿一直是社交场上的宠儿。据说,和他交谈时,你会不自觉地放下戒备,畅所欲言。为什么他有这样的魅力?除了那张帅气的脸,行为学家还发现,即便是临时驻足与路人交谈,他也常常会把身体的中心朝向对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夫人希拉里。希拉里总给人特别高冷的感觉,行为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她在和别人谈话时,常常是扭过头去,肩膀以下基本保持不动。
  
  把身体的中心朝向交谈对象,传递的是一种古老的身体信号:我很信任你。因为人最重要的器官都在正面,放弃保护,坦然朝向对方,就是所谓的“推心置腹”吧——所以正面相对的拥抱,是最热情的社交礼仪。
  
  冷漠与热情的差距,就在于这转身的90度之间。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便用心地自我检讨。我发现自己确实更像希拉里一些,所以经常给人“横眉冷对”的印象。自省之后我开始调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我依然无法变身为克林顿。
  
  比如,你因为累了、烦了、怒了,带着一张臭脸过来找我,为了不与你的臭脸相对,我只好侧身或低着头跟你讲话。
  
  比如,你像日本忍者一样突然出现,然后像扔飞镖一样扔出几句话。遭到这样的突然袭击,我为了掩饰惊慌,只好故作镇定,保持随意的坐姿,像随手接飞镖一样随口回你几句。而等我平静之后抬起头,你又像日本忍者一样消失了。
  
  我也留意到,有些人总能让我发自内心地以礼相待,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我的时候总是一脸阳光。他们会先称呼我,然后稍停一下,等我调整好姿态和表情,再进入主题;他们即便是从我的办公桌后面走来,也会先咳嗽一声,然后有意把目光朝向别处,绕着我走一个小半圆,到我的正面跟我交谈。他们用自己180度角的“长征”,赢得我的“推心置腹”。
  
  如果你为我爱答不理的态度而不爽,除了我的修为还不够之外,可能也因为你没有用这180度的付出,来换取我90度的温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8:25 | 查看全部
爆发力和持久力
时间:2015-06-21 作者:未详 点击:1522次

  有一次看拳击赛,评论员说的一番妙语:“对付穿蓝裤子的拳手,只要你能在五局之内不被他打倒,就八成能赢了。对付穿红裤子的那个拳手,只要你在八局之内不把他打倒,你就九成要输了。”
  
  那场拳赛真像是交换挨打的比赛。前面几局,穿蓝裤子的拳手拳如雨下,后几局穿红裤子的拳手则占尽优势。我心想,为什么前者不保留一点儿体力到后面,后者又何不在前面多花点力气?
  
  但是看到结尾,蓝裤子拳手倒在地上,让我想到一个小学同学。我知道他没有错,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短时间爆发力强的那种选手,对方则启动能力有限而持久力有余,当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短跑高手,不见得能长跑。

  马拉松的健将,参加百米竞赛,八成会不堪一击。

  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我们就要以不一样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长处。

  如果你不认识自己,就注定要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8:41 | 查看全部
人生的意义,感叹人生
时间:2015-06-21 作者:未详 点击:816次

  看晴空万里,皑皑碧雪,这是一部电影给予我的第一个画面,一位勇者在生命即将离往的日子里,不断攀岩着人生的高峰,踏足与喜马拉雅山的魏延冷栗。我不仅仅是看到了这样一个前行坚强的背影,他让我无尽感慨,让我不断思考着,透彻着,一些,所谓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要看他留下了什么,有人以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说要用爱来评判,还有人说人生根本就毫无意义。我?我觉得可以从那些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义,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么标准,我们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合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三种境界,间接反应了人的碌碌一生。人之初,性本善,一切源于纯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多了,便发现,这个世界,布满着可悲,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我们愤怒着,忧虑着,疑问着,警惕着,于是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开始攀岩。我们开始争强,不能停止,不能满足,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
  
  有些人,到了这里或许已经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有些人,开始回回心灵,回回自然,回回宁静。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一切杂乱风尘,且都一笑置之。于是,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往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往处世。
  
  曾经有读过一段这样的文字:
  
  世界有个缺口,就是风来的方向!
  
  山路坎坷,转弯不是终点!
  
  当毛毛虫以为自己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却变成美丽的蝴蝶!
  
  我就算是棵草,也要生长在最高的地方!
  
  山不过来,我就过往!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有德才有得!
  
  我们追求,我们为理想和目标奋斗,我们可以不放弃,我们可以放弃。我们选择出色的路,(www.rensheng5.com)也可以亵渎人生。我们赞叹勇者,钦佩智者,我们追寻一种幸福和温馨。为名,为利,为一些心中的安逸和宁静。就算在尽头的那些日子,我们依然会吃饱喝足,享乐安平。我们攀岩,祈祷,那些走过的,我们纪念留下的残影,和茫茫之中,那些浮光。飘渺的前方,没有指引的方向。我们踏足与天地之间,悠然悲怆。也许,那一抹祥和安宁,是人一辈子努力找寻的。然而,快乐,生命的源泉,它只一种意义之所在。我们感慨着精神上的享受和感悟。
  
  生,是需要一种快乐来支持,有了这种支持,才会让他更加强大。更加有力。
  
  但是快乐也不是自己快乐了就快乐了,自己幸福了就幸福了,介质的传播,才是你快乐幸福的根源。只有使你四周产生一种由于生,由于活着,而透析出来的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你才会感觉到生命活着的意义。才会反射出生的快乐。
  
  意义是什么?所谓意义,应该是客观的,自然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你自己决定的,甚至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也不是。人类是渺小的,充其量不过是宇宙新陈代谢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环。芝麻大的意义和饭粒大的意义有区别吗?这不是悲观,事实本来如此。但是反过来想,世界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同样平凡,而且人还是万物之灵,说你“猪狗不如”你一定不爱听,这也是足以令人类自豪的事情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少在地球上,人类是呼风唤雨的霸主。
  
  单独的一个人,宏观来看更没什么意义。我们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尽管没意义,但生存是我们的权利,至少还没人有权利剥夺我们的这个权力。假如说有意义,应该是指相对的意义,是创造意义而不是寻找意义。小的范围来说我们报答了父母,养育了子女,愉悦了他人;大的范围,我们可能帮助过一些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载进史册。这也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不过我想夸大的是人本来并没有任何义务,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假如你能够生存下往的话。我们之所以,希看做得出色一点,无非是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出色。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达尔文语),更好的生存。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与恶,而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是自然选择,似乎没有生物会是例外。
  
  人生苦短,满志踌躇,烟波浩渺,凄凄已。纵使江上,无穷感慨,泪两行。
  
  我们依然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如何抉择,已不再是一种责任。
  
  心静兮。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一种对死的恐惧,一种对生的感恩。
  
  人的本能都有一种抗拒死亡,厌恶死亡。也许有的人,并没有想过活着是为什么,只知道,活着就是活着。至少我还是活着。(当然有的时候,某些事情,可以让某些人,放下这种抗拒本能)
  
  当生,慢慢的变成一种坚强的生命,把死像一只蚂蚁一样踩在脚下的时候。有人开始问自己生的意义,由于已经没有了强大的敌人。让生感觉到孤独。
  
  我们所面对的,是我们是活着,并且独特的活着。我们所做的,纵然是一些所谓意义的填补和歌颂。
  
  既然来过,就出色的走过。
  
  有些感悟,或许,是一生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08:50 | 查看全部
美与痛苦
时间:2015-06-22 作者:未详 点击:484次

  画家亨利·马蒂斯年轻的时候,每个星期都会去大师雷诺阿的画室拜访他。后来,雷诺阿患上关节炎,马蒂斯就开始每天都去看望他,给他带去食物、画笔和颜料,但却总是想劝说大师,说他工作太过度了,需要休息一下。
  
  一天,看到雷诺阿每画一笔就会痛苦地大喊一声,马蒂斯再也忍不住了。
  
  “大师,你已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为什么还要继续这样折磨你自己?”
  
  “很简单,”雷诺阿回答,“美留下来了,痛苦就会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