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1:09 | 查看全部
独处是属于灵魂的事
时间:2014-12-18 作者:未详 点击:690次

  这是一个沸腾的时代,欲望像一根鞭子,赶在我们身后,让我们为了生活卖力。卖力的路上我们难得独处。在单位我们要与同事、领导打交道,难得独处;在家庭我们父母亲人围拢,难得独处;即便工作之余在菜市场买菜,在大街上行走,我们总是被吆喝声、吵闹声、叫骂声包围,难得独处。说得过分一点,我们在公众厕所方便时也难得独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地忍受狭小的空间关不住的声响。
  
  从终极意义上讲,从生到死,我们一个人来,一个人去,两种世界里我们孤独至极,仍然难得清静。独处是灵魂的事情。我们的身躯在世界身不由己游走时,我们的灵魂却需要独处。
  
  独处是对本质上简洁丰富的灵魂的减负。然而生活像一个大澡堂,在洗去我们身上的污垢时让我们又生成新的污垢,灵魂在生活的烟尘之间无法像水底的石头安静地独处,仍然要肩负表层的波浪,无法减去不必要的漂浮物。减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不必要的掩饰,不必要的热闹,才能使独处丰富简洁,张扬灵魂的张力。
  
  哲学家尼采说过:“我孤独得只剩时间了!”可以说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独处和与自然界的对话中度过的。尼采终身未婚,在极度的孤独中他坐在哲学这块深刻的石头上把独处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独处使他灵魂丰富、安静,更使他成就了天才的灵魂。从《悲剧的诞生》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再从《偶像的黄昏》到《瞧,这个人》他在独处中连接哲学与灵魂的通道,一步一步使自己超人一般挺立成一种海拔。
  
  独处使人丰富。一个心灵丰富的人,必然是喜欢独处的人。尽管独处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更不需要有人作陪。我们可以思想,可以闲适,可以自由地支配灵魂。在独处时的狭小空间里,表面上我们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而在内心深处,我们用思想接通外界,让灵魂的事情肆意汪洋。
  
  独处不是为了隐退逃避,而是为了让灵魂更好地释放,接近自然、率真、质朴、丰富、原始的一面。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想其中的“穷”就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独对灵魂的那种本真修养。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让灵魂和自己在一起,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役使灵魂这个核心游离于躯体之外。而独处这种方式让我们回到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成为灵魂的主人。
  
  独处是灵魂的事情,与身外的东西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1:23 | 查看全部
为什么要嫉妒
时间:2014-12-18 作者:未详 点击:2468次

  有时候,你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无缘无故,就得罪了人。

  原来,你遭遇了别人的嫉妒。
  
  妒火中烧是一种煎熬,这个受煎熬的人,往往是一个熟人。他就在你的周围,在你的生活之中。或者是你的同事,或者是你的同学,或者是你的朋友。
  
  嫉妒的人把你当作了参照物,好有一比。
  嫉妒的人总是不承认自己太低,而是责怪别人太高。各是各的路,各是各的日子。即使你们没有竞争,他也要嫉妒,因为心里不是滋味呀。他本来可以骄傲的,可是被你压住了,怎么会不难受?如果有竞争,那妒火就烧得更旺了。
  
  嫉妒的人争强好胜,喜欢攀比。
  而人比人,就容易生气。嫉妒者往往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比如背后讲人坏话,再比如关键的时候,不投他一票,更有甚者,还发出一封匿名的举报信,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有时,嫉妒已经产生了,自己尚不觉得。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心里酸溜溜的,回头一望,啊,原来是嫉妒了。被嫉妒的那个人挡在前方,抢了风光,他并不知道,他身后的人已经很难受了。
  
  两个大学生,分到同一个单位。
  其中一个很有才华,另一个更加灵活。不用说,谋人的胜过了谋事的。他在当上领导之后,就把那个有才华的安排到一个不起眼的部门闲着。这时,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群众,照说应该反过来嫉妒才是。可这位领导就是放心不下,时时提防着,实在是个潜在的威胁啊……只有把小鞋做得更小。
  
  为什么要嫉妒?
  因为有可比性,因为你不服,这山望着那山高。
  有趣的是,当你嫉妒别人时,另外的人也在同样嫉妒你。
  
  其实对比自己强的人,有另外一种情绪可供挑选,这就是羡慕。
  羡慕既不会损害别人,也不会烧伤自己,还可以满足别人的虚荣心。
  而嫉妒,不过是弱者对强者的愤恨。
  高尚使卑鄙难堪,君子让小人敬畏。
  心理不平衡了,要好好校正。校正了才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了,安宁和幸福就会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1:32 | 查看全部
人穷还是心穷
时间:2014-12-19 作者:未详 点击:4764次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说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

  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

  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

  富人说咱试试看。

  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现在同样给你这么些钱,你自己去谋力,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
  
  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了,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伸出讨乞的手。

  富人的车开过,从此再也不理这个穷人。
  

  人受点穷,特别小时候生活拮据没什么不好,幼时苦日子能激励人一生奋进。

  世上的财产永远不会绝对平均,有富就有穷。

  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心穷透了,谁也没办法救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1:40 | 查看全部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时间:2014-12-19 作者:未详 点击:936次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前台是粉墨登场的所在,费尽心思化好了妆,穿好了戏服,准备好了台词,端起了架势,调匀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唱得五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尽致,于是博得满堂彩,名利双收,踌躇满志而归。
  
  然而,当他回到后台,脱下戏服,卸下妆彩,露出疲惫发黄的脸部时,后台有没有一个朋友在等他,和他说一句真心话,道一声辛苦了,或默默交换一个眼神,这眼神也许比前台的满堂彩都要受用,而且必要!
  
  后台的朋友,是心灵的休息地,在他面前,不必化妆,不必穿戏服,不必做事情,不必端架子,可以说真话,可以说泄气话,可以说没出息的话,可以让他知道你很脆弱、很懦弱、很害怕,每次要走入前台时都很紧张、很厌恶。因为你确知后台朋友只会安慰你,不会耻笑你,不会奚落你。
  
  况且,在他面前你早已没有形象可言了,也乐得继续没形象下去。

  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暴露弱点,可以是全身弱点,这是很大的解放。

  有此解放,人可以在解放一阵子之后,重拾勇气,重披戏服,再次化妆,再次端架子,走到前台去扮演好需扮演的角色,做一个人模人样的人物,博得世俗的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1:50 | 查看全部
沃上无根与岸壁效应
时间:2014-12-20 作者:未详 点击:411次

  一位朋友早年迷上了根雕艺术。众所周知,那些长得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根是根雕创作的最好原材,他同样也想得到这样的根。
  
  他先是到各个庭院路边木料场等地去挑拣,结果却令他很失望,这些根大体雷同,很少有他想要的那种。他又带上铁锹去地里挖,费了很大力气,累得精疲力竭,挖出的根同样不能令他满意。
  
  他感到十分困惑,便去请教专家。
  
  专家听完他的寻根经历后说:“这些根都是在沃土中自由生长出来的,自然形态差不多,要知道在我们根雕界有一个共识,只有那些在环境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条件下生长出的根才是我们需要的,因为这样的条件会迫使它们变化出各种形态去适应,所谓环境造根就是这个道理。”
  
  按照专家的指教,他不辞辛苦地到各种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林区,在石缝中,在沟壑间,在悬崖峭壁上,他果然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根,以此为原材创作的作品后来屡次在根雕大赛上获奖。
  
  朋友的经历令我想起了船舶航行中的一种岸壁效应。它是指船在靠近一侧岸壁航行时,船首由于受到岸壁反射作用产生指向河心的岸推力,而船尾由于过水断面变小产生指向岸壁一侧的岸吸力,这两种力使船航行时船体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尤其是对大型船更为明显。对船而言,岸边原本是最为安全的停泊地点,然而靠岸航行的结果却是最不安全的。
  
  许多人一生都是这样靠岸航行的,他们害怕失去岸,害怕失去能够依赖的各种安逸舒适的环境,他们就像那一个个在沃土中长大的根一样。
  
  最后的结局自然如出一辙: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2:01 | 查看全部
成事者心静,心静者事成
时间:2014-12-20 作者:未详 点击:1039次

  瑞士钟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精准的钟表。

  它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塔·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徒,因反对宗教统治流亡到瑞士,成为一位钟表匠。在自己的作坊里,他制造的钟表日误差低于百分之一秒。后来,他被捕入狱,被安排制作钟表。

  在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他都制造不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一秒的钟表。他最终找到了原因,真正影响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制表人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完成254个精密零件的磨锉和1200道工序,根本是不可能的。
  
  又如金字塔,工程无比浩大。历史上记载,金字塔是由30万奴隶所建立的。而塔?布克在1560年游历金字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建造的。理由是他基于对制造钟表的认识。金字塔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可以想像,一批有怠工行为和对抗心理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后认为,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

  这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惟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无论是战场对局,还是建造金字塔和制作钟表,当事者其时必须心无旁骛、脑无杂念,沉浸于忘情、忘我的境界,一心专注于手中的事情,这才会有奇迹的发生。

  人类历史上每一重大发明创造与科学发现,都无不证明了当事者其时的情境:心静。
  
  一个人的能力,惟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成事者心静,心静者成事,古今皆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2:11 | 查看全部
不要中了愤怒的计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725次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生活着一种大蜜蜂。它的个头比家养的蜜蜂大许多,是世界上最凶猛的蜜蜂之一。凡是见到大蜜蜂巨形蜂巢的人,无不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撼。但有一种鸟却不怕它,这种鸟叫蜂虎。它是大蜜蜂的天敌,蜂虎捕食大蜜蜂并不偷袭,采取的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方式。它用娇小的身躯快速地掠过大蜜蜂的蜂巢,小巧的翅膀轻轻地碰触一下蜂巢就马上离开,这是为了激怒大蜜蜂。碰一次,大蜜蜂不理睬,两次就不行了,大蜜蜂被激怒了,开始对蜂虎发起了疯狂地追击,蜂虎的速度比大蜜蜂快得多,慢慢地许多大蜜蜂被它抛在身后。单枪匹马追击的大蜜蜂很快失去了集群的攻击力,成了送到蜂虎嘴边的美餐。是什么杀死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大蜜蜂?蜂虎吗?不!是愤怒!
  
  愤怒虽然只是一种情绪,却能抹杀我们心底的爱,让我们失去理智,让我们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看一则新闻,小夫妻因为生活琐事拌嘴,继而推搡,最后发展到打骂。男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用两手死死地掐住了女人的脖子,几分钟过后,女人死在亲爱的老公手里,男人锒铛入狱。无独有偶,一中年妇女和邻居闹别扭,邻居用极恶毒的语言骂她,甚至揭开了她往年的伤疤,她不胜羞辱,一怒之下从六楼一跃而下。愤怒,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愉快,还制造了一场场的悲剧。
  
  愤怒已经成为人类幸福生活的杀手。人的一生中,我们要想活得快乐、活得平安,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要中了愤怒的计。
  
  《圣经》云:“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发怒一分钟,我们就失去60秒的快乐。古时的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怎么办呢?拾得答:你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的确,人世间的一切欺辱、嘲笑、失败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如果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遇到这些问题,能平心静气地面对,不让愤怒冲昏自己的头脑,所有的困苦都会过去。到那个时候,一切欺辱、嘲笑、失败,就都会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2:20 | 查看全部
遭遇的人生感悟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1830次

  人的遭遥千奇百怪,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人生。  
  可是,千变万化的遭遇,其实极有规律,十分容易掌握。万变不离其宗,有几个原则,绝对可以肯定。
  
  性格软弱的,就一定被人欺负。
  因为在一生之中,人人都有被人欺负的时候,但是性格软弱的人受了欺负不反抗,只知道逆来顺受,只知道忍,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欺负自然纷至沓来。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
  
  无知的,必然容易受骗。
  知识水平低,无法在最低程度上辨别是非黑白,那当然容易受骗。如果受骗之后还不觉醒,就会陷得愈来愈深,到最后,只怕很难有幸福的结局出现。即使神仙搭救,作用也不大——有那么多人等着神仙搭救,神仙必然是先救聪明人的,救了之后,聪明人至少还懂得说一句“谢谢”,笨人是还要埋怨的。
  
  贪心的,必然上当。所有让人上当的,都只不过是引发了人的贪念而已。规律不算很多,只是变化多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2:31 | 查看全部
快乐的秘密
时间:2014-12-22 作者:未详 点击:835次

  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沐浴爱河?事业有成?亲友一家亲?还是身体健康和心灵上的满足?无论你觉得什么事对你最有意义,我认为有一样事情对每个人都是热烈渴望的!
  
  那就是能从心底大笑出来。
  
  为了获得这种幸福体验,我三年前开始就为此奋斗。
  
  练习大笑瑜伽,坚持运动,广交良友,每天讲一个笑话,观看各种喜剧电影,捕捉生活点滴趣事……可谓花样百出。很快,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似乎总是在忙这个忙那个。
  
  疲劳的心打了一个个大问号。我不否认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我带来诸多乐趣和意义,然而常常在短暂的满足过后,感到无比空虚,生活难道就这样吗?
  
  我表面上自信洒脱,心底里时常摆荡在傲慢与自卑之间。就算很多人都认为我足够好,我却老是对自己吹毛求疵,表现出色时对自己欣赏有加,稍稍不如意就另当别论了。我倾向于一味地排斥、逃避和隐藏自己的脆弱和阴暗,以为带上微笑的面具,往生活里塞满各种活动,有压力的情绪就会消失。无奈,越抗拒越持续,意识到这一点,我紧绷的表情终于舒展开来。
  
  我下了一个决心:从现在起,学习无条件地爱和接纳自己。无论好坏,我都要接纳和欣赏自己的一切。当我爱上自己的时候,也爱上了生活!想到这里,我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6:02:43 | 查看全部
有一个借口叫“如果”
时间:2014-12-22 作者:未详 点击:1685次

  这个世界,有一个曼妙而落寞的借口,叫“如果”。
  
  失败者在“如果”中可以打捞到成功的倒影,后悔者在“如果”中可以回望当初的烟云。但,这只是倒影和烟云,結果已冷冷地摆在那里。一阵时光的风吹来,倒影碎了、烟云散了,“如果”,这个只会假设的家伙,只好寂然逝灭。
  
  “如果”,是一个虚弱的连词,它不具备征服世界的力量,它只会流转在失意者的唇齿间,抚慰受伤的内心。
  
  这个世界不相信“如果”。若有本领,就放马过来,用事实、用結果来说话。成王败寇,历史的墨迹里,容不下“如果”。它只是失败者的温柔乡,只有落魄的人,才会以此来营造胜利的幻梦。拿“如果”来说事,不过是痛苦的挣扎,是凄凉的自嘲,是无奈的解脱。
  
  在人生的谈判桌上,“結果”不会与“如果”平起平坐,也永远不会与“如果”对话。与“結果”相比,“如果”怯怯地,像个下人,它原本就不具备和主人谈判的资格。
  
  这是个只膜拜与尊崇“結果”的世界,“結果”就是一切,“結果”也说明着一切。哪怕你的过程是多么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都没有人愿意去关注。更不用说会有人怜悯你、迁就你,为你设计一个叫“如果”的美丽台阶,让你从容走下来。
  
  所以,直面人生吧,只问“結果”,不论“如果”。在人生的每一刻,都不让“如果”成为安妥心灵的道具。因为,没有谁肯为假设去埋单。
  
  对我们来说,要学会只对“結果”负责,而且,你也只能对“結果”负责。小小的“如果”怎能载动这许多成败、爱恨与悲愁呢?不提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