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0:55 | 查看全部
你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时间:2014-09-24 作者:未详 点击:1701次

  有一个快乐的农夫,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向新的一天问好:“上帝,早上好!”

  他的邻居,一个心事重重的农妇,每天的问候语与他类似:“上帝,早上好吗?”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欣喜地叫道:“多么明朗的天空!”

  “是的。”她回应道,“但它同时也会带来炎热,我真担心会把农作物烤焦。”

  上午的阵雨过后,他说道:“真是一场及时雨,农作物可以开怀畅饮了!”

  “但愿老天能见好就收,不然农作物可吃不消。”农妇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必担心,别忘了,我们都参加了洪水保险的。”农夫安慰道。
  
  为了让邻居快乐起来,农夫费尽周折弄来了一条德国犬,特意请她观赏精彩表演。
  
  “把木棍取回来!”农夫把木棍扔进湖里大声命令。德国犬立即向湖边跑去。它在湖中上下翻腾着,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沉入湖底,没多久,就口衔木棍回到了主人身边。

  农夫兴高采烈地问:“这家伙表演得还可以吧?”农妇手捂胸口,眉头紧皱地答道:“我都快揪心死了!生怕它淹死!”

  农夫无语。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整天快快乐乐,烦恼似乎永远找不到他的家门;

  也总有另外一些人,天天愁云密布、眉头不展,烦忧之事似乎成了家中常客。

  快乐还是忧伤,自然有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你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1:04 | 查看全部
夕阳是白天的句号
时间:2014-09-25 作者:未详 点击:380次

  心理学家罗司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心理学家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此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进步;而第一组的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这则实验说明,反馈方式的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及时知道自己的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对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能够强化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可是,狭义的老师与成绩单不可能永远跟着我们。所以,每天晚上入睡前都不妨清算一下,今天我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这样的“睡觉”是件美事,是对白天所有行动的奖赏。
  
  如此,一定会让自己更踏实。因为每天都有成本与收益的核算,就可以更清楚每天的价值所在,其实也是给自己的最大安慰与鼓励。夕阳是白天的句号,满天星辰是我们内心的盘点,得失尽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1:15 | 查看全部
做什么比有什么更重要
时间:2014-09-25 作者:未详 点击:652次

  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新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聘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在大学里表现优秀。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得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我开始慢慢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我告诉她:没关系,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来问我。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问她:什么叫不琐碎的工作呢?
  
  她想了半天,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那次谈话进行了一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
  
  半年以后,她提出辞职。问起原因,她直言:本科4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却每天处理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问她:在目前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是什么?她马上答: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到财务去走流程,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我笑着问:通过这件事你总结出了什么信息?她呆了半天,答: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就行了。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我的做法吧:当年我帮总经理报销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份数据统计,我发现了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等等。
  
  当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地很妥帖,有一些信息根本没有告诉我,我也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基于这种良性积累,他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的助理。
  
  说完这些,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地看着我。我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心沉下去,所以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又坚持了三个月,她还是辞职了。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都说新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2009年她又一次辞职的时候,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很难预测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是否跟学的专业有关。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4年,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在工作中养成了怎样的习惯。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能成长为一个被信任的工作的人。
  
  大多数新手在这4年里是看不出太大差距的,但是这些经历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漫不经心地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能力有问题,他会抱怨运气不好,抱怨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比自己走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1:26 | 查看全部
智慧的作用
时间:2014-09-25 作者:未详 点击:535次

  一天,三个结伴而行的人遇到了一条宽阔、湍急的大河,他们必须到达河对岸,但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过去。
  
  第一个人向上帝祈祷道:“上帝啊,给我力量吧,让我渡过这条大河。”果然,上帝给了他粗壮的胳膊和腿。他用了大约两个小时,有几次差点被淹死,终于游到了对岸。
  
  第二个人目睹了这一情况,他向上帝祈祷道:“给我力量,再给我工具,让我渡过这条河吧。”上帝果真给了他粗壮的胳膊及腿,并给了他一条小船。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经过几次危险的颠簸,第二个人也到达了对岸。
  
  第三个人观看了前两个人的过河过程,他向上帝祈祷道:“上帝啊,给我力量,给我工具,最重要的,给我智慧!”上帝也给了他所要的。第三个人在渡河之前,仔细查看了地图,向上游走了大约几百米,看到一座桥横跨在河上。于是,他轻松地到达了河的对岸。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智慧往往起关键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1:35 | 查看全部
让优秀成为习惯
时间:2014-09-25 作者:未详 点击:1024次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是学习最刻苦、成绩最好的。

  每天天不亮,他就去操场大声地朗读英语。

  上课时,他永远坐在第一排,他的试卷永远都是最漂亮的。当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时,才刚刚二十出头。
  
  工作后,他仍以“优秀”鞭策自己。“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否则还不如不做!”
  
  在公司里,他对自己的要求最严格,所以他的工作最出色也升职最快。
  
  24岁他就成为部门经理,28岁又升为公司总经理。公司改组后,30岁的他已经成了总裁。
  
  地位变了,但“优秀”的标准没变,他带领企业,向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使企业在技术实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上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已成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专业软件公司。
  
  母校百年校庆时,35岁的他作为杰出校友被邀请回校,在那些被邀请的杰出校友中,他又是最年轻的一个。他作了精辟的演讲,主题就是:让优秀成为习惯。
  
  机会总是青睐那些让优秀成为习惯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辜负机会对自己的眷顾。
  
  保持一颗优秀的心,陶冶一种优秀的品格,让优秀成为习惯,成功也就成为必然,人生将会因此绚丽多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1:44 | 查看全部
惊艳
时间:2014-09-26 作者:未详 点击:318次

  不深入了解才有美好形象。
  
  几乎每一个人,一生之中,都有一次或多次惊艳的经验,一瞥之下,近于窒息,甚至连心跳也有停顿的感觉。自然,那只是极短暂的瞬间,然后,就消失了。大多数情形之下,终此一生,再也没有第二次见到的机会。于是,艳影长留心间,那一瞬的形象,清晰无比,如焦点正确的摄影杰作。
  
  这是由于根本无法做深入了解,根本无法做进一步探索才形成的美好形象。如果有机会做长时间的再接触,十之八九,美感会荡然无存。不但不再美,而且也有可能变得丑恶。
  
  惊艳一瞥,是一刹那的印象,那全然是心灵上的感受,绝对没有世俗的分析,全然不受其他种种因素的干扰,所以,一刹那的印象,有时可以变成永恒、美好的印象。
  
  长久并不一定好,短暂并不一定坏,人类不知基于什么原因,一直在追求长久,而不知咏叹短暂,这可能是人类有寻根究底的天性之故。
  
  根底是丑恶,何不满足于表面的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1:53 | 查看全部
责任心的分量
时间:2014-09-26 作者:未详 点击:679次

  有个年轻人,叫滨田纯一,他被父亲“安排”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学校很小,只需要五名老师。因为他是“上面派来的”,所以学校必须要辞退一名现有的老师。信一君便是那个可怜的人。当滨田纯一走进学校时,信一君狠狠地说道:“靠关系,鄙视!”
  
  然而信一君并没有真的离开学校,他常常会偷偷溜到滨田纯一教室的窗口下偷听。因为刚来,也因为年轻人的骄傲自负,滨田纯一第一堂课准备并不充分,出了很多错误,这时信一君冲进教室,对他破口大骂,说他对学生不负责任。
  
  此后信一君便如阴魂一样,时常出现在滨田纯一教室的窗口下,每当滨田纯一出了错误,他便跳出来指责,这让滨田纯一不胜其烦。校长听说了这件事,对信一君说道:“信一君,做人要有骨气,你这样在窗下偷听算个男人吗?”话说得很难听,可信一君依然不肯离开。
  
  滨田纯一不得不收起自己的骄傲与自负,花更多的精力去备课、教学,尽量不让信一君有跳出来挑错的机会。几个星期后,滨田纯一有事去找校长,走到门外,听到了信一君和校长的一段对话,信一君说:“校长,我观察了那小子这么久,发现他知识面很广,教学方法也不错,还很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样我就放心了。孩子的教育啊,不能忽视!现在,我的责任可以放下了,明天我就去东京找事做,特意来向您辞行。”
  
  多年后,已是东京大学校长的滨田纯一说起这件事,感叹道:“信一君的话一直埋藏在我心里,责任,这两个大字太重太重。数十年来,我一直把这两个字背在肩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相信会有无数个信一君在背后关注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很累,但为了这份责任,我不得不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2:08 | 查看全部
不是珍贵
时间:2014-09-26 作者:未详 点击:1852次

  有一天,一个朋友问我:“世界上有两种最珍贵的液体,一种如果是酒,另一种是什么?”
  
  我答:“是水。”朋友赞道:“对。我问过数人,只有你答对了。”
  
  其实我大错。
  
  水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没有水,人就会死,但不能用“珍贵”来形容水,正如有人如此问:“世上有两种最珍贵的物质,一种是钻石,另外一种是什么?”我绝不可以回答:“是米。”
  
  我也不能告诉他:“最珍贵的不是钻石,而是铀。”
  
  因为我们是人,普通的人,普通的观念,普通的情感,在我们心目中,“珍贵”和“必需”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于“价值”都不同。
  
  所以我说,我答错了这个问题,并不是我错,而是因为朋友问错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珍贵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酒。
  
  因为只有酒才能使人忘记一些不该去想的事,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总要去想一些他们不该去想的事。
  
  除了“死”之外,只有酒才能让人忘记这些事。
  
  死,多么珍贵,只有一次,绝无两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59:35 | 查看全部
幸亏
时间:2014-09-03 作者:未详 点击:614次

  午夜梦回,只觉得前半生做过无数蠢事,我永远是我所认识的最笨的一个人。
  
  幸亏如此。不笨白不笨。
  
  因为蠢,故横冲直撞,摔了跤,仍然笑嘻嘻,拍拍身子站起来,继续闯,若无其事,从头再来。
  
  换了一个聪明的、多心的年轻人,早就懊恼后悔得吐血,忙着检讨是与非、得与失,步步为营,一下子就变得裹足不前,也就看不到更好的风景。
  
  我们有时会看到那种两三岁大的美人胚子,小公主般矜持懂事。多可惜!幼儿其实应该好好过一段调皮撒赖的日子,动辄啼哭胡闹。
  
  如果你年少老成,智慧过人,一早懂得避忌,心思缜密,每一次都做得对,就可能失去若干冒失的乐趣。不吃亏就学乖,扎扎实实,生活也许就乏善可陈。
  
  有许多能干的朋友,少女时就像少妇,幸亏到了少妇阶段仍似少妇,没有调过头来做少女,虽无失常,但肯定有损失。她们没有真正年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59:47 | 查看全部
登山爱好者的感悟:迷路时就向上走
时间:2014-09-03 作者:未详 点击:2663次

  从十七八岁一直到四十岁,我是个登山爱好者,自诩为“登山迷”。

  登山迷有个尽人皆知的信条:“迷路时就向上走!”即使有多年登山经验的登山迷也有迷路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季,前方几乎看不到路。

  我们登山时赖以凭恃的唯有手中的地图和偶尔发现的系在树枝上的布条,可有些少人攀登的山上,连布条标记也没有。

  登山最怕迷路。迷路时怎么办?

  只有朝着上方继续攀登,在山峰与山峰相连的山脊线上,一定会看到路。

  此时,如果往下退,弄不好就会坠入深谷,而假使在原地胆怯不前,那等待登山者的只有冻死、饿死或累死!
  
  人生也是一样。

  痛苦、烦恼、一时迷失方向,这时最要紧的就是向前,勇敢地去拥抱明天,你面前就一定会出现一条新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