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17:13 | 查看全部
人生与艺术
时间:2014-07-22 作者:未详 点击:521次

  我曾经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向他请教艺术的真谛。老艺术家并没有说出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说,人生和画画一样,画西洋油画也好,画传统的国画也好,都是在画一幅画。

  二十岁以前,我们是在为画画做些准备工作,买毛笔,买颜料,买宣纸;

  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是在对画面进行构思,要对布局进行构思,对用笔方式进行构思,对用什么颜料进行构思,甚至对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构思;

  人到了三十、四十岁的时候,要对画面进行勾勒,

  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用颜料对画面进行渲染,

  七十岁、八十岁的时候要对作品进行收拾,就是要进行回顾和修正,等这一切都做完的时候,还要落款签名,还要“啪”的一声盖上印章,这就叫盖棺定论!
  
  呵呵,人生就是这么简单!

  
  看似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其实,人生就是一幅画,人的一生在画一幅画,至于这幅画好与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取决于自己对这幅画的态度,取决于对生命的感悟。

  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对生命和艺术的感悟,因此,许多艺术家都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和创造艺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艺术。

  这样的人生也许是十分寂寞和清苦的,但是他的生命却和艺术一起得到了永恒和不朽;有的人用艺术去创造人生,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他们会变成诱惑和金钱的奴隶,艺术只是他攫取和满足诱惑的工具,他的艺术比他的生命还要短寿。
  
  人生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创造辉煌的人生。

  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自己的艺术天地和用艺术去创造自己的生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种对艺术不同的追求和感悟。如何画好人生的这幅画和画好艺术的画,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17:32 | 查看全部
人生百分比
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611次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内容就会被扭曲了。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给别人的!
  
  一般人的忧虑有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就从来没有发生过,剩下的8%则是能轻易应付的。
  
  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5%取决于态度,15%取决于智力。
  
  你离成功只差一点点。我们常常在做了99%的努力以后,却放弃了可以到达成功彼岸的那1%。
  
  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心中的80%,但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结果执行时,只有20%了。
  
  50%的人是活活气死的,因为火气太大,寿命缩短;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因为贪图口欲,损毁健康;20%的人是活活累死的,因为工作过度疲劳,导致身心憔悴。
  
  如果你有吃有住,你已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有存款,钱包有现金,还有小零钱,你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8%了。
  
  如果你的能力有100种,优势有5种,那不如别人的会占95%。太多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将有95%不如别人,你想什么都比别人强,累死你、疯了都没用。
  
  男人总自认为很坚强,但事实上,女性从挫折中自我恢复的比例是53%,而男性只是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17:41 | 查看全部
正确选择,野蛮生长
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646次

  世界上有两种人生。

  第一种叫过日子,95%的人在重复这样的人生,你不讨生活就得饿死,这种人生占绝大多数;还有5%的人过的是第二种人生——挑战命运,创造生活,改变自己的未来。这些人进入另外一个气场,衡量他们的是非标准也不大一样。比如冯小刚今天下了班没陪老婆孩子,舆论会说他不对吗?大家都不说,但是你下班不陪孩子,很多人都会说你怠慢家庭。
  
  年轻人开始创业时,很多人幻想着能有第一种人生的安定,能极好地控制风险、成本,然后期盼着第二种人生的辉煌、成就。这两件事是不能放在一起谈的,就像我碰到一些人,他们总说创业不容易,那你就换一种活法,换个容易的活法,不去创业不就得了。如果你要创业,又想能按时上下班,基本上这件事不会实现。
  
  年轻人肯定会有很多困惑,并不是很确定自己要过第一种人生还是第二种人生,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也有小孩,他曾经也一样困惑。有一年过生日时,我跟他讲了一番话,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第一种人生和第二种人生。我告诉他,如果你想过第一种人生,遇事就要多听老师的、爷爷奶奶的,他们讲的基本都对。但你如果打算过第二种人生,有些事就可以自己拿主意。比如想请假,却怕被老师说,没事儿,我帮你,反正我们没干坏事,我们有别的事要去做。如果想过第二种人生,那么对于一些规范的、常识性的东西,你并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认同,而要逐步拥有自己的判断,建立独立的判断系统。这样你就会慢慢建立起一种挑战模式,并开始应对挑战。创造应对创造,变化应对变化,循环往复,你就会从常规的轨道中慢慢脱离出来。
  
  应该说,我个人的经历跟大部分人是一样的,读研究生,工作,读博士,再做生意,本来很平常。突然因为一个变故,我开始流浪、打工,然后自我折腾,开始了第二种人生。但这件事不是我设计的,是突然有这个变故,促成了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把自己决策着的每一件事当成人生的起点,然后学习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新的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17:53 | 查看全部
把快乐当过程
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1047次

  在一个山村,有一个名叫莫非的补碗匠。

  他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人,特别是补碗,每一次,他都要养足精神并换上新衣,有如请神般将碗请到密室,细细打量,精补巧镶。

  有时要花费几天几夜。补好碗后,主人大呼巧妙,莫非就十分快乐。
  
  后来,许多地方的补碗匠听闻他的名声,前来和他切磋。莫非看到比自己补的更精巧的碗,开始闷闷不乐起来,闭门不出,对补碗更加精益求精,没事的时候就补自己那只根本不用再补的碗。
  
  他说:“我要补出一只十全十美的碗,美到极限,再也没有其他碗可以超越。”那只碗被他补得像一顶绝世的王冠。
  
  然而有一天,他一时失手碗破成一堆碎片,再也无法修补。

  他沮丧无比,这时,一位老者找到了他。“莫非,碗有何用?”

  “吃饭。”

  “吃饭何用?”

  “活命。”

  “活命何用?”

  “这……”
  
  “活命不是为了补碗,不是为了虚荣而把一只碗补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活命是为了快乐,做每一件事情都应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快乐成全快乐,快乐相伴快乐,快乐只有这携手共存的过程,没有什么最后”
  
  莫非终于醒悟:


  人生追求快乐的过程即是完美,当完美成为一个人无休止的奢望时,人生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18:02 | 查看全部
人生的枷锁
时间:2014-07-25 作者:未详 点击:701次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

  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

  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

  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18:10 | 查看全部
牺牲与奉献
时间:2014-07-25 作者:未详 点击:460次

  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朋友A起头说了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
  故事有点琐碎,重点是:即使是立场不同的人,只要你抱着正面的心态,持续、长期又耐心地付出,最后,对方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努力,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个朋友B立刻不以为然了,当场说了一个相反的故事。
  他为了和另外一个人和解。试了各种方法,但越是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是变得更糟而已。在他看来,基本立场不同的人,无论你如何付出,想要改变对方,其实是不可能的。
  
  不同的论点,立刻引发了争论。
  
  A当然不同意B的观点。他认为,不是对方无法改变,而是B的做法有问题。只要做法正确,人一定是可以沟通、可以改变的。
  
  “那么,请问,”B不服气地问,“我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呢?”  “我说的改变的力量,来自对他人的奉献。”A说,“但你做的不是奉献,而是牺牲。”  “噢,那么,”B问,“牺牲和奉献的差别又是什么呢?”  “当你做的事情是对方需要的,这是奉献。但当你做了很多事,是对方不需要的,这就是牺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20:18 | 查看全部
拥有健康就拥有了一切
时间:2014-07-26 作者:未详 点击:535次

  聪明的将军,不肯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去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肯去参加大战。在人生的战斗中,能否得到胜利,就在于你能否保重身体,能否保持你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把人生比作一场战斗,身体在这场斗争中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体力的强旺与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勇气与自信心的有无;而勇气与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需的条件。体力衰弱的人,多是胆小、寡断、无勇气的。
  
  要想在人生的战斗中得到胜利,其首要条件,就是每天都能以一副体强力健的身体、精力饱满的状态去对付一切。然而有些人却以一个有气无力、半死半活之躯从事于事业,其不能得到胜利,不言自明!
  
  全心全力做事是一种对自己的职责。对于整个生命所系的大事业,你必须付出你的全部力量才能成功。只发挥你的一小部分能力从事工作,是一定干不好的。如果你以一个精干、健壮、完全的“人”去从事工作,那么,工作对于你,是趣味而非痛苦;你对于工作,是主动而非被动。假如你以一个精疲力竭的身体去从事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自然要大减。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所做的一切,将都带着“弱”的记号,而在弱的中间,成功是难以得到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失败在这点上——从事工作时,不能发挥出全部的力量。一个活力低微、精神衰弱、心理动摇、步骤不定、情绪波动的人,自然不能做出了不起的事业来。
  
  聪明的将军,不肯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去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肯去参加大战。在人生的战斗中,能否得到胜利,就在于你能否保重身体,能否保持你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一个具有一分本领的体力旺盛的人,可以胜过一个体力衰弱而具有十分本领的人。假如在你的血液中没有火焰的燃烧,在你的身体中没有精力的储存,则你在人生战斗中一经打击,就会失败的。
  
  而一个人如果有大志,有彻底的自信,同时又具有足以应付任何境遇、抵挡任何事变的旺盛的体力,则他一定能够从那些烦闷、忧虑、疑惧等种种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
  
  旺盛的体力可以增强人们各部分机能的力量,而使其效率、成就较之体力衰弱的时候大大增加。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们在事业上处处得到便利,得到帮助。
  
  那么,又如何才能保有强健的体魄呢?
  
  首先,凡是有志成功、有志上进的人,都应该爱惜、保护体力与精力,而不能有稍许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因为体力、精力的浪费,都将可能减少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身心不断地活动,是祛病健身的最好处方。要保持健康,必要的活动是绝对前提。人体中的各部分机体,如不经常活动,决不能保持健康。工作中一切行动和过程都是生命中调节机制的结果。“空闲”最足误事。人们的犯罪作恶行为,大都是在空闲时才发生的。一个在正当的事务上忙碌的人,他是安全的。他能避免许多在空闲时可能使他误人歧途的种种诱惑。
  
  有一位著名的英国医生曾说,人要得长寿,必须要做到除了睡眠时间以外使脑部不断活动。每个人必须于职业、工作之外找一种正当嗜好。职业给他以生活资本,嗜好则给他以生活乐趣,可以使他在愉快、高兴的心情下,活动其精神。“行动”的意义等于“生命”,而“静止”则等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20:32 | 查看全部
一切皆由你的心态决定
时间:2014-07-26 作者:未详 点击:615次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查基要求1000名50~80岁的人在24小时内分4次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心态变化情况,其中包括快乐、兴奋、满意、烦恼、焦虑或担忧。之后,安德·查基对参试者展开了5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自诉最不快乐的2/3参试者死亡率超过8%,事业的成功率低于10%,家庭和谐率只有23%。而自诉最快乐的近2/3参试者同期死亡率仅为3%,事业成功率高达80%,家庭和谐率在90%以上。

  据此,安德·查基在《心理科学与进展》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论: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人与人之间的所有一切,本并无太大的区别,而人生最后的千差万别大多源于心态。
  
  时隔不久,纽约州立大学医学教授斯蒂·波斯特撰文表示,如果这项研究能对参试者继续进行10~15年跟踪调查,那么他们之间的这些差距还会更大,那就是天壤之别。
  
  其实,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早已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

  反之,你只能与疾病、痛苦和穷困为伍一辈子。

  这也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20:41 | 查看全部
鹰的励志人生感悟
时间:2014-07-26 作者:未详 点击:858次

  鹰的目光敏锐,视野开阔,反应灵敏,飞行迅速,动作快疾。

  鹰展翅高飞时,在6分钟内可飞到1800米的高空,滑翔时时速为4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5公里,比陆地上的马、羚羊都快。

  鹰最爱吃野兔,还有山羊、小鹿、小牛与松鼠。这些陆地上的动物,对鹰有特别的恐惧。鹰一旦从天而降,这些动物都难逃其利爪。这是由于鹰的果断、迅捷。

  鹰有迅捷的步伐、果断的智慧。每次捕食时,它先寻找目标,然后在半空中跟踪,看准时机,突然下扑,在几秒钟内把抓住的动物拎到半空中,然后重重扔下摔死,一顿美餐就到手了。

  鹰看准了目标,很少有失手的时候,这都是因为鹰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发动攻击,“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让行动留下遗憾。

  总结:瞄准目标,果断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20:50 | 查看全部
与生命竞赛
时间:2014-07-27 作者:未详 点击:334次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经典名言。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80来岁时,还在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

  有一次接受采访,记者问:“您多大了?”

  “160多岁。”爱迪生脱口答道。

  记者愕然,不解地看着爱迪生。

  爱迪生见状,爽朗大笑,接着说:“我每天工作大约超过15小时,这就相当于我一天做着两天的工作,或者是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因此,我的年龄应该加倍啊!”
  
  全场掌声如潮,经久不息。
  
  其实,几乎所有的成功者,他们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生命无不都有一种超强的紧迫感与一种挑战极限的竞赛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