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0:02 | 查看全部
考试过一生
时间:2014-11-04 作者:未详 点击:105次

  苦苓,台湾作家,生于1955年,本文记录了他各阶段的考试经历。一路考来,甜酸苦辣,作者终于当上了老师,“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但也仍不能逃脱考试的命运。生于半个世纪前的作者如此,身在21世纪的我们也仍然不能逃脱考试的“魔爪”。既然考试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学着去适应吧。
  
  “老师,这一题有问题。”
  
  “什么问题,我看看:科举制度废除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没有错啊!”
  
  “不对。”
  
  “为什么?”
  
  “我认为科举制度根本还没有废除!”
  
  小学五年级以前,考试还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拿很高的分数,很多个一百分,回家向父母炫耀、领奖品。记得有一次,四科考了三百九十八分,校长朝会时还大大表扬了我一番;小小的我站在升旗台上,看着底下一张张羡慕的脸孔,心里真是得意。抬起头来,正好面对着初升的旭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0:15 | 查看全部
 好景不长,小学五年级开始“恶补”,每天下午“功课完毕回家去”的音乐响过之后,我们就得留下来。在逐渐暗下来的教室里,回答永无止尽的鸡兔问题、时钟问题、流水问题和植树问题。有时候算不出来,就忍不住想问:时针和分针在几点钟重叠,找个闹钟来拨一拨不就成了,何必算得那么死去活来?有时候也真的忍不住举手:
  
  “老师,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何必算呢?鸡脚和兔脚根本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有几只了嘛!”
  
  这种“扰乱军心”的话当然不容许在教室里出现,老师铁青着脸,不由分说“刷刷刷”三鞭子,同学躲在自己的位子上,嘻嘻地窃笑起来。
  
  他们的笑容也不可能持久,夕阳从校园里那棵凤凰树的树梢沉下去时,也就是开始考试的时间了。考完立刻检讨、计分,然后满面笑容的老师开始“刷刷刷”地在空气中挥动着鞭子:“一百分的站起来。”
  
  考一百分的同学志得意满地起立,幸灾乐祸地坐下。
  
  “九十九分的。”每人一鞭!
  
  “九十八分。”每人两鞭!
  
  一路打将下去,全班大多数人都拼命搓着红肿的双手,女生的脸上多半爬满泪水,只有一个家伙憨憨地笑着。“你几分?”“五十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0:27 | 查看全部
全班顿时哄叫起来,要打四十三下呢!老师脸上的最后一点笑意也不见了,高高举起鞭子,用力挥动着。直到今天,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双细瘦的小手,在鞭子不断地挞击下,微微地颤抖着,渐渐垂落下去……
  
  挨打成了回家以前的例行公事,大家担心的已经不是怎样避免挨打,而是怎样减轻挨打的痛苦了。每天一考完试,有的在手上猛搽万金油,也有的用姜片搓手心,还有人研究出手指微屈比伸直较不觉得痛。经常考不好的,男生就在裤子里藏厚纸板,女生则把臀部抬高让鞭子打在裙子上。打人太辛苦了,大慈大悲的老师修改了规则,手心一下算一分,屁股一下算五分。
  
  无论如何,“打”毕竟是会“痛”的,我们这群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每当落日西沉时,就背上沉重的书包,或是搓着手掌,或是抚着屁股,带着万般怨恨,慢慢地走回家去。
  
  回到家之前,还得及时把脸上的泪水擦掉,否则让爸妈知道考试考坏了,说不定还会“追加”一顿打。
  
  如大家(父母、师长、亲友、自己)所愿,进了明星初中,一切为考试所受的痛苦总算值了。从跨进那座宏伟的校门开始,重新忍受无止尽的另一段考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0:36 | 查看全部
  明星初中并非浪得虚名,除了学费多就数考试多,有晨考、小考、临时考、抽考、段考、复习考、周考、月考、期末考、班级竞试、单科竞试、模拟测验、实力测验……林林总总,名目奇多。一大早,我们带着惺忪的睡眼刚进教室,老师已经等在讲台上了,脸上带着笑容,手上挟着考卷,“一日之考在于晨”,来了!以下是每一节课,由于老师都恪尽职守,奉行学校“当堂验收教学成效”的指示不渝;偶尔课讲得入神忘了考试,钟声一响,全班都会雀跃欢呼,恨不得跑上前去,抱住今天那么可爱的那位老师!
  
  但是老师仍以不可爱的居多。有时候快下课了,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就会骚动起来,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回头一看,原来已经有一位老师在教室外面,虎视眈眈地准备利用短短的下课五分钟,来给我们考一下了。有时候甚至前后各有一位老师等着,还得“剪刀石头布”一番才决定谁先来考,另一个则一脸悻悻然地走回办公室,准备伺机卷“卷”重来。
  
  有一次课上到一半,忽然教室里两排桌子的走道间流出了一道小溪,蜿蜒而下,直到老师光亮的皮鞋旁边。大家议论纷纷,老师一脸狐疑,终于循线找到一位满脸通红的小男生。
  
  “你……怎么了?”
  
  “我……今天连续两节课间都考试,没时间……我……忍不住。”
  
  老师“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回头看看我们,大家都不做声,每个人紧闭着嘴,狠狠地瞪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0:47 | 查看全部
 其实老师也蛮可怜的,每次月考下来,公布栏上就公布了各班各科总平均分、名次,名次底下就是任课老师斗大的名字。名列后面的老师当然知耻知病,发奋图强,拿起教鞭就到教室找我们算账来了。大家也都处变不惊,反正每天念书的时间都是那么多,每一科都要考,那就看哪一科老师打得凶了。因此,考前满脸严霜的老师考后往往春风满面,考前笑口常开的老师考后则必定愁眉苦脸;至于当学生的我们,则是考前考后一样的哭丧着脸——总有人要揍我们的!
  
  进了省立高中后,没有人再打我们了(也有可能是我们发育得身强力壮,老师没把握打得过),考试也不像初中时那么多,每天上学的步伐显得轻松多了,偶尔不留神还会吹出轻快的口哨来。
  
  可是以轻快的心情坐在教室里,却总是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劲,看看窗外,是一片明丽的阳光,可是教室里为什么阴湿沉闷呢?
  
  “大专联考”,就是这决定你一生的家伙呀,而且这是唯一的一条路,“一试定终身”。恍惚间,穿着卡其校服的我们已化身做遥远的古代悬梁刺股、寒窗苦读的书生了,而进京赶考的路程还长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0:56 | 查看全部
 老师不必提这个名词,因为它已经根深蒂固地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了。作为高中联考之后的精英分子,我们焉能在下一场盛大的战役中落败呢?同学们开始暗中苦读,白天在学校嘻嘻哈哈,嘲笑用功的同学,以不必用功而考得好为荣;晚上回到家里,急忙打开课本,埋头用功,三更灯火五更鸡,以便第二天到校,又可以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闲逛。
  
  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在校外租屋居住,晚上经常学到两三点钟,眼皮已经沉重得掀不起来,“药石无功”之后,就走到浴室,把整颗头颅浸到脸盆中,再走到院子里,呼吸着清冷的空气,运动一下疲惫至极的肢体,在遍野的蛙鸣虫叫声中,想象大学城里新鲜人欢愉的笑容和脚步……一切都为了美好的明天。用力甩甩头,咬紧牙关,重新走回那个堆满教科书、参考书和各种测验卷的小屋中去。迎接我的,是难耐的燠热和飞绕的蚊虫。
  
  而我仍要在这里坚持下去,直到晨光初露,白雾悄悄掩盖了四周,窗口又出现了一个个戴着大盘帽、背着大书包的学生,踏着蹒跚的脚步,走上从来没有机会选择的、也来不及回头的那条唯一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1:08 | 查看全部
十七岁,我们在美国成长
时间:2014-11-04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交流生”是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群体: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陌生的家庭中学习成长。
  
  在国内同龄人还在父母身边享受宠爱,并在竞争激烈的高中里埋头苦读时,我们远赴异国,“空降”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在这些美国的家庭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美国,感受到了那些深藏于媒体报道之下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回国后,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我发现我会自觉地帮火车上的孕妇拿行李,会随口提醒路人他的书包开了……在每次评判他人之前,我都会不自觉地问自己:我这样的评判是客观的吗?我对他的评价是否公平?尤其是当我在面对北京的外国留学生时,我总会产生一种想要帮助他们融入中国社会的渴望。因为我知道,一只伸出的手和一个理解的微笑是多么重要。
  
  大部分高中交流生们的18岁生日都是在那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度过的。谁能说这一年不是象征独立的最好礼物?
  
  没有激情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1:20 | 查看全部
 京十一学校王逅逅
  
  在我所在的美国的学校中,参加数学竞赛的人基本上都是亚洲人。难道所有的亚洲人都喜欢数学吗?我觉得是不都喜欢数学,但从小都被逼着学数学。这不是美国的文化。美国人是非常注重个性和差异的。
  
  “名校崇拜”的思想在整个美国来说并不被很多人所接受。我的一个好朋友贾斯汀,他在CentralAcademy上高二,以后打算当高中老师。我有点不解,高中老师?高中老师挣几个钱啊!最要命的是他想在爱荷华当高中老师,也就是在这个小城里过一辈子!
  
  “你为什么想当老师呢?”我问。“因为我喜欢当老师!”他开心地说,“我就是喜欢教别人东西。”
  
  他现在已经开始在Central实习了。Central有一个专门给想当老师的高中生的培训项目—你可以选择简单的课去任教。很多人肯定想:这人肯定不聪明,SAT、ACT肯定考得特差,不然怎么一点追求都没有。但是,贾斯汀是我见过的最有社交能力也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有一次我问他的SAT成绩,他正在电脑上看日本漫画。
  
  “SAT?那破考试。”贾斯汀看都没看我,“我跟你说,那种考试简单得要死。”“你多少分啊?”“2350。”贾斯汀看着屏幕笑,“中西部学生一般都不考SAT,我觉得我白花那钱了。”我愣住了,2350!“那……你的ACT呢?”我问。“36。”他还是看都没看我。我一下子迷茫了,36分是ACT的满分啊!
  
  在CentralAcademy,每一个人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他们选择大学完全是跟他们的职业选择相符合的。他们不看大学的排名,而是直接去那个大学访问——住上几个晚上,看看那个学校还有那个城市是不是适合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1:33 | 查看全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干的事情,这种爱好是独特的,而不是盲从的。这种“激情”也就是美国名校想看到的东西。我很坦白也很残酷地说:国内完全是不给你机会让你坚持自己的“激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觉得进美国名校难。因为变得跟别人一样是最容易的,我们从小就在不停地练习怎么考出跟别人一样高的分,怎么学跟别人一样的乐器。但是到了高中,性格已经基本成型了之后再想找到自己的一种爱好,建立一种自己独特的性格,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了。的确,中国人的基础是很好,数理化是很牛,但是一旦到了没有人逼着学的地方,因为没有自己的“激情”,就真的是很难再坚持了。
  
  美国学校希望你从小就有一种“激情”,然后这种“激情”能够贯穿你的一生,也就是说在没有人逼你去做的时候你还能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件事,这样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在美国,会有ACT考36分的贾斯汀想去爱荷华大学,在中国,只会有无数ACT考16或17分的学生发疯地没有原因地想进常青藤。
  
  难道进了常青藤就能够成功吗?不是的。名校的确给你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更好的环境来帮助你成功,但如果你没有那种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进去了也只是每天盲目地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常青藤大学想要那种有“激情”的人,因为他们不盲目,他们会自发地利用名校提供的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后取得成功。
  
  我认为中国学生的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的“激情”,而这是最大的问题。家长都会说:哎呀,进去了就行了,先进好学校再建立“激情”,建立性格。这简直是扯淡,都快20岁的人了,才开始找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人家美国学生提前十几年就找到了。这应该就是中国教育落后于美国的本质原因吧。这是不可比的。
  
  我没有贬低中国学生的意思,这是文化的差异。如果你想进美国的好学校,这种“激情”是必须有的,而最不好的消息是:这种“激情”是老师教不了的,也是培训不出来的。
  
  节课,学习只占三分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1:44 | 查看全部
北京首师大附中沈泓源
  
  美国的中学课堂和中国有着天壤之别。中国的课堂永远是几十个学生在讲台下听讲,老师站在讲台上写着板书。即便是再有活力、再有创新意识的老师,也要在教学进度面前俯首。而美国的课堂呢?十几个学生,坐累了就可以起来活动一下,不喜欢这个座位还可以换个座位,甚至是坐在老师的授课台上。
  
  上课时如果看到学生在玩很有趣的游戏,老师们也会参与进去;学生觉得累了,老师就会停下课来和大家聊天。更多时候,老师会给学生讲述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或是对最近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又或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任何时间、任何课程中,老师们都可以切入,比如数学课道森不知不觉就从三角函数讲到了他第一天上课的感受;历史课弗里德能从南北战争讲到杰克逊的死亡;英语课蒂娜从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可以总结出自己理解的人生意义。
  
  没有事先的准备,完全是凭教师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就这样,学生在聊天中得到宝贵的经验,从讨论中锻炼了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辨证看待事物的方法,处世观也被潜移默化地改变,朝着成熟发展。
  
  中国的课程分得井井有条:语数英,物化生,每门课之间都有很明显的界限。而美国中学的很多课都是偏向实用的,比如我所学习的烹饪课,就包含了生物、化学、数学。也许是因为国情的不同,但我还是以为美国的课程更能帮助到学生的生活,因为毕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只用到某一学科的知识。
  
  美国中学的课间时间是很紧张的,所有的人都在楼道里跑来跑去,取书、换教室。就算是课间,学生们仍然能找到很多的乐趣。美国是开放文化,普通异性同学之间搂搂抱抱是很常见的,所以在课间你常能看到男生背着女生到处跑,或是1个男生帮5个女生拿东西的搞笑场面。这些活跃气氛的行为,谁见了都会感到心情愉悦的吧。
  
  中午是同学们聊天和玩耍的最好时间。男孩们常去女孩堆里耍一把酷,女孩子也会去和男生一起打篮球。一开始到学校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多朋友,所以有时我会一个人坐在树阴下,喝着学校免费提供的卡布基诺,听着iPod,画画或者看书。阵风拂过,空旷的草坪随着风的节奏而闪动……从前做梦都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而如今,已是在这种生活中进入梦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