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8:32 | 查看全部
 第三部曲:早餐吃点水果燕麦
  
  近几年,将蔬果与主食进行搭配的吃饭方法非常流行,所用的食物和调料都很健康,尤其适合早上食用。如果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款粗细搭配的水果燕麦,会使人倍感精力充沛。
  
  具体方法是:取燕麦片、豆腐各30克,牛奶30毫升,核桃仁20克,紫苏叶2片,芒果1个,草莓4枚,蜂蜜适量。将燕麦片、牛奶、核桃仁放入搅拌机中搅成泥状,放入杯底;豆腐加紫苏叶煮熟后沥干水分,加入蜂蜜捣成泥状,放在燕麦泥上;上面铺上芒果和草莓即可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8:41 | 查看全部
 第四部曲:长假归来常润颜
  
  春节长假结束后,一下子回到工作岗位上,定会感到全身疲劳、精神紧张,难看的“脸色”让人实在无法怀着一份好心情去工作,这时可常喝些补气补血的红枣银耳粥。
  
  具体方法是:粳米100克,银耳(干)25克,红枣15克,莲子、枸杞子、冰糖各10克。将银耳用水泡发、择净;红枣洗净、去核;莲子、枸杞子分别洗净、泡软;粳米淘净,与红枣、莲子、枸杞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时加入银耳、冰糖,稍煮即成,佐餐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8:59 | 查看全部
海底武器,能潜伏10年
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在007系列影片《海底城》里,曾出现奇异船只或巨型怪兽从深海钻出并威胁人类生存的情景。如今,美国军方正在把类似的场景变为现实。
  
  据美国《星条旗报》报道,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以下简称研究计划局)正在实施名为“上升载荷”的计划,核心内容是把载有无人机等远程侦察打击武器的密封舱预先布置在对手海岸的水下,它可被远程启动、上浮至海面并释放出无人机等,发起突袭。这些“海底预置武器”也被军迷形象地称为“海底恶魔”。
  
  “水下航母”
  
  人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约70%。其中,大约一半的海洋深度超过4000米,这为武器装备提供了天然的藏身场所。
  
  在军费削减的大背景下,今天的美国海军不可能做到在每一处热点海域部署大量舰艇,这必然削弱美军的全球反应能力。因此,美军急需更便捷、隐身效果更好且花费更低的装备,而研究计划局提出的“海底预置武器”方案自然大受好评。
  
  知情人士称,研究计划局推动研制的“海底预置武器”其实是一个球形密封舱或者圆柱形容器,无人机被放置在里面,一旦需要,可通过通信手段激活,使之自行发射,该机包有一层防水外壳,脱离容器后先浮至海面,然后其外壳自动脱落,最后无人机起飞升空。美军希望,它可以在水下至少潜伏10年还能正常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9:08 | 查看全部
  据《星条旗报》称,研究计划局对“海底预置武器”的测试可能于2017年在西太平洋进行,这被认为有针对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的意味。
  
  之前,类似的水下启动无人遥控武器的活动曾在美国海军上演,像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曾利用自己的鱼雷发射管发射过无人机。不过,这和研究计划局所设想的“预先埋伏,有事击发”的作战构想还是有一定距离。
  
  另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披露,研究计划局在研制“海底预置武器”之外,同时还在研制另一种更具威胁性的水下武器——“长蛇座”。它是一种能发射多种无人作战工具(如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的功能平台。
  
  按照作战设想,美军可在平时通过核潜艇、船坞登陆舰或大型运输机将“长蛇座”投送至某处,随后“长蛇座”既能沉至海底不动,也可在海下实施机动巡逻,但无论是否航行,其搭载的传感器始终运作。
  
  战时,一旦发现周围有敌方舰艇驶过,“长蛇座”将立即自动激活,随后发射无人装备跟踪或打击敌方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为最大程度延长行动时间,“长蛇座”还配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它可浮上海面吸收太阳能,然后将其转化为自身动力。
  
  “长蛇座”还可扮演水下指挥枢纽的角色。该平台内置智能指挥系统,由其发射的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都将听从它的命令。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将所获取的情报(如拍摄的影像资料)先传回“长蛇座”,然后再由它发送至美军总指挥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9:17 | 查看全部
“长蛇座”项目主管斯科特介绍,“海底预置武器”和“长蛇座”堪称“水下航母”,一旦变成现实,美军便能对亚太海域实行全面监控,尤其是能有效追踪水面舰艇和潜艇。
  
  理念源自纳粹德国
  
  其实,海底预置武器,然后待机发射的作战模式早已有之。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了攻击美国,就设想过将导弹放到特制的浮筒中,用舰船运到大西洋中发射,这样就可攻击纽约等大城市。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和战争后期资源匮乏,纳粹德国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施就战败投降了。
  
  苏军攻占德国境内的武器试验工厂后,获取了相关技术,随后仿制出了类似的发射器,并进行了发射测试,但由于当时导弹射程有限,这种浮筒式发射方式没引起人们重视,只是将这种技术运用到了以后的潜射导弹上。
  
  冷战时期,美苏军方不约而同地提出利用浮筒发射技术研发海底弹道导弹的设想。苏联一直在论证在其近海部署海底弹道导弹,但没实施。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苏联开始海底弹道导弹的研发,研发情况一直秘而不宣。冷战末期,苏联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因此海底弹道导弹的研发一直被搁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9:28 | 查看全部
美国则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美国、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湖底的导弹水柜里部署战略导弹,平时由伪装的商船队拖曳导弹水柜进行机动巡视,发生危机时伪装的商船可将导弹水柜经运河拖至海里形成临战发射状态,接到指令后,战略导弹可立刻射向目标。
  
  不过,这种水柜发射有三点不足:导弹母船在水面活动,隐蔽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很差;导弹水柜在待命发射时容易受敌方破坏;导弹发射时由于水柜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导弹在出水时产生不规则旋转,对弹道影响很大。所以,美国只是试验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这套方案。
  
  有意思的是,印度倒是对“水下预置武器”设想充满热情。早在2001年,印度就搞出代号“78工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它实际是一艘能沉入水下的大型驳船,位于船中心的控制室有8到10人监控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2008年2月,印度利用“78工程”试射了“海洋”弹道导弹。据军事专家称,由于印度国产核潜艇距离正式投入使用还需一段时间,不排除退而求其次,选择水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的“第二道路”。
  
  总的来看,“海底预置武器”确实有过人之处。它能长时间部署在海底,基本不会发出声响和电磁波,很难被敌方发现。如果混杂在礁岩和海底沉积物中,就更难被探测和分辨,还可通过海水屏障抵消大量武器毁伤效能,即便是核武器也对它杀伤力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0:49:37 | 查看全部
  引起争议
  
  尽管美国对“海底预置武器”充满热情,但美国国内对此有不少争议。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海洋法专家诺斯认为,“海底预置武器”的部署地点很可能会导致外交麻烦,“最容易部署在海底的预置武器,离岸一般在12到200海里,这个区域大多是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对人造岛礁、平台和海洋科学研究拥有管辖权,但能否部署武器,各国说法不一。”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关系教授古布鲁德的反对态度更明显:“在西太平洋的广阔水域或者其他美国领海以外的任何水域预先部署大量的战争装备,哪怕是非致命性质的自动化武器,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具有潜在的挑衅性和攻击性。一旦中国把类似系统部署在美国海岸附近或者中美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的海床上,我们怎么做出反应?”
  
  古布鲁德认为,中国具有发展针对这类系统的先进水下机器人的潜力,“如果我们向中国发起一场高技术海底军备竞赛,谁占优势还很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1:36:48 | 查看全部
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时间:2014-07-07 作者:未详 点击:622次

  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道:“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是啊,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住六名同学,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但我同时看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了。
  
  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
  
  我的父亲虽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放式的对待。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那段时间,他靠阅读来排遣寂寞。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便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
  
  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请读书吧!

  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被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信不信,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1:37:01 | 查看全部
蔡澜先生的感悟:知足的境界
时间:2014-07-07 作者:未详 点击:1782次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岛上,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垂钓。

  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就连海水也一眼见底。

  然而,让他感觉蹊跷的是,老人钓上来的,都是很小的鱼儿。
  
  “老人家,远处不是有更大的鱼吗,为什么偏偏只钓小的上来呢?”

  老人微笑着,说了一句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的话:“够一顿早餐就好了,多余的东西再好,我也不需要。”
  

  还有一次,蔡澜先生在印度一个荒凉偏远的地方拍戏。

  他在那个地方待了三个月,连着吃了三个月没有荤腥的菜。

  他十分怀念肉的滋味,于是画了一条鱼。

  他把这条鱼给当地一位老婆婆看,问:“您吃过鱼肉吗?”

  老婆婆摇摇头。

  蔡澜遗憾地说:“您一辈子连鱼肉都没有吃过,真是可惜了。”

  哪知,老婆婆回答说:“这东西,我连见都没见过,有什么可惜的?”
  

  你想要这辈子过得平和知足,只需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1:37:11 | 查看全部
心田半亩
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481次

  前阵子,回了趟老家,看到母亲正在田里。我一把夺下母亲手里的锄头,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埋怨母亲。早些日子,我就让母亲别种田了。母亲身体不好,加上几个子女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实在无须因为生活而每天下地。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们,早就不种了!没想到,这次突然回家,让我抓了个正着。
  
  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小孩,默默跟在我身后,听着我抱怨连连。后来,到了家里,我说得口渴了,拿起水杯直往肚子里灌。这时,母亲才叹了口气,轻轻地说,其实,种田也不是为了那点东西,而是为了心里能充实一点。母亲还说,耕耘的过程,就像抚养子女,看着地里的庄稼一天天茁壮,结出了果实,收获了成果,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接着,母亲自言自语着,你们几个呀,不也是这样吗?从那么小的人儿,慢慢长大,后来出去读书,工作,成家立业,一个个都自立了。如今呀,想让你们回来一趟,个个都说忙;想和你们说一会话,结果还没说几句,电话就匆匆挂了。
  
  母亲的话让我心里一颤,我们就像田里的果实,在母亲的汗水下孕育而成,却在成熟的那天远离了母亲。我们滋养着别人的生活,却独独忘了回馈母亲。
  
  是呀,母亲就像一个辛勤的农人,耕耘着我们这几块田地。只是,在我们成熟后,却开始嫌弃母亲。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母亲老了,我们羽翼丰满了。
  
  我打了电话,向几个兄弟讲了这个故事。听完,大家都哽咽了。
  
  再忙,也别拒绝母亲的善意。

  留出心田半亩,让母亲能继续在亲情的土地上耕耘,用最甜美的果实去回馈这个世上最伟大的人,这便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