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1:06 | 查看全部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不管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口味很差,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它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
  
  那么,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我们身边的人,全都不可以归入这四类人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种汉堡。
  
  “好吃的”和“营养的”总是难以两全,更何况我们的一生。但是,难以两全并不等于不能两全。你要学会的是,懂得怎样的原料放在一起会既营养又好吃。而我们非常确定的就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第四种汉堡———“幸福牌”的汉堡。
  
  我们的沙哈尔教授显然已经吃上了这种既营养又好吃的“幸福牌”汉堡。而这个过程是来之不易的,整整花了他30年的时间!引发他去寻找这种汉堡的起因,正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1:15 | 查看全部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随形,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终于,他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1:24 | 查看全部
  沙哈尔教授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渐渐地,他的幸福观在这些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达成目标的快乐是“好吃的”,从中找到意义就是“营养的”,把它们组合起来,我们就会得到这一种“幸福牌”汉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1:42 | 查看全部
人生,人生,有人就有生,有生才有人
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4318次

  人生,人生,有人就有生,有生才有人,可是,有多少人向过人为何要生呢?人又为何要活在这个世界呢?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吧。我,可能和别人有些不同,只冲动是以来就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人要活在这个世界呢?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任务呢?难道是因为既然活着了就继续活着吗?
  
  我们可以将大多数人的想法归纳为几类。第一种,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人。这些人每一天乡的就是昨天做过了什么,今天做什么,明天应该做什么。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从出生,到童年,到读书时代,到做工时期,至老年,到死去前的那一刻,想的都是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要做。
  
  第二种,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要享受生活。这些人就是那些每天天一直在追名逐利,追求金钱以便在物质上得到最大的满足,追名以便满足心中的虚荣心,可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换来了无数的痛苦,一直在痛苦的追求快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1:51 | 查看全部
第三种,认为每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各自的任务,各自的责任。这些人每天就是安分守己的一班人,每天做的事就是和一般人一样,早上做工,下午放工后回家陪家人。偶尔假期和家人出去游玩。每天的日子都一样。不过,这些人都非常的负责任,应为他们的梦想都很简单,就是平平安安的过每一天。
  
  第四种,认为活在这世界上的目的就是对社会付出贡献,促进人类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所尊敬的科学家。科学家穷尽一生,就是为了使人类的科学水平进步,他们完全是为了人类而活着,当然会被世人说敬佩。
  
  最后一种,也就是最少的一种,他们认为人活这就是为了学习,开悟。他们认为人每一天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考验,为了训练人的应变能力,增进人的智慧。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在他们眼中,每一件事都不分好坏,颜为目的都是为了培训人,所以没有什么事好在乎的。
  
  所以说,看完了上述的分类后,你会是哪一种人?而你又想坐哪一种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2:04 | 查看全部
把瓶盖拿掉
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2177次

  南京有家韩国料理店价廉物美,颇有口碑。可是随着客流量的增多,店主开始为一件小事伤脑筋。原来,这家料理店提供一种从韩国进口的秘制大酱,这种大酱平日里就放在餐桌上任由食客取食。由于风味独特、口感醇厚,所以总有一些不自觉的食客离开时顺手牵羊,把大酱带走。时间一长,料理店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大酱是料理店的金字招牌,如果停止供应,势必会影响生意。为了在不得罪食客的前提下减小损失,店主想尽办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把装大酱的大瓶换成了小瓶,在墙壁上张贴温馨提示,甚至还稀释了大酱的浓度。能想到的招数都用尽了,可丢失的大酱仍旧不见少。
  
  店主犯难了,总不能在食客离开时要求开包检查吧!
  
  无计可施的店主于是在论坛上发帖征求妙计,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回帖,其中有一位网友建议把装大酱的瓶子的瓶盖全拿掉。店主不知道这是怎样的道理,但死马当成活马医,便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真是奇怪,自此之后料理店就很少丢失大酱了。店主高兴之余打电话答谢这位网友,并讨教其中的道理,网友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道理其实很简单,有谁会把拿掉瓶盖的大酱放进皮包或者衣兜,弄得里面到处都是酱呢?”
  
  这些偷拿大酱的人会介意衣服或皮包是否干净,却不在意自己的手脚和心灵是否干净,真是让人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2:13 | 查看全部
猫眼如此之大
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701次

  一位在小学教语文的女教师经常带学生的作业回家批改。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学生是这么描述他家的宠物猫的:“我家猫猫的眼睛非常大,我拿馒头一比,发现它的眼睛比馒头还要大,真是太大了!”女教师看了,笑得直不起腰,她在那篇作文后面加了这样的评语:“猫眼大过馒头,太夸张了,观察动物要细致,请改正。”
  
  过了几天,那学生的母亲来到女教师的家,她说:“老师,您错了,我孩子说的馒头是旺仔小馒头,您的评语让他难过了好几天呢!”
  
  成熟未必正确,稚嫩未必谬误。

  思维定势会让我们作出50%的错误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2:24 | 查看全部
见玉
时间:2013-11-30 作者:未详 点击:415次

   一个玉石雕刻师找到一个禅师,想让他帮他解除心中烦恼:“一个顾客拿着一块玉石让我帮他雕刻成一件艺术品。我在切割玉石的时候,因为尺寸拿捏得准,所以除了切割出一块标准的石料以外,还剩下一块比较小的石料。我当时就打算把这一大一小的玉石全部雕刻成成品。现在,这两件作品都已经完成。但我很矛盾,我要拿着那件小的作品一起见这个顾客吗?”
  
   禅师听完雕刻师的话,微笑着说:“其实你的行为已经告诉你该不该见。”
  
   雕刻师纳闷:“何以见得?”
  
   禅师说:“你在切割玉石的时候,就能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在大石料中省出一块小石料,说明你心存善念,怜爱天地万物。所以,见与不见,在此善念中。不见,你并不理亏;若见,你虽失去一宝,却另有收获。”雕刻师大悟,随即下山。
  
   最终,雕刻师把一大一小雕刻作品都给了那个顾客,他的美名由此被人传颂开,很多玉石商人纷纷踏入他的家门寻求合作。至此,雕刻师庆幸他当初选择了“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2:34 | 查看全部
一个苹果里的人生
时间:2013-11-29 作者:未详 点击:2658次

  一个烂掉的苹果也有春天
  
  一个小女孩,身患癌症。秋天,小女孩在自家的园子里,见一个苹果,烂进了地里,便不由伤心地哭起来。
  
  春天,小女孩惊喜地发现,那个苹果烂掉的地方,竟长出一棵小苹果树。小女孩问爷爷,苹果烂掉的地方,为什么还能长出苹果树呢?
  
  爷爷轻抚着小女孩的头,告诉她:一个苹果,哪怕烂进地里,哪怕遭遇再大的灾难,上帝也会为它留存一个春天,留存一丝生的机会和希望。
  
  一个再甜的苹果也有苦的时候
  
  几个大人正在谈论哪种水果最好吃,最后,他们首推了苹果。旁边的一个小孩听了,急忙跑到后园,人树上摘下一个苹果,一咬,又酸又苦,噎得他张口就吐。
  
  小孩回到大人们身边,一脸不信任地问:“谁说苹果好吃呢?”大人们看了一眼他手中咬了一口的青苹果,全明白了,笑着说:“苹果好吃,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好吃,只有等苹果熟了后才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02:47 | 查看全部
其实,人生也是一个苹果,再甜美幸福的人生,也有苦涩的时候,也有不幸的时候,不要因为有了苦涩和不幸,而看不到人生的甜美和幸福。
  
  一个蹭破一点点皮的苹果
  
  茶几上放着一盘苹果。一日,搬动茶几,一个苹果从盘中滚落下来,掉在地板上。我捡起苹果,见蹭破了一点点皮,便没在意地把它放回了盘里。
  
  几日后,见盘里的一个苹果烂了,拿起来看,正是那个蹭破了一点点皮的苹果,而盘里其余的苹果都是好好的。苹果蹭破一点点皮,我们常不去在意它,但正是蹭破的这一点点皮,烂掉了整个苹果。
  
  对于人生,我们也常常不在意“蹭破一点点破”,但有时正是蹭破的这一点点“皮”,这一点点小失足、小错误、小过失,而毁掉了我们整个人生。
  
  一个放不下手的苹果
  
  一次,去朋友家,见朋友一岁大的孩子,一手抓一个苹果,不停地哭闹。孩子手中抓着苹果,为什么还哭呢?朋友说,孩子见面前的茶几上还摆放着香蕉和梨子,又想要香蕉和梨子,可他怎么也不肯放下手中已抓住的苹果,所以看着茶几上想要而无法去抓的水果,急得发哭。
  
  孩子不肯放下手中抓住的苹果,所以也就无法去抓香蕉、梨子等更多的水果。不舍,从另一方面来讲,是一种更大的失去。不舍手中的苹果,失去的是更多水果的美味。
  
  然而,犯这样低级错误的,又何止是这些孩子呢?有多少大人,他们总放不下已到手的“苹果”,比如,金钱和财富、地位和荣耀、权力和利益,结果错失了更多美好的东西。
  
  只有放下手中的“苹果”,才能拥有更多不同的“苹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