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0:12 | 查看全部
  曾几何时?

  世间诱惑,功名利禄,我们灵魂出窍,迷失自我,心,如此的焦虑,这山望着那山高,人生路,山一程,水一程,路一程,快马加鞭,路上的不是风景,沟沟坎坎在心头,心,焦虑,身,疲劳。成功匆匆远去,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行走世间,需要有自己一种方式,走自己的路。即使名师指路,自己还是自己,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路上,汽车,自行车,摩托车,步行者,何种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才游刃有余,冠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决不出冠军,成功属小众,只有自己的与众不同,才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成功。
  
  多少时候?

  我们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困难面前,主见丧失。盲人,随声附和,让我们流俗,成功付之东流。自己就是自己,自己属于自己,学习借鉴有必要,客观内化成自己的,才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照自己的方式游。

  生活中,我就是我,他就是他,你就是你,一幅平静的心态,一个不变的目标,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人生定能交出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0:22 | 查看全部
葡萄先吃哪一颗
时间:2013-10-18 作者:未详 点击:1272次

  世上只有两种人。

  即若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

  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事实适得其反,因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0:32 | 查看全部
何谓高人?
时间:2013-10-18 作者:未详 点击:670次

何谓高人?: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

  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

  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

  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躁;

  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

  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

  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

  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

  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

  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0:42 | 查看全部
不要轻易去考验人性
时间:2013-10-18 作者:未详 点击:821次

  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妄图证明自己的男人坐怀不乱,而是让男人习惯拒绝除自己以外的女人来坐怀;

  一个聪明的朋友,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作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

  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0:52 | 查看全部
攻敌有三不
时间:2013-10-18 作者:未详 点击:462次

  在马祖参观碉堡时,看到墙上写着“看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瞄不准不打”。这“三不”不只可用在作战时的发射准则,也可用在日常的为人处世。
  
  “看不到不打”:若不知问题在哪里,就随意冲撞,岂不白费气力,且自曝其短?“打不到不打”:若提出的方案,执行上有极大的差距,提出的方法漏洞百出,徒让人看笑话。“瞄不准不打”:没有针对问题核心解决,都只是徒劳无功,浪费资源。
  
  做人做事都能秉持“看得到的才打,打得到的才打,瞄得准的才打”,那就“弹无虚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1:03 | 查看全部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
时间:2013-10-17 作者:未详 点击:1446次

  村子前面有一颗弯腰树,像个佝偻的老人,树根紧咬在坝上,树身弯向大路,拦住了过往行人。这是一棵老柳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当地的老乡把这棵树当成神灵,过年过节都要到树下烧香膜拜。
  
  这是一条古老的官道,从唐朝就开始修筑,沿着长江南岸,自西向东,棉延数千公里。古时候,这条官道是进京的官员、淘金的商旅必经之路。这棵奇怪的柳树,它长得如此粗壮,如此怪异,又如此“野蛮”地拦住人们的去路。到了这棵弯腰树下,骑马的下马,坐轿的下轿,行路的低头,概莫能外。
  
  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人们都知道这棵弯腰树,都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哲理名言:“人到弯腰树,不得不低头。”
  
  我一直在想,在弯腰树下,低头弯腰,这委屈吗?大雪压青松,青松的枝头并不是插直的,而弯成了一张小弓了,以便让积雪从头顶上滑落。青松因为懂得“低头”,得以完好存活,不像翠竹那样因一味刚强而被折断。青松低头,这是一种韧性,也是一种策略。
  
  作家王蒙在五十年代末被下放劳动。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以死抵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1:13 | 查看全部
  1963年的一天,王蒙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为了避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暴,他举家离开北京,迁居到千里之外偏远的新疆。王蒙的这个行动,看起来似乎是退缩了,是向当时的“权威”低头了。但实际上,他在新疆16年,勤奋学习维吾尔语言,深入思考社会人生,身心也得到休养生息,收获颇多。文革一结束,王蒙便以独树一帜的文风,厚积“勃”发,成为新时期文学界的领军人物。
  
  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

  苏格拉底回答说:“三尺高。”

  那人不理解,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的回答:“所以,人要想长久地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多么睿智的苏格拉底!

  当然,低头不是下跪,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为了避开风险,积聚能量,为人生赢得更好的发展。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向弯腰树低头,就是向自然低头,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什么不可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1:24 | 查看全部
回望岔口
时间:2013-10-17 作者:未详 点击:614次

  在世上一遭,好比什么?

  就好比一个人独身走夜路。
  
  路呢,并不好好地一条到底,有许多岔口,上错一条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
  
  走了一夜,天亮了,朝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楚:

  走的是哪一条路,到的是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上了岔口,如果不是上这个岔口,而是上那个岔口,路就好得多了,目的地也光明得多。

  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不可以回头。
  
  那么,有没有什么窍门呢?

  窍门没有,倒有两条经验: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1:46 | 查看全部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
时间:2013-10-17 作者:未详 点击:1447次

  村子前面有一颗弯腰树,像个佝偻的老人,树根紧咬在坝上,树身弯向大路,拦住了过往行人。这是一棵老柳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当地的老乡把这棵树当成神灵,过年过节都要到树下烧香膜拜。
  
  这是一条古老的官道,从唐朝就开始修筑,沿着长江南岸,自西向东,棉延数千公里。古时候,这条官道是进京的官员、淘金的商旅必经之路。这棵奇怪的柳树,它长得如此粗壮,如此怪异,又如此“野蛮”地拦住人们的去路。到了这棵弯腰树下,骑马的下马,坐轿的下轿,行路的低头,概莫能外。
  
  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人们都知道这棵弯腰树,都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哲理名言:“人到弯腰树,不得不低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4:51:58 | 查看全部
  我一直在想,在弯腰树下,低头弯腰,这委屈吗?大雪压青松,青松的枝头并不是插直的,而弯成了一张小弓了,以便让积雪从头顶上滑落。青松因为懂得“低头”,得以完好存活,不像翠竹那样因一味刚强而被折断。青松低头,这是一种韧性,也是一种策略。
  
  作家王蒙在五十年代末被下放劳动。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以死抵抗。

  1963年的一天,王蒙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为了避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暴,他举家离开北京,迁居到千里之外偏远的新疆。王蒙的这个行动,看起来似乎是退缩了,是向当时的“权威”低头了。但实际上,他在新疆16年,勤奋学习维吾尔语言,深入思考社会人生,身心也得到休养生息,收获颇多。文革一结束,王蒙便以独树一帜的文风,厚积“勃”发,成为新时期文学界的领军人物。
  
  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

  苏格拉底回答说:“三尺高。”

  那人不理解,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的回答:“所以,人要想长久地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多么睿智的苏格拉底!

  当然,低头不是下跪,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为了避开风险,积聚能量,为人生赢得更好的发展。
  
  人到弯腰树,不能不低头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向弯腰树低头,就是向自然低头,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什么不可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