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4:47 | 查看全部
做人,一定要大气
时间:2013-10-06 作者:未详 点击:15367次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一个人的魅力如何,关键看“大气”与否。
  
  什么是大气?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范、态度、气质、气度,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大气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
  
  仔细分析,人的大气,主要表现在对人、对事、对己三个方面:
  
  其一,对人,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同志间,要善于沟通,珍惜缘分,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以诚相待,见贤思齐,在共同目标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敌人往往是自己树立的!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则都具有化敌为友的本事,容人、识人、用人的胸怀和雅量着实令人钦佩。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恒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这样具有“大气”风范的人。
  
  其二,对事,要超脱,不要深陷其中。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几乎眼睛一闭,一睁,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击,始料未及的挫折,从天而降的好处,唾手可得的利益,随时发生。事无论大小,不管好坏,都不要太在意,太当回事儿。切莫一见好事就喜形于色,乐颠颠兴奋得不得了,一遇坏事就愁眉苦脸,霜打茄子一样焉头耷脑。遇事不敢担当,怎么能成大器?
  
  其三,对己,要豁达,不要小肚鸡肠。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吃亏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逊轻慢了你,单位办事不公伤害了你,领导举止言谈没给你面子,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达以对,淡然处之。倘若整天围着自己那点儿小九九打转转,时时算计自个儿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与失作为好与坏喜与忧的标准,心胸如此狭窄,怎么能成大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4:58 | 查看全部
大气是一种糊涂。不因贪小利而失大节,保持内心的大原则,看似糊糊,内心亮堂。
  
  大气是一种忍让。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以德报怨,不轻易拿自己的涵养挑战别人的浅薄。
  
  大气是一种淡薄。坦坦荡荡,身正为范,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金钱名利浮云过,我心自有明月在,心如止水观日月,目似明镜看春秋。
  
  大气是一种从容。心态阳光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稳重沉静,坚韧不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敢色。
  
  大气是一种境界。战胜小我,成熟大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制怠戒惰,常思责任;宠辱不惊,戒骄戒躁。
  
  大气是一种精神人格的淬炼。“大气”是指人的气度和精神状态,它既有性格的因素,更多的则是体现修养、境界等后天可以形成的内容。没有刻苦修炼、百炼成钢的意志,就难有大气;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就难有大气;没有雄厚的知识底蕴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就难有大气;没有藐视困难、敢打必胜的自信,就难有大气。
  
  一个大气的人,不是无原则,无气节,而是小事不挂怀,世间无大事。胸如大海,只藏真纳善,拒绝虚假。懂得忘却,不计得失,活一种精神气质,活一种品位境界。
  
  一个大气的人,不是没有七情六欲,而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知进退,懂人心,自求多福,宽容是金。不管多么大的不愉快,也能够做到一笑了之,事过了心随空,不让污浊之气在自己的心里驻足,内心永远保存新鲜的空气,一尘不洒,化腐朽为养分,让它们滋润自己的心田。
  
  一个大气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长久的浸泡在俗世中,有了一种顿悟,生命得以升华,明白了烦恼愁苦是一世,开忙人乐也一生。愿意分享,不怕付出。舍去半升,终得一斗,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大气的人,不自卑,不倨傲,温柔敦厚,不失纯真。气定神闲,稳如泰山,深沉如山,透彻如水。能够透过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固执,不迷失,恬淡自省,俯仰无愧,得一份大自在,大欢喜。
  
  一个大气的人,愁苦的阴云从来不会飘浮在他的天空,而欢喜的花儿却会常年盛开在他明亮的心田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气就是喜神,自然常聚幸福,大气就是活水,滋润百花盛开。
  
  大气的人,有着幽兰的清雅,竹子的气节,松树的风格,寒梅的傲骨,大山的浑厚,大海的渊博。
  
  人生一世,草木一种,继致做事,大气做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有大气者方能成大器,有大气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5:58 | 查看全部
自今天起,自此刻起
时间:2013-09-23 作者:未详 点击:7738次

  自今天起,我不再为昨天忧心。昨天已成过去,过去的已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选择。
  
  自今天起,我不再为明天发愁。明天一直都会在,等我去改变。我最需要做的,就是打好今天的基础。
  
  自今天起,我要好好照照镜子,仔细端详那个值得尊敬与欣赏的“家伙”。我为“他”有一颗不断进取、永不放弃的心而自豪。
  
  自今天起,我要珍惜我生命中的每一个动人瞬间,每一份珍贵礼物,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自今天起,我要不畏道路崎岖,用勇气和决心面对困难和挑战。
  
  自今天起,我要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让我的自信、爱心和对成功的期盼赶跑任何企图靠近我的沮丧、苦涩和绝望。
  
  自今天起,我要怀着一颗善良、宽容和自信之心稳步向前,我相信,一个美好而明亮的未来,就在不远处。
  
  自今天起,我要敞开心扉。用真诚的心去拥抱新朋友,用满怀的期待去迎接新体验。
  
  自今天起,我要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去欣赏自然的美妙,去聆听动人的旋律,去和小猫小狗嬉戏……即使最简单的一个举动,我也要让它闪现快乐的影子。
  
  自今天起,我要学习新的东西,尝试做不一样的事情,品味生活所提供的各种滋味。改变我能改变的,放手我不能改变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自今天起,自此刻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6:11 | 查看全部
心里的水银
时间:2013-09-24 作者:未详 点击:888次

  有一个人搬进新房子,一直因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
  
  刚开始的时候,果然觉得书房大了不少,过了一段时间,书房又一天天地小起来。他每天在书房里苦思缘故,事实上书房的空间并没有增加也未减少,为什么从前感觉小,装镜子感觉大,现在又感觉小了呢?
  
  对书房的这种奇特感受,竟使他无法安心工作,加上一转身就看见镜中的自己,日久月深,使他连转身都感到困难了,到最后视进书房为畏途。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有智慧的禅师,请师父去看他的书房,师父看了后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没有看到别的事物,感觉当然小了。你抬头看看世界,少顾盼自己,书房一定会大起来,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
  
  那人听了若有所悟,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整个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与人车,到后来他把落地窗前的观赏作为书房唯一的乐趣,竟无法安心坐在书桌前沉思和读书了。他又重新陷入苦恼,最后还是去找禅师。
  
  他说:“师父,您叫我开了窗,书房是大了,但是我现在每天都坐在窗前,不能安心工作了,到底怎么办?”
  
  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
  
  他茫然地看着禅师。
  
  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他又说:“那,我应该怎样办呢?”
  
  禅师笑一笑,站起来把窗关上,说:“有了窗,可以开,也可以关;有了镜子,可以照,也可以不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6:21 | 查看全部
人生还是淡泊一点好
时间:2013-09-24 作者:未详 点击:1116次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陶渊明一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高雅意境,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品味,倾之慕之。
  
  今日社会再也难觅这样一种雅致,一种悠闲。城市楼群中,车水马龙,人声熙攘,繁华使人们眼花乱,心猿意马,心情浮躁,脚步匆匆,他们已经无法也无力领略出世俗的超然。如此劳顿,如此费力,给自己换来什么呢?也许你的腰包的确较原来鼓胀,也许你的确人五人六有几分风光,然而你少了友谊的滋润,少了心灵的旷达,少了行走的自由,少了思想的轻松;一个倦字,一个累字,使你精疲力竭。与此同时,你的机体零件开始受到磨损,你越来越睡眠不香,进食乏味,皱纹四起,一脸黯然。
  
  人生还是淡泊一点好,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多一点温馨,多一点甜蜜,多一点幸福。不要追求过分的权力,不要盯住别人的位置心有不甘,不要为了发财绞尽脑汁。人性太软弱了,经不起功名利禄的折磨,如果你贪恋富贵,就会被富贵搅得寝食不安;如果你沉迷酒色,就会跌进酒色的陷阱;如果你追逐金钱,就会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如果你热衷名利,那就会被套上名缰利锁,只会依附权贵,看脸色行事……适当的淡泊,其实就是认同生活,认同环境,认同自己的位置,不再去为功名利禄斤斤计较。
  
  想开一点,豁达一些,不去攀比物质的奢华,不去攀比官位的高低,不去为了身外之物尔虞我诈,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学会放松自己,学会欣赏生活,欣赏艺术,欣赏身边平常事物的美丽可爱,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绝对有益的。追溯古往今来长寿者的公认秘诀,无非就是贴近自然,生活规律,心境恬淡,性格豁达而已。
  
  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享受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6:31 | 查看全部
守住本真
时间:2013-09-25 作者:未详 点击:904次

  叔父退休后闲不住,便在市中心的闹市区开了间书屋。书屋不是很大,满打满算不足30平方米,却塞进了3万多册书。叔父每天拥书自坐,与书中的古人神交,与书中的今人对话;看累了,便静静地看屋外红男绿女蹦蹦跳跳地打闹、闲聊、逛街或亲吻。书屋地处闹市中心,四面嗜杂而繁华。
  
  叔父的生意很淡,但他不急也不恼,对每一位来书屋的顾客都是一般无二的热情,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了这个门,就是有缘!”有几次周围成“款爷”的业户们劝叔父改作服装生意,一年挣个十万八万的不成问题。

  叔父一笑了之。

  于是,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边是叫卖声、音乐声、说笑声不绝于耳,一边是叔父的书屋鸦雀无声、静谧安宁。说不清是书使人静,还是人使书静。
  

  守住心灵的本真,给游牧的心灵辟一方静泊的港湾,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至境。
  守住本真,不为高山崔嵬,不为沧海横流,活出属于自己的本色来——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即便清贫。也亦让人钦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7:02 | 查看全部
大学给了我们什么
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523次

  大学像是把一群久久在窄道里行军的孩子,领到了草原上。
  
  之前的行军,主动掉队都会有人在背后推着,为了确保孩子们不错过草原上的风景。
  
  木心说,学校之自由,是撇手让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这句话,对大学里的学生们尤为适用。
  
  草原上如何作为,全靠自己了。
  
  四年前刚进去都是差不多的孩子,四年后,境遇迥异。
  
  有的,还是孩子,有的,已经开始尝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那既然沉浮自定,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呢?
  
  快离开学校时,开始有点反应过来了。
  
  四年里有了一群见到了就很开心的朋友,以及一两个心灵上的至交。
  
  遇见混沌时指个方向,恳切批评的师长,他们的一句话,是足够孩子们得意或者羞愧许久的。
  
  甚至是校园里的陌生人。
  
  那位每个讲座必去的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管他是不是疯子,他对知识的渴望足以让很多人脸红。
  
  或者林荫路上大声朗读的少年。他是最擅用“年轻”这个理由的。
  
  年轻是一无所有,所以也是轻装上阵,背得起种种笑话,而今后等到人们不敢在取笑他,他到是怀念起这主动寻来的荒唐。
  
  还有那些站在后门外听完的讲座。
  
  看到的是各种后脑勺。
  
  看不见老师的脸,废了视觉,增了听觉。
  
  愚钝如我,竟然对那些门缝边听到的句子记得最清楚。
  
  只因那些句子好像是从隔壁飘来的,有偶得之感。
  
  人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那么上心。反之,就是以上的情况。
  
  从何说起呢?
  
  大学给了我们一场综合的际遇,一种别处难寻的氛围。
  
  毕业后的人们,若是有心,一样可以翘上半天班,中午排队吃食堂,下午躺草坪,晚上再听场讲座。
  
  学生证上的最后一个章,只是学籍的结束。
  
  只要有心,常回来,常看看那些残存的理想。
  
  看看自己是否辜负了曾经许下的愿望。
  
  看看是否还有机会,遇见总要遇见的人,听见总该明白的话,摇醒总该醒来的梦,以及路过那可能荒唐,可能隐忍的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7:07 | 查看全部
不为侮辱埋单
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537次

  “给每一个冒犯或烦扰你的人一枚硬币,坚持一年。”一位年轻的住持开示说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一个小男孩遵照住持所言,付给每一个冒犯他的人一枚硬币。年底,他回来见住持,询问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做。
  
  “你先进城帮我买一些食物来。”住持回答。
  
  男孩一离开,住持立刻换上衣服伪装成一个乞丐,赶在男孩之前到了寺庙门口,待男孩一走过来,就开始侮辱他。
  
  “好!”男孩说,“我给冒犯我的人付费已经整整一年了,现在,我可以免费面对它了,不花费我的任何东西!”
  
  听到他的话后,住持脱下伪装,说:“对啊,对别人的冒犯侮辱,我们不当回事、不埋单才是智慧的选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7:17 | 查看全部
“停”的人生感悟
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706次

  停,在我们的人生中占多大比重,我没有计算过,但现在的基本感觉是没有。
  
  走在公共场合,难免狭路相逢,停一下,请对方先过,这是人之常情;相遇门口,尽管可以齐头并进,也可以摩肩而过,但停一停,礼让别人,以示尊重,也是理所当然。当你开起了汽车,停,更是一条人生必备的底线。十字路口需要停,斑马线需要停,因为不停的代价已经不是尊重和谦逊,而是生命的问题。可是,我从来看不见有谁想停一停。在门口,人们宁肯肌肤相摩,猛撞过去;在公共场合,人们宁可先顶牛儿,然后再跻身胜出;在马路上,所有开车人都是一副进则赢停则败的架势。我常年走斑马线摸索出一个诀窍,如果你停下来等,那这辈子也难得机会过去,必须横下一条心,脚步不停。即便欲行又止,但势头还是决然不停的模样,如此这般,那些根本不停的车辆才可能略显停的倾向。
  
  天天看着这一幕幕,我想,我们的人生是不是都成了这副模样?
  
  人们如今已经产生了错觉,大概都认为停就是丧失机遇,就是自甘落伍,就意味着认输、无奈、倒霉、犯傻、走下坡路,所以,没人想停,更没人愿意停。多少年来,我们四周的话语也缺乏停的思维。从“大跃进”到可上九天揽月,从勇往直前再到争取更大胜利,每种活动每个运动每项号召每条标语,几乎都是前进式、挺进型,并且必须大踏步。
  
  长期物质生活的匮乏,也让我们的身上充溢着抢、占、夺这样与停的蕴涵截然相反的生存理念。想当年,不抢,只有年节凭证供应的花生瓜子就要望穿秋水;不占,排队购买限量出售的肉蛋粉丝豆腐就会功亏一篑;不夺,分房时你多半敬陪末座。这样的理念,又集体无意识地从上一代延续到了新一代。
  
  其实,停,是社会发展关系中必要的一环,是一种自我调适,是对别人和自然的尊重,代表着从容和自制,可以说,行止得当,既是个人也是社会品格的标志。我们不妨在街头门口观察,凡是何时何地都不肯停一停的,平常不是蛇首豸行就是狼奔豕突。因为没有从容和自制就孕育不出气质,没有气质,行动中自有一种丑态。
  
  社会现在也终于明白,耕地需要停,以休养土地;山林需要停,封山为的是育林;捕捞、畜牧需要停,海洋和草原因此不致枯竭。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一种境界;停云落月,更是一种美景。停,蕴藏无比丰厚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15:17:26 | 查看全部
断想
时间:2013-09-27 作者:未详 点击:372次

  精神只有不再作为支撑的时候,它才会自由。一种信仰好比一把砍头的斧,这样重,又这样轻。
  
  生命开端的两个任务:不断缩小你的圈子,再三检查你自己是否躲在你的圈子之外的什么地方。
  
  外界,人们总是胜利地用理论把世界压入坑中,自己也一同掉进去,可是只有从内部才能够维护住自己并且使世界保持平静和真实。
  
  道路是没有尽头的,无所谓减少,无所谓增加,但每个人都用自己儿戏般的尺码去丈量。诚然,这一尺码的道路你还得走完,它将使你不能忘怀。
  
  疾病怀着难以捉摸的意图蹲在树叶下。如果你弯下腰去看它,而它发现被你发现了,它就会蹦起来,这个瘦小沉默的坏蛋,它不想被你压碎,而想受到你的滋养。疾病怀着难以捉摸的意图蹲在树叶下。如果你弯下腰去看它,而它发现被你发现了,它就会蹦起来,这个瘦小沉默的坏蛋,它不想被你压碎,而想受到你的滋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