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2:05 | 查看全部
行走的风景,不行走的心
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江苏扬州的醉清风说:假期跟团出去旅游,每到一处,还没来得及欣赏风景,同行的人便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旅游于他们而言,更像是赴一个饭局而非放松心情。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只带相机而不带心灵出行了呢?
  
  那一次去郊游,看到了笔直的松树、庄严的柏树,还有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百年古树,那一刻,我看到阳光在茂密的树叶间闪烁跳动,像一串串不安分的正在成长的心。我的心里,顿时也有无数漂亮的词语在跳动,试图串联成一段段长短不一的精美的句子。我想回去之后,一定要用我的笔记录下它们,记录下这一次心灵的行程。可是等我回去之后,接连不断的会议撕扯了我那份惦念着美好的心情,那些会说话的风景又被我抛在脑后,忘记得一干二净。
  
  朋友们问起那是些怎样的风景,我竟无言以对。“但我去过,我真的领略过那里的风景。”我对朋友们说,“不信,你们看,这是我从那里带回来的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2:16 | 查看全部
 我的抽屉里一共有三块石头,因为我去了三次。这就是我对那些风景的眷恋和全部的记忆。曾经让我心动不已的风景,最后却只能用一块石头来替代。
  
  这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心态:有些风景,只要愉悦了我们的眼睛,快乐了一会儿我们的心灵,就可以了,不必将它们收藏到心灵的文件夹里,让本来就满满的心灵空间变得更加拥挤。
  
  我们不能说这种心态不好,毕竟,在奔跑的尘世,你要追赶上一些东西,就必须甩掉一些东西。而他们在处理心灵的文件夹时,唯一要做的就是清空、清空,他们要让自己的心奔跑,他们不想有太多的羁绊。
  
  但不是所有的风景都可以擦肩而过,有些风景是需要收藏的。哪怕仅仅是为了给你奔跑的姿势配一幅温馨的画面背景也好。
  
  朋友旅游归来,带着满身心的疲惫和满满十几个胶卷。我问他看到了什么景致,他说都在照片上呢,自己看吧。他说他的脑海里除了人影还是人影,不停地晃动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印象。
  
  据说英国科学家新发明了一种“神奇相机”,可以像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它可以随时随地自动拍摄上千张图片,拍摄内容包括你遇到过的人、你去过的地方、你做过的事、你吃过的食物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2:29 | 查看全部
 科学家的意图或许是为了帮助那些经常健忘或者记忆衰退的人找回失去的记忆。
  
  于是有人高兴了:带上它去旅游,可以把所有的景致都照下来。
  
  旅游的真正意义是愉悦身心,并不是仅仅带回几张图片,证明你去了多少个地方,那和到处都刻上“张三到此一游”还有何区别?那些照片,只是让一个人有了记忆,却丢掉了感觉。
  
  有时候我经常问自己,面对美景总要留下点什么吧!哪怕一声赞美,哪怕几行或押韵或打油的诗,可是我们没有,我们仅仅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着我们机械般的心灵游戏。
  
  歌德在欣赏到美景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的心灵丢失,忘我地与大自然交融到一起,比如海德堡,歌德就说过,那是他将自己心灵丢失的地方。
  
  是啊,面对美景,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心灵交出去。
  
  我认识一个喜欢郊游的老人,他每每看到美景时,有一个习惯就是美美地来上一段京剧。如果你在某个森林里,听到了那一声声韵味十足的京剧段子,那一定是他又看到了令他心仪的美景!他的表达方式是如此美妙,如此与众不同。
  
  表面上看,我们在行走,风景静立不动。其实我们都错了,有时候,真正在行走的是风景,不行走的,是我们那颗日渐懒惰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2:42 | 查看全部
你能成为生活的主宰
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96次

  一百多年前,美国费城的6个高中生向他们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学多才的牧师请求:“先生,您肯教我们读书吗?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我们没钱。我们中学快毕业了,有一定的学识,您肯教教我们吗?”
  
  这位牧师名叫R·康惠尔,他答应教这6个贫家子弟。同时他又暗自思忖:“一定还会有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他们想学习但付不起学费。我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学。”
  
  于是,他开始为筹建大学募捐。当时建一所大学大概要花150万美元。
  
  康惠尔四处奔走,到各地演讲了5年,恳求大学为出身贫穷但有志于学的年轻人捐钱。
  
  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的辛苦筹募到的钱还不足1000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3:06 | 查看全部
康惠尔深感悲伤,情绪低落。当他走向教堂准备下礼拜的演说词时,低头沉思的他发现教室周围的草枯黄得东倒西歪。他便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的教堂周围的草呢?”
  
  园丁抬起头来望着牧师回答说:“噢,我猜想你眼中觉得这地方的草长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的草相比较的缘故。看来,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园丁的一席话使康惠尔恍然大悟。他跑进教堂开始撰写演讲稿。他在演讲稿中指出:我们大家往往是让时间在等待观望中白白流逝,却没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他在演讲中讲了一个农夫的故事: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当他听说要是有块土地的底下埋着钻石的话,他只要有一块钻石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然而却从未能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个海滩自杀身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3:29 | 查看全部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它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他仔细察看,发现这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宝藏。
  
  这个故事是发人深省的,康惠尔写道:财富不是仅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只属于自己去挖掘的人,只属于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康惠尔作了7年这个“钻石宝藏”的演讲。7年后,他赚得800万美元,这笔钱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学校的需要。
  
  今天,这所学校竖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这便是著名学府坦普尔大学—它的建成只是因为一个人从朴素的故事里得到的启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最大秘密:在你身上拥有钻石宝藏。而你身上的钻石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到的只是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辛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3:36 | 查看全部
 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的钻石宝藏,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够做好你想做的一切。你就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还有一个是从囚徒到明星的故事—一个名叫R·热佛尔的黑人青年,他在底特律的贫民区里长大。他的童年缺乏爱抚和指导,跟别的坏孩子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
  
  他刚满12岁就因为抢劫一家商店被逮捕了;15岁时因为企图撬开办公室里的保险箱再次被捕;后来,又因为参与对邻近的一家酒吧的武装打劫,他作为成年犯被第三次送入监狱。
  
  一天,监狱里一个年老的无期徒刑囚犯看到他在打垒球,便对他说:“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机会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弃!”
  
  年轻人反复思索老囚犯的这席话,做出了决定。虽然他还在监狱里,但他突然意识到他具有一个囚犯能拥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够选择出狱之后干什么;他能够选择不再成为恶棍;他能够选择重新做人,当一个垒球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3:54 | 查看全部
 5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全明星赛中底特律老虎队的队员。底特律垒球队当时的领队B·马丁在友谊比赛时访问过监狱,由于他的努力使R·热佛尔假释出狱。
  
  不到一年,R·热佛尔就成了垒球队的主力队员。
  
  这个青年人尽管曾陷于生活的最底层,尽管曾是被关进监狱的囚犯,然而,他认识到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它存在于自由选择的绝对权力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权力。
  
  R·热佛尔也可以推脱说:“现在我在监狱里,我无法选择,我能选择什么呢?”但他说的是:“我能够做出决定。”
  
  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力是你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所拥有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权力是区别人和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特征。
  
  世界上许多人说无法选择,就不存在什么个性自由。他们认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只是机遇。这种说法是比较偏激的。国际著名的精神病学家V·富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关进德国集中营。他研究了自己的思想,还与别人交谈。之后,他得出结论:“只有一种东西是不可剥夺的:那就是人类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选择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4:11 | 查看全部
 因此,我们看到自己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不想选择,因为我们一旦做出选择,便要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有些人一碰到自己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时候就去责备别人,或者推诿拖拉再也不肯做出决策了。然而,为了谋取生活的成功,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独立的选择。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做出自由的选择。
  
  你必须做出选择:你可以轻视自己,也可以诚实地对待自己;你可以觉得自己是人微言轻的无名之辈,也可以心灵充实;你可以办事拖拉,也可以马上就做;你可以整天自寻烦恼、牢骚满腹,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应付一切;你可以遵循箴言来生活,也可以按照别的生活原则生活;你可以对生活悲观失望以致逃避,也可以充满信心地投入行动;处世为人时你可以选择善良,也可以选择罪恶;你可以毁坏一切,也可以奋起建设新生活;你可以成为你理想中的人,也可以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你可以忠于职守,也可以逃避责任。
  
  有关这一切的选择权都在你身上。因为你是你生活的主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6:14:25 | 查看全部
那一场关于理想的美梦
时间:2014-09-16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三个傻瓜》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励志电影。它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名字里“三个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兰与拉杜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