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5:00 | 查看全部
 院墙外的汽车响起了喇叭。越过院墙能看见高高升起的汽车尾气。他们走出院子,父亲反手关门,没关好,门又弹开了。停在那儿的是一部白色面包车,驾驶室里坐着司机,副驾驶坐着一个穿白衣的人。
  
  “爸,妈,”儿子接过行李,又接过帆布背包,“你们回吧。”
  
  儿子上了汽车,他在后面的座席一坐稳就打开了车窗。两个白发人还站着。
  
  汽车开动了。开上了这村里唯一的一条土路。
  
  远处的那道院墙越来越矮,那两个白发人看上去越来越模糊。
  
  “这样能行吗?”儿子说。他摘下围脖,点了根烟。
  
  副驾驶上的白衣人说:“说不好,试试看吧。”
  
  “明天还来?”儿子又问。
  
  “来。”
  
  “来了我怎么说?”
  
  “还和今天一样。”
  
  “你还是儿子。”司机笑着插话进来。
  
  “你才是儿子,你是孙子。”儿子说。他打开车窗,把烟头丢到冻僵的风里。
  
  这是精神康复医院的车,白衣人是院长,儿子是个年轻医生。
  
  一个月前,县里一座私营煤矿发生了一起火灾,一个当天刚刚上工的农村男孩被烧死了。他的父母亲闻讯后双双变成痴呆,什么都不记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9:03 | 查看全部
旭日阳刚:一对草根英雄
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97次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是从一处不足15平米的简易平房里传出的,许多人被这朴实又略带沧桑的声音所触动。
  
  在几个月前,走在马路上,都没有人会多看他们几眼。但如今,他们从地下通道唱到央视,唱到摇滚音乐会,唱到春晚,成为最火爆的明星。他们就是旭日阳刚。
  
  小伙儿与大叔的偶遇
  
  旭日阳刚是东北小伙儿刘刚与河南大叔王旭的组合。这对忘年交的相遇,还颇有点戏剧性。
  
  2004年,王旭走过一个地下通道,看到刘刚在那儿唱歌,就问他唱到几点,刘刚告诉他后面还有人,王旭是没时间了。王旭有些不解,刘刚笑了笑说:“虽然我们是流浪歌手,但还是要遵守制度,现在是我唱歌的时段,一会儿有另一个人来。”
  
  2005年春天,王旭在西单的地下通道又见到了刘刚。后来在复兴门王旭第三次遇见了刘刚,两人在一起喝了点酒,算真正认识了。从此,“哥俩儿”只要都没事,就聚在一起,弹弹琴,喝点酒。
  
  2010年8月的北京很闷热,两人吃过饭后在暂住房里光着膀子唱《春天里》,不足15平米的蜗居,满桌酒瓶,一个简陋的录音设备,刘刚担任吉他手,王旭主唱。一个朋友把这录成视频放到网上,并赐名“旭日阳刚”。两人吼出了青春、理想与追求,唱得网友泪流满面,都被这种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打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9:14 | 查看全部
 
  “难兄难弟”闯北京
  
  刘刚曾是一名军人,2003年他开始“北漂”生活。刚开始,他去工地打过工,干过小买卖,最惨的时候把锅给卖了,为了换4个馒头。之后刘刚又换过很多工作。在他看来,吃苦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并没有显得那么沉重,反而很从容。
  
  但无论工作怎么换,刘刚每天晚上还是雷打不动地到地下通道唱歌。家乡的亲戚觉得刘刚整天不务正业,而他自己也曾一度认为唱歌也许没有什么出路,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了“自己跟自己打仗”的状态。年龄一天一天地增长,却除了一把吉他一无所有。“如果不是网友们给我的支持,可能我就一直迷茫下去了。”刘刚感慨。
  
  王旭老家在河南商丘,2000年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烧锅炉,闲着的时候就唱歌给两个大锅炉听。2003年王旭到一家医药公司当库管。聊天中,同事们得知王旭喜欢音乐、会弹吉他,就凑钱买了把吉他送给他。王旭就抱着吉他去了三里屯一个酒吧,试唱了一首《灰姑娘》后,酒吧老板很满意,就招他当驻唱,但他老给人家误点—其实他也没办法,走到国贸老堵车,所以就经常迟到,在那个酒吧只干了三天,就不干了。
  
  之后有朋友告诉王旭,可以去地下通道唱。于是每到周末,王旭就带着吉他,去公主坟地下通道,那是他的第一个唱歌的地方,之后也一直坚持在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9:26 | 查看全部
 为什么喜欢音乐
  
  王旭从三四岁时起,就跟着广播一起唱《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之类的样板戏。直到现在,小时候唱过的东西都还记得。小时候只要王旭一唱歌,大人们就会夸他,给他很多信心。
  
  王旭十六七岁时,买了人生的第一把吉他,没人教,他就硬生生地把吉他给“抠”会了。20多岁时,他就跟老家的一个歌舞团走了,一天5块钱,到过河南、山东、河北、山西这些个地方。冬天跟歌舞团出去演出,夏天回家种田。
  
  刘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从小就喜欢音乐,但没有系统地学过。当兵时,他每天都要训练、站岗、干杂务,没时间摆弄乐器。当兵的第二年,他攒了150块钱买了一把吉他和一本教材,不敢明目张胆地练,只好转入“地下”偷着学。他的住处从二楼窗户跳下去有一个鸽子笼,上面是锅炉房。每次刘刚都偷偷摸摸地拿着吉他跑到那顶上去自学。很多战友都发现了,但没有一个人去报告……刘刚也很感激他们。
  
  现在,旭日阳刚也有了粉丝“钢镚”,手里已经有六七首原创歌曲,打算“春晚”后推出自己的专辑……
  
  他们似乎离梦想越来越近了,他们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都不要气馁,虽然有人说现实很残酷,但是只要努力了,还是会有希望的。”
  
  旭日阳刚在向他们的梦想迈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9:39 | 查看全部
打电话,没那么简单
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小编在编辑部接电话中发现,有的电话打来意图明确,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而有的电话讲了半天,小编还一头雾水,不明白打来的意图。其实,打电话也是一门艺术,有不少的讲究,今天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日本有个特有名的销售员。一天晚上,他回到家后,比较累了,决定先睡一觉。但他定了一个闹钟,同时告诉妻子,晚上10点,一定要把他叫起来,因为他跟一个很重要的客户约好在10点半的时候打电话。
  
  到10点的时候,他听到闹钟就醒了,然后去洗漱,接着又是刮胡子,又是穿衬衫、打领带的,还穿上了西装和皮鞋。最后拿了个本子,在电话机旁正襟危坐,一到10点半就准时给对方打电话。
  
  业务倒是谈得很顺利,十几分钟就搞定了。但是他这番举动让他妻子感到很奇怪:不就一个电话吗?有必要搞得跟神经病似的吗?现在是晚上,不是星期一一大早。
  
  他却说,如果我很邋遢、很懒散的话,对方虽然看不到我的样子,但是我的精神面貌不好,会通过我的语气变化传达到对方那里。经过这么一番打扮,我看起来正式多了,人也精神多了。虽然看不见对方,我也要尊重对方,我相信,对方一定能感受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49:57 | 查看全部
 一个人的成功与伟大,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凭借着这样的好心态赢得了众多的客户,很多客户觉得,不管什么时候和这个推销员打电话,都会感觉他精神百倍,好像全心全意地在做这件事。
  
  大家想一想自己谈恋爱时打电话是否也是这种情形?还有给爸妈打电话的时候?有时候,你可能只是一时情绪不佳或是在偷吃东西,对方就能感觉得出你有些异样。
  
  还有那些军人打电话,尽管长官看不到他们,但他们依旧保持挺拔的军姿,一副长官就站在面前的样子。是因为他们懂得,自己在电话的这头懒散一点,对方也能感受得到。
  
  所以给人打电话的时候,永远不要心存侥幸,偷吃东西或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甚至把腿翘到桌上,而要心存敬意、面带微笑。你要相信,当你微笑的时候,电话另一头的人是能“看到”并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上班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我刚说了个“你好”,对方就开始叽里呱啦地说上一大通,大意是,想问问我们单位的打印机需不需要维修。
  
  当时,我就反问了他一句话:“你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50:09 | 查看全部
对方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说他是某某打印机的专业维修公司,想跟我做一个客户调查问卷,问一下我们单位的打印机需不需要维修。
  
  这样打电话就不大妥当,且不说他应该把电话打到办公室或后勤部门,单是这说话的顺序就不规范。他应该先自我介绍一下,再说明来意,尤其是要上门招揽生意的时候,更要注意对方的戒备心理。绝大多数人接到商家的推销电话后,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知道我联系方式的?”这是人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不注意这个问题,会引起对方更大的戒备与反感。
  
  所以,打电话时要学会自报家门。打通电话之后,要先说清楚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或姓什么)、你想找谁、找对方有什么事情。如果这个人不在,你应该请这个接电话的人帮忙转告一下,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这是一种礼貌,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你只有人前人后一个样,才能说掌握真正的电话礼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50:14 | 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日本人的“手机文明”
  
  在日旅游期间,一路乘坐地铁、参观旅行、逛街购物、餐馆就餐,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听到一声手机铃声,没有听到一人大声接打电话。
  
  地铁车厢内的老、弱、病、孕、残的专座上方,贴有明显的告示,提醒在上述专座旁要关闭手机。这是为了避免手机对有些老人和心脏搭桥病人等的辐射影响。在公共场所,日本人都会自觉地将手机设置在振动档,避免发出铃声,转以用短信相互联系,以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
  
  医院的走廊里有禁打电话的提示牌。这主要是怕影响病人的休息、治疗,或避免给助听器带来杂音,同时以防电波干扰医疗器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50:25 | 查看全部
身边总有一个讨厌的她
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22次

  这是一条黄金定律,据说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令你讨厌。所以不要痴心妄想离开就会圆满。与其逃避、叫苦,不如学会和那个令你讨厌的她共处。
  
  她就是不合眼缘
  
  叶子第一眼见到薛帆就不喜欢她,薛帆铜铃般的大眼睛,让叶子联想到自己以前养的那只狗;薛帆西部小镇风情的衣着和口音,透着股让人反感的殷勤和虚伪。
  
  偏偏薛帆是自己业务的第一搭档,对业务不懂,还指手画脚,时不时“提点小建议”。叶子很清楚,讨厌归讨厌,不能感情用事,一旦配合失误,影响了业绩受罚的还是自己。
  
  于是,叶子克制着厌烦之情,开始约薛帆一起吃午饭,顺便聊聊天。她发现薛帆那些殷勤客套,无非是新人初来乍到必做的功课,自己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
  
  薛帆还算坦白,她怕叶子嫌她没经验,所以每次做方案,都下足工夫,拟出各种建议,叶子越否定,她就越恐慌……听到这里,叶子哭笑不得,她告诉薛帆,二人分工不同,之前的功夫其实都是“越俎代庖”。薛帆听后长出一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8:50:35 | 查看全部
 不久,叶子适应了薛帆的工作风格,毕竟资质不同,如今她需要多操一份心,不过也比以前更有成就感了。至于那双铜铃大眼,似乎也不那么恐怖了——叶子突然想起来,很久以前抢走自己男友的女孩,也有这么双眼睛——原来,一见生厌的情结在此。
  
  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的喜好憎恶往往相当明确,因此,总有一部分人是不合眼缘的。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莫名讨厌的人,一举一动令你心烦,但是你却还要同她相处,甚至合作。其实,回想起来,你也不明白为什么讨厌她,仅仅是举手投足的一个动作,某句口头禅,抑或让你心神不定的土黄色丝袜?作为职场女性,你要理智行事,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和她坐在一起,吃吃工作餐,喝杯咖啡,你需要更深层、更理性地了解你的工作伙伴。至于,她的衣着品位和说话方式——就由它去吧,谁也没强迫你接纳她成为你的闺中密友。既然是成年人,包纳能力要颇有弹性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