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06:11 | 查看全部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时间:2013-04-03 作者:小小Z 点击:561次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爸妈最爱问的一个问题。很多爸妈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
  
  “我在想太阳为什么会燃烧。”“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熊的脚印了。”“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很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是我们家会问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我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06:25 | 查看全部
一生只做一件事
时间:2013-04-03 作者:小小Z 点击:620次

  疲倦的时候,往往习惯地想看书,可是如果倦透了,那就大多数书都看不进去。这时候我有最后一招,拿出一本雷杜德的《玫瑰图谱》。立即,恍若走进了一座玫瑰园,心旷神怡百虑全消之余,还有“花开有枝当须惜”、“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珍视之情,因为那一簇簇一朵朵含露凝香、娇艳欲滴的玫瑰,好像为了我刚刚绽放,而很快就要凋谢。其实我知道,这其中的许多品种早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这一天,不知道第几次手捧《玫瑰图谱》,突然想,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实很好。比如这位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二十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终成《玫瑰图谱》。他本人被称作“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这本图谱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玫瑰圣经”,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芬芳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甚至不敢生这样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06:43 | 查看全部
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这样在单一、狭小的领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突然让我想起另一个人:简·奥斯汀。就是那个写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总是关心一家子的女孩子如何出嫁的简·奥斯汀。有人嘲笑她所写的都是小地方的小事情,都是茶杯里的风波,但是,在她那些绝不广阔的世界里所发生的感情事件、择偶标准、生活趣味,那些鲜活的主人公们是多么有趣、迷人,其中展现的情感世界,和尘俗人间时而搏击时而妥协,更是何等丰富和跌宕起伏。简·奥斯汀的作品经久不衰,喜欢简·奥斯汀的人遍布全世界,以至于美国有一部故事片就叫《奥斯汀书会》,说一群她的粉丝成立一个专门讨论她的作品的书会。不知为何终身未嫁的奥斯汀一生写了6部长篇,写的全是男婚女嫁,她就这样一路写了下来,丝毫无意于“突破”或者“转型”。但她的作品被当做了“婚恋圣经”,成为毫无争议的经典,流传至今。
  
  一生只做一件事,又能做好一件事,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如此专一,如此宁静,如此恒久,如此完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3:50 | 查看全部
儿子们
时间:2013-03-19 作者:小小Z 点击:667次

  两个女人在井边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一位老头儿正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歇息。
  
  一个女人对坐在旁边的老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气力,谁也制伏不了他。”
  
  “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唱的那么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跟着说。
  
  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老头儿问。
  
  “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女人说,“我的儿子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3:59 | 查看全部
三个女人把桶装满了水,提走了。老头儿跟在她们后面走。女人们走几步就得停一停,手臂酸疼,水泼溅出来,背都压弯了。说实话,担水可不是女人擅长的活儿。
  
  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子。一个翻着筋斗,就像轮子滚——女人们赞赏他。另一个唱着歌,就像夜莺啼鸣——女人们听得入了迷。而第三个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重的水桶,提着就走。
  
  女人们问老头儿:“喂,看到了吧?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他们到底在哪里?”老头儿回答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4:08 | 查看全部
冲动的人在冲动
时间:2013-03-20 作者:小小Z 点击:955次

  冲动的人冲动时,感觉自己身上弥漫着悲剧气氛,因而有英雄色彩——古典美学认为悲剧最适合塑造英雄。他们在冲动中,有大段独白(争吵)、动作(摔门、踢凳子)、胸脯起伏(呼吸急促)等。这些情态使他们产生戏剧的感受,有点像英雄。也可说找到一点塑造英雄的感受。于是,悲剧诞生了。
  
  美学说,当人物面临命运和时代的巨大冲突而选择毁灭的时候,接近于崇高。美好的东西在观众面前一点点沉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点点分离(霸王别姬),观众顿足、叹息、拭泪,这叫美,黑格尔称之为崇高美。
  
  而我所见到(常常见到)的悲剧是冲动的人为鸡毛蒜皮的事光火,唱念坐打可比霸王李尔王。这些事如果拿到舞台上演,是喜剧。人物越冲动台下的观众越爆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4:21 | 查看全部
冲动的人的动因是什么?他们有表演癖(酷爱悲剧)?心胸狭隘?过于自尊或自私?
  
  都有。首先,他们心田的土层薄,属于往花盆浇水没浇半壶就往下漏的那种。土里沙砾石子多,不存水,也没什么营养,长不出好植物。
  
  有人不许别人说他胖,不许认为他牙不好,不许发现她割了双眼皮,不许议论他作为一个著名歌手音域唱不了完整的八度,不许问他籍贯,不许提他大专毕业。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之外,冲动人暗中制定了许多条文,强迫别人遵守,否则就冲动。
  
  冲动的人比较自私,比如把占小便宜当成大事。占则喜,不占则怒。
  
  冲动有惯性。像一切事物都有惯性一样,冲动的人一生不是冲动一次,而是无穷次。当他冲动之际,人们规避退缩,冲动的人得意:怕了是不是?下回还用这招儿。
  
  当代的西方医学文献对冲动的人格很宽容,从化学激素、微量元素,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与维生素B之多少来解释冲动。而在中国人看来,人应该有修养,应放开心胸,否则搁到去甲肾上腺素与维生素的大缸里泡一个月也没用。
  
  有人觉得冲动的人不讲理。其实他们讲理,但只讲自己的一套道理。有时候,听他们讲理都听不懂,可见不是公理。
  
  当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万事万物都围绕他旋转的时候,他一定会讲歪理,会冲动,会鱼死网破。因此说,冲动不在脾气,在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4:30 | 查看全部
你是否携带情绪病毒
时间:2013-03-20 作者:小小Z 点击:675次

  情绪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骂街,有一个人开了头,大家就都跟着骂,好像不骂几句就不地道似的。外地人进城市,坐上出租车听见司机一开骂,人家对这个城市就难有好印象了。
  
  人在外面易受坏情绪的污染,带着满肚子闷气,嘟噜着脸子回到家,摔摔打打,看什么都不顺眼,立刻便将坏情绪传染给全家,整个晚上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得安宁。同样,在家里怄了气,也会把坏情绪带到外面。
  
  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外在的或内在的神秘因素搅扰心神,现代人的情绪反复无常比运气的反复无常,还要来得古怪和不可理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4:38 | 查看全部
情绪极容易相互感染,闭塞人的心智,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搞不清从哪儿开的头,也不知将到何处中止。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还要快。被传染者常常一触即发,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的时期重新爆发。这种坏情绪污染给人造成的身心损害,决不亚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现代人很容易就携带上各种各样的情绪病毒,现代商品社会也像依赖商品流通一样刺激和推动着情绪病毒的流传。因为人们在急于追求财富,追求享乐,追求感官的瞬间刺激,追求新潮,紧跟流行。可生活的潮流此起彼伏,扑朔迷离。于是,生存竞争激烈,市场转换不定,弄得人们晕头转向,身心疲惫。
  
  常见的一种情绪病叫“浮躁”——跟着前面的潮流跑,又被后面的潮流催赶得屁滚尿流。人的个性完全淹没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浓烈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都趋于市场化,成天想的就是怎样把自己推销出去,看苗头,估行情,不断顺着社会行情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这样活着怎么能不累,怎么能不被异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21:14:48 | 查看全部
 还有一种时代的情绪病叫“没意思”——活着没意思,死了也没意思,结婚没意思,不结婚也没意思,干活没意思,下岗也没意思……“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现代人只要表面的珠光宝气,谁还在乎内里的空空洞洞呢?
  
  情绪病毒的产生是心理平衡机制失调所致,也就是心理防卫机制遭到破坏。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早就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开始下力气治理情绪污染,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人们清除情绪病毒。
  
  欧洲喜欢“运动排毒”,法国人还发明了“精神排毒操”。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情绪病毒,就去出一身臭汗,将郁结于胸的情绪病毒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美国人发现了自己的情绪病毒就去玩沙子,“将手指脚趾都深深地插进沙子里撩拨”。他们认为,沙子细软柔滑,可散可聚,无孔不入,能过滤人的情绪病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