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5:27 | 查看全部
“希望他们能懂得,和他人攀比没有什么益处。”

  “希望他们能懂得,你只需几秒钟就可以给你所爱的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但要弥补自己所造威的伤害却需要花上几年的努力。”

  “希望他们能懂得,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最多,而是他们所要求的最少。”

  “希望他们能懂得,一定有人正深深地爱着你,只是那个人还不知如何表达对你的爱意。”

  “希望他们能懂得,对于相同的事情,每个人的观点会不同的。”

  “希望他们能懂得,仅仅相互谅解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学会如何宽恕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5:35 | 查看全部
母亲的秘诀
时间:2012-12-21 作者:小小Z 点击:441次

  有一位丧偶的高中女教师,她一个人培育了三个博士生女儿。同时,她所教的学生也总是成绩优异。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她不仅对学生温文尔雅,对子女也总是和颜悦色。在一次采访中,她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十多年前,她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她看到了女儿的一张绘画作品。当时,她一下子就怔住了。孩子总是充满了想象,孩子的世界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世界。可是,在她女儿的一幅名为《陪妈妈逛街》的画中,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大人们的腿……

  奇怪!她拿着女儿的画沉思了很久,终于解开了疑惑。原来,幼小的孩子还只有几岁,身高也几乎只能达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孩子遮掩着,孩子除了能看到大人们的腿,还能看到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5:44 | 查看全部
女教师如梦初醒。是啊,孩子们上街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大人们的腿,这是他们的身高决定的;学生对很多问题疑惑不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智力和见识决定的;企业的员工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途,而不是公司的整体运行和未来发展,这是由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决定的……第一阅读,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和大人有相同的视角;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和老师一样有相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和总裁一样站在公司的全局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女教师说:不要埋怨别人无知,不要苛求别人和你站在同样的高度。不如用一种亲近平和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沟通、兼容……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好家长、好教师甚至是好总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5:53 | 查看全部
爱赢得一切
时间:2012-12-21 作者:小小Z 点击:577次

  这是很多年前的故事。在美国的波士顿有个名叫安比斯的小镇,小镇上居住的居民多数是黑人,小镇上有很多人每天早晨都要坐公交车去波士顿上班。公交车是每一小时才经过一次安比斯站,而且公交车司机们有一个默契,有白人等车才会停下来,如果没有白人等车,他们则完全不理会等车的黑人便扬长而去。

  小镇上有一位叫切尔西的白人女性,她是小镇上的一个仓库保管员。为了能让镇上的黑人坐上公交车,她每天早晨都会从家里来到车站,站在那里和黑人一起等公交车。她站在最前面最显眼的位置,以便公交车司机能看见她这个白人。等公交车到站停下来,所有的黑人上车以后切尔西才转身往回走,她还要赶到单位看守仓库。切尔西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6:02 | 查看全部
有一天,切尔西发高烧,在等车的时候,她昏倒了。切尔西生病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安比斯镇,镇上能来看她的人都来了,他们聚集在医院的门口,谁也不肯离去。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感人的场面。于是切尔西的事迹见诸报端,整个美国都感动了。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新的法律:在运营时间内,公交车司机每到一站必须停车,不得拒载,否则将被罚款1000美元或判处10天监禁。从此,居住在安比斯的黑人有了法律的保障,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白人司机拒载了。

  为了表示对切尔西的感激,小镇决定将等车的小站命名为切尔西站,并且在那里为切尔西建了一座铜像,一直到现在,每天早晨都会有人主动去擦拭切尔西铜像,像完成一个宗教仪式般庄严。

  一个仓库看管员赢得了许多国家总统都无法得到的尊敬和爱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爱――罄尽一生,摒弃一切高低贵贱,竭尽所能的爱。如此,一个生命不管多么卑微,他都能散发出太阳般的光芒,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6:09 | 查看全部
接受痛苦
时间:2012-12-21 作者:小小Z 点击:758次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痛苫。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痛苦中成熟和长大。对一个孩子而言,学会接受和面对痛苦应该是人生的第―个课题。

  常常看到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满脸焦虑地抱着孩子去医院,还没有进医院的大门,就听到孩子哇哇大哭:不去医院!不去医院!于是他们就“安慰”孩子:不去,不去。等进了医院,孩子的哭声更大:我不打针!我不打针!看着孩子满脸恐惧浑身发抖,于是他们又“安慰”孩子,不打针,不打针。等到医生护士拿起针管吸足了药水,这时他们便强行按住孩子……这些爸爸妈妈也许以为,这样哄骗孩子,可以让孩子少受一些惊吓和痛苦。殊不知往往适得其反。首先,孩子肉体上受到的疼痛更强烈!因为主动地接受痛苦和被动地接受痛苦,后者将会感到更痛苦!更重要的是,强迫孩子接受痛苦,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对痛苦产生一种恐惧感,认为痛苦是一种惩罚和灾难!以后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将经受不起―点挫折和打击,变得胆怯、脆弱、消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6:19 | 查看全部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国家作出了杰山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导师。有一次,12岁的大儿子拉吉夫因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可是甘地夫人却阻止了医生,随后她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告诉他:“手术后有几天痛苦,谁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和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手术前后,拉吉夫都没有哭,也没有喊,他勇敢地忍受了这―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痛革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消极地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这将决定你的人生是黯淡还是辉煌。对于不断成长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他们坦诚相告:人生的肌肤之痛远不只是打针吃药,人生的坎坷挫折远不只是孩童蹒跚学步时的磕碰摔倒。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让孩子吃―些不必要的苦,真正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痛苦。其实,细心的父母如果善用孩子在生活中碰到的小小挫折,更贴切地说是这样那样的不顺,就可以很好地让孩子懂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具备的健康心态。

  人生是―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漫长战役,值得喝彩的人生正是因为你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昂首挺胸。早一些让孩子懂得挫折和痛苦是人生的正常的待遇,当痛苦挫折到来时,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样,孩子便会早一些坚强起米、成熟起来,以后的人生便会少一些悲哀气氛,多―些壮丽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6:27 | 查看全部
善举的回报
时间:2012-12-22 作者:小小Z 点击:501次

  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女生,名字叫汉纳・班德丝,十九岁,被查出患了神经胶质瘤。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为了尽快筹集到高昂的医疗费用,她决定向费城的一位富翁求助。

  这种想法产生之后,她就给那位富翁发了一封求助信,问他是否愿意资助7万美元,让她去做手术,从而活下去,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信发出之后,她后悔了。她想这是在以灾难的名义向别人要挟,宁愿死去都不应该这样做。要是富翁真的汇钱来,她也要把它退回去,因为她觉得这是在绑架。

  三天过去了,富翁没有回信,她的心轻松了许多。她想那个信箱也许根本就不是富翁的,或者是但早已作废了。就在她庆幸富翁没有收到她的求助信时,一封短信传入她的邮箱:据我所知,犹他州有一家慈善基金会,专门资助神经胶质瘤患者,不妨向他们递一份申请,下面是基金会的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6:36 | 查看全部
 这封信是从那位富翁的信箱里发出的。她读后,想,真是庆幸!他没有大发慈悲,要是他真的答应了,就是救了我的命,也救不了我的灵魂,因为这钱是以我的疾病要挟来的。她一边庆幸,一边抱着试试的心理,给那家基金会发了一封信。犹他州果然有这么一家机构,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帮助。

  汉纳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她得救了。康复出院后,她觉得有必要对那家慈善基金会表示感谢一下。休假期间,她去了一趟犹他州,可是踏遍了犹他州的每一条街道,她都没有找到那家慈善基金会。那一刻,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明白了那位富翁的善心,这善心不仅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心灵。

  大学毕业后,汉纳・班德丝没有离开纽约,她找了一份工作,在世贸中心九十七层的一家金融机构上班。2001年9月11日,两架飞机撞向大楼,大楼倒塌。但在那危险的时刻,一份经营资料的拷贝传回总部。这份资料很有价值,如果消失,会给公司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是“9・11事件”中,唯一一个这么做,并且做到了的人,她的名字叫汉纳・班德丝。这家金融机构是那位富翁在纽约的一家分支机构。

  她用忠诚和责任回报了一个隐秘的善举;同时也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善意是会传递的;并且传到最后,也会回到你的身边。

  他们做人的品质,让人深深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0:26:44 | 查看全部
穿错袜子
时间:2012-12-22 作者:小小Z 点击:733次

  在驶往熊耳山的高速大巴上,车内的游客个个兴致勃勃。唯有一名男孩,一脸的忧郁。他颓废地站在车门旁,拎着一个鼓鼓的背包。

  汽车驶进层峦叠翠的山坳时,突然剧烈地颤动了一下,男孩一个趔趄一脚正踏在一个女孩的脚上。女孩十八九岁的样子,齐耳短发将她那张娃娃脸衬得楚楚动人。

  女孩痛得尖叫起来。车内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男孩,但男孩并没有道歉的意思,只是漠然地瞥了女孩一眼,似乎在责怪她何必如此大呼小叫。

  女孩嗔怨地看了男孩一眼,蹲下身来揉自己灼痛的脚。突然,女孩咯咯地笑了起来,抖了抖男孩的裤腿:“咦,你这人真粗心,竟然穿错了袜子!”

  男孩慌忙提起裤脚一看,果然,脚上竟是一黑一白两只袜子,真滑稽!男孩禁不住尴尬地笑了,脸上的寒冰开始融化:“真对不起,刚才不小心踩疼了你的脚。”

  女孩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羞着脸怨道:“我还以为你是个哑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