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5:28 | 查看全部
2007年,雷军再次找到陈年,准备模仿美国PPG公司,在网上卖男士衬衫。当他们七位创始人坐在一起讨论时,才发现有六位都是不折不扣的服装业门外汉。当时,国内已经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服装品牌。
  
  他们就跌跌撞撞地摸索着走。在北京中关村租了办公室后,开始为筹备中的电子商务网站取名字而煞费苦心。最后他们翻了字典,取名“Evan”。差一点就准备定下来,域名、注册都照着这个做的时候,被艺术圈的朋友批评:太土。最后,陈年学法语的妻子起了一个名字:VANCL。陈年将其翻译成中文:凡客。
  
  进货、加工、选模特、印服装DM画册。终于等到第一批货出来,全公司员工不分职位高低,都来叠衬衫。他们尝试着将DM画册塞在衣服里,太硬邦邦了;塞海绵,又鼓鼓囊囊不平整。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做出像其他品牌服装饱满又漂亮的造型。他们又想起大牌的时尚品牌模特都牵着一条狗,就去村里借狗……
  
  VANCL开张第一天只卖出10件衬衫。由于衬衣没有做免烫处理,洗完会变皱,造成服装差评不绝于耳。同时,由于仓库搬迁,网站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十几万订单处理滞后,用户投诉成倍增长。陈年为此专门发表了公开致歉信,并积极补救与赔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5:38 | 查看全部
 2009年,陈年参加了当年的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服装业内活动。跟几个几十亿资产的公司创始人或老板吃饭,别人问,凡客干啥的?他没办法跟别人交流。
  
  2010年6月,陈年去浙江拜访供应商,在工厂里看到生产线上的年轻工人们穿着凡客,他很惊讶,工人们告诉他,“这是我们下班回家上网买的,因为29块钱,凡客我们买得起啊。”这让陈年触动很深,他想,凡客就是人民时尚,他的责任就是把全世界最时尚的款式做成大家都买得起的服装。
  
  找到这个感觉后,陈年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顺了。有时,他会向人表露自己的心结:“我是贫苦人家的出身,我可能就只做这样面向平民的品牌。”同时,他还将“服务”视为战胜对手的一条军规。2010年投放的广告引发的“凡客体”效应,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凡客终于被人们所熟知并认可了,2010年营业额已达20亿。
  
  2010年12月,陈年获得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商业新锐”奖。人们说他像“闯入瓷器店的公牛”,以商业+文艺的方式,打破旧有规则。
  
  这些年,陈年也一直在思考价值。这位文艺CEO很喜欢读历史,却不爱“成王败寇”这个词,他说:“我自己心安才是最大的成就。”也正如他选的凡客包装盒一样——经典的牛皮纸,不张扬,却让人觉得很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5:49 | 查看全部
坚持,不辜负骨子里的勇往直前
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果敢:骨子里勇往直前的DNA
  
  杨浩涌从小骨子里就有不安分的因子。在天津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同学一道,承包了学校的电影院。在中科大读硕士的时候,他还做过图书代理。在很多人月工资是千元时,杨浩涌就已经月收入过万了。
  
  1997年,杨浩涌到霍普金斯攻读机械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在职业上天生敏感的他发现教室里、讲座中,言必称互联网,他意识到,这将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开阔之地。于是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转学到耶鲁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开始从事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项目。
  
  从耶鲁毕业后,杨浩涌先后任职于数家位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2004年,他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设备公司JuniperNetworks的核心开发组系统专家。工作轻松,薪水不菲,继续待下去,生活将舒适而安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6:00 | 查看全部
 就在这时,硅谷有很多人都在创业,杨浩涌也跃跃欲试,他想把全美最大最赚钱的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复制到中国来,用户能在上面发帖买卖二手货、交友、租房子、找工作……他找人借了10万美元,提出辞职回国发展。父母极力反对:“如果事情没有做成却把钱赔光了怎么办?10万美金你得还上好几年呢!”但看他愿望很迫切,父母建议他先等6个月观察看看,如果真的很想做再回来。
  
  可杨浩涌打定了主意,在辞职后的6个月里,他拿出早已成型的商业计划书,在美国寻找愿意投资的风投,先后接触了几家,他们对杨浩涌的东西都表示出兴趣,但往往一谈到实际层面,就没音信了。
  
  2004年9月,他在接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时,发现合伙人旁边坐着一个中国投资人。最后因为条件没谈拢,双方没达成合作。但他约出那个中国投资人,直率地邀请他一起合作。可对方却开出了苛刻的合作条件,杨浩涌无法接受。
  
  可在此时,杨浩涌开始紧张了,他的点子随时可能被对方拿走,他决定不再耽搁时间,立即回国将项目办下来。于是,在清华科技园租了一间70平米的房子,注册、招聘,开始了创业之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6:10 | 查看全部
实干:再坏也要坚持
  
  2005年3月,赶集网正式上线。但此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分类信息网站已有两百多家,到6月更飙升至近2000家。竞争压力巨大,杨浩涌必须考虑如何超过一大批同类型对手。由于在国外5年,对国内互联网完全陌生,加上资源有限,网站访问量的增长极其缓慢。
  
  面对这种境地,杨浩涌做了一个最底线的预算:10万美元大概可以坚持16个月,到时还吸引不来投资,就结束游戏。
  
  决心放手一搏后,他开始仔细研究市场,并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2008年6月,杨浩涌拿到一笔投资,但由于金融危机,这笔投资被撤资。杨浩涌夜不能寐,开始自己不拿薪水,拼命往里面垫钱,倒贴了整整8个月,终于,在苦心坚持下,赶集网走出了困境,实现了真正的盈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6:19 | 查看全部
大将:路在脚下,心怀远方
  
  2009年5月,赶集网推出了手机版并抢先进军移动互联网,使得客户端在两个月内突破百万,到了2010年底,赶集网遍及全国342个城市,日均访问量成为“未来全球分类信息的新科状元”。
  
  2011年,赶集网耳目一新的“姚晨骑毛驴”广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不料却遭遇了搭顺风车的“赶驴网”事件,杨浩涌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当大家都以为杨浩涌会用法律手段对“赶驴网”寻求索赔时,杨浩涌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事太小了,我们还是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毕竟最后吸引用户的还是扎实的服务。”
  
  或许正是杨浩涌的这种大将之风,风波渐渐平息,他也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几年来,公司从创业时的不到10人,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几百人,杨浩涌希望自己和员工始终都能保持一股创业的热情,他说,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勇往直前的DN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6:30 | 查看全部
克服“社交紧张”情绪
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98次

  很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一旦遇到大场面,便会紧张,一紧张,小动作便多了起来。周围人看到他们,总会嗤之以鼻:“真上不了台面。”
  
  如何才能克服紧张情绪呢?
  
  克服紧张情绪,最终极的办法是经验的积累。一件事情做得次数越多,紧张的可能性便越小。但如果你是一个社交新鲜人,那也不妨试试这些办法—
  
  慢动作。不论是讲话,还是做任何事情,强迫自己慢下来。大多数人紧张时,语速会加快,行为动作也会随之加速,越是快,便越会出错。声音已经发颤了,嘴巴已经不由自主了,不断地念错数字;手脚已经不听使唤了,打翻了茶杯,溅满了文件……这个时候,一定不能着急。说话时,要一句一句慢慢说,强迫自己慢下来,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声音颤抖的问题改善了好多,而且,不出岔子的谈吐会给你信心,慢慢会帮助你摆脱紧张的困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6:40 | 查看全部
小道具。很多人喜欢边开会边玩一些小物件,圆珠笔、钥匙扣……这些动作似乎是随意的,其实是人在排解紧张情绪的一种途径。任何人在紧张时,最害怕的就是无休止的静止,静止就意味着压力无处宣泄,只能积压在内心中。通过手部的小运动,可以给自己的压力寻得一个发泄口。当你忐忑不安时,那就想办法让自己的手指动起来吧。
  
  倒计时。一场招待会不过两小时,一场社交晚宴顶多三小时。当你面临让自己紧张的重要场合,要不断提醒自己“很快就结束了,熬过这两小时,我便好好犒劳自己一下”,越把时间细化,越能够说服自己打起信心。如果你只模糊地想“整整一个下午”、“整整一个晚上”,这种冗长的概念会让你产生破罐破摔的放弃心理。而在短短的时间内好好表现,谁都能坚持到最后,不是吗?
  
  紧张,也是因为你的青涩。每个人都有青涩时,于是每个人一生都尝试过“紧张”的滋味。当你的心缩成了一团,不妨跟自己说说那个笑话“我叫不紧张”,呵呵一笑间,心即会松弛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6:51 | 查看全部
谢霆锋:成长是一部励志剧
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86次

  人物名片
  
  谢霆锋,歌手、演员、音乐人、PO朝霆老板。“新生代领军人物”、唯一获得世界音乐大奖加金像奖影帝两项最高大奖的天王巨星。
  
  你成长在一个明星家庭,刚满月,你就出现在香港各大媒体的封面上。之后每年春节都会照一张全家福登在杂志上。到13岁时,你却板着脸,妈妈命令你快摆出笑的表情,你没顺从。妈妈一巴掌扇在你脸上:笑不笑?你没反应。接着,一个巴掌,又一个巴掌……晚上,你肿着脸还是为这个想法而坚定不移:为什么要笑?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笑的事情!后来,你听见妈妈悄悄对爸爸说:“小孩真长大了,有自己的态度了。他说的也是,为什么要笑?”从那一年开始,全家福就再也没上过杂志。
  
  1997年,你首次登台表演。迎接你的是满场的嘘声,以及上千支扔过来的荧光棒。你那时有多叛逆啊,曾因“倒好”而摔吉他,直到有一天看到贝克汉姆的访问。贝克汉姆说一走出英国,到别的国家球场里,他是被8万人一块儿骂的。但球赛完了,无论在英国也好,阿根廷也好,那些球迷又都变成了他的粉丝。他说,赛场上他看到的只有守门员、门框和自己,其他的什么都听不到,什么都看不见。这是对的,要管那么多人的话,自己怎么还能活到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07:01 | 查看全部
 你坚持了下来。渐渐地,嘘声没了,掌声,欢呼声紧接而来。专辑一张张地发,电影一部部地拍,获奖无数。刚满20岁的你在香港红馆连开6场演唱会,成为史上在红馆举办个唱的最年轻艺人。也是在这一年,你爱上了比自己年长12岁、刚刚离异的天后王菲,狗仔队过分的关注大约让你心烦意乱,于是当着他们的面砸了价值十几万的吉他,并且向不断追问你为何跟王菲拍拖后经济条件好转的记者暴粗口甚至动粗。随后的车祸顶包案以及劈腿张柏芝,使你的人气跌入谷底。你成了一个游荡的想要躲开人群的坏男孩。
  
  可是,既然你从事了这个行业,你就要站在聚光灯下,不论想与不想。“有时在舞台上,无论唱得好还是不好,都有人在鼓掌。你也不知道歌迷在拍什么,他们就是盲目地喜欢偶像。”这就是你对当年那些迷恋自己的男生女生的看法,那时的你,正在不自量力地走摇滚路线,除了觉得你歇斯底里的时候好像很帅之外,没有人想去了解你。
  
  其实你比别人更明白艺人不是偶像,只是职业。尽管这个职业的收入,的确取决于喜欢你的人的多寡,那也不过是你做你的份内事,他们选择他们中意的菜,各取所需而已。“人生的路,能够容许自己去选择走的,有时也不是太多。”16岁“卖身”英皇的你,实在太清楚光环之下的残酷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