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8:12 | 查看全部
回酒店后,她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街拍起源于一个叫Bill的文艺青年。Bill热衷于用旧胶片创造作品,几十年如一日骑着自行车在街头逛荡,吃三块钱的汉堡,穿带补丁的雨衣,捕捉惊艳美好的片刻,他说:“最好的时装秀在街头,真正的时装艺术家要学会倾听街头的声音。”
  
  此后,李晖也爱上了街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空闲,她就会穿上混搭风的美装,喊上二三知己,一起去街头玩街拍,拍路人也拍自己。前不久,李晖还发动自己的圈内好友一起玩街拍,组织了一个中国风浓郁的街拍时刻,并因此获得“街拍教主”称号。
  
  在时尚圈沉浮多年,李晖深知为职业生涯保鲜的方式就是一如既往地对美保持真诚。因此她极力反对将虚荣和时尚对等,并不断更新行业理念。“视觉时代,做出再美的造型都不值得骄傲,我更想要的是多些灵感来浇灌真时尚,打破国外关于‘中国没有真时尚’的断言。”李晖如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8:23 | 查看全部
料理界有极客
时间:2014-09-04 作者:未详 点击:206次

  吕佳曾是五星级大厨,多年前下海开餐馆,但对美食的热爱从未停止过。特别的是,他喜欢在实验室里鼓捣美食,比如把玫瑰、洛神花和菊花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变化,制作玫瑰拿铁,加上洛神花鱼子酱和菊花豆腐,名曰“落花三弄”。
  
  “熊猫稀饭”
  
  吕佳从冰箱里拿出一杯甜品:芒果糯米布丁。它看上去和普通的牛奶布丁很像,入口奶香浓郁,糯米颗粒分布均匀、弹性十足,甜度也恰到好处。他说,这是店里最卖座的甜品之一,而它的配方起源于他5岁时的研究成果。
  
  由于出身化学世家,从小在实验室长大的经历让他对鼓捣实验器材特别感兴趣。当时,他在动物园看到熊猫吃“牛奶稀饭”,回家后凭空想象它的味道,最后在外公的实验室里成功DIY出了“熊猫稀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8:31 | 查看全部
 这也是他在实验室里做的第一道料理。他说,“牛奶稀饭”自己没尝过,就按照大白兔奶糖的味道去摸索,调和糖和奶粉的比例,成品让家人们大加赞赏。后来,“熊猫稀饭”的配方在吕佳的成长过程中不断被修正,如今店里卖的正是他研究了30年的成果。
  
  他有着惊人的科学天赋。也是5岁的时候,小伙伴被蜜蜂蜇了,他调配浓度5%的氨水来消肿;小学时没人敢欺负他,因为他会造比鸡蛋还大的摔炮;10岁的时候,为了造出电磁炮,他连接了几万节军用电池,最后“炮弹”没发射成功,人差点出事。
  
  聊起“餐桌上的科学”,吕佳总是容光焕发。他说,自己对这个世界足够好奇,同时又很贪吃,经常在实验室里“不务正业”:“有一天我闲着无聊,就拿破碎细胞膜的振荡器来玩,一边振一边倒椰奶进去,又扔了一块洋葱,就觉得洋葱的味道怎么没了?我再扔个番茄进去,最后出来跟雪花膏一样,白白的有一点粉红色。这三种东西的组合本来是很奇怪的,但我偶然做出来,发现口感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8:43 | 查看全部
 后来,这个“雪花膏”成了香肠的专用蘸料。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吕佳又拿来一罐颜色暗淡的玫瑰酱——用好酒提取香气,再用糖来固化,放在密封的罐子里发酵2年。等到熟成后,还要进一步用化学手法测量甜度并调味,才能上桌。
  
  pH试纸进厨房
  
  虽然厨房不是实验室,但他“极客”的一面并未改变。“泰吉”的厨房里,天平、电子秤、测温仪随处可见,墙上贴着菜式的标准配方,食材精确到克,调味料精确到0。1克,从点火到摆盘每个步骤都一清二楚,和公式一样精确。
  
  偶尔,他会来一场“突击检查”——带上烧杯、试管和pH试纸,测量每道菜的盐度、糖度和酸碱度。
  
  “人的味觉是有偏差的,不同产地的食材也有不同的性质,所以我会对每道菜做测试。”他说,酸度3。5比较适合人的普遍口感,会让凉菜很爽口;天气热的时候,酸度可以达到3。2;天气冷的地方,人对酸味耐受度稍差一点,酸度就要降低至3。8。
  
  “做汤的时候,盐的比例大概千分之一;做甜品,糖的比例是主料的十分之一,这样甜度最适宜。比如主料是1000毫升牛奶,刨去额外的鸡蛋、面粉之类,糖要放100克。”如果天气热,他还会增加糖分的比例,“东南亚人糖吃得重,就是为了增加体液浓度,防止它大量流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8:54 | 查看全部
  我问他,拿pH试纸进厨房是否会被当成异类,他一阵大笑,说自己早在中专学烹饪时就这么干了,当时招来不少异样眼光。“他们就觉得我小题大做啊,故意在别人面前得瑟,你自己尝尝味道不就好了吗?但这样做是不精确的,试纸不会骗人。”
  
  在厨房里搞“极客”的结果之一是,凭借过人的追求和娴熟手法,他30岁就当上了五星级酒店的行政主厨。
  
  “蘑菇卡布奇诺”
  
  2013年,吕佳参加东方卫视的《顶级厨师》,以一手脱离传统刀工和火候的“试管套餐”技惊四座:洛神花鱼子酱、玫瑰咖啡和菊花豆腐,名曰“落花三弄”。这个“试管套餐”让评委争议连连,但最终吕佳凭创意成功晋级。
  
  当时,他把洛神花粉碎后结合海藻胶,通过钙水让它的表面硬化,就成了“鱼子酱”;玫瑰咖啡是把花打碎后添加发泡剂,加水后就膨胀成“咖啡”;菊花豆腐则与一般的豆腐制作过程无异,先磨豆浆、加入菊花提取液,再用内酯去点,就完成了。这是分子料理的常见技法,“落花三弄”也让他被誉为“分子料理大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9:09 | 查看全部
“分子料理”是近年来在海内外噱头十足的一个厨艺新概念,其理论是让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改变食物的性状,以此颠覆传统厨艺。“鱼子酱”属于球化,“玫瑰咖啡”属于乳化,豆腐则是胶体聚沉,它们都是很基本的分子料理手法。
  
  “这都是很简单的、科学上的雕虫小技。”吕佳说,分子料理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他到处走访、品尝,发现许多厨师创造出来的概念,都是“拿简单的科学现象糊弄人”。
  
  “真正你要达到分子和分子之间排列组合,甚至构成新的口味,这是很难的。”他举例说,有个东西叫菠萝海绵,其实就是利用酶把蛋白质溶解掉,进而改变菠萝的形态,“可能会有新鲜感,但它脱离了吃的本质……不该叫什么分子料理,叫现代科学烹调比较靠谱。”
  
  为了说明这些,他在家中做了一道“蘑菇卡布奇诺”。他先把牛肝菌切片烤熟,再用搅拌机打碎,拌上大豆卵磷脂、乳清蛋白、小苏打和柠檬酸,再加一点磨碎的豆蔻、肉桂和黑胡椒,最后把粉末放进杯子里加热水,一杯“蘑菇卡布奇诺”就完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9:18 | 查看全部
“很简单的化学原理,发泡嘛,关键就是精细的计算。”每种材料他都用电子秤测量过,以调配出最佳的口感:“酸和碱的比例要对,不然就会发苦,变成蘑菇洗衣粉了。”
  
  吕佳说,他对这个世界足够好奇,同时又很贪吃,现在搞出了一点名堂,但他并不满足。这几年他经常在各地跑,希望能研究出不同地域的偏好口感,推出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料理,进军一线城市;既然外界炒作分子料理,他就着手推出“真正的分子料理”,比如运用科学手段形成新的呈味物质、香味物质等,“颠覆你的味觉”。
  
  这个工程量很大。我问他什么时候会有成果,他笑着回答:“现在还没有时间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9:31 | 查看全部
我的特长是装死
时间:2014-09-04 作者:未详 点击:197次

  56岁的查克·兰姆(ChuckLamb)用他的人生实践了向死而生。2005年,他辞掉了IT工程师的工作,全心投身于自己的“特别”爱好——装死。现在,作为著名装死演员,查克每天能赚1500美元,比从前“活着”的时候更多。
  
  丹布朗说,某天度假的他躺在沙滩上,读到了谢尔顿的《你怕黑吗》,忍不住对自己说“这我也能写”,于是有了《数字城堡》和《达·芬奇密码》。相似的人生转折也发生在查克身上。这天,正和太太看美剧《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查克看着剧中的“尸体”们,自言“这我也能演”。这个发现让他欣喜不已,因为他“僵尸一样的外貌”终于派上了用场。
  
  查克立刻开始了扮演尸体的实践。多亏太太唐娅支持丈夫奇怪的新梦想,并且天生擅长做布景,她帮助查克设计血腥场景,再帮他摆出“死”得很难看的姿势——被人踩过,被车库压扁,被烤面包机电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9:42 | 查看全部
 在领略了太太唐娅的导演技巧后,查克感慨,太太才是那个背后的大脑,自己呢,“也就是等着被屠宰的肉而已”。
  
  查克建起自己的网站,上传这些“惨烈”的画面和视频,希望《法律与秩序》的导演可以看见。“我做梦都想在《法律与秩序》里演一具尸体,”查克说,“一觉醒来突然想到,演死了的人好像不需要什么特长。”
  
  生活在中西部的查克原本没抱太大希望,因为这里“实在没多少拍电影的机会”,只是“上电视挺酷”的念头支持着他,结果,“死人查克”网站迅速收获了5000万点击量,电影经纪们不远万里向他发出邀请。如他所愿,导演们请查克演的,都是很快就会死掉的角色。
  
  查克就此出名,被赐外号“那个死人”。如今他已经扮演了25个以各种方式死去的角色,参与的电影包括好莱坞大片《僵尸大陆》,和在奈飞网上最卖座的惊悚片《Thankskilling》。
  
  查克觉得,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的长相从不会让人“怦然心动”,但是当你想找人演尸体的时候,不正想找长得最平凡的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2:19:52 | 查看全部
 思维突破后,他越看自己越像演尸体的料。“我长相平平,秃顶、有眼袋,你在哪都会觉得我是僵尸或者死人。”带着这份自信,查克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上帝的恩赐,努力演好死人。
  
  如今,演过了电影和最热的美剧,上过了最红的脱口秀,查克还在苦苦等待他最初的梦想——《法律与秩序》的邀请。严苛的剧组似乎对红人查克的专业水平不大放心,执行导演乔纳森·斯特劳斯说:“新奇的人是很快会被淘汰的,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就在于,努力工作的人才能前行。”
  
  去看看《法律与秩序》里受害者们的死法,就知道导演此言不虚。他们“死”时往往饱受折磨:埋在垃圾堆里被一群猫欺负,身陷泥地或是涂满玉米糖浆和蛆……在其中演过尸体的大卫·沃尔德伦说:“你要是和我一起工作过,就真的不想做死人了。”
  
  查克说,自己知道做演员有多难,除了天赋,他的特长是勤奋,“为了7秒钟的镜头,我可以拍8个小时。”虽然《法律与秩序》死法可怖,他觉得自己也是过来人了——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死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埋在一堆火红蚁里,足足熬了10分钟,才叫出声来。
  
  “像所有伟大的演员一样,”查克说,“我也是愿意为艺术献身的。”虽然有外人想象不到的艰难,查克依然很爱自己的职业,“我真心喜欢扮尸体,”若问为什么,他会告诉你,“这叫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