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18:56 | 查看全部
从创业到上市,京东起起落落,困难重重。最难的时候,当第一轮融资花完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再拿到钱啦(融资),意识到京东真的要倒闭了。那时,京东正好是创业十年,从1998年到那时已经有两三百名兄弟了,有的兄弟跟了我快十年了,他们从大专一毕业就跟了我十年,相信我才留下来,很多人挖也一直没走。但是,如果企业倒闭了,那些跟了我十年的人走的时候一无所有,而且当他再出去找工作会很难,因为是从一家倒闭的企业出来的,是败兵。所以,那个时候心里的那种痛苦真的是难以言喻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长了很多白头发。过去我看小说,会看到一夜愁白头发的情节,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恐惧感,还有对兄弟们的愧疚、羞愧。这样的痛苦可以说是无法言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19:08 | 查看全部
杜兰特,定义MVP
时间:2014-09-03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我想美国《体育画报》早早就在设计最近一期的封面了,因为“新MVP”是没有悬念的。投票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25岁的杜兰特赢得了来自评委们的119张“第一选择票”,勒布朗让位后辈,列在第二也属正常,但只有6张“第一选择票”,还是冷清了些。119比6,是气势,但还不能算趋势,时下大多数NBA统帅们还是愿意围绕更具统治力的勒布朗来打造球队。《体育画报》也说得明白:“人们还想向你要一个总冠军。”
  
  封面上,杜兰特高高地飞着,格里芬只能以背影低姿陪衬出场。好吧,新MVP驾到,他人避让。球迷都知道MVP为何意,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所爱球星身上,马布里和易建联也闻听过山呼海啸整齐划一的礼赞。封面的顶端有一行标题,与杜兰特是个弱关联,棒球悍将卡洛斯·戈麦斯被赋予了一个新绰号——密尔沃基的MVP(MaddeninglyValuablePlayer),“M”的意思变为——“使人恼火、发狂”。原来,戈麦斯性格火暴,绝不乖巧,让教练队友乃至球迷头痛不已,急得记者不禁发问:“为什么不能人人都爱卡洛斯·戈麦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19:18 | 查看全部
  策划太周到了,反衬出“学习阿杜好榜样”。人们可以期待阿杜一代新人换旧人,用总冠军改朝换代,但好青年在MVP加冕发布会上的谈吐并无奢望,无外乎志存高远与低调做人相结合嘛。也许是距离母亲节太过接近,阿杜催人泪下的获奖感言,让MVP的M又有了崭新含义。“妈妈才是真正的MVP”,这简直可以是母亲节体育永恒的主题。哪个黑人球员没有心酸童年,在华盛顿郊区糟糕的社区中,阿杜的妈妈一人担着两个儿子的命运,邮递员的收入还不能让孩子们衣食无忧,稍有闪失,孩子们就要去“混”社会,迟早倒在“枪弹”之下。“是你给我披上衣服,是你把食物摆在我的面前。”妈妈的努力,让杜兰特在中学时代不被教练和球探看中的彷徨日子,留在了家里,做了妈妈期待的老实孩子。
  
  阿杜触动了太多人,改变我们命运的往往不是运动,而是母亲。这样的故事一再被人们深入解读着。首先,成功永远不是独行。杜兰特记得,全家人搬进第一间公寓时,家里没有一件家具,母子三人相拥流泪,但是他们难得如此幸福,梦想达成了。再者,成功必经苦难挫折,回忆中妈妈总是饿着肚子,让儿子吃饱,不至于从梦中饿醒,这就是拯救苦难的妈妈。这一刻,“M”唯一的最佳解读就该是与“妈妈”关联。奥尼尔看着凡事皆不在乎,但这一次他也被深深打动,夸赞新MVP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故事不极端,但只有他讲出来,才直指人心,这也是巨星潜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19:29 | 查看全部
有人算过,阿杜25分钟发布会的感言中说出的“我爱你”次数超过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总量。爱队友、爱团队,唯有此才能不断成功,阿杜做到了。懂事的小伙子在风灾之后拿出100万美元做基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鼓励大家讲出自己的故事相互激励,这项活动名叫“KD&Me”,孩子们都已将见到阿杜并一起打球当成最大梦想,哪怕只有五分钟。
  
  说感谢不难,真心感谢对手才难。谢谢勒布朗看似客套,但也算发自内心,未来几年的MVP之争可能多发在两人之间。竞争能让阿杜成长,好人阿杜比较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19:45 | 查看全部
林丹,不是个好榜样
时间:2014-09-03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12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李永波问林丹。
  
  “我在参加少年羽毛球比赛,拿了全国冠军。”
  
  “嗯,是的,当时少年羽毛球还没有世界比赛,要不然林丹也会是世界冠军。”作为总教练的李永波很自豪地说。
  
  这是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里的几句对话。李永波和林丹作为嘉宾,正在观看、点评一场让人唏嘘的对决——安德烈和李云龙,分别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12岁小男孩儿,进行超强记忆能力展示大PK。安德烈不温不火,而李云龙紧张兮兮,比赛前就称自己要不辱父亲之使命。
  
  李父的脸色和情绪波动将他培养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暴露无遗。当孩子用很短的时间记忆下面前102位新郎新娘的位置排列顺序时,他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当孩子大哭不止时,父亲一开始尴尬,而后大吼一句:“可以了!”而当结果发生戏剧性变化,儿子“赢”了时,他又表现得非常欣慰。这里弥漫着父爱,但更多的是——控制欲。
  
  孩子的自我使命被其他使命“绑架”的症结在哪里?在于大人对自己无法实现之愿望的耿耿于怀和寄托心理。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讲的故事很简单,本来去抢劫面包店的,但和面包店老板一勾兑,抢劫变成了“交换”——听起来不赖,但毕竟没抢成,没证明自己的能力啊,不行,还得再去真正抢一次。幸亏小说中没提到他们的孩子,否则这对夫妻会鼓励孩子去完成抢劫面包店的夙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19:55 | 查看全部
2013年前的近十年间,我是一名专注于报道和评论中国富豪群体的财经记者与专栏作家,看到、听见、接触过太多富人“绑架”子女使命的案例——因为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困,一年到头只吃一次肉,所以现在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生活环境;因为自己是草莽出身,没读过几年书,当听说美国的教育好,就把还不会打酱油的孩子送出去;再到后来,因为太有钱太安逸了,孩子出现了不良嗜好,于是规定从现在开始孩子每年必须去农村待上一个半月……
  
  凡此种种,不是拔苗助长,就是矫枉过正。
  
  有一位企业家,他从小就给孩子制定好了成长路线,且让孩子将比尔·盖茨视为人生偶像。不久前,他的12岁的儿子(很巧,也是12岁)离家出走了,原因是儿子觉得他请的私塾老师“太烦人了”。这位企业家说起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时气不打一处来:“比尔·盖茨小时候多听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20:06 | 查看全部
 我真想告诉他,比尔·盖茨12岁的时候是个捣蛋鬼,不但不听话,而且总是让老妈暴跳如雷。盖茨老爸带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的建议是:“如果你们继续和孩子斗争,孩子一定是胜利者;如果你们减少对他的干涉,你们将都是胜利者。”
  
  现代生活步调太快,夺走了宝贵的童年时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背负了太多“暗使命”。所谓“暗使命”,就是你看不见它,但它如影随形,甚至日渐沉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为了大人,然后才是为了孩子。
  
  李云龙和安德烈这两个名字,前者跟电视剧《亮剑》的主角名字相同,后者跟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的儿子名字相同,龙应台曾写过一本书叫作《孩子你慢慢走》。那天李永波为鼓励李云龙,说:“希望你拿出亮剑精神。”实际上,他最好的忠告应当是:“孩子,你慢慢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20:20 | 查看全部
午夜解剖室
时间:2014-09-03 作者:未详 点击:371次

  F大是一所医科百年名校。
  
  像这类有百年历史的医学院总有一些共性,比如“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学生竞争激烈缺乏友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鬼故事特别多。
  
  在F大所有的离奇故事中,“午夜解剖室”一直高居BBS校园惊悚传说排行榜榜首。这间解剖室八年前发生了一起意外,据说是有两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半夜也偷偷进解剖室练习,但打翻了装着剧毒药物的药剂瓶。事故直接导致了我同系的一位学长的死亡,那学长死前刚拿到系里唯一的赴美交换生指标。真是太可惜了,据说死得不甘心的人特别容易逗留人间。有人看到那位学长深夜还回到了那间出事的解剖室,继续着他的功课……
  
  不过,身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医生,我自然是不会相信这些无稽之谈的。如果不是因为和寝室那几个家伙打拖拉机输了,我根本不会无聊到半夜来这种地方。怪只怪那个秦昊,非要拉着我一起打牌。说实话我不喜欢秦昊这个人,平日里就知道吃喝玩乐和泡妞。更可恨的是,这个家伙成绩却不差,永远压我一头。学校还把今年的赴美交换生指标给了他。那我每天的努力付出算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20:31 | 查看全部
夜晚的实验楼十分寂静,只有教室走廊里依然亮着昏黄的灯光。一楼走廊的墙壁上挂着一排照片,展出的是百年来的杰出校友代表,有一半人都已经入了土,我淡定地从这排“遗像”前走过。
  
  “对了,你见过鬼没有?你知道怎么区分鬼和人吗?听说,鬼没有脚,也没有影子。”
  
  秦昊为了吓我,说着惊悚的话题。我冷冷回他:“我只听过老家的一个说法:半夜不要讲鬼故事,会短命的。”
  
  秦昊一噎,后面的话便说不出来了。我们已经走到了三楼,最里面的一间就是当年出事的解剖室。此刻解剖室的门关着,隐藏在昏暗走廊的尽头,看起来就如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解剖室对面是药剂室,我推门进去,在一排橱柜前站定。我拿出了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上面是一连串的英文标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3:20:41 | 查看全部
“秦昊,当年也有两个人在夜晚一起进了解剖室,但只有一个人活着走了出去,死掉的那个人就是中了这种药的毒!”我不动声色地拧开了药瓶,“秦昊,你知道吗?那个死去的学长也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你说,他会不会不甘心,想找替身?”
  
  “小子,你居然也会说笑了,听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秦昊没有察觉我的异样,我不动声色地拧开药瓶,对面解剖室的门却忽然被风吹开了。
  
  那里面坐着一个面色苍白的男人,我觉得他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看过他。他正注视着解剖台上的一具尸体,我好奇地朝解剖室走去,却在看到尸体的脸的时候停住了脚步。那具尸体居然和那个坐在解剖台边的男人长得一模一样!
  
  “你看那个人,他没有脚,也没有影子。”身后,秦昊悠悠的声音如凉风一般爬上我的背脊。
  
  我顺着他的声音望去,只看到那人空荡荡的还在晃动的裤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