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2:49 | 查看全部
 那么,大家会有疑问,理工科和大文科商业模式区别到底在哪儿?导致了这么大差别的投入回报率。
  
  第一,发展趋势不同。任何社会现代化过程必然伴随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导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例如医疗、法律、金融、传媒等服务业;而传统制造业只会相对越来越萎缩,相应的理工类人才需求低迷。
  
  第二,个人抱负不同。理工类行业是一个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也就是一个技术专家,出了小圈子便无人知晓;人文财经法商类的知识则是整合性的,上升空间无限,美国从总统、议员到意见领袖、社会名流,更需要的是整合性的知识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第三,知识淘汰速度不同。理工科几年知识就更新一遍,资深工程师还得像小学生一样天天读最新的文献,稍不留神就会被业界淘汰;文科一套知识体系混饭吃到老也行,几十年都不会有颠覆的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3:00 | 查看全部
第四,竞争程度不同。理工科的知识是全球通用的,因此,全球化背景下必然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几乎没有门槛,随时会被印度、越南更低价的工程师取代。美国的产业外包就是例子,印度已经变成美国的后台办公室;大文科的产业大都是本土化的服务业,准入门槛较高,外国劳动力很难直接竞争,这也决定了为什么投入回报率要更高。
  
  第五,内部权力结构不同。理工科不能干个体户,必须有实验室,必须团队作业,离开组织什么都不是,这个权力结构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理科生就业可能容易,但上升太难了,只要头顶的老板、导师、首席工程师不死,腾不出位置,就得一辈子任其盘剥,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里或者写编码,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成果被老板夺走;文科生大多数是个体户,可以自由选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然也可以说是万金油式的人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理工科被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抛弃,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理科生在本科修完之后,马上改换专业,因为这些人都是些先知先觉的机灵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3:10 | 查看全部
去华尔街擦皮鞋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地处华尔街繁华地段的黑石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这里聚集了世界一流的交易员,也不乏“擦鞋匠”一类“闲杂”人员的出现。
  
  这里的“擦鞋匠”都是着装统一的合同工,在公司内部有着“擦鞋技师”的美称。
  
  每位“擦鞋匠”负责交易大厅不同区块,先把要擦的鞋快速收走,并附上消过毒的拖鞋,让交易员们穿上工作。
  
  这个看似简单有序的工作,在毛里西奥·迪亚斯到来之前却是糟透了的。“擦鞋匠”为了赢得生意,提着擦鞋箱在办公区内东进西突,像猎人一样到处逮猎物。交易员工作忙,实在是挤不出时间来擦鞋,公司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由“擦鞋匠”恣意横行。
  
  去华尔街擦皮鞋,这是迪亚斯梦寐以求的事。当他提着擦鞋箱,站在黑石集团的高楼前,眼睛死盯住穿着锃亮皮鞋进进出出的交易员时,脑子里一片迷惘:他们行色匆匆地从我面前走过,连眼睛也不抬一下,自己还能在这里立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3:19 | 查看全部
 后来,迪亚斯才得知,这里的员工确实太忙了,皮鞋大多都是在上班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让擦鞋匠擦的。
  
  这些擦鞋匠都有固定的主顾,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能揽到活儿的。像迪亚斯这样的新人,别说擦鞋了,能站在高楼前,没挨揍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凭“硬”是做不了黑石集团的擦鞋匠的。
  
  几天的高楼前徘徊,迪亚斯终于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黑石集团是个人才竞争激烈的地方,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老员工被炒、吸纳新员工的事出现。
  
  “既然老员工都被先来的擦鞋匠抢走了,那就从新员工的身上着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3:27 | 查看全部
 一个星期后,迪亚斯“候”住了新来的员工邓恩。邓恩的第一次擦鞋,迪亚斯压根儿就没收钱不说,还“骗”他说:总裁马克·H。罗森已替你埋了单,他想用一个很棒的、温暖人心的欢迎仪式来接纳你的入职。(www.rensheng5.com)
  
  邓恩成了迪亚斯擦鞋的老主顾,“骗局”也被揭穿,罗森深受感动,并愿意见见迪亚斯这个暗中帮过自己的人。
  
  一见到罗森,迪亚斯便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培训一支训练有素的擦鞋队伍,让“擦鞋匠”能够与交易员一样光鲜起来,成为黑石集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罗森肯定了他的想法,并给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一段时间后,迪亚斯终于打造出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擦鞋屋。顾客有来自巴克莱、摩根士丹利和美银美林等公司的上万名员工,高盛的首席执行官乔恩·S。科尔津说,擦鞋屋收费是每双6美元,而这栋写字楼大堂的其他人每双收费只有3美元,但我愿意来这里。不为别的,就是想听听迪亚斯的经典服务的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3:37 | 查看全部
 迪亚斯的成功,引起了罗森的注意:一个人能把一帮“擦鞋匠”带好,也一定能带出一支响当当的团队来!黑石需要这样的人。就这样,迪亚斯成了黑石一名年轻有为的高管,由一个拿着擦鞋箱的“擦鞋匠”蜕变成拿着公文包的银行家。
  
  令罗森和所有人震惊的是:迪亚斯原是一名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曾就职于帝杰(Donaldson,Lufkin&Jenrette)投资银行。因帝杰被出售给瑞信(CreditSuisse)之后,他失去了在帝杰的工作。一个失业人员,如何让别人瞧得起呢?心知肚明的迪亚斯,从失业那一刻起,就下定了决心:去华尔街擦皮鞋,那里离黑石集团很近!
  
  迪亚斯凭借“旁门左道”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的成功经历,被写进了哈佛的教学案例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如果去不了华尔街当职员,就去华尔街擦皮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3:51 | 查看全部
天才罗琦,那年十六七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13次

  一九九一年,冬天,很冷。我没有工作,但是我不能回成都。话都说死了,死也要死在异乡。
  
  几经介绍,我见到王晓京。一天下午,王晓京让我去办公室。一会儿罗琦要来,王晓京神秘地说,你要是给她写好了,肯定就火了。
  
  火不火无所谓,我年轻气盛,还有点大咧咧:关键要唱出这个时代的感受。
  
  门“当”的一下,生生被撞开。一个浑身墨绿的女孩冲进来,很有活力,眼神却很冷漠。
  
  这就是我对罗琦的第一印象。
  
  那时候,东直门外的外交人员大酒家每周都有火爆的摇滚场,是乐队的天堂。
  
  四处都很拥挤,人头攒动。灯光突然黑下来,大家也跃跃欲试地期待着什么。
  
  一声高亢的女声在烟雾缭绕中喷薄而出:我的泪水已不再是忏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01 | 查看全部
 我一惊,急忙向台上望去。
  
  罗琦没有穿那件墨绿的外套,而是一身黑皮摇滚劲装,长发蒙面,双手紧紧握住话筒架,看上去完全不像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
  
  我从未听过一个中国歌手有这么天才的嗓音。
  
  指南针所有人都被一种光辉的前景激励着。我们很快找到了灵感的宣泄口。于是,就有了第一首作品《不想是小孩》,以及源源不断的《随心所欲》和《回来》。
  
  那时的生活很艰苦。王晓京提出,为了更好地促进创作,应该住在一起。于是,我们在三元桥那几间小平房的居住条件是:罗琦住一间偏房;乐队其他成员和我挤在另外两间屋子里。几根蜡烛,一把箱琴,几个又狂妄又热情的小孩谈天说地,指手画脚,这一幕场景,曾经给我那么多的温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09 | 查看全部
 后来罗琦出事,摘掉了一只眼球。有一年冬天,上海一家电视台要搞一个盛大的节日晚会,找到了王晓京。王晓京带着我、陈琳、陈红和罗琦去了。
  
  那天下午彩排,轮到罗琦的时候,导演一蹦三丈高,你们怎么搞的,给我找了个瞎子!去去!下去!你取消了!导演毫不客气地推着罗琦。
  
  回到北京,大家心里都明白,必须拼命录好专辑,拿点真东西出来,让导演发现自己是狗眼看人低。
  
  罗琦当时的坚强是女孩甚至男孩难以企及的,她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贪玩了,也不像从前那样漠然,而是眼睛放光,咬着牙,和乐队一起熬更守夜,成天泡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7:34:24 | 查看全部
 荣誉很快就铺天盖地而来。但是这个圈子也在仓促地变化着,让我们难以把握。因为诸多因素,先是乐队,然后是罗琦,离开王晓京各自发展。
  
  罗琦的音讯渐少,然而我始终留有一份对她的挂牵和担忧。
  
  据英国国家气象台报道,2002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我不敢出门,怕一踏上柏油马路,就会像水珠一样被蒸发掉。一个无聊的晚上,我把空调开得足足的,正在潜心写作,突然电话响了。
  
  这里是德国,一个有些低沉、沙哑的女声说。
  
  你是谁?我一瞬间就做出了判断,但是不敢相信。
  
  我是罗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